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04.99 KB
- 文档页数:3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长期治疗需要静脉输入的难题。
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感染风险、导管堵塞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护理管理中,PDCA(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循环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循环执行、检查和改进,以达到持续提升质量的目的。
在PICC置管护理中,引入PDCA护理管理,可以帮助护士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研究旨在评价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管理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期望能为推动护理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探讨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通过分析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深入了解其在具体护理场景下的具体效果与实施步骤。
通过对PICC置管护理中PDCA循环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并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借此研究也可以凸显PDCA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强调PDCA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疗护理管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具有一端插入体表静脉的穿刺导管,另一端插入中心静脉的肋骨间隙或锁骨下静脉。
其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面的介绍。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方面。
PICC的插入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因此在新生儿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PICC可用于新生儿长时间的输液或静脉药物治疗,如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抗生素等。
PICC还可用于进行血样采集、血浆置换、血透等操作。
在新生儿的护理中,PICC的应用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途径,降低了静脉穿刺和血管破坏的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护理。
在PICC穿刺部位保持严密无菌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需要做好手部消毒、穿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PICC的外露部分要保持干燥,定期更换固定贴,防止感染。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PICC插入点是否存在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PICC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要避免活动过度,尤其是新生儿的手部和脚部活动要轻柔,以防止护理员拔管或移位。
PICC管道畅通也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冲洗和注射生理盐水,保持导管通畅。
在注射药物时,护士需要遵循准确的药物剂量和稀释比例,避免给药过快或过慢。
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如出现发热、出血、局部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士还需要注意PICC拔管的时机和方法,一般情况下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协助,以降低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使用和护理PICC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为便捷和安全的输液和药物治疗途径。
在PICC的应用和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护理操作,为新生儿提供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
PICC管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皮静脉中心插管,是一种中长期静脉置管,常用于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和静脉药物给予等治疗过程中。
为了确保PICC的正常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在 PICC管留置期间需要进行管护理。
本文将介绍PICC管护理的操作流程,并详细介绍如何根据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估。
一、PICC管护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PICC管护理之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双手,佩戴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确认患者的身份,检查医嘱和相关文书。
2. 患者沟通和准备在进行PICC管的留置前,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解释该操作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取得患者的同意,并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操作。
然后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并清洁插管部位。
3. 管道穿刺根据预定的插管部位,护士准备好所需的穿刺器具,确保其无菌状态。
然后,护士将穿刺针以适当的角度插入皮肤,并沿着穿刺导管导向进入静脉。
4. 引管和固定引入导向线后,护士用适当的方式将导管跟随引入静脉。
完成引入后,护士会留下一段导管在体外,以便后续使用。
接下来,护士会使用透明半透膜固定导管,避免其脱落。
5. 管道评估和清洗在管道固定完成后,护士需要进行管道的评估和清洗。
评估包括检查导管插管深度和站立性褪色指数(STASIS),以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导管清洗,以确保导管通畅。
6. 导管连接和泵设定完成管道清洗后,护士将连接导管至输液设备或其他静脉通路,确保其正确连接且无漏气。
然后,根据医嘱设置输液设备,设定液体流速和泵的相关参数。
7. 导管皮肤固定和敷料将导管连接到泵设备后,护士需要注意固定导管与患者皮肤的连接,以确保导管不会被拉扯或移位。
然后,使用透明透气敷料覆盖插入点,以保持皮肤干燥和减少感染风险。
PICC护理效果影响措施及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 护理效果影响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当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1]。
白血病患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急性白血病),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甚至获得治愈[2]。
在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PICC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PICC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进行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性资料将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0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3~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
观察组10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21~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
两组患者均采用PICC方法进行治疗,均自愿选择护理方式并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值P>,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PICC护理:如日常的导管维护指导等。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方法进行PICC护理:(1)计划管理:对过去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并查询原因,并因此对原有的护理方法加以完善改进,以建立适应PDCA管理要求。
规定护理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及护理详细内容等,明确应知、应会、禁止内容和行为。
通过计划的制定而使整个护理过程处于规范化、有序化、可控化的管理中。
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直管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索使患者满意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实施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的患者193例随机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护理制定了picc标准化流程方案,严格依据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一般picc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症的病发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症的病发率8.25%,患者满意度为97.94%;对照组炎症的病发率25.00%(29/96),患者满意度为87.50%(79/96),两组患者在炎症的病发率和满意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血管输液导管护理,护理的措施按照医嘱或者患者自愿选择;护理人员没有进行过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的专业培训,护理技术层次不齐。
实验组采用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picc置管、维护、应用、拔管整个护理过程,努力做好患者化疗的全程护理。
我院的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具体如下:①picc置管前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化疗方案,采用适宜患者使用的picc输液器材。
选用picc 导管以能实现治疗要求为原则,尽可能选用小型号picc导管以避免导管对患者的血管避造成创伤或者刺激;②picc导管置入时,护理人员应严格保持自身卫生,保证导管穿刺过程患者不被细菌感染。
同时,穿刺部位的消毒操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③在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仍然要严格保持自身卫生,严格选择敷料以及认真执行其更换时间控制,我院实施置管后每24h更换1次,且敷料出现污染、潮湿等现象时立即更换;④护理人员实时观察穿刺点,并与患者保持沟通,及时掌握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向医师报告;⑤化疗治疗结束后,应尽早拔出picc导管。
拔管时做好穿刺点消毒,然后缓慢拔管,以5cm一次为节奏操作。
同时,对穿刺点立刻止血并加覆敷贴,并在拔管后观察、询问患者,以及时了解异常情况。
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PICC(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PICC置管能够有效提供静脉通道,用于输液、给药、血液透析等治疗操作,但其留置期间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如何有效管理和护理PICC置管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循环往复的四个过程来实现持续改进。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将PDCA循环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实陨增效果评价,为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
通过对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影响、实施过程、价值以及存在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
