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三国人物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11
新三国演义与原著的区别在新三国之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人物形象非常丰满,如诸葛亮,陆毅扮演的非常有“人”的特征,之前的《三国演义》和原著都把诸葛亮这个人物神化了,仿佛可通天地、近鬼神。
这就和他三国后期的无力不匹配,在新三国中,诸葛亮也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得出结论的。
有很多事情的发生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候,他答应出山,却让张飞在功成名就之后赔他一所房子。
这就显得诸葛亮这个人物更加人性化,更加有血有肉。
新三国三大战役中,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
在原著中有非常多的人物,据考证有1000多有名有姓的人物。
在影片拍摄的时候就尽量避免有太多人物的出场,很多小故事就将它往一个人物上面归。
比如说:官渡之战中,袁绍出兵,田丰死谏说不可与曹操开战,袁绍大怒将他贬为马夫,他又冒死进谏,被袁绍下狱。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是“田丰”“沮授”两个人。
还有官渡兵败,新三国里进谗言想要杀田丰的是许攸,原著里是逢纪。
在这里“沮授”“逢纪”都是未出场的人物。
他们蜻蜓点水的事件被归到主要人物的戏里面。
考虑观众的观感,我感觉是很大的一个特点。
官渡之战中首战曹操兵败是真,但在新三国里却不是这样。
曹操首战大获全胜,重挫袁军。
这个我不便评论是对与错,因为真实历史我是不知道的。
可能真的打胜了。
在曹军与袁军相持不下时,袁绍所做的徒劳无功的攻击却没有表现,如:使一波军掘地,名为:掘子军,偷袭曹营未成之类。
赤壁之战中,将此次大战的场面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认为与原著的最大区别就是,这里面交代了诸葛亮为什么让关云长去守华容道。
明知道换一个人去守卫曹操早就是刘备阶下之囚了。
交代的非常细致,孙权不杀曹操是因为想借刘备之手杀曹,然后曹军兵锋直指刘备,曹军灭掉刘备之后孙权起兵成就霸业。
这些种种原因。
在新三国中将这个千古谜团解释的淋漓尽致,使人茅塞顿开,自然与本作产生强烈的共鸣。
新三国中,有好多千古流传的故事得到了新的解释,比如关云长单刀赴会,《三国演义》中的意思是,整个江东摆下鸿门宴,都想要杀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曹操的区别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把他当作奸臣的代表。
但艺术的形象与历史的真实并不是一回事,需要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千百年来人们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得来,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是有出入的。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曹操生在战乱时代,一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他在三十五岁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参加了大小近五十次的战役,征战地区几乎遍及到大半个中国。
在战争中,他长于选将料敌,“运筹演谋”,不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还善于吸取部属的正确意见,因此常常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
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
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毕竟也犯下了不少罪过,除镇压黄巾,屠城杀降外,还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进行迫害,如对孔融、杨修、崔琰、祢衡、华佗,甚至连大有功于他的荀彧也不放过。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介绍
1.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建
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但在政治上较为残暴,
多有杀戮。
曹操性格复杂,有时冷静沉着,有时暴躁易怒。
2.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以仁爱、礼义著称,善于用人,注
重发展民生。
刘备性格宽厚、仁慈,但在某些时候也显得过于谨慎、犹
豫不决。
3.孙权:东吴的建立者,他聪明机智、善于谋略,具有领导才能。
孙权性
格坚毅、果断,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多疑、不易信任他人。
4.关羽:刘备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勇猛善战、义气深重著称。
关羽性格刚
烈、忠诚,勇猛无比,但也有些孤傲、不容他人。
5.张飞:刘备的重要将领之一,性格豪爽、勇猛无畏,但有时也显得过于
急躁、不够沉稳。
6.诸葛亮: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
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智慧超群、谋略高超,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诸葛亮性格谦逊、谨慎,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固执、不容他人异议。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这些人物各有特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历史背景。
