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
- 格式:doc
- 大小:217.0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金字塔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它最早 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 出的。
学习金字塔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1•听讲 5%2.阅读 10%3.视听 20%4.演示 30%主 5.讨论 50%动 6•实践 75%学 7•教授给他人 90%习 8.预习+讲授+复习99% 学习金字塔,以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学习金字塔被动▲听讲(LeCtUre)阅读(Reading)■ 学习内容平 均雷存車 5%10% 学习视听(AUdiOViSUaI) 20%演 rr(DemOnStratrOn) 30%[ 讨论(DiSCUSSi On) 50% 主动I 75 学习实^(Practice DOing) % 教授给他人(TeaCh Others}t90 O/ 华罗庚中学“三学匹式”自主高学横式 三学;学生自学 栽拜导学同学垣学 BS 式:后坝磁诅毘式探究式善与式 独学流程 imvaM i —U mU载师活动{不題莊25济艸) 学生活动(不少于"好炖)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学习金字塔内容: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一一“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例如:蛙泳,老师给你讲了一遍理论知识,怎么游,你觉得你能掌握了多少?咱太谷也有游泳馆,或者咱可以找同学试试。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例如:老师正常的讲课速度,一般来说是不够你既听课又做笔记的。
你要认真听了就做不好笔记,你要认真做笔记了,你就根本没听进去。
以蛙泳为例,分解动作有32个以上,你要光听课,等你下水一定懵逼,先干啥?在干啥来着?哦……先咕噜咕噜喝两口水就有灵感了。
但如果恰好那节课你没听上课。
但你认真翻阅了蛙泳那一节的体育课本,你要比听课的同学收获大。
(因为大部门同学在听课过程中难免会分神,尤其是男女同学一起学游泳的时候,是吧?哪怕只走神5秒,少听了一个步骤,后边所有的都衔接不上了。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1、“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转录一节课堂实录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学习金字塔1、“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转录一节课堂实录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课程改革三大理论支持之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学习金字塔的概念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内容如上图所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效果可高达90%。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简析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上课(或学生用听讲的方式学习),两周以后学生记得的学习内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以上。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H(Pracilce Doing) 被动10% 学20% 习 50% 75% 学 90% 习 99% 学习金字学习金字塔学习金字塔,以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 (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教师话动(匸超过2左冷解》平均囹存车 听讲I Lc cture)被动学习 华罗虞中学“三学囚式11自主鬲融H 堂探学播式 三拿:学生自学 教衍导学 同学專学 四式:启畫式讨论式跟兗式譽与式數垄运程^^(Dornonstration)阅 ij| Reading)视 Audiovisual) 主动学习 1.听讲 2■阅读 30% 5.讨论6.实践7.教授给他人 .预习+讲授+复习学习金字塔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 3. 视听 4. 演示学生IS 动(齐少于巧分*p 主倖夢与 tJSWt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学习金字塔内容: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例如:蛙泳,老师给你讲了一遍理论知识,怎么游,你觉得你能掌握了多少?咱太谷也有游泳馆,或者咱可以找同学试试。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例如:老师正常的讲课速度,一般来说是不够你既听课又做笔记的。
你要认真听了就做不好笔记,你要认真做笔记了,你就根本没听进去。
以蛙泳为例,分解动作有32个以上,你要光听课,等你下水一定懵逼,先干啥?在干啥来着?哦……先咕噜咕噜喝两口水就有灵感了。
但如果恰好那节课你没听上课。
但你认真翻阅了蛙泳那一节的体育课本,你要比听课的同学收获大。
(因为大部门同学在听课过程中难免会分神,尤其是男女同学一起学游泳的时候,是吧?哪怕只走神5秒,少听了一个步骤,后边所有的都衔接不上了。
这我们还是以全部集中精力听课为例。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1、“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转录一节课堂实录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学习金字塔理论课程改革三大理论支持之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学习金字塔的概念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内容如上图所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效果可高达90%。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简析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上课(或学生用听讲的方式学习),两周以后学生记得的学习内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以上。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
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注:蓝色是被动学习,红色是主动学习;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聆听掉了个个。
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
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萧愚注: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当然,我还发现了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模型。
(萧愚注:看展览能够记住50%)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一个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来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
在出示了钻木取火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内容后,这位历史学者开始拿出实物,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做钻木取火的工具。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学习金字塔”简介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
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此可见:
