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护士安全使用高危药物[1].(深圳市学会讲稿)11
- 格式:pdf
- 大小:991.51 KB
- 文档页数:36
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培训课件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提供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高危药品,减少患者用药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 什么是高危药品高危药品是指对患者用药安全有较高风险的药品,包括但不限于:- 毒性药物 - 异常药物 - 高危剂量药物 - 高危途径药物3. 高危药品的使用原则正确使用高危药品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以下是高危药品使用的一些原则: ### 3.1 确定适应症在使用高危药品前需明确患者的适应症,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3.2 严格掌握剂量和给药途径准确计算高危药品的剂量,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避免过量用药和给药途径错误。
3.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高危药品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要特别注意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3.4 注意药物保存和储存高危药品的保存和储存条件对药物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需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4. 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为了保障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质量,以下是一些管理措施的建议:### 4.1 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4.2 建立药品信息追溯系统建立高危药品的信息追溯系统,包括药品的采购、入库、配发和使用情况的跟踪,以确保药品使用的追溯性和可溯源性。
4.3 加强质量控制定期开展高危药品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药品的抽样检测、评估和验收。
4.4 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通过组织定期的高危药品使用与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建立人员评估和考核机制。
4.5 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5. 高危药品的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处理高危情况的能力。
6. 总结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是医疗工作中必须重视的环节,准确使用和科学管理高危药品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院常见高危药物管理及风险防范1. 引言1.1 医院常见高危药物管理及风险防范医院常见高危药物管理及风险防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高危药物指的是具有潜在危害性、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药效不良的药物,其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在医院,需要对常见的高危药物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常见高危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麻醉药物等。
针对这些药物,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用药标准、规范使用流程、加强禁忌和警示提示等。
医院还应该加强对高危药物的配送、储存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医院高危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药物误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为了提高高危药物管理水平,建议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规范的用药评估和监测机制,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加强医院高危药物管理意识、建立规范的高危药物使用制度、持续监测和评估高危药物使用的情况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该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物的安全使用。
2. 正文2.1 常见高危药物分类1. 抗生素类:包括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等。
这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损害、耳毒性等。
2. 心脏类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这类药物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3. 麻醉类药物:如吗啡类药物、异丙酚等。
这些药物使用过量或不当可导致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
4. 血液制品:如血浆、红细胞悬液等。
这些制品可能引起输血反应、传染病毒等风险。
5. 肝素类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等。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以上是常见高危药物的分类,医院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护士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根据《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医疗机构中从事高危药品管理的护士。
三、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胰岛素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品及血管活性药物等。
四、护士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职责1. 遵守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熟悉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确保正确给药。
3. 储存高危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放置在专用药柜或专区,并做好标识。
4. 发药时,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发药准确无误。
5. 执行医嘱时,注明高危,实行双人核对后给药,确保给药准确无误。
6. 定期对高危药品进行清理、盘点,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7. 参加高危药品相关培训,提高自身在高危药品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8. 积极参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监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高危药品储存管理1. 高危药品应存放在专用药柜或专区,药柜应有明显标识,设置黑色警示牌提醒药学及护理人员注意。
2. 储存高危药品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3. 高危药品应实行专人管理,调剂室负责人指定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4. 护理单元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高危药品质量安全。
六、高危药品使用管理1. 高危药品使用前,应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确保有确切适应症。
2. 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3. 护理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4. 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常备高危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少量存放,严格管理。
七、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1. 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和保管,以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涉及高危药品的部门、岗位和员工。
3. 定义3.1 高危药品高危药品是指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潜在不安全性及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
一般包括以下几类药品: - 麻醉药品 - 毒性药品 - 限制用药 - 危害人类胚胎的药物 - 具有潜在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的化学药品3.2 药品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是指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存储、分发及使用的专职人员。
4. 购进管理4.1 购进依据高危药品的购进应符合以下原则: -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 依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明和批准文件 - 购进来源牢靠,具备合法医疗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4.2 采购程序•药品管理人员明确高危药品的采购需求,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
•药品管理人员向供应商供给采购申请,并明确药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用途、交付日期等认真信息。
•药品管理人员与供应商签订正式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并确保供应商供给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4.3 库存管理•药品管理人员需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库存台账,每次入库和出库时需要记录相关信息,如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日期等。
•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存放,保持库房干燥、通风、温度适合。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适时发觉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库存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5. 使用管理5.1 药品配发•药品管理人员依据临床需求和使用单位的申请,合理布置高危药品的配发。
•配发前对药品进行审批,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临床应用标准。
5.2 使用过程•药品管理人员应引导和监督使用单位合理、规范地使用高危药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药品说明书和医嘱进行操作,遵从高危药品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安全合理使用。