曹操画像曹操画像三国人物我是超级的曹操崇拜者·关于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特来此询问他的历史形象·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统一北方,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开屯田,造福民众,同时首次开启了任人唯贤的大局面。
而受三国演义刘姓正统的影响,民间大大的把曹操妖魔化,塑造了一个白脸奸贼。
但不可否认,曹操真性情,查阅相当资料后,人们一般都知道这才是曹操的真实画像——丑陋、矮小又猥亵(身高一米五几),被正直的士大夫唾骂了几千年。
另外,相貌丑陋也是曹操不敢称帝的原因之一(易中天语)。
然而日本三国游戏总把曹操刻画成曹操墓多次被盗掘陪葬品流失严重《三国志》记载曹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曹操画像曹操画像三国人物曹操画像曹操画像三国人物哇曹操没那么猥琐吧他可是家喻户晓的乱世奸雄啊!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急求一副曹操的画像!要真实的!你在百度查一下,曹操,就可以在百度百科中看到了,不过只是画像。
目前曹操墓还没找到,所以曹操真实的面貌,还没人知道。
曹操的简历,画像简历和画像,生平战功,标明年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
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
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曹操文武双全,统一了北方,还改变了汉室奢靡的生活方式,生活极为简朴,在政治、经济、文学、军事上都有卓越贡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均认可曹操的正统地位。
朱绍侯说,东汉末年各地豪强拥兵割据,趁此首先是查看正史资料比如三国志,不能看小说。
《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差异解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然而,作为一本历史小说,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原因。
1. 人物描写与改编1.1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威风凛凛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如此英勇。
曹操在现实中更多地是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致力于统一中国,有过不少政治手段和军事策略。
1.2 关羽关羽是刘备麾下重要将领,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忠诚、仁义、勇武等高尚品质。
然而,在历史中,关羽其实更为复杂。
他曾先后依附过曹操和刘备两位主公,而非《三国演义》中一直效忠于刘备。
2. 事件顺序与编排2.1 群雄割据的时期《三国演义》将群雄割据的时期简化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魏、蜀汉和东吴。
然而,实际上,在这个时期,有许多小国家和势力也同时活跃,且并非都属于以上三个大国。
这种简化缺少了历史真实的细节与复杂性。
2.2 战斗描写的夸张在小说中,战斗描述经常被夸张渲染,英雄们也展现出超人般的能力。
但实际上战争是残酷而艰难的,没有那么多神奇和轻松取胜。
3. 文化传统的重构3.1 儒家思想在《三国演义》中,儒家思想被强调并成为主导价值观。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遵循儒家原则。
这种重构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并用之来塑造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3.2 文化英雄与正统历史观《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文化英雄,并给予他们封号和礼遇。
这种现象在历史真实中并未如此高调存在,而是更加注重事实的记录与研究。
这种改变反映了作者对于正统历史观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结论虽然《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但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由于作者意图、时代背景等因素所导致。
我们需要认识到小说是一种创作性的文学作品,它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时会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处理。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以描绘了三国时期乱世英雄的故事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作品中,许多人物形象是基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然而,三国演义对历史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夸张和虚构,以满足文学作品的需要。
本文将通过对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一、刘备:仁德之君与现实政治家的差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绘成了仁德之君,儒雅有德,备受百姓爱戴。
然而,历史上的刘备实际上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人物。
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能力,但并非完美的圣人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几乎没有任何缺点和错误。
他被描绘成一个完美的君主,对百姓极其关怀,从不辜负他们对他的期望。
然而,历史上的刘备在政治上也有一些失误,例如他在与曹操联盟时未能洞察曹操的真实意图,为后来的火烧赤壁之战埋下了伏笔。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并不像历史上那样善于利用他人的才能。
他在平定张鲁割据之后,没有好好利用张杰的能力,而是将其牺牲。
历史上的刘备则更注重个人的荣誉和长期目标,更多地重用有才华和能力的人,尤其是诸葛亮。
