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记忆规律 学习金字塔
- 格式:doc
- 大小:580.00 KB
- 文档页数:3
艾宾浩斯复习记忆时间效率表在我们追求知识和技能的道路上,记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很多人常常苦恼于遗忘的速度过快,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就变得模糊不清。
这时,艾宾浩斯复习记忆时间效率表就成为了我们的得力助手。
艾宾浩斯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了人类记忆的遗忘规律,并据此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复习时间安排表。
这个表格的核心思想是,在适当的时间节点进行复习,可以有效地强化记忆,减缓遗忘的速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艾宾浩斯复习记忆时间效率表具体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它将记忆的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在短期记忆阶段,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学习后的5 分钟进行。
这时候,刚刚学习的内容还在大脑中新鲜留存,迅速回顾可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的痕迹。
紧接着,在 30 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复习。
这个时间点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强化刚刚建立的短期记忆,防止信息在短时间内流失。
然后,在 12 小时后进行第三次复习。
经过半天左右的时间,一些细节可能已经开始模糊,此时的复习能够重新唤醒这些即将被遗忘的部分,将记忆的清晰度再次提升。
短期记忆的复习完成后,就进入了长期记忆的阶段。
在学习后的 1 天,我们要进行第四次复习。
这一天的间隔,让大脑有了一定的遗忘,但通过复习,能够重新找回并巩固那些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在 2 天、4 天、7 天、15 天和 1 个月后分别进行第五、六、七、八、九次复习。
这样的时间安排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人类记忆的遗忘曲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变慢,但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复习,遗忘的量会越来越多。
通过按照艾宾浩斯复习记忆时间效率表进行有规律的复习,我们能够在遗忘的关键点上给予记忆有效的刺激,让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为了更好地运用艾宾浩斯复习记忆时间效率表,我们需要做好规划和记录。
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以及每次复习的时间都详细记录下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方法一、遗忘规律别遗忘42%、56%、66%;2—6天后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
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
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
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骨架和细微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
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有无意义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规律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般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曲线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
他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兀,例如CEG,DAX。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记忆程度(用来表示机械记忆的保持程度),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规律表(实用版)目录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介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详细说明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正文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记忆遗忘规律。
他发现人们在记忆过程中,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这一发现为心理学界提供了关于记忆遗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记忆训练和提高记忆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详细说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最初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
具体来说,在记忆的最初阶段(例如,20 分钟后),遗忘比例高达 42%,而记忆保留比例为 58%。
随着时间的推移,1 小时后,遗忘比例为 56%,记忆保留比例为 44%。
1 天后,遗忘比例为 74%,记忆保留比例为 26%。
1 周后,遗忘比例为 77%,记忆保留比例为 23%。
1 个月后,遗忘比例为 79%,记忆保留比例为 21%。
这一规律表明,人们在记忆过程中,应该及时进行复习,以提高记忆效果。
通过反复复习,可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使记忆效果更加持久。
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后的 20 分钟、1 小时、1 天、1 周等时间节点进行复习,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记忆效果。
此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为企业在培训员工、提高员工记忆力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运用这一规律,企业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提高记忆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了解和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七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一、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输出”的学习方式知识留存率最高,学习效率最高。
“输出”方式包括语言输出、文字输出和体验式输出。
二、运用“艾宾浩斯曲线”,设置一定的间隔,定期重复记忆、背诵。
适合纯记忆型知识点。
四、利用好错题本。
把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类型分类整理到错题本上,定期反复看,已经掌握的题目从错题本中剔除出去。
五、多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能力,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理解,整合问题与相关的各要素,综合地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介绍两种方法:1、画思维导图。
把平时学过的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然后将这些结构化的体系用新的方式连接起来,把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经验有机地连接起来,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大脑中就会自然地发生了。
2、不断向自己发问。
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读完一段内容后,可以问问自己:刚才读的是什么内容?这个知识点能用在什么地方?不能用在什么地方?等等。
学会了建立连接的方法,你会发现自己不仅学会了举一反三,连难题都攻克了,而且记忆力也会提升很多。
我们要让大脑不断练习,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做综合题时将会更加得心应手,记忆力会更好,学习也会更高效。
