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辨析病句(一)语序不当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9届高三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一)》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练习分析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知识准备】1、通过引导学习,把学和练落到实处。
2、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自主探究】一、考点释要:1、病句的含义及修改的意义: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
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2、高考的考查形式: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
在高考试卷中以两种形式考查,一是单项选择题,放在Ⅰ卷;一是主观性试题,放在Ⅱ卷。
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3、修改的原则: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4、注意事项:A、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B、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C、要注意考题的要求二、知识点概要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一)语序不当思考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并根据下列提示补充例句。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7、主客颠倒:8、分句位置不当:[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辨析并修改病句【高考考点解说】1. 语序不当(1)主客体倒置如:朱镕基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
(主体是“中国人”,客体是“朱镕基”,应该为“中国人对朱镕基这个名字,谁不熟悉。
”)(2)定语、状语内部成分顺序颠倒。
如: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两个定语顺序颠倒,应该为“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又如: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两个状语顺序颠倒,应将“顺利地”和“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3)修饰成分和中心词顺序颠倒如:在阶级社会里,为了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也是为一定的经济服务的。
(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4)词语顺序不合理如:有些人往往忘记、反对甚至抛弃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
(句中谓语的词序不当,应改为“忘记、抛弃甚至反对”)(5)分句顺序不当,特别注意递进复句、顺承复句如:他不但能读书作文,而且会认字写字。
(递进关系不当,“读书作文”与“认字写字”当换位)又如:面对歹徒,他毫不畏惧,终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制伏了歹徒。
(顺承关系不当,应是先“制伏了歹徒”,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的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如:不但他能用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分句主语相同,应把“不但”放在“他”之后)又如:她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分句主语不同,“如果”应放到“她”之前)2. 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伟大的形象和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品质”与“浮现”不能搭配)(2)动宾搭配不当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英雄的报告。
(“注视和倾听”两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报告”,其中“报告”与“注视”不能搭配,应删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病句辨析题提分要点】解析【考点解说】“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一个考点,考纲为我么们列出了八种常见语病的类型,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个考点是每年高考试卷中的“必住之客”,年年高考试卷中都有试题对此进行考查。
前些年对于辨析病句考点的考查,都是单独列题,但2018年高考试卷的全国课标卷改换了新的题型:选用一则七八百字的短文,将病句、连贯和成语三个考点分别作为3个单项选择题进行考查。
这种题型比较新颖,不仅可以适当增加一点阅读量(这符合当前高考改革趋势),而且合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估计2019年高考课标卷(也许包括其他各地高考试卷)仍将继续沿用这种题型。
2018年的全国课标卷对病句考点的试题设置,是将选文中的一个句子改为有病之句,同时又将此句改为其他三种类型的病句,然后再将它们同正确的原句共同设为试题的四个选项,再要求选出其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就如何能又快又正确地解答2018年高考课标卷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进行考查的新型试题,提出以下三个切入点:(1)从浓缩句子“主干”、理清其“枝叶”切入;(2)从语法结构和词语的多义性切入;(3)从“特殊词语”切入。
下面举例具体谈谈。
第一个切入点:从浓缩句子“主干”、理清其“枝叶”切入,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搭配是否恰当,顺序是否合理。
这是辨析句子有无语病的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首选方法,虽属老生常谈,但却很受命题者“青睐”,也是解题者百试而无一爽的最好办法。
比如:例1.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解析】辨析此句,只需浓缩句子的“主干”,就可发现此句缺少主语:动词“导致”的施动者应是“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可是它被介词“由于”“关”在了介词短语中,不能充当主语。
最好的修改办法是去掉“导致”,把主语换成“勘探队”。
辨析病句(一)语序不当1.明确高考对病句部分的考查要求。
2.明确正确辨析病句中语序不当一类的方法策略。
课时安排:1课时成语积累1.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顺口溜总结】相敬如宾夫妻敬。
2.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
【顺口溜总结】破镜重圆夫妻圆。
3.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顺口溜总结】举案齐眉夫妻敬。
4.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
【顺口溜总结】严阵以待待敌人。
5.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顺口溜总结】青梅竹马幼男女。
6.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褒义词。
其对象只能是有祸福可言的人或以人为主体的集团、国家等,不能是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顺口溜总结】休戚相关人相关。
7.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事物、音信或言论。
【顺口溜总结】空谷足音非足音。
8.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顺口溜总结】筚路蓝缕创业艰。
9.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顺口溜总结】汗牛充栋藏书多。
1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顺口溜总结】耳提面命长对晚。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进行辨别与剖析,即认清句子表达有无语病,有什么语病;“修改病句”是实际操作修改存在语病的句子或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子,使之变成正确的语句。
辨析病句是高考必考考点,又是考查热点。
①在考查形式上,题型较为固定。
一般辨析病句多采用客观题形式考查。
②题干设计倾向于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较少要求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客观题分值都是3分。
③所考查的语病,一般都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来自于当前书报、网络、电视等。
考查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一般分为语法性病句(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搭配不当)和语意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专题主要对语序不当进行论述。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合逻辑、语法及习惯。
常见的语序不当的现象有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层)状语语序不当、状语或定语位置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并列词组语序不当、分句排列顺序不当等几种类型。