由此可见,刘备形象的夸张与虚构主要是为了符合文学作品的需要。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更加简单化和理想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相信他的仁德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二、曹操:政治家与恶霸形象的塑造相比于刘备的仁德之君形象,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一个冷酷无情的恶霸。
他被认为是政治家,但却常常以残忍和权谋著称。
然而,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完全如文学作品中那样冷血无情。
曹操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的人物,他是建立魏国的关键人物。
他在统一北方时与民生息息相关,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民众生活。
他也很注重人才的重用,例如他提拔了荀彧和郭嘉这样的智囊团来辅佐他的统治。
然而,三国演义将曹操形象夸大成了一个极其残忍和权谋的政治家。
这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对刘备及蜀汉的赞扬,为刘备在演义故事中的胜利提供更大的反差。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分析:
1.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蜀国丞相,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他忠于刘备,为了国家的安定和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具有宽厚仁爱和深得人心的性格。
他
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关羽:蜀汉的名将,具有忠诚、勇猛和义气的性格。
他是刘备
的亲密战友和忠实朋友。
4.张飞:蜀汉的名将,具有勇猛、豪放和直率的性格。
他和关羽
是亲如兄弟的关系。
5.曹操:魏国的开国皇帝,具有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
他对于权
谋和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6.孙权:吴国的开国皇帝,具有机智、果断和胆略的性格。
他在
面对重大决策时,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7.周瑜:吴国的主帅,具有聪明、机智和谋略过人的特点。
他对
于战争的指挥和策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8.赵云:蜀汉的名将,具有勇猛、机智和灵活的特点。
他在战场
上总是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
除了以上人物,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如姜维、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等,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三国人物脸谱大全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时期,而三国人物更是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形象。
他们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以及面部特征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中国戏曲中,三国人物的脸谱更是成为了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三国人物脸谱的大全。
1.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在戏曲表演中,曹操的脸谱通常为白色为底,黑色为边,两眉高耸,威严凛然,体现了他的权威和霸气。
2. 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他的忠义和勇猛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在戏曲表演中,关羽的脸谱通常为红色为底,黑色为边,两眉如虎,威猛凶狠,体现了他的勇武和豪气。
3. 刘备。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仁义之君,深受人民爱戴。
在戏曲表演中,刘备的脸谱通常为青色为底,黑色为边,两眉温和慈祥,体现了他的仁德和宽厚。
4. 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深受人民拥护。
在戏曲表演中,孙权的脸谱通常为黄色为底,黑色为边,两眉如剑,气度非凡,体现了他的英明和果断。
5. 张飞。
张飞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以勇猛著称,是刘备和关羽的好兄弟。
在戏曲表演中,张飞的脸谱通常为黑色为底,红色为边,两眉如刀,威猛凶狠,体现了他的豪气和勇武。
6. 赵云。
赵云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以忠义和英勇著称,是刘备的亲信。
在戏曲表演中,赵云的脸谱通常为绿色为底,黑色为边,两眉如剑,英气逼人,体现了他的忠义和果敢。
7. 貂蝉。
貂蝉是三国时期的美女,是董卓的舞姬,她的美貌和机智深受人们喜爱。
在戏曲表演中,貂蝉的脸谱通常为粉红色为底,黑色为边,眉目如画,娇艳动人,体现了她的美丽和智慧。
8. 董卓。
董卓是三国时期的权臣,他专权跋扈,残暴无道,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在戏曲表演中,董卓的脸谱通常为紫色为底,黑色为边,两眉如蝙蝠,邪气凛然,体现了他的残暴和奸诈。
以上就是三国人物脸谱的大全,每一个人物的脸谱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和形象,也为戏曲表演增添了不少魅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以下将分析部分主要人物形象。
1. 刘备:刘备是小说中最具仁义之君的形象之一。