5.3 不良事件报告•任何与高危药品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使用单位应适时向药品管理人员报告。
病人安全正确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在医学领域中,高危药物指的是具有潜在风险,可能对患者造成重大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正确的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对于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病人安全正确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的方法与措施。
一、高危药物的特征和分类高危药物具有以下特征:有潜在的毒副作用、狭窄的治疗窗口、使用需特别小心,甚至需要特殊设备等。
根据不同的机制和作用方式,高危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类、抗凝血类、抗癌药物等多个类型。
针对每类高危药物,病人需要采取不同的使用与管理策略。
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病人合理用药是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的基础。
合理用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遵循医生的开具剂量及用药时间;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随意中断或增加用药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合理用药,病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三、病人自我管理高危药物的注意事项1. 掌握用药信息:病人在使用高危药物之前,应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与用药方法等信息,以免错误使用或错误管理。
2. 遵循医嘱:病人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随意更改自己的用药计划。
3. 定期监测:病人在使用高危药物期间,需要定期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检查,以确保药物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4. 注意药物存储:对于高危药物,病人应将其妥善保存,避免存放在儿童易取到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存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四、临床团队合作要确保病人安全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需要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临床团队的合作。
医生需要准确开具药物剂量及用法,并且定期进行用药评估;护士需要对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并向病人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药剂师则要负责药物的调配和仓储,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药物管理的合规性。
五、医疗机构的举措医疗机构在使用与管理高危药物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例如,制定规范的用药指南,明确高危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标准;建立高危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对药物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对临床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高危药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ppt1. 简介高危药品是指危害性较大、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药物。
其使用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安全防范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并以PPT形式进行展示。
2.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 毒性较大:高危药品具有较高的毒性,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方法。
- 容易引发不良效应:使用高危药品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 使用过程容易出错: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一旦出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 高危药品使用流程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3.1 药品购买和接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高危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药品接收时需注意检查药品的包装完好性和标签信息的准确性。
3.2 药品储存和管理•高危药品需存放在专门的药品储存区域,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以防混淆。
•药品储存区域需符合特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确保药品的稳定性。
•药品管理时需进行定期的药品清点和验收,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完整。
3.3 药品配制和复核•高危药品配制时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配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复核,确保配制的药品和标签信息一致。
3.4 药品使用和监测•使用高危药品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使用该药品。
•药品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给药途径,并进行相关监测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使用过程中需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化。
3.5 药品废弃和处理•药品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正确的废弃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高危药品的废弃处理需遵循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切勿随意乱倒。
4. 高危药品的安全防范措施为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有必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 - 建立完善的药品使用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严格遵守。
- 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 设立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和监督。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因高危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使用高危药品的护理人员。
三、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2. 肌肉松弛剂;3. 细胞毒化药品;4. 抗生素;5. 抗凝剂;6. 强心剂;7. 降压药;8.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四、管理制度1. 储存管理(1)高危药品应存放在专用的药柜或区域内,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药柜或区域应有醒目标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3)药品储存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2. 调配管理(1)护理人员调配高危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给药途径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高危药品的调配应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调配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3. 使用管理(1)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充分了解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确保正确使用。
(2)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给药,不得擅自更改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时间。
(3)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4. 沟通与培训(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高危药品管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时了解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共同提高用药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1. 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对违反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按照我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护理人员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高危药品使用制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高危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改进高危药物使用和安全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二.要求
1.高危药品包括血管活性药物、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麻醉和一类精神病药物、肝素原液等。
2.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区域,每支有警示标识(红色警示)。
护士知晓瓶签上高危药物的标识。
3.药物贮存温度、湿度、避光符合药物要求。
4.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每日检查,保持安全有效,帐物相符。
5.配置和使用时双人(夜间双重)核对签名,确保准确无误。
6.高危药品使用微泵时,高危标识贴注射器上。
7.常用的高危药品包括:
普通胰岛素肝素原液华法令
氨茶碱针肾上腺素针去甲肾上腺素针去乙酰毛花苷 10%氯化钾注射液 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 10%葡萄糖酸钙针垂体后叶素针
多巴胺针硝普钠针硝酸甘油针
胺碘酮针吉西他滨针奥沙利铂针
甲氨喋呤针阿曲库胺针。
病区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嘿,大家知道吗?在病区里,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好比一个精密的仪器,每一个零件都得处在正确的位置,才能良好运转呀!
