社会保险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3
社会保险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也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这里是指医疗保险市场上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风险的人群将愿意购买保险,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低于高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而低收入的人群将不愿购买保险,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高于根据低风险所确定的保险费,这一现象称为“逆向选择”。
3.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政府强制征收医疗保险费用形成医疗保险基金,当被保人相关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并引起经济损失时用以补偿的风险分散机制。
4.奥肯漏洞:奥肯认为通过高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来缩小贫富差别,可能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是高税收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效率,一是转移支付可能“激励”了懒惰,也损失了效率。
(奥肯漏洞还可能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发生在转移支付过程中,正常的管理费用使转移支付少于税收。
)5.资产替代效应:由于人们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被称为“挤出储蓄”的力量,其效应被称为“资产替代效应”。
6.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在职一代纳税而退休一代消费的代际分配制度。
7.基金制:基金制是某一代人或一个人年轻时积累年老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制度。
8.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其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9.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和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
10.失业陷阱:失业陷阱是由于失业保险金的提供使失业人口失去寻找工作的激励而长期陷于失业状况,从而造成效率的损失。
社会保险基础常识一、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给予物质帮助,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险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有哪些?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简称“五险”。
三、什么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时,由此基金支付退休金以解决其生活保障问题的制度。
四、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有哪些?适用于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职工。
目前,国家对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职工等非公有制经济职工也强制参加养老保险。
五、什么是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当劳动者生病时,国家给予报销医疗费用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六、医疗保险的适用范围有哪些?适用于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职工,不包括农村居民和城市个体户。
七、什么是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八、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有哪些?适用于所有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
包括企业下岗职工。
九、什么是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当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十、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有哪些?适用于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
对于那些在特定行业工作的职工,如建筑业、采矿业等,国家还通过专门立法强制实行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政策常识一、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导致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险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1、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2、失业保险: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社会保险业务介绍社会保险业务介绍一、概述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保障社会稳定而设立的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基本保险项目。
社会保险的实施由和相关机构负责。
二、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介绍养老保险是指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安定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参与养老保险的人员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
2.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年龄要求:一般为60周岁,或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年龄。
●缴费要求: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
3.养老保险的申请流程●准备材料:联系、社保卡、工作单位证明等。
●提交材料:将相关材料递交给所在地的社保机构。
●审核和审批:社保机构审核材料,并进行核实和审批。
●领取养老金:通过指定方式领取养老金。
三、医疗保险1.医疗保险介绍医疗保险是指为参保人员在患病或医疗需求时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参与医疗保险的人员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可以在医疗需要时享受医疗保障。
2.医疗保险的参保条件●缴费要求: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
●参保人员:包括城镇居民参保和职工参保两种情况。
3.医疗保险的报销流程●就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报销材料:持有就诊发票、处方笺等医疗费用相关材料。
●报销申请:通过自助机、社保卡、网上平台等方式进行报销申请。
●报销审批:社保机构进行报销审批。
●报销结果:通过银行卡等方式领取医疗费用报销。
四、失业保险1.失业保险介绍失业保险是指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时期内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参与失业保险的人员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失业后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补助。
2.失业保险的参保条件●缴费要求: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
●参保人员:包括城镇居民参保和职工参保两种情况。
3.失业保险的申请流程●提交申请:失业后及时向当地社保机构提交失业登记和申请。
●审核和审批:社保机构核实申请材料,并进行审批。
社会保险名词解释社会保险是指由政府或社会机构组织、管理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或特定情况下的风险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保险名词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一种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它旨在通过个人和雇主的缴费,积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以及国家统筹和统一管理的养老金,来确保退休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保障。
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生病和就医时所需的医疗费用而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通过个人和雇主的缴费,参保人员可以在需要时获得医疗服务并获得医疗费用的报销。
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失业期间的生活和就业求职的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劳动者通过个人和雇主的缴费,当失业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失业保险金和就业援助,以帮助他们度过失业期间,同时促进就业。
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因工作所导致的意外伤害和职业病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参保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或职业病时,可以享受相应的医疗救治、伤残赔偿和康复等待遇。
五、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了保护女性劳动者在生育期间的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通过个人和雇主的缴费,女性劳动者可以在生育期间享受一定的医疗补助和生育津贴等待遇,以减轻生育带来的经济压力。
六、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支付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的资金来源。
包括个人和单位的缴费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等收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用于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维护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七、参保人员参保人员是指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
这些个人通过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获得社会保险的权益,享受社会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各项待遇。
八、社保机构社保机构是指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政府或社会机构。
他们负责社会保险的筹资、管理、服务和维权等各项工作,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并推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结语:社会保险名词解释涵盖了社会保险领域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的保障。
社会保险定义及内容社会保险定义及内容一、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目标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以集体共同的责任和个人参与为基础,为公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保障公民在生老病伤等特定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经济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险的分类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为保障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可以分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等几种形式。
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保障人员在发生疾病或受伤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医疗费用报销或补偿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可以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几种形式。