他出身名门望族,为人宽厚仁义,富有气度和魄力。
刘备的仁政理念对形塑了他的人品形象。
他信奉孔子的仁爱之道,为人淳朴友善,广纳人才,以安抚民心。
他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实施军事和政治策略,使蜀国取得一系列胜利。
刘备的形象代表着道德高尚的君主形象,备受人民景仰和爱戴。
2.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塑造成一个正直勇敢而又忠诚的武将形象。
他是忠义之人的代言人,对朋友和家人有着至高无上的忠诚。
他以忠义立名于世,声名远播。
小说中塑造了关羽威武的形象,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而且为人宽厚仁义,深受百姓爱戴。
3.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形象粗豪而又英勇。
他以其威猛的形象而闻名,勇猛无畏,嗓门大震。
虽然他性格暴躁,但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张飞善于驱使士兵,作战勇猛,是刘备亲信将领和得力助手。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被塑造成一个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崇尚法治,强权政治,对待敌人毫不留情,一方面他残暴,一方面他又具有仁爱之心。
小说中展现的曹操矛盾复杂的形象使人们对他评价褒贬不一。
5.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首领,也是三国中地位较高的人物之一。
孙权机智过人,善于经营政局,并通过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出色的智慧。
他形象高大雄伟,显示出一国之君的豪气和气度。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他们以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展现出了各自的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些形象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是中国人民心中崇高的人物典范。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三国演义人物解读
- 刘备:初为汉室宗亲,后助袁术平定黄巾起义,进而投靠袁绍、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有仁政之名,但其一生中不断地欺骗、背叛他人,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身陷包围,病逝于东吴。
- 关羽:原为刘备手下大将,威武雄壮,忠义仁厚,有“武圣”的美誉。
但是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俘虏,被迫投降于曹操。
后来在南阳被杀,死后追授“汉寿亭侯”。
- 张飞:刘备手下大将,勇猛过人,不善言辞,举起“丈八蛇矛”恰似奔马飞天,是三兄弟中最具武勇的一位。
但是性格粗犷,多次因为小事跟刘备发生矛盾,最终被部下所杀。
- 赵云:刘备手下大将,以勇冠三军,有“子龙一身都是胆”的美誉。
他冲杀险要,屡立战功,后跟随刘备入川,参加了蜀汉政权的建立,是蜀汉五虎将中最为出色的一位。
- 曹操:三国时期北方一位重要的统帅和政治家,颇有野心,曾发动许多征战、长达数年的战争。
他以智囊荀彧为谋士,管理颇有成就,但在朝堂上也失去了不少支持者,最终在夷陵之战后病逝。
- 孙权:三国时期在江南地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吴国的创始人,继承了东吴政权,摆脱了孙策出任临海之前的许多顾虑,成为南方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最终在合肥战役中成功阻止了曹操北伐。
- 诸葛亮:蜀汉建国后崇尚儒家思想的最高领袖之一,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
他致力于拯救祖国,提出了“以文治国,以武备国”,以及“切忌总让曹操先声夺人”的著名战略。
三国演义中的相貌特征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相貌特征。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人物及其相貌特征:
1. 关羽:红面长髯,目若朗星,身长九尺五寸,骑赤兔马。
2. 张飞:面如重枣,五大三粗,狮子般的胡须,骑着独角兕。
3. 赵云:姿仪魁伟,容貌俊秀,乘白马红鞍。
4. 曹操:眉如双剑,目若斜阳,白面如玉。
5. 刘备:面如冠玉,身长七尺,骑着的是的黝黑之马。
6. 孙权:天真烂漫,面若冠玉,唇如含朱,骑着的是的花貂裘马。
7. 周瑜:面若美玉,目若英星,举止闲雅。
8. 貂蝉:绝代佳人,丹唇外露,皓齿鲜红,容貌婉约。
以上只是几个典型的人物,还有很多其他人物的相貌特征也很吸引人。
第一篇:三国演义人物对比解读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比内容提要:对比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得当。
这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小说中许许多多的人物正是通过对比,更好地表现出本身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纵观全书,人物之间的对比首先表现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上。
比如聚兵起事之前曹操与何进、王允等人的对比,作为军事统帅的曹操与袁绍、周瑜等人在作战之中的对比,关羽和吕布的对比等,作者就是这样有意地写不同人物对待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从而展现出人物之间迥异的个性特征。
其次对比还表现在人物自身的对比上。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在写人物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为《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增添了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三国演义》对比不同人物人物自身对比是作者有意地把相互对立的事物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以突出对立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作品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深刻,给人以强烈感受的一种创作手法。