具体包括通过引入PDCA循环,改进PICC置管护理的质量,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PDC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为PICC置管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并对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挖掘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未来护理管理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通过评价PDCA循环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护理管理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对于提升医院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引言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PICC(经皮导管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支出。
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PICC护理流程,并成立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该小组内部成员包括护士、医生等相关专业人员。
本文将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一、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PICC护理流程的改进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PICC留置时间长、患者基础疾病多、抵抗力低、血管状况不佳等情况,这些因素增加了CRBSI的风险。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密切关注CRBSI的发生情况,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其中包括:1. 完善PICC插管技术:对PICC插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与考核,提高插管技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2. 制定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明确护理操作步骤,包括消毒步骤、更换敷料步骤、管路护理等,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3. 强化教育宣传:通过举办护理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对CRBSI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通过不断改进PICC护理质量,取得了明显的应用价值:1. 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与实践,CRBSI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为患者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通过持续的培训与考核,护理人员的PICC插管技术和操作规范水平得到了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3. 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和培训宣传活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PICC护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虽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 内部协作不够紧密: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协作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强化团队意识,加强沟通协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一条持续、安全、无痛的静脉化疗通道,减轻因一次性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限制少,避免发生因药物外渗出现的组织坏死,提高输液安全性[1],虽然在疾病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可因为置管期间护理、处理不当,影响置管留PICC患者给予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研究刘泽梅1陈玉叶2蔡海珍1蒋慧玲3▲1.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深静脉置管中心,浙江丽水323000;2.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肛肠血管外科,浙江丽水323000;3.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浙江丽水323000[摘要]目的探索PICC患者给予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
方法选择2018年2月12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120例PICC置管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指导,随后对比两组各项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78.33%),导管维护操作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3.33%)、护理质量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教育信息支持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34.86±8.46)分高于对照组(125.19±7.53)分,生活质量评分(92.47±2.33)分高于对照组(83.69±1.58)分,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21.67%) (P<0.05)。
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增加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ICC;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21)09-0177-04 Research on the efficacy and satisfaction of PICC patients with whole course standardized nursingLIU Zemei1CHEN Yuye2CAI Haizhen1JIANG Huiling31.Deep Vein Catheterization Center,Lishui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Lishui323000,China;2.Department of Anorectal Vascular Surgery,Lishui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Lishui323000, China;3.Department of Nursing,Lishui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Lishui32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tisfaction of PICC patients with whole course standardized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120patients with PICC intubation from February12,2018to March20,2020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60)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60)accord⁃ing to randomized grouping of single and even number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uidance of whole course standardized nursing.Then,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elf-nursing ability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QOL)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attitud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8.33%, higher than78.33%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atisfaction of catheter maintenance operation was100.00%,higher than 83.33%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quality was96.67%,higher than81.67%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support was96.67%,higher than76.67%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core of self-nursing ability was(134.86±8.46)points,higher than(125.19±7.53)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QOL score was(92.47±2.33)points,higher than(83.69±1.58)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comparisons(all P<0.05).Meanwhile,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1.67%in observation group,lower than21.67%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whole-course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PICC pa⁃tients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increas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 words]PICC;Nursing;Satisfaction;Quality of life[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0ZH083)▲通讯作者177CHINA MODERN DOCTOR Vol.59No.9March2021置时间,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和风险,为此需注重相关护理指导,从而降低感染、堵塞率[2]。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1.1 picc置管的定义和作用picc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静脉导管,它通过穿刺静脉将导管引入患者的血管内,从而方便输液、输血、药物输注等治疗操作。
1.2 picc置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临床应用中,picc置管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但对于存在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情况的患者则存在禁忌症。
1.3 picc置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picc置管需要经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效果。
二、picc置管的社会效益2.1 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picc置管的应用使得患者无需频繁采血和输液,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由于picc置管可以长期使用,避免了反复插管的费用支出,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医疗资源的节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护理过程中,picc置管能够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疗护理的整体质量。
