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真题(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考研经验,考研复习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354.93 KB
- 文档页数:9
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40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考试时间:12月28日下午一,名词解释(任选4题,每题10分,共}o分) 1,系统抽样又称其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个单位按照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排列顺序所依据的标志,一般选用与项目目的有关的中立标志,系统抽样所得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具有较之简单随机抽样更高的代表性,使用方便,适用于没有培训和缺乏经验的调查人员。
2,态度{2013}3,媒介融合{2011}【首先,应当解释何谓媒介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媒介整合(media convergence)与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人类传播行为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发展趋势来看,媒介整合包括两方面--媒介形态整合和媒介资本整合。
媒介形态整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媒介形态的变化、互融与创新。
资本整合则是通过资产重组,使优势资源互补共存,使跨媒介、跨地区的媒介产业集团在中国成为现实。
【其次,结合我国媒介发展的实际,指出媒介整合对媒介产业的重要意义。
】媒介整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媒介个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更在于能由此带动其他更多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力,以迎接WTO的国际化竞争环境。
【再次,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媒介整合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对媒介形态发展的影响、对传媒教育的冲击、对人们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影响等。
】4,目标受众在市场营销业和广告业里,目标受众又称目标顾客、目标群体和目标客群是一个营销活动所作为目标的人口群体。
目标受众可以是某一个人口群体,如年龄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常见受众有青少年、女性、单身、等等。
目标受众也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人口群体,比如所有20到30岁的男性。
营销过程也可以计划如何对待其他非目标群体,决定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适当受众是市场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山大学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40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考试时间:12月28日下午一,名词解释(任选4题,每题10分,共}o分) 1,系统抽样又称其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个单位按照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排列顺序所依据的标志,一般选用与项目目的有关的中立标志,系统抽样所得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具有较之简单随机抽样更高的代表性,使用方便,适用于没有培训和缺乏经验的调查人员。
2,态度{2013}3,媒介融合{2011}【首先,应当解释何谓媒介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手段的进步,媒介整合(media convergence)与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人类传播行为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发展趋势来看,媒介整合包括两方面--媒介形态整合和媒介资本整合。
媒介形态整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媒介形态的变化、互融与创新。
资本整合则是通过资产重组,使优势资源互补共存,使跨媒介、跨地区的媒介产业集团在中国成为现实。
【其次,结合我国媒介发展的实际,指出媒介整合对媒介产业的重要意义。
】媒介整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媒介个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更在于能由此带动其他更多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力,以迎接WTO的国际化竞争环境。
【再次,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媒介整合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对媒介形态发展的影响、对传媒教育的冲击、对人们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影响等。
】4,目标受众在市场营销业和广告业里,目标受众又称目标顾客、目标群体和目标客群是一个营销活动所作为目标的人口群体。
目标受众可以是某一个人口群体,如年龄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常见受众有青少年、女性、单身、等等。
目标受众也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人口群体,比如所有20到30岁的男性。