咱先说说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吧!这就像是给药品们立规矩。
比如说,每种高危药品都得有明确的标识,这就跟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得让人能一眼就认出它呀!要是没有标识,那不乱套啦?再比如,存放高危药品得有专门的地方,不能随随便便乱放,这就跟你的宝贝得放在安全的地方是一个道理呀!“哎呀,我随手放一下应该没事吧。
”那可不行哦,这是对病人负责呀!
然后是流程呢,那也是很关键的哟!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护理人员在拿取高危药品时,得认真核对,就像你出门前得仔细检查有没有带钥匙一样重要呢!给病人使用的时候,更是要小心翼翼,再三确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我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吧。
”那可绝对不行!这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呀!
有一次,小芳在取高危药品的时候,差一点就拿错了,幸好旁边的护士长及时发现,哎呀,那可真是惊险呀!护士长严肃地说:“可不能马虎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就体现了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啦!
总之,病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和流程绝对不能轻视呀!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位,这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更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呀!我们要像守护宝贝一样守护好这些高危药品,让病人能够安全、放心地接受治疗,大家说是不是呀!。
探析护士如何加强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作者:刘彩霞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9期摘要:加强医院整体高危药品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差错率。
探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规章制度。
通过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增强了用药安全意识,避免了临床用药差错。
关键词:高危药品;临床应用;护理人员2009年我国发布了高危药品目录,都是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药物本身毒性大,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高危药品的管理涉及医疗领域多个环节从医生开处方、药师调剂、到护士给患者治疗等贯穿整个医疗过程[1-2],护理工作无疑是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如何提高护理队伍对高危药品的认识,保证护理工作中正确使用高危药品,避免日常工作差错事故的发生已成了关键问题。
1 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建立由药剂科负责,医、药、护三方参与的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参考2012年3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制定的的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本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组织制定出本院高危药品的品种目录。
负责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及督导、检查;严格规定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临床注意事项等。
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显著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2 发挥护士在高危药品中日常管理中的作用2.1护士在高危药品用药中的关键作用护士的工作贯穿整个用药过程,高危药品也不例外;从医嘱的核对到用药的整个过程都十分重要。
据美国的一项研究统计,住院患者所受到的医疗伤害为3.5%,而用药疏忽或错误占到其中的7%,医生开医嘱与护士的核对,药品的包装与名称类似等[3]各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疏忽都可能造成事故,而护士执行医嘱用药,又是最后一环。
2.2护士领取高危药品和保管中的隐患大多数病区为护士轮班领取普通及高危药品,每天领用药品量大,品种多,无专人保管,加之治疗室面积小,分类、存放时,会因药名、剂型、包装外观等相似而会出现差错;其次内分泌专科,大多为糖尿病患者,稍不注意就能忽略需低温、避光等保存的药品,导致药物效价降低甚至变质;另外警示标识不规范、不醒目;“三查七对”交接流于形式等都是影响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的隐患。
护士安全使用高危药品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 杨衬提纲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的范围 临床护士在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中的作用临床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保证临床护理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的应对措施一、高危药品的概念v 高危药品的概念由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 在美国国内首先提 出。
v 1995~1996年间,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 了一项调查,共有161个医疗机构提交了研究期间发生的严重差错。
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 起的。
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 物称为“高危药品”。
v 其特点: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v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给出定义:高危药物 ,亦称为高警讯药物,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一、高危药品的概念我国高危药品概念的提出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在国内首次引入提出 “高危药品”概念,但具体定义还不统一,主要是: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 药品。