六、保证充足睡觉,在睡眠时巩固学习成果人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运转着,包括睡觉的时候。
睡着后,大脑中的神经元仍在做你没有意识到的连接,特别是在半睡半醒之间,当脑中储备了很多的想法,大脑会自动做各种连接。
这个过程就像用砖头砌墙,白天学习各种新想法、新概念、新套路就是是在大脑中放入砖头,睡觉的时候,就是把这些砖头用水泥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所以,记住好好睡觉,会让你学习更高效。
七、运动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运动能够让血液的氧气和葡萄糖含量上升,分泌多巴胺、肾上腺素和血清素。
氧气和葡萄糖正是大脑工作最需要的两种原料。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血液循环速度大幅提升,能更快给大脑输送养料,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规律表1. 引言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规律表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9世纪末的研究结果得出的一种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学习新知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会逐渐衰退。
这一发现被称为遗忘曲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艾宾浩斯还提出了一种记忆训练方法,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的衰退过程。
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人们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第一天,记忆保持得相对较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会迅速下降。
在学习后的第一天,人们通常只能记住学习内容的一小部分。
到了第二天,遗忘的速度更快,人们只能记住前一天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
之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存在。
在一定时间后,记忆的衰退趋于稳定,人们只能记住学习内容的一小部分。
遗忘曲线的形状是一个指数衰减曲线,即初始时快速下降,然后逐渐趋于平缓。
这意味着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可以有效地加强记忆,延缓遗忘的速度。
3. 艾宾浩斯规律表为了更好地应用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提出了一种记忆训练方法,即艾宾浩斯规律表。
艾宾浩斯规律表是一个记忆复习计划,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的时间,以加强记忆效果。
艾宾浩斯规律表基于遗忘曲线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复习时间表。
根据这个时间表,人们需要在学习新知识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
具体来说,复习的时间点分别是学习后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和第三十天。
这些时间点分别对应了遗忘曲线上的不同位置。
根据艾宾浩斯规律表,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学习后的第一天进行,这有助于巩固短期记忆。
第二次复习应该在第二天进行,这有助于延缓遗忘的速度。
第三次复习应该在第四天进行,这有助于巩固长期记忆。
之后的复习时间间隔逐渐延长,以保持记忆的稳定性。
艾宾浩斯规律表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定期复习,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使记忆保持持久。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学习金字塔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记忆技巧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和,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的学习中、和,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背诵方法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a)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b)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c)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d)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
背一个lis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
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金字塔如图如下: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
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一下。
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
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金字塔如图如下: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利用黄金记忆法记住核心概念黄金记忆法,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记住核心概念。
通过记忆核心概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黄金记忆法的原理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黄金记忆法。
一、黄金记忆法的原理黄金记忆法,也称为“金字塔记忆法”或“金字塔原理”,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于19世纪末提出的。
它基于人类记忆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通过构建一个层次化的结构,将要记忆的知识按重要性和联系程度排列,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黄金记忆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要记忆的知识按照金字塔的结构组织起来。
金字塔的顶端是核心概念或者所要记忆的关键内容,而底部是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细节和例子。
通过将知识按照这种结构进行分类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提高记忆效果。
二、黄金记忆法的步骤1.明确核心概念: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要记住的核心概念或者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应该概括知识的主要思想,是整个金字塔结构的顶端。
2.构建金字塔结构: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构建金字塔结构。
将核心概念放在金字塔的顶端,并将与之相关的细节和例子按照重要性和联系程度进行分类和组织。
可以使用图表、思维导图或者列表等方式呈现金字塔结构,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知识。
3.整理信息:在构建金字塔结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整理和筛选相关信息。
将重要的信息摘要出来,去除冗余和无关的内容,确保金字塔结构的简洁性和清晰性。
4.复习巩固:完成金字塔结构的构建后,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回顾来巩固记忆。
可以利用黄金记忆法中的金字塔结构,选择核心概念进行记忆,并逐渐扩展到与之相关的细节和例子。
多次复习和回顾,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黄金记忆法的应用技巧1.重要概念突出:在构建金字塔结构时,应该将核心概念置于更显眼的位置,例如放在图表的顶部或列表的开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地将核心概念记忆起来,进而理解整个金字塔结构。