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保障人员在失去工作后能够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和就业援助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可以提供失业救济金、再就业补贴等形式的经济援助。
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职业病或者工伤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医疗费用和补偿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可以提供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伤残补助金等形式的经济支持。
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保障妇女在分娩或者堕胎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医疗费用和补偿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可以提供生育津贴、产假待遇等形式的经济保障。
三、社会保险的参保与缴费1.参保对象社会保险的参保对象通常包括劳动者、雇佣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对参保对象有不同的要求和条件。
2.缴费方式社会保险的缴费通常由参保人员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按照一定比例从工资、收入中扣除。
缴费的金额根据参保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而定。
四、社会保险的待遇与享受1.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的待遇通常包括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
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和制度规定而定。
2.医疗保险待遇医疗保险的待遇通常包括基本医疗费用的报销或补偿、医疗服务的优先权等。
简述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是一种通过政府或其他机构向个人或团体提供财务保障和福利的制度,旨在缓解个人面临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住房、医疗、养老和失业等方面。
以下是简要的社会保险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1. 保障范围: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通常包括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方面。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保障范围和制度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
2. 缴费义务:参加社会保险的人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是由政府或雇主强制性地支付,或者是由个人自愿承担的。
缴费的多少通常与个人的收入水平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有关。
3. 保障方式:社会保险的保障方式通常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失业救济、工伤赔偿等。
保障方式的确定和实施通常由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负责。
4. 公平性:社会保险的公平性通常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通常会对不同收入水平、职业、年龄、性别等群体实施不同的保障水平,以确保保障范围和力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5. 可持续性:社会保险的可持续性通常是其重要挑战之一。
政府和社会需要考虑社会保险制度的长期发展和维护,以确保其能够在未来持续提供财务保障和福利。
除了上述简要的社会保险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下:1. 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险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直到二战后才开始建立。
2. 社会保险的优缺点:社会保险的优点包括缓解基本生活需求的压力、保障公平性、促进社会稳定等;缺点包括保障范围和力度有限、缴费负担沉重、保障水平受到政府干预等。
3.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保险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增加社会保障福利、减轻缴费负担、提高保障水平等。
4. 发展社会保险的新思路:在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新思路,探索更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例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等方式,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简述社会保险项目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在社会风险和生活困境面前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为保障参保人在老年时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它包括企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费用的经济保障。
它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覆盖了医疗费用的报销和直接支付。
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在失业期间提供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通常包括失业金和失业服务两个方面。
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权益。
它包括工伤医疗、工伤津贴、康复和职业病诊断治疗等。
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了保障女性在生育期间的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
生育保险通常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保险。
这些社会保险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参保人的生活水平,减轻因意外事件导致的经济负担,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
社会保险的名词解释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机构组织实施的,通过社会力量和法律手段,以保障社会成员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相应的经济帮助和保障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旨在确保社会成员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获得经济保障和福利保障,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一、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成员可以在生病或受伤时获得医疗费用的报销或补助。
医疗保险通常由政府、公司或个人缴纳一定的费用,并在需要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的目标是确保社会成员可以得到合理的医疗保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为了解决社会成员在退休后失去工作收入的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养老保险,社会成员可以在退休后获得一定的退休金或养老金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
养老保险在建立个人储蓄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共济来实现养老收入的分配。
在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劳动者需要在工作期间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确保退休后的生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
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失业保险,失业人员可以在失业期间获得一定的失业救济或生活补助。
失业保险通过政府或组织收取失业保险费用,并在劳动者失业后提供经济援助。
失业保险的目标是帮助失业人员渡过困难时期,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并促进就业机会的提供。
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后的医疗费用和失收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工伤保险,劳动者可以在工作相关事故或健康问题导致的失能期间获得一定的医疗救助和生活补偿。
工伤保险通常由雇主缴纳一定的费用,以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五、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生育过程中的医疗费用和社会保障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通过生育保险,女性可以在怀孕、分娩和产假期间得到相关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补助。
生育保险通常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缴纳费用,并由政府或社会机构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
对社会保险的认识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实行的,是国家提供的基本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之一。
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险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使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社会保险的实施与缴费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保险的缴费主要来源于个人和单位的缴纳,同时国家也会进行一定的补贴。
缴费的基数和比例由国家法律规定,并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种类有所区别。
社会保险的实施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条件的。
符合条件的人包括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特殊工种、特殊行业从业人员等。
同时,社会保险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如如何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合理使用、如何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及如何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问题等。
总之,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建立的一项制度,其缴费和实施规则由国家法律规定,并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保险(社保)知识大全社会保险(社保)知识大全1. 社会保险概述1.1 社会保险的定义和目的1.2 社会保险的分类和内容1.2.1 养老保险1.2.1.1 基本养老保险1.2.1.2 企业年金1.2.1.3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1.2.2 医疗保险1.2.2.1 基本医疗保险1.2.2.2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1.2.2.3 大病保险1.2.3 失业保险1.2.4 工伤保险1.2.5 生育保险1.3 社会保险的参保和缴费方式2. 养老保险2.1 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2.2 养老保险的基本规定和政策2.3 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方式2.4 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和提前退休政策2.5 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和管理3. 医疗保险3.1 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3.2 医疗保险的基本规定和政策3.3 医疗费用的报销范围和比例3.4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医生选择3.5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和管理4. 失业保险4.1 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4.2 失业保险的基本规定和政策4.3 失业保险金的申领条件和发放方式4.4 失业保险的培训和再就业扶持政策5. 工伤保险5.1 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5.2 工伤保险的基本规定和政策5.3 工伤保险金的申领条件和发放方式5.4 工伤保险的职业病认定和赔偿标准6. 生育保险6.1 生育保险制度发展历程6.2 生育保险的基本规定和政策6.3 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标准6.4 生育保险的申领流程和注意事项7. 附件: 在此处插入相关的附件,例如政策文件、申请表格等。