营销过程也可以计划如何对待其他非目标群体,决定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适当受众是市场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录入者:odrin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884 更新时间:2013-03-23新闻学史额黎、杨青、杨国要、杨森、李雅娟、李娜、王帆、朱英子、崔月恒、陈聪、叶恩源、罗斐、邓玲(候补)、李杰(候补)传播学徐晓蕾、杨思、胡珊凤、韩祎、金恒江、张晓燕、孙子悦、钟音悦公共关系彭扬刚、胥英鹏、汤薇、聂琨、常淑艳、林静雅、袁娟(候补)设计艺术学宋雨婷、汪涛、许浈贞(候补)梁春雁、霍梦诗、张晶艺(候补)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传播与设计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录入者:odrin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28 更新时间:2012-04-06传播与设计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以姓氏首字母排序,首字母相同按姓氏笔画排序)新闻学:崔庆、戴梦馨、方立鹏、韩磊、李江、李婷婷、赖梓铭黎慧玲、王珏、杨雨柯、张霞、赵复多传播学:刘芳洁、沈硕、汤文诗、尹夕君、赵梦、翟晓楠设计艺术学:媒体设计:江春彦、金冉冉交互设计:刘沛城、覃明予公共关系学:方茗、胡璐、罗培雯、骆薇2011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硕士初选复试名单及安排设计艺术学:张荣芳、温煜昊、丰晓伟、刘念、吴映澄、陈黄蓉、柴靖君、张芬、林璐华、诸葛丽萍、熊俊、徐扬、黄小默、吉吉、李瑞龙、姚业贤交互设计:牛昊天、张洪滔、田美玲、史海新、万裕公共关系:张婷婷、刘皓、梁舒韵、姜兆恩、谢冬纯、刘志英、刘应映、刘炜杰公共传媒管理:叶纯敏、杜鑫、郑高丽、王永星、魏佳丽、李佩婷、尹寻、孙百悦、黄雪娇、陈浩民、林珩、唐小红、李阳新闻实务方向:刘卓哲、麻乐、罗媚、老盈盈、蔡沁铭、刘艳玲、张送萍、沈媛、李博宇、刘理群、。
中山大学传播学(罗杰斯版传播学史)考研笔记(七)、参考书及复试线、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第七章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理论家默顿与方法论者拉扎斯菲尔德。
(214)也出现了焦点小组访谈。
(216)拉扎斯菲尔德生平多学科的研究者。
数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基本独立兴趣是不独立存在的。
(218)拉扎斯菲尔德的教育数学博士,后来跟着比勒们在心理学系教统计学。
(222)在维也纳大学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研究方法,构成他以后的学术生涯特色。
(222)拉扎斯菲尔德的维也纳研究所建立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局”,今天美国有数十个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形式得益于拉扎斯菲尔德。
(223)维也纳经济心理学研究中心为各种公司进行市场研究(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在市场研究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学术研究之间存在某种完美的结合),超现实主义。
(223)研究所客户中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计划了一系列研究发表在《权威与家庭研究》中,影响了阿多诺。
(224)开先河:提问—访谈设计的第一个真正的进步是在这作出的……交叉表格的思想,多么不同的方法及最终将这些方法整合起来,以便对问题从整体上更好理解。
(225)关于马林塔尔失业研究探讨问题之一:失业个人反应是了革命的还是冷漠的,答案是后者。
……变成垮掉的人。
……228移居美国旅美期间遇到林德,以米德尔敦研究(第一次大规模的经验研究,采用了新的实用方法,是一个经典的社会学研究)著名。
(231)由于政治变化未能返回维也纳。
(231)广播研究项目(广播对所有类型的听众的基本价值)背景20 世纪3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广播业发展15 年,有着强烈的商业兴趣,美国民众对广播接收率快速;希特勒促使联邦政府对宣传和舆论的形成进而对传播研究产生兴趣;文化的商业化导致迎合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手段的市场研究的需要;罗斯福新政,政府危及到无线电广播业的绝对自由,正是这些重要事件引发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兴起。
中山大学传播学(罗杰斯版传播学史)考研笔记(六)、参考书及复试线、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第六章拉斯韦尔和宣传分析拉斯韦尔领导了宣传研究,并实际上创建了内容分析法。
(177)学术兴趣包括宣传研究、舆论信息、政治领袖的作用和大众媒体的内容分析。
(180)精神分析理论与政治学学习精神分析,将方法运用与政治人物的心理要素的探讨。
(181)试图将精神分析理论与行为主义结合(给病人插上电源测脉搏僧),受到两个阵营学者的抵制。
(181)创建政治心理学领域,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有些政治领导人成为股东家,其他人成为管理者。
(182)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之点在于它不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达到顶点后唯一的可能。
相反,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漫长斗争可能非常剧烈,以致只有警察和军队才能维持只需,由此建立一个驻防国家,监视和压制将支配社会。
(183)宣传讯息的内容分析主张政治学家应该研究政治行为而不是政治思想,而权利是理解政治学的关键因素。
(184)宣传研究的崛起一战期间克里尔委员会对美国的宣传使学术注意力被吸引到有关宣传的研究上,特别是说服效果上。
一战以后,“宣传”赋予否定含义(由于德国),被认为是不诚实的、操纵性的和洗脑的。
引起学者注意 (185)20 世纪40 年代宣传分析近乎消失,以调查和实验方法代替内容分析来研究传播效果问题。
一是由于政府不愿提出动机、利益等。
二是这种分析缺乏连贯一致的理论。
(185)“大众传播”和“传播研究”这样的属于在20 世纪40 年代开始替代“宣传”、“舆论”等。
(186)定量方法的兴起对拉斯韦尔产生影响,一战时用定性和批判的,二战是定量和统计的。
(186)一战的论文代了了一种严格的学术成就:主要概念的定义,宣传策略的分类,限制或促进效果的阐述。
(建立在访谈、资料和内容分析基础上) (186)什么是宣传拉斯韦尔定义:通过操纵有异议的符号(受米德影响)控制集体的态度。
中山大学传播学(罗杰斯版传播学史)考研笔记(八)、参考书及复试线、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第八章勒温和群体动力学柏林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由于希特勒逃亡到美国。