对比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
在小说的创作中,对比手法常常被广泛使用。
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在写人物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为《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增添了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人物如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年轻气盛的周瑜,乐不思蜀的阿斗,优柔寡断的袁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等无不形象丰满、栩栩如生。
可以说,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对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主要表现在:一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运用对比手法将两种人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在《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俯拾可得。
赵云到底有多帅?古尸容貌复原图出世,六个饰演者最后一个很像(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432期文/无常奉天玉插图/东方夜未眠)汉末三国时代,距今已有将近一千八百年,但是直到如今,那依旧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其中很多人物,都会奉为男神。
而彼时最受欢迎的人物,便要非赵云莫属了。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赵云容貌的:“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而《三国志》裴松注中所引用的《云别传》(已失)中这样形容赵云容貌“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两部书身高一致,“浓眉大眼,威风凛凛”与“姿颜雄伟”一致,故均可采信。
赵云虽武艺高强,却并不粗犷,广而更接近于一个儒将,毕竟他在武侯祠中的塑像,虽属于武将一列,却着文官服饰。
再加上,他“柔贤慈惠”,“执事有班”,又三观极正,还有一张足够英俊的脸,因此,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他都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存在。
或许正是有人抓住了世人的这个想法,于是网上竟然流传出了赵云的古尸复原图。
虽然此事传得有模有样,但其实并不可靠。
且不说赵云已经去世近一千八百年,是否早已尸骨无存,都不知道。
就算他的尸骨还存在,也不可能出现古尸容貌复原图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赵云墓位于四川省大邑县东郊的银屏山,据传说,文革时期他的墓差点被毁,结果引发了天降大雨、灵蛇寻护等异象,其陵墓至今无人敢动。
而且当地的负责人,也早已声明,现在和以后,都不会主动打开赵云墓。
所以,所谓的赵云古尸容貌复原图,根本不是真的。
不过喜欢赵云的朋友也不要失望。
如今关于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总有一个影员,能够塑造出你心中的常山赵子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接受度最高的六版赵云。
一、汤镇宗——最低调的赵云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汤镇宗在《貂蝉》一剧中,饰演过三国第一猛将,而且在骁勇之外,多了几分书卷气,符合吕布曾担任过文官的身份,将吕布这一形象,塑造的非常丰满。
而在《诸葛亮》一剧中,他则挑战了赵云一角。
三国演义大字版和经典版对比
相较于新版的《三国》而言,老版本的《三国演义》在演员的配置上要更有所讲究。
在老版《三国演义》里邀请了很多老戏骨进行出演,其中就包括鲍国安老师。
鲍国安老师在老版《三国演义》里饰演的是一代奸雄曹操,手握兵权的平定天下之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时候甚至远超过那些在战场上如履薄冰、奋勇杀敌的将士们。
鲍国安老师以强悍的演技外加自身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把曹操这位被世人又称为一代枭雄又称作一代奸雄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新旧《三国》人物分析对比刘备一直给人以宽厚任义的形象,无论是孙彦军还是刘和伟,形象上都趋于相近了。
有人说刘备“仁义而近伪”,个人认为如何表达刘备仁义的同时还有捎带表现出他政治眼光中的“伪”,这比较重要。
孙彦军的刘备已经深深印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标准的刘备形象。
“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以前看老三国时,最佩服的就是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真是神形倍至。
陆毅的诸葛亮也能令人满意,因为陆毅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这对他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但是从片花和剧照中看,个人感觉诸葛亮晚年塑造的过于苍老,诸葛亮死时五十多岁,不应该是这样的形象。
在五丈原时,诸葛亮的心的确苍老,沧桑到了极致,但是生理上却只是一个年过半百之人。
新三国对不少人的地位做了调整,虽说跟书中不同,但是我也能接受,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1、曹操,一直都在抬,就不说了。