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多种器官综合并用,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
一、什么是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二、学习金字塔的内容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的理论。
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听声音、看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却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
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学习金字塔的启示
1、在传统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等)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
实际上这种上课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讲得很精彩,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照本宣科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那就纯属浪费时间了。
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所呈现的,光是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所以两周之后仍然记得的只剩百分之五就不错了。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也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而这个方法是:让学生教别人。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2、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和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高效,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高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学习金字塔的思考:
在我们的教育方式里,效率最低的讲授方式,仍然是最流行的讲课方法。
尽管早已经证明它是效率最低的方法。
分析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我们的学校班级人数太多,如果采用效率在30%以上的小组讨论,或实际演练马上应用等,很难组织,场地设施等都成问题。
而我们的教育观念里,课堂教室应该是安安静静的,有人声杂乱马上称为乱堂,是秩序的观念不允许的。
老师的绩效考评奖金收入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过程绝大多数还是,老师讲同学记,将知识机械地重复而已,辛苦枯燥地重复了再重复,最多再加一个题海战术,反复地练习,而这些练习常常是和现实相距甚远的,给人的感受是枯燥无味,不知道有何用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厌学的比例那么高。
请注意,孩子很少有讲解自己想法或者是帮助别人机会!老师很少组织这样的互帮互助,很多的大人也认为帮助别人纯粹是浪费时间!但事实证明帮助别人,自己是获益很大的。
学习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可是学校里面做的很多事情,非要让它成为一种痛苦,很多的老师家长都在渲染,学习是一件很需要毅力的事情,言下之意,就是件苦差事!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还有那些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个人的意见,大可不必讲给孩子听,以免他们被吓到了,产生厌倦抗拒的心理!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当然,我还发现了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模型。
(看展览能够记住50%)
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一个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来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
在出示了钻木取火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内容后,这位历史学者开始拿出实物,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做钻木取火的工具。
(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学生们很快做好了。
(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历史老师一边让学生们摆弄工具,一边开始启发学生:这个工具是怎样工作的,里面涉及了什么样的技术原理,这个工具除了可以钻木取火,还能用来干什么。
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技术工具?它与现在的新技术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回答得很踊跃,显然他们对自己能亲手做出几千年前的工具感到好奇和兴奋;通过动手制作和巧妙地提问,老师轻易地把几千年的时光轻轻地拉过。
(参与讨论,发言能记住70%)最后,老师号召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材料来制作实用的工具。
不要以为这节课就结束了。
第三个环节是扮演与回答。
老师已经事先布置了家庭作业----阅读两本故事类的历史书籍(这才是真正的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请两位同学扮演书中的主人公,其他同学就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提问,这两位主人公回答。
我注意到其中一本书的书名是《寒冷的洞穴》(可能是讲原始人生活的)。
显然,6年级的学生还很调皮,有的学生的提问相当“高难度”,而主人公的回答也相当俏皮和幽默,教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做报告,给别人讲能够记住90%)(选自《直击美国课堂》一书,作者:王秋英)
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
主动学习是美国课堂的主旋律。
而我们的课堂,照本宣科、单向灌输是主流。
我们印象中的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
老师带张嘴,学生带双耳朵就可以了,一堂课就这么混下来了。
实际上这种上课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
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我们看到许多小学生的预习作业,非常莫名其妙。
这些知识应该在课堂上由老师帮助孩子记住,学会,如果孩子们预先学会了,还要老师干什么?
真正的预习作业就像上面这个老师布置的,是让孩子自己读书,第二天在课堂上应用。
而不是像我们一样,仅仅是把课本的内容反复地抄写,这种做法大多时候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
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
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这种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
其实这节课更可贵的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应用,而是通过体验式的学习,给孩子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更容易激发起孩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老师相当于利用短短的一堂课,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播下了知识的火种,相信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会利用各种方式,读书,看视频,网页浏览等等,继续关注和探究这段历史(可惜没有网页搜索能够记住多少百分比的统计,估计效果一定不会差)。
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