(279)勒温的生平柏林大学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中心,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个体直接经验的主观过程,设计圣体,设计个体所知觉得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
侧重于一个物体之被知觉的方式如何受到这个物体被嵌入的整个背景的影响。
(280)勒温主要对导致个体行为的力量感兴趣。
(280)心理学中一个世界性人物。
(281)场论“场论”的一般观点是研究处于他或她的“场”中的个体,这个场也被成为一种生活空间,它是个人行为的私人环境,或是围绕这个个个体的社会环境。
(281)对美国心理学的一个影响是将主观主义重新植入其中。
(282)正是场论认识论重点和人类传播过程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导致了勒温达到一个传播学前辈的高度。
(282)作为美国化的组成部分,勒温从对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基本的关注转向更加实用的问题。
……对应用感兴趣。
(282)勒温的柏林研究著名的研究始于一次通常的“聊天活动”聚会期间。
(283)要完成某个特殊任务的意图构建了一种心理学的紧张。
完成了紧张就释放,未完成的话紧张没有释放,未完成的行为就比完成了的任务被记住的时间更长。
(齐格尼克效应,齐格尼克是勒温博士生) (283)齐格尼克效应是首次尝试测量一种紧张或意志的努力之一。
(284)来到美国成为一个对偏见、权威领袖和群体影响发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家。
主要兴趣在于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85)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受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部分地由这个人所属于的群里决定。
(285)对犹太人自我怨恨感兴趣。
(285)移居美国后勒温开始转变为社会心理学家,产生持久影响的一个标志:使得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意志对偏见问题持有兴趣。
勒温的边缘性大学地位柏林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教家政学——衣阿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所,与当时心理学系主任(行为主义者)爆发了学术争论——麻省理工 (288)在麻省理工与拉扎斯菲尔德一样进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能够被严格予以进行,人们也可以在应用研究中检验理论判断。
中山大学传播学(罗杰斯版传播学史)考研笔记(四)、参考书及复试线、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第四章马克思冲突和斗争——而不是和平的生长和增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引擎。
(092)马克思提倡:在任何社会中,获取维持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资源方面的不平等不可避免地早就一种文化,这以文化引起某种类型的重大的社会冲突。
注意这一观点包含的意识形态:不平等和社会冲突是令人不愉快的,还包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社会是不完美的,需要加以改变。
而且人们还可以看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因素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的意思。
(094)改变社会——无产阶级联合——需要有阶级意识——未能产生因为资产阶级控制精神生产资料——因此批判大众传媒——产生批判学派。
(095)法兰克福学派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左派马克思注意的,也是弗洛伊德的、哲学的、文学的、人道主义和理智的。
(097)基本学说由以下批判组成:对实证主义、马克思、社会的批判。
(098)哪些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霍克海默、洛文塔尔、马尔库塞、阿多诺。
(099)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结合霍克海默帮助在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一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所。
(101)逐渐摆脱对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迷恋,以弗洛伊德关于个体的社会心理学的微观层次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解释的宏观层次。
(101)弗洛伊德理论导致阿多诺等人的著作:权威人格。
(102)权威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反犹主义法兰克福需学派学者采纳里弗洛伊德将文明作为对人类本能的一种压抑来批判的做法,论证法西斯主义压迫是权威人格的一种功能,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灌输给资产阶级家庭这样观点:极权主义是面对经济危机而保存现存社会结构的一个手段。
权威人格的研究重点是反犹主义。
(102)权威人格阿多诺、布伦维克、列文森(三犹太人)、桑福特四个合作者除他们个人的定量心理学方法的技能,以及除阿多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外,都具有某种弗洛伊德的观点。
2020-2021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山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
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
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拥有“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所和视觉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及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围绕媒介融合与当代中国新闻业、政治/视觉/应用传播等公共传播、大数据传播与媒体设计等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