2、刘备:刘备入川后,诸葛亮跟黄权拟定了以宽治蜀的方略,刘备否决了,要以严治理。
我印象中这原来是诸葛亮的意见,这次改给刘备,刘备自然加分不少。
3、庞统,庞统虽然有凤雏之名,但在小说里没露多少脸,连死也是贪功冒进而死,而在新三国中,庞统确是牺牲自己成就刘备而死的,落凤坡是自己找的墓地,临死写了遗书明志,还临死推荐了黄权,刘备入川后还亲自祭奠。
这好像慢慢还原了凤雏的功勋。
3、鲁肃:原来小说中的鲁肃只是一个老实人,来回背周瑜诸葛亮愚弄,这次鲁肃却是为了自己的大战略而来,战时联合刘备,找机会进攻荆州,遗言说如果刘备势力强大则要联合曹操,等等,还原了其一个战略家的形象,加分不少。
4、诸葛亮:新三国中对鲁肃刘备庞统等人的抬,都是建立在扁诸葛亮的基础上,也可能是小说中把大家的功劳都加给了诸葛亮,这次又分给了大家,诸葛亮还原回了一个虽然谋略超群、但有时也无奈的谋臣形象。
5、孙权,对孙权的太高主要是在赤壁大战前夕对孙权的描写,小说中是孙权手足无措,吴国太提醒他去找周瑜,新三国中改成了孙权已猜到周瑜正在赶来,他思考的不仅仅是战或和,而是担心东吴分裂,再决定战之后,又安排了孙权劝说张昭负责粮草的一段,大大提高了孙权的形象。
高希希执导的新版《三国》正在热播,与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三国演义》相比,新《三国》加入许多现代元素。
特别是在演员选用和人物造型上有较大创新,当然,这也遭来众多观众和学者的诟病。
下面我们给新旧《三国》的人物来个对比,测测你是否“与时俱进”。
刘备一直给人以宽厚任义的形象,无论是孙彦军还是刘和伟,形象上都趋于相近了。
有人说刘备“仁义而近伪”,个人认为如何表达刘备仁义的同时还有捎带表现出他政治眼光中的“伪”,这比较重要。
孙彦军的刘备已经深深印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标准的刘备形象。
而从片花与剧照中来看,于和伟似乎在演技上还缺乏一点点细腻。
当然,在没看到《三国》前,还是不好臆断。
“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以前看老三国时,最佩服的就是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真是神形倍至。
陆毅的诸葛亮也能令人满意,因为陆毅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这对他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但是从片花和剧照中看,个人感觉诸葛亮晚年塑造的过于苍老,诸葛亮死时五十多岁,不应该是这样的形象。
在五丈原时,诸葛亮的心的确苍老,沧桑到了极致,但是生理上却只是一个年过半百之人。
形象比较容易塑造。
蚕眉凤目,赤面长须.一身绿袍,一把青龙偃月刀。
但是形易神难,陆树铭的关羽堪称经典,于荣光的关羽形象是可以,但是从剧照中却感觉于荣光的关羽缺乏一种气势,身材也显得不够高大。
或许在武戏方面,于荣光的关羽会做得更好。
不过还是那句话,没看到真正的《三国》,一切只是臆断。
张飞字翼德
形象是家喻户晓,据目前来看,两个版本的张飞都不错,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
能够表现出张飞的莽中有智就很好。
提要]高希希执导的新版《三国》正在热播,与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三国演义》相比,新《三国》加入许多现代元素。
至于新三国中饰演赵云的聂远,也是一位武戏相当出众的演员,相信聂远能把赵云的盖世胆气展现在观众面前。
曹操字孟德
三国中最具英才伟略,霸气十足的人。
不过历史中记载曹操面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武,而是“细眼长髯”。
从这一点来说,新老三国的演员里还是陈建斌比较符合。
至于演技方面,鲍国安的演技令人叹服,而陈建斌的演技大家要都很清楚,能不能把曹操挥鞭天下的气势表现出来,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孙权字仲谋
“碧眼紫髯”似乎成为了人们心中普遍认定的孙权独有的形象。
不过其真实性应该有待进一步考证。
吴晓东的孙权一出场就已经是一位东南霸主的形象,而张博却可以表现孙权又临危受命到坐断东南的一段孙权人生,从胸怀大志到思虑成熟的君王,也值得期待。
二者各有千秋。
周瑜字公瑾。
很多朋友都说,新三国中的“美周郎”不“美”。
黄维德的形象是非常不错的,或许是加了胡子的关系,美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出来。
但是我相信如果看《三国》的电视剧时,我们依然会看到一位风度翩翩的周公瑾。
洪宇宙的周瑜形象也非常经典,特别是在群英会上吟唱“丈夫处世兮”时的周郎,真是让人心醉。
[提要]高希希执导的新版《三国》正在热播,与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三国演义》相比,新《三国》加入许多现代元素。
至于新三国中饰演赵云的聂远,也是一位武戏相当出众的演员,相信聂远能把赵云的盖世胆气展现在观众面前。
吕布。
毫无疑问,吕布一出场就必定要杀气逼人。
这一点张光北饰演的吕布做的可圈可点。
许多人不看好何润东,认为他是个奶油小生。
不过,我认为何润东饰演吕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想吕布这样的有情有勇之人,必须在杀气之外透着一股柔情。
吕布本性并非反复无常,是因为他比较贪恋。
贪功名宝马而杀丁原,恋貂禅而诛董卓。
他只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一个单纯的人,一个唯我的人。
马超是争议最大的。
老三国中的马超虽然形象不错,但是缺乏一点点血性。
新三国中的马超虽然被屡屡指责披发的问题,但是新三国中的马超绝对有一中从西凉驰骋而来的锦将之感,那种凶猛的战意胜过老三国中的马超。
赵云。
老三国中的青年赵云由两个人先后饰演过,张山与杨凡。
张山的长坂坡浴血,杨凡的截江就阿斗,都非常精彩。
至于新三国中饰演赵云的聂远,也是一位武戏相当出众的演员,相信聂远能把赵云的盖世胆气展现在观众面前。
鲁肃,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了,一副忠厚长者的形象就足够了。
但是历史上的鲁肃智谋过人,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体现出鲁肃过多的智谋之处,而是描绘成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过于单薄。
所以希望新三国中鲁肃这位东吴一等一的谋士能够更多地展示出他机智善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