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9.36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价值链的京东集团管理会计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京东集团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应用。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京东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其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对行业发展乃至全球商业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京东集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组织架构等,以便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随后,文章将重点探讨京东集团如何运用价值链理论来构建其管理会计体系,以及在实际运营中如何实施和应用这一体系。
通过对京东集团管理会计应用案例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其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本文还将关注京东集团在管理会计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管理会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如何将管理会计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还将探讨京东集团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调整和优化其管理会计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价值链理论与管理会计概述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它描述了一个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交付给顾客的全过程。
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包括进货物流、生产作业、发货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
这些活动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价值链理论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价值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了企业外部,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
这种扩展的价值链被称为“价值网络”。
在价值网络中,企业通过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和报告标准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彼此依存。
在这个系统中,价值链的存在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通过价值链的构建和优化,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高效流转,提升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因此,对企业价值链的核算和报告标准,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什么是企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价值转化情况。
这些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企业价值链的构建意味着企业将资源和信息转化为价值,实现了从生产过程到价值链的价值转化。
企业价值链是企业信仰和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
二、为什么需要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核算?企业价值链的构建和优化,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成本、效率、收益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衡量。
对于企业来说,对每个环节的成本和效率的精确核算可以有效降低资源和成本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优化。
在战略层面上,企业需要将价值链与竞争战略相结合,找到不同市场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相应价值。
只有通过精准的收益和成本分析,企业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优化企业结构和价值链。
三、企业价值链的核算和报告标准有哪些?1.成本核算企业应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精准核算。
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设备、能源等方面的成本。
只有对成本进行清晰且可靠的核算,才能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对成本进行精准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石。
2.效率评估企业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效率进行评估,发现生产流程中的问题。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来提高效率。
此外,还需要对供应链中的 productflow、 information flow、 cash flow、 service flow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可以得到提升。
3.价值分析企业需要对每个环节的价值进行分析,确定哪些环节产生的价值较高,哪些环节产生的价值较低。
只有通过对整个价值链的详细分析,才能确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并对生产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
价值链: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首先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提出。
最初,波特所指的价值链主要是指针对垂直一体化公司的,强调单个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外包业务的开展,波特于1998年进一步提出了价值体系(value system)的概念,将研究视角扩展到不同的公司之间,这与后来出现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概念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之后,寇伽特(Kogut)也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的观点比波特的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
2001年,格里芬在分析全球范围内国际分工与产业联系问题时,提出了全球价值链概念。
全球价值链概念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用来分析国际性生产的地理和组织特征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全球产业的动态性特征。
价值链流程: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是指企业为客户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或价值增值的活动的集合。
企业内部每一个活动是否创造价值,在于其是否能为后续活动提供所需,是否有助于后续活动的成本降低和质量改善。
价值链和业务流程:价值链是企业各种作业支持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的抽象表示,是从价值的角度入手,重点研究价值目标和增值方式;而业务流程是具体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各种作业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可见,价值链分析须以业务流程为基础,而业务流程分析则以价值链为指导。
对价值链分析的过程就是将企业整体业务流程(价值链)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单个的业务流程,再以单个业务流程中的多个价值活动(作业)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
实际上,降低单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及最终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个业务流程能否为下一个业务流程提供增值高效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创新也就是业务流程的再造。
因此,企业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和理解业务流程,将价值链和业务流程放在一起来分析,或者说从价值链流程分析入手,才可以更好理解企业的成本,以寻求成本发生的根源,提高降低成本的效率。
浅谈从价值链会计的角度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价值链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会计领域,它不是现有会计学的分支学科,而是传统会计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重构。
自从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竞争优势及价值链理论以来,价值链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之中并成为最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之一。
文章从价值链会计的角度,通过分析价值链会计的四个层面的价值活动来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标签:价值链会计财务预警模型财务风险管理价值链会计概述(一)价值链会计的产生价值链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提出。
他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每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活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
价值链观点的产生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范围,从有形的实体向无形的空间发展,形成了虚、实两个空间。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价值链管理就是改变作业管理策略和将组织调整到具有有效性和高效率的战略位置,以利用产生的每一个竞争机会。
在价值链管理中,最终客户掌握着权力。
他们定义什么是价值以及怎样制造和提供。
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这个战略为了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为了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
一个好的价值链可以使链中的各成员像团队般的工作,每个成员都为了全部过程增加相应的价值——快速组装、更准确的信息、更快的客户反应速度和更好的服务等等。
价值链中的各成员合作得越好,就会更好地为客户解决问题。
价值链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会计领域,它不是现有会计学的分支学科,而是传统会计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重构。