考点一: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提问方式】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误。
例1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解析:此句属于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开展的”修饰“历时三年”,应将“开展的”放在表领属的名词“本市”的后面,并在“历时三年”之后加“的”。
例2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解析:“所有”应修饰“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而不应修饰“中国”。
“所有”应放在“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前面。
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可简记为:“属”“数”“动”“形”“名”。
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B.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今天起至16日,随着新一轮冷空气不断东移,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降雪天气过程。
C.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条绵延上千公里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及10个盟市的“奶牛带”。
D.前些日子,成龙在微博中表示将他收藏的20年前的4间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消息一出,争议四起。
解析A项,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位置不当致语意不明,可改为“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或“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
C项,语序不当,“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及10个盟市”是领属定语,应该放在前面,“绵延上千公里”含数量词语,应该放在“涉及10个盟市”的后面。
D项,语序不当,“20年前”应移至“他”“收藏的”之间,并删去“20年前的”中的“的”。
考点二: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提问方式】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误,并修改。
例1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解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和“针对”都是状语,“首次”应在“针对”前。
例2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解析:多项状语顺序不当。
把“最初”移至“五十年前”后。
例3 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解析:多项状语顺序不当。
把“起飞前”移至“进行了”后。
多项状语排列的一般顺序:目的(状语)+原因(状语)+时间(状语)+处所(状语)+范围(状语)+情态(状语)+对象(状语)。
可简记为:“目(因)”“时”“处”“范(频)”“情”“对”。
如:①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②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表时间)在电视台(表处所)又(副词)诚挚(形容词)地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考点三:定语、状语位置不当【提问方式】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定语、状语位置不当是指有时会错误地将定语当作了状语或将状语当作了定语。
(1)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例1 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解析:“热烈”作定语,用来修饰“讨论”,所以,“热烈地引起了讨论”应改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例2 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解析:句中定语中心语“化石”和定语“牙齿”的位置颠倒,应该为“牙齿化石”。
(2)状语误放在定语位置上例3 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
分析:“明确”应作状语,修饰“提出”;而不是作定语,修饰“意见”。
因此,应把“明确”放在“提出”之前。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误,并加以修改。
1.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解析: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古色古香”应修饰“青铜器”,“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应改为“印着古色古香的青铜器”。
2.党组织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解析:“充分”应作为“发挥”的状语,而不是“作用”的定语。
所以应该改为: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作用。
考点四:虚词位置不当【提问方式】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虚词是帮助实词造句的,因此,虚词的修饰和限制都有特定的对象,应该放在所修饰和限制对象的前面。
如果放在后面,那么就会造成语序不当。
虚词位置不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副词的位置不当例如果把眼前的事情不赶快做完,就会耽误后面的工作。
解析:“把”字句和“被”字句中若有否定副词,应将否定副词放在“把”或“被”之前。
因此,“不”字应移到“把”之前。
(2)介词位置不当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解析:表对象的“把”字短语“把动物”应紧挨动词“缚”。
将“把动物”和“用绳子”互换位置(3)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
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
例1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分析:“不是……就是……”连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质量”和“成本”,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前,故“不是”应该移至“质量”之前。
例2 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解析: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
该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中药”,所以“不但”应放在“中药”后。
考点五:并列短语位置不当【提问方式】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在一个句子中,并列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
例1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解析:句中“碰撞、融合、交流”语序不当。
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为先“碰撞”,“碰撞”之后才是“交流”,“交流”的结果是“融合”。
故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例 2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解析:“深刻的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应把“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的位置互换。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误,并加以修改。
1.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解析:并列词语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按先后顺序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2.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
解析:并列短语位置不当。
应该为“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辨析时应重点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1)认真分析并列词语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有无违反逻辑关系。
(2)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词语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无问题。
因为并列词语组织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
如: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解析: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按照事理、逻辑次序,应将“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改为“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催人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