一、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传播与设计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方向:01 财经新闻02 交互设计03 大数据传播04 数字媒体(非全日制)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专业课:方向01:1705024 财经新闻综合知识方向02:1705025 视觉传播及交互设计综合知识方向03:1705026 大数据传播综合知识方向04:1705028 数字媒体综合基础二、中山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彬《传播学引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新闻报道写作》刘冰南方日报出版社《时评写作十讲》曹林复旦大学出版社《创造性采访》肯·梅茨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五版)卡罗尔·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报道教程:新闻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术》高钢高等教育出版社《视觉传播概论》任悦《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风笑天《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朱同丹三、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四、2018年中山大学考研真题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交互设计方向考题五、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论文必须非常重视!!而且中大经常会把某位老师的论文作为考试题目。
2012年中山大学839新闻实务真题-真题解析-答题技巧-笔记(7-21)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新闻实务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倒金字塔结构2、融合新闻3、解释性报道4、舆论监督5、知情同意原则二、简单题(每题15分,共45分)1、联系实际或实例,谈谈如何在采访报道中运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联系实际或实例,谈谈或联网视频报道跟电视先问报道的异同。
3、联系实际或实例,谈谈上实际90年代迄今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三、操作题/分析题(50分)阅读这篇新闻报道,然后完成下列操作题和分析题。
1、位这篇报道拟写一个新的导语。
(10分)2、假设你是中国新闻网官方微博的边际,要发一条140字的微博,请编写这条微博。
(10分)3、请比较效益导语和微博文本结构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10分),并谈谈文本结构与传播技术、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20分)“香港角色”国际研讨会广州举行南沙扩容受关注2011年10月15日00:31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广州10月14日电(记者杨薇)“全球化与国家发展策略中的香港角色”国际研讨会14日在此间中山大学举行,广州南沙扩容一事备受专家关注。
本次大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部中心、悉尼理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
会议邀请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大学、澳门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表示,经过30多年大战,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经济已经荣威一体,二港澳因素仍具有促进珠三角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而广东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港澳资本和服务业进入的门槛是推进和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点,今后三地经济将会进行第二次服务为核心的结构调整,而南沙的扩容正是迎合了这一趋势。
在他看来,这也将使得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模式转向“共同市场”,并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合作向以服务为主体的合作转变。
目 录2011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6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7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2018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学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传播学(罗杰斯版传播学史)考研笔记(五)、参考书及复试线、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第二部分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流亡到美国的著名社会科学学者:勒温、拉扎斯菲尔德、整个法兰克福学派。
(115)美国社会科学的直接来源(欧洲理论家)孔德:实证主义;涂尔干;西梅尔影响芝加哥学派;塔尔德的模仿理论影响扩散理论(S 型,地位高的早接受新思想,其他人模仿)和社会学习理论(个人观察他人行为,成为自己行为指南)。
……扩散:通过它,在时间过程中,某个创新思想凭借某些渠道在一个社会体系的成员中传播;韦伯:官僚机构、理解、个人魅力冯特:首开将实验用于心理学,手势概念影响度为和米得的反射弧 (116)第五章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18)洛克菲勒基金构成了由美国社会科学所采纳的方向,例如,它对与经验的方法的重视。
(124)20 世纪20 年代是美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10 年,骰子主要头像芝加哥大学。
(125)社会学系的创建哈伯校长雇用斯莫尔建立一个社会学系。
斯莫尔(西梅尔通过他对芝加哥产生影响)认为芝加哥学派要扩展德国的社会学理论,要多元化,检验这样的问题:世纪之交,在美国新的城市环境中,美国民主制如何被调节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126)乔治. 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西梅尔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