价值链会计实质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是搜集、加工、储存、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地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及其合理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基于价值功能体的价值链会计方法体系构建作者:李小萌黄德珊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8期价值链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落实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以实现价值增值的最大化及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笔者从价值链会计在价值功能体层析链的角度构建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框架,使会计管理融入到企业价值链全方位的管理中。
一、价值功能体的概念梁戈夫(2002)认为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诊断时,通过引入价值工程(VE),可以对受诊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具有数量多、行业范围广、存在的问题多、情况复杂、影响大、改进幅度大的特征,可能成为VE所选择的目标对象。
另一方面,由于价值工程作为优秀的施诊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效益性、包容性、价值导向性等特征,及其在实践上的可行性,已被引申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受诊对象的主导方法。
价值工程(vE)的本义要从对象现有的功能和成本分析中,获得价值的进一步提高。
将中小企业作为分析和评价的对象置于vE体系下研究,结构和形式将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导致诊断形式、方法甚至理论基础的新发展,可以用系统化的方法体系来对每种企业进行适应性诊断,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总结出不同类型受诊客体的共同规律,并用价值功能体(VFB)来概括和描述这种共同规律。
(一)企业价值与企业价值链企业的价值指企业的整体价值,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销售、技术改造等经营的过程中制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组织结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的管理都存在着价值流转和价值增值的问题。
企业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所以价值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用来表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科学途径。
结合成本管理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认为是为实现一定功能下的成本行为,包括企业的每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如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设计、采购与仓储、生产作业、营销以及客户服务与信息反馈等价值链作业的各个作业环节。
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一)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思路价值链会计最主要、最直接的两个理论来源是价值链管理理论与会计管理理论,因此,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应主要考虑这两个理论的特点,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框架。
价值链管理的精髓在于用“链”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增值活动,对外将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相关企业视为外部价值链的组成部分,强调与它们的合作关系,将自己的价值增值建立在整个价值链联盟的价值增值基础之上,体现的是一种“多贏”的观念;对内将所有的价值增值活动视为内部价值链上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强调通过协调及消除不增值活动等手段来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概而言之,价值链管理强调的是一种对外与对内的合作与协调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一关系基础上的价值增值最大化思想。
传统的会计理论建立在传统的管理思想基础之上,这.种传统的管理思想将企业的各个业务活动人为地割裂开,而且很少考虑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这导致传统的会计管理缺乏整体和协调的观念,从而影响会计管理工作的绩效。
而价值链会计建立在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应该吸收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核,这一吸收过程应该体现在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所有方面。
具体而言,在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中应体现如下一些观念:(1)价值增值的观念。
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核心要素,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正是获取最大化的价值增值。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工作也应该主要围绕价值增值来组织与实施;(2)实时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价值链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一基础,价值链管理将无法实施。
价值链会计强调会计信息生成、披露、分析与评价的及时性,强调采用多维的计量方式,这要求建立涵盖全企业的信息系统,以支持价值链会计对及时性和庞大信息量的要求。
所以应该确立实时控制观,充分利用IT将企业的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并将流程嵌人信息技术环境,将财会人员嵌人经营管理过程,保证信息采集、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和有用性,在会计实时控制方法、控制模式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会计实时控制的力度和质量,确保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阎达五等,2003)。
序,构建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反馈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将财务作为工具对资源进行协调,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增强价值链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4.加强政府合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企业应加强与上级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合作,深入学习与本行业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发展战略,完善本企业相关业务制度和组织结构,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法规及技能培训,规范生产经营流程,加大推进企业绿色生产,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工作、响应政府号召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价值链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
价值链的管理理念对企业构建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有着核心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工具作用下,对数据进行强大的处理和分析,改变传统上认为财务只是对数字进行简单的整合和核算的意识,强调财务绩效管理在风险管控、绩效评价和财务预算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财务对价值链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达到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实现最优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效益,同时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合作,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使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P ort e r M E .C o m p e titi v e A d v an t a g e [M ].N e w Y or k :F r ee P r e ss ,1985:25-29.[2]庄翠荣.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绩效评价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126-128.[3]张旭波.公司行为与竞争优势———评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J].国际经贸探索,1997(03):34-37.[4]王玮.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初探[J].当代会计,2015(1):23-25.[5]陈卓.企业价值链分析在财务绩效提升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9(03):82-83.[6]邬鸣秋.企业价值链分析在财务绩效提升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21(04):56-57.[7]韩振海.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9(01):148-149.[8]黄丽.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财税研究,2014(17).[9]肖梅崚,揭莹.基于价值链的企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18(08):62-66.[10]张春玲.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分析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学,2018(35):31-32.作者简介:卢琛(1989.06-),女,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绩效分析———以京东为例■方珊湖北民族大学摘要: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科技信息的发展,价值链管理成为战略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核心在于从企业的上游、下游来实现内、外部产业的共同优化,使企业有自成一体的全面经营管理模式,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