标题:深入解读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三大定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记忆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其三大定律是关于记忆的重要理论,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度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记忆的运作规律,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工作表现。
一、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1.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基本概念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他发现在学习某一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记忆会逐渐遗忘,且遗忘速度最快的阶段在学习后的第一天。
这一曲线图形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学习后的遗忘规律,为我们深入了解记忆提供了重要依据。
2.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特点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呈指数下降的趋势,即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迅猛,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缓。
这一特点提示我们,在学习后的及时复习对于巩固记忆至关重要。
二、艾宾浩斯记忆三大定律1. 第一次重现定律第一次重现定律强调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减缓遗忘的速度。
这一定律提醒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复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2. 重复练习定律重复练习定律建议我们在学习后的间隔时间内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我们可以不断巩固记忆,使得知识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
3. 分散学习定律分散学习定律告诉我们,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采用分散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和复习,可以更好地提升记忆效果。
这一定律与很多人倾向于的集中学习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提醒我们分散学习同样重要。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对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和三大定律有着深刻的体会。
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复习和分散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大大提升我的记忆效果。
特别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合理地运用艾宾浩斯记忆三大定律,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工作内容,还让我在工作中迅速反应和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回顾回顾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其三大定律,可以看出它们对于我们的记忆提升至关重要。
艾宾浩斯规律表艾宾浩斯规律是一种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也被称为遗忘曲线。
这个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19世纪末发现的。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人们在学习某个新知识后,很快会忘记大部分内容,但是遗忘的速度是有规律可循的。
根据艾宾浩斯规律,人们在学习后的第一天就会忘记大约50%的知识。
然后,接下来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逐渐放缓,但依然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遗忘的速度会趋于稳定。
这个稳定状态意味着,我们会持续保留一部分知识,但是也会持续遗忘一部分知识。
艾宾浩斯规律的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重复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只是在学习后不久就不再回顾这些知识,我们很容易遗忘掉大部分内容。
但是,通过艾宾浩斯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在学习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复习,我们就能够巩固记忆,减缓遗忘的速度。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学习和记忆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艾宾浩斯规律表适用于所有人。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和记忆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根据艾宾浩斯规律,刚学习完的知识应该尽快进行复习,可以是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早上。
之后,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进行逐渐放缓的复习,以巩固记忆。
之后,可以逐渐延长复习的间隔,直到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艾宾浩斯规律并不意味着重复学习可以永远保留所有的知识。
遗忘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无法完全避免。
但是,通过重复学习,我们可以延缓遗忘的速度,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重复学习外,艾宾浩斯规律还提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和整理知识。
只是简单地重复背诵并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尽量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原理,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与整理。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的来说,艾宾浩斯规律提醒我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要重视复习,利用重复学习来巩固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理解和整理知识,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金字塔”理论——谈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1946年)
翻译过来,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
1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2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3看图能够记住30%;
4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5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6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注:1-4是被动学习(Passiye),5-6是主动学习(Active);
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聆听掉了个个。
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
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和听讲是最不效率的学习方式,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模拟实际经验是效率第二大的学习方法。
但奇怪的是,目前在教育体系主要还是通过阅读和听讲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正在课改),这不是很有趣吗?