高危药品即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或因使 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二、高危药品的范围高危药品的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ADR)情况做调整 2001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最先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 胰岛素 安眠药及麻醉剂 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 静脉用抗凝药(肝素) 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 2003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了包含19类及14项特定药物的高危 药物目录,并逐年更新。
2008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最新修订的高危药品目录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拉 贝洛尔) 3.麻醉剂 全身、吸入或静脉给药(如:二异丙酚、氯胺酮) 4.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5.抗凝血药(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 6.心脏停跳液 7.化疗药物,注射剂或口服剂 8. 20%以上浓度葡萄糖注射液 2008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最新修订的高危药品目录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腹膜透析液或血透析液 硬膜外或鞘内给药剂 口服降糖药 影响肌收缩力药物,静脉给药(如:地高辛、米力农) 脂质体剂型(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中等作用强度镇静剂,静脉给药(如:咪达唑仑) 中等作用强度镇静剂,小儿口服(如:水合氯醛) 阿片类麻醉剂,静脉、经皮给药或口服(包括溶液剂、即释和缓控释剂型) 骨骼肌松弛剂(琥珀酰胆碱,罗库溴铵,维库溴铵) 静脉放射性造影剂 全胃肠外营养2008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公布的前13位高危药物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秋水仙碱注射剂: 血象改变,甚至再障,致命性危险,现已少用 前列腺素I2 : 头痛,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昏厥 胰岛素:震颤,昏迷,惊厥,低血糖休克 硫酸镁注射液:呼吸机麻痹,呼吸停止 甲氨蝶呤 口服及非肿瘤用药: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 阿片酊:成瘾,急性中毒昏迷 缩宫素:子宫强直收缩,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 硝普钠注射剂:硫氰化物贮蓄引起的甲减,低血压 浓氯化钾注射液: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肌传导阻滞,心跳停止 磷酸钾注射液: 高磷血症、低钙血症、肌肉颤搐、痉挛 异丙嗪: 中枢抑制 氯化钠注射液 (浓度大于 0.9%):水钠潴留,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灭菌注射用水,吸入剂,冲洗剂(100ml以上)三、临床护士在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中的作用Ø管药Ø 配药 Ø 给药(注射、口服、外用、患者自用) Ø 不良反应的监察 医院有众多部门与用药安全相关,但护士是为患者配药、给药的直接操 作者,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工作中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
护理———实施医疗行为的最前线, 杜绝用药错误的最后关口。
四、临床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无专管、 无专柜、 标识不清, 清点不严 医护沟 通不畅医嘱处理药名相似 包装相似 制剂多样药物因素领取与保管安全隐患缺机构 缺制度 缺知识药物配制管理滞后案例1 硫唑嘌呤剂量用错事件案例2:普鲁卡因误贴为葡萄糖标签致死事件案例3 :10%KCL 误为50%葡萄糖致人死亡案例4:大剂量环磷酰胺致死事件案例5 误用灭菌注射用水事件案例6 异丙嗪注射液静脉注射典型案例保证临床护理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的应对措施五、保证临床护理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的应对措施1、完善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2、建立高危药物使用指引3、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1、完善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2、建立高危药物使用指引3、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国家有关政策:200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出了《高风险品种“风险管理计划”推进行动》。
这些高风险品种分别被列入“化学药品注射剂高风险品种”、“中药注射剂高风险品种”、“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注射剂品种”目录。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药事管理检查标准药学部门药库和各调剂室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应有相应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单独存放;高危药品效期管理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有高危药品目录,高危药品存放区域是否设有醒目标识,设置警示性提示牌。
检查高危药品调剂发放、注射剂浓溶液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是否实行双人复核制。