8. 法律名词及注释:8.1 社会保险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文件,包括各类社会保险的基本法规。
8.2 参保:指个人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加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并缴纳相应费用。
8.3 缴费:指个人、单位按照规定的比例和金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8.4 社保卡: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行的存取款一卡通,用于办理社会保险相关业务和医疗费用的结算。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7年,中国政府统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十五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1%)累计储存额的1/120。
国家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
2003年,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621——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
1999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2002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
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费。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8%左右缴费。
2003年,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总额为2595亿元。
——增加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
国家规定,各级政府都要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2003年,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74亿元。
——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0年,中国政府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包括: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实行市场化运营。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重要财力储备,2003年底已积累资金1300多亿元。
中国政府于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使失业保险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
——参保范围和缴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
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
——享受条件。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失业保险金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本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
享受期限的具体规定是: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满五年不足十年的,最长为18个月;十年以上的,最长为24个月。
——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可领取医疗补助金;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其遗属可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还可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参加失业保险。
用人单位按规定缴费,个人不缴费。
连续工作满一年,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根据工作时间长短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
——覆盖范围和缴费。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主要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
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70%左右建立统筹基金。
——支付标准。
医疗费由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共同分担:门诊(小额)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大额)医疗费用主要由统筹基金支付。
统筹基金有明确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一般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
退休人员个人负担医药费的比例适当低于在职职工。
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制度国家规定,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应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个人不缴费。
工伤保险实行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基金筹集模式,由地级以上城市建立统筹基金。
政府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明确保障待遇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补偿”的原则。
待遇项目主要包括:工伤医疗费用;根据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确定的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伤残护理费;因工死亡劳动者直系亲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给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条件是: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内,因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
实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因工负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且影响劳动能力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在省级和设区的市一级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等方面代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对伤残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随机抽取专家进行鉴定,提出鉴定意见,并据此作出鉴定结论。
五、生育保险国家于1988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推行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2003年底,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3655万人;全年共有36万名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部分地区覆盖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的女职工。
生育保险费由参保单位按照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没有参保的单位,仍由其承担支付生育保险待遇的责任。
职工生育依法享受不少于90天的生育津贴。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其工资、劳动关系保留不变,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六、社会福利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社会福利。
老年人社会福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
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通过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形成以国家、集体举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举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
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床位数112.9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床位8.4张。
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截至2004年6月,全国城乡共新建和改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总投入134.9亿元。
儿童社会福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为儿童提供教育、计划免疫等社会福利,特别是为残疾儿童、孤儿和弃婴等处在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保障其生活、康复和教育。
目前,全国共有192个专门儿童福利机构和近600个综合福利机构中的儿童部,收养5.4万名孤残儿童。
全国各地还兴办康复中心、弱智儿童培训班等社区孤儿、残疾人服务组织近万个。
中国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筹集6亿元资金,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每年为1万名左右的残疾孤儿实施手术康复。
争取到2006年,使全国社会福利机构中收养的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都能得到有效的手术矫治和康复。
残疾人社会福利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福利等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通过兴办福利企业、实施按比例就业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等形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采取临时救济和集中供养以及兴办残疾人福利安养机构等福利措施,对残疾人提供特别照顾。
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共有403万残疾人实现就业,农村共有1685万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259万贫困残疾人得到生活保障;44.2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院、养老院享受集中供养、五保供养;246万残疾人得到临时救济、定期补助和专项补助;累计扶持701万贫困残疾人解决基本温饱。
2003年,各级政府安排残疾人事业费15亿元,募集社会福利资金近1亿元。
七、优抚安置优抚安置制度是中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制度。
目前,中国有4000多万优抚安置对象。
中国政府为保障优抚对象的权益,陆续颁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
国家根据优抚对象的不同及其贡献大小,参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立不同的优抚层次和标准。
对于烈士遗属、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伤残军人等对象实行国家抚恤,对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定期定量生活补助;对义务兵家属普遍发放优待金;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医疗、住房、交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优待。
2003年,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为465万人,国家各级财政投入抚恤资金87.9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退役军人的安置作出规定。
政府为城镇退役士兵安排就业岗位,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农村退伍义务兵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视不同情况予以解决。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城乡退伍军人。
对报考大中专院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退伍军人。
对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在就业、生活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