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年)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熟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条曲线可谓应试教育的理论基石,是重复记忆、题海战术的理论支撑,。
艾宾浩斯记忆表艾宾浩斯记忆表,又称艾宾浩斯复习曲线,是指当学习某一知识点或技能时,需要通过多次反复复习和巩固,才能够将其固定在脑海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艾宾浩斯记忆表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85年提出,经过多年的自我实践和验证,现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学习方法。
艾宾浩斯记忆表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复记忆来实现长期记忆的效果。
据研究,人们对于新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的遗忘速度是很快的,短短几个小时就可能忘掉大部分内容。
因此,如果想要长期记忆,必须要持续地进行记忆强化。
而艾宾浩斯记忆表的原理就是通过定期回顾和反复复习学习内容,来巩固记忆,提高记忆的保持时间。
艾宾浩斯记忆表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几个时间段,比如说第一天、第二天、第七天等等。
每个时间段都有相应的复习频率和强度,以保证学习内容的有效记忆。
具体来说,一般要求在学习内容后的第一天进行第一次复习,在第二天进行第二次复习,在第七天进行第三次复习,在第三十天进行第四次复习,并在之后的适当时间进行更长间隔的复习,以保证记忆的长期保持。
艾宾浩斯记忆表的核心是反复练习,所以在进行记忆强化时,需要尽可能地模拟真实情况,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巩固记忆。
比如说,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听英语歌曲来帮助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口语练习、写作练习来巩固单词的记忆。
另外,艾宾浩斯记忆表还建议在复习时采用主动学习方法,如自我测试、问答等,来促进记忆的巩固。
这样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记忆情况,还可以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艾宾浩斯记忆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长期记忆知识和技能。
对于需要记忆大量内容的学生或工作者来说,艾宾浩斯记忆表无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工具。
艾宾浩斯规律表艾宾浩斯规律,又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记忆的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人类在学习新知识后,记忆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然而,通过合理的复习和巩固,我们可以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艾宾浩斯规律的记忆曲线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描述: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记忆强度迅速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学习的初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强度会逐渐下降,直到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复习,那么这个记忆就会逐渐消失。
根据艾宾浩斯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尽量集中注意力,确保信息能够充分地被我们接收和理解。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艾宾浩斯规律的记忆曲线来安排复习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学习后的24小时内进行首次复习,这样可以巩固记忆。
之后,我们可以在学习后的几天、几周、几个月进行进一步的复习,以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
这种分散复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记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除了合理的复习安排,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记忆技巧来增强记忆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划分成小块,每次只学习一小块,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过载,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来记忆新知识,例如制作关联图、编写关联故事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艾宾浩斯规律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合理的复习安排和记忆技巧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艾宾浩斯规律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艾宾浩斯规律是一种关于记忆的规律,它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后,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通过合理的复习安排和记忆技巧的应用,我们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
艾宾浩斯规律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记忆技巧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背诵方法
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单词的记忆法
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 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
c) 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
d) 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
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
背一个lis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复习过程
a) 复习方法:遮住中文释义,尽力回忆该单词的意思,几遍下来都记不住的单词可以
做记号重点记忆。
b) 复习一个list所需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
c) 当天的lis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约12小时之后(最好睡觉前)复习当天所背
的list
d) 在其后的1,2,4,7,15天后分别复习当日所背的list
e)复习的原则
注意事项
a) 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
b) 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 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6.时间表(左边序号表示第几天,*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
纠正这些错误,一年出口成章没问题
错误一:说英语要有词汇量,单词背得越多越好
一个人的词汇量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绝不是一两个月的突击就能有好效果的。
况且,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会被这种枯燥的背单词“工程”吓倒的,到头来还是会选择放弃。
研究表明:最常用的前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7%。
一个人的词汇量在5000左右就可以和老外正常的交流了,重要的是培养自己造句子的能力,能不能用有限的词语造出不同的句子,举一反三,把不同的句子用在不同的场合,再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需,去补充一些新的单词,理解地记下来,然后使用他们,渐渐地你就具备了驾驭英语的能力,从而快速走出“要学英语,先背单词”这个大大的误区。
错误二:光学不练,语言吸收和输出不成比例
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骑自行车。
我给你一本题目叫"如何骑自行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但你肯定还是不会骑。
原因是骑自行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
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
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项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
知道不等于知道怎么做。
知道怎么做不等于实际上会做。
从知道怎么做到实际会做中间有个反复练习的环节。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内容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