1、完善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措施12009年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活动涉及高危药品检查部分完善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 1.完善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病房药品管理补充规定v 一、大型输液(液体)管理规定§申领管理§存放管理§使用管理v 二、注射针剂管理规定:§定期检查、专人管理、根据科室需要定基数。
v 三、高危药品管理规定v 四、毒麻药品管理补充规定v 五、治疗室冰箱内药物管理规定(治疗室冰箱内药物保存方法)v 六、抢救车内药品管理规定v 七、口服药管理规定措施1 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规定v 一、明确高危药品种类,建立病区高危药品目录v 二、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建立各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v 三、根据高危药品分级,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规范放置§2、警示标识管理§3、规范工作流程§4、建全用药指引v 四、组织学习,培训护士掌握并正确执行本科室高危药品目录及分级管理要求。
v 五、加强高危药品科内质控管理措施1v 一、明确高危药品种类,建立病区高危药品目录v 1、参照美国ISMP 2008年公布的19类和前13种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院药剂科制定的高危药品目录,筛选并制定出病区常用高危药品目录v 2、定期对病区高危药品目录进行调整和更新,目录应与国家及医院相关规定更新同步。
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规定措施1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规定——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建立各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v 采用“金字塔式”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模式措施1 v ①A 级高危药品: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大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v ②B 级高危药品: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 级低。
v ③C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 级低。
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措施1 根据高危药品分级,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规范放置:v ①根据目录将高危药品从普通备用药中分离出来,单独存放,禁止与普通药品混合存放。
v ②归类集中,分类管理:v 麻醉、精神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需要专人、专柜加锁管理。
v 抢救药品放置在抢救车内,需低温储存的高危药品放置在冰箱内。
v 其他高危药品按药理作用不同,分类存放。
v 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严格分开放置,严禁混合存放在同一药柜或抽屉内。
v 性能相互影响,容易串味,名称容易搞错的药品必须分开存放。
措施1v 2、警示标识管理:v ①专用警示标识(见右图):高危药品储存处必须贴上醒目的警示标识,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v ②药品分类标识:按照高危药品类别,在相应的储存处贴上分类标识(如:“注射用降糖制剂”、“肠外营养剂”)。
v ③分级管理标识:按照各病区《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各种高危药品储存处,应明确标识该高危药品的分级,以示警示。
(见高危药品标识图1)根据高危药品分级,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措施1v ④使用警示标识:例如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高危药品,如10 %氯化钾注射液、10 %氯化钠注射液等,在专柜设置醒目标识:“严禁直接静脉注射”,予以警示性提示。
根据高危药品分级,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氯化钾注射液10ml ×1g严禁直接静脉注射高危药品标识图1措施1 v ①正确领药:护士在药房领取高危药品时应加强核对,防止由于医嘱录入错误或药房发放错误而领到错误的药品;避免高危药品未及时放入专用抽屉内保管。
v ②规范使用、谨慎调剂: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 原则,即核对就诊者姓名、药品名称、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v 口服药物:须做到看病人服药到口;病人外出检查等暂时不能服药,设立延时服药柜,做好交接班,避免漏服。
根据高危药品分级,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措施1v A 级高危药品:护士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 级高危药品,须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护士应及时询问医生,须由医生确认医嘱并加签字后方可执行。
v B 级高危药品:护士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 级高危药品,须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护士应及时询问医生,须由医生确认医嘱并加签字后方可执行。
v C 级高危药品:护士核发C 级高危药品应做好书面和口头的用药指导。
根据高危药品分级,制定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措施1 建立高危药物使用指引v 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制定高危药品的配药、给药和观察护理指引,规范和指导护士正确使用高危药品。
v 按照高危药品分级,先从A 级高危药品开始制定指引,再逐步完善和健全B 、C 级高危药品的用药指引。
v 组织学习,培训护士掌握并正确执行本科室高危药品目录及分级管理要求。
措施2 建立高危药物使用指引v 5-FU 化疗泵使用指引v 生长抑素使用指引v 儿科高危药物管理、使用指引v 芬太尼透皮贴使用指引v 七叶皂甙钠的使用指引v 高锰酸钾外用片的使用指引措施2v 加强高危药品科内质控管理§1、每位护士领取、存放、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