三、picc置管的经济效益3.1 降低患者就诊成本由于picc置管的使用减少了患者就诊时的医疗支出,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3.2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对于医院来说,picc置管的使用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滞留时间,促进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3.3 推动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picc置管的使用增加了医疗保健设备和技术的需求,推动了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和优化,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picc置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4.1 基于效果的评价指标- 患者满意度- 医疗资源利用率- 医疗护理质量- 医院经济效益- 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4.2 基于成本效益的评价指标- 患者的就诊成本- 医疗资源的浪费程度- 医院的经济收益- 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趋势五、结论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对社会和经济都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新生儿是家庭中的宝贝,对于他们的护理需要十分细心和谨慎。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作为国家重点保险公司之一,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本文将通过对PICC在新生儿临床应用的介绍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1. 输液和输血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需要输液或输血,比如出生后体重不足,需要通过输液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或者因生产过程中出血需要输血来恢复血液循环。
在这些情况下,PICC可以为新生儿输注药物、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血浆等,以满足身体所需。
2. 营养支持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及时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保障身体健康发育。
有些新生儿可能由于先天性原因或其他因素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PICC可以用于输注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液,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这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抗生素治疗在新生儿期间,可能会遇到因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PICC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输液通道。
通过PICC的插入,可以减少反复插管、保护静脉、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为抗生素的输注提供便捷的途径。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为新生儿的治疗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静脉通路,为新生儿的健康发育保驾护航。
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新生儿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护理的常见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方法:1. 保持温暖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受寒。
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保持新生儿的温暖,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温度、穿戴合适的衣物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稳定。
2. 合理喂养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于身体的发育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要确保新生儿得到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根据新生儿的需要,喂养次数和喂养量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3. 监测生命体征针对新生儿的负重、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要进行定期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学#》问答题参考答案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概念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方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过程①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
这是战略制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界定内外环境的基本任务是明确公共组织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主要是分析公共组织在本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所在的不同的层级、不同的部门等,自主权的大小,资源情况等。
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政治环境、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国际环境。
公共组织所处的位置是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
越缺乏自主权的公共组织,越难实施战略管理。
根据公共组织内外部环境,一般可制定四种管理战略:第一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小战略。
这是将公共组织的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结合起来的战略。
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极小,将环境的威胁减少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使公共组织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战略。
第二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大战略。
这是将公共组织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起来的战略。
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最小,而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第三种管理战略是极大—极小战略。
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相结合的战略。
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将外部环境的威胁减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第四种战略是极大—极大战略。
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的战略。
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②制定战略规划。
③实施战略规划。
④战略评价。
2.行政法规的含义和特征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一、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持续不断寻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不断调查和改进各种管理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质量改进强调的不是一次性的改进,而是一种全面的、渐进的、细致的改进过程。
在医疗领域,CQI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的优化和病人安全的保障。
二、PICC的特点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挑战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指通过经皮插入法将导管置入上肢的中心静脉,以供给化疗、营养支持等治疗需要。
PICC的特点在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且可以在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
由于PICC技术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PICC护理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包括导管脱落、感染、血栓形成等问题。
如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段提高PICC护理管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规范的PICC操作流程和标准化培训体系。
根据PICC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实践经验,建立规范的PICC操作流程,并制定详细的标准化培训内容和方法,保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PICC的操作技术和相关知识。
2、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
建立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对PICC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加强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
在PICC护理管理中,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医生、护士、放射科、临床营养师等各方面的沟通和协作,提高PICC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
4、持续改进PICC相关设备和资料的管理。
建立PICC导管和相关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规范,确保设备、资料的及时更新和合理使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开支。
5、加强患者教育和术后护理。
在PICC操作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PICC相关知识介绍,并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PICC管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实施PICC置管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60例实施研究,以计算机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行PICC置管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实施PICC置管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晚期癌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晚期癌症是一种具有严重疼痛、恶病质、免疫功能受损等特征的复杂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晚期癌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中,静脉通路的建立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
近年来,穿刺置管技术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经皮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逐渐成为晚期癌症患者中静脉通路建立的首选方法之一[2]。
通过将PICC管置入患者的上肢静脉,可以为化疗、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治疗提供持续和稳定的通路,同时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然而,尽管PICC在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感染、管路堵塞等。
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对于PICC管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和分析尤为重要[3]。
本文旨在探讨晚期癌症患者中应用PICC管的临床效果,以及在其应用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60例实施研究,以计算机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
对照组样本中男患者性别占比为18例,女患者性别占比为12例,年龄选定区间45-78岁,年龄均值(61.25±4.58)岁;观察组样本中男患者性别占比为17例,女患者性别占比为13例,年龄选定区间46-80岁,年龄均值(61.63±4.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