(128)涉猎广泛,工作本质是纯理论的,没由经验性的调查。
(128)《陌生人》激励帕克;《团体分支机构之网》导致网络分析;三人组合(一个三人组合构成一种不稳定关系,因为其中两人构成了一个二分联合体来对抗第三人)。
(129)现代美国社会学追随涂尔干(通过经验研究获得统计资料)和韦伯,偏离了西梅尔(认为社会学分析的进步在于深刻的思考而不是事实的分析和积累)。
(129)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对社会化的理解,这观点由库利、米德、杜威推想前进,并系统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中山大学传播学(罗杰斯版传播学史)考研笔记(三)、参考书及复试线、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第三章弗洛伊德通过批判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拉斯韦尔影响传播学领域,间接影响霍夫兰。
(056)主要贡献是对于无意思的认识,对于超出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 (056)精神分析理论:一种解释心灵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移情和认同认同,通过这个过程,某个个体接受了另外一个的特性,并将之体现在他或她的个性之中。
......模仿是一种短暂的认同。
(阿多诺在《权威人格》中使用认同的概念) (067)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两种类型的希望:快乐原则,主要由某种性本质的希望和欲望构成,统治着无意思;现实原则,由更有逻辑、由组织的思想组成,主要在意识层面发挥作用……两种类型的希望经常处于冲突之中(施拉姆用两个原则的对比解释:个体为什么将大众媒体用于娱乐而不是新闻) (069)人格发展本我,本能(饥饿、性、渴等);自我,在自身和环境之间进行调节;超我,自我控制,与本我冲突。
(070)精神分析理论向美国的转移拉斯韦尔在大量作品中引用了精神分析;将精神分析引入美国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沙利文;耶鲁人际学会打算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建立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通过霍夫兰的努力影响力传播学。
(074)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但精神分析与心理学有所不同 (75)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采纳了弗洛伊德一些概念,例如自卑情结、压抑、合理性、净化等,特别是希望的满足。
但是他们更喜欢调查访谈,反对深度分析。
(075)精神分析理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与个体之中,特别是粗在于无意识之中。
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
......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廷格的认识不和谐、佩蒂和卡西奥普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
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的或不和谐的状态,由于对个体来说是不舒适的事,所以导致了这个个体的行为和变化。
2013年中山大学840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真题-真题解析-答题技巧-笔记(7-21)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6选4)10分/题1、传媒接近权2、媒介素养3、集合行为4、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5、态度6、纪录片二、简单题:(15分/题)1、健康传播的含义,请举例2、什么是国家形象三、论述题(20分/题)1、大众化报纸兴起的条件2、什么是虚拟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四、案例分析(40分)材料:网曝杨达财时间和附件“表叔”通过这类案例分析中国社会的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和公共舆论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2016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一)名词解释1.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
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
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教育答题示范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考研温馨提示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
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2013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840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参考答案: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40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请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1.媒介接近权答:传媒接近权是指作为信息接收者、利用者的公民拥有接近和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主张、意见,要求大众媒介刊登或播放其意见、广告、声明、反驳等,要求大众媒介刊登自己想要传播的有关信息的权利。
一般社会成员可以也应该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为确保大众的言论自由,也必须由宪法确认大众接近媒介的权利。
媒介接近权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
2.集合行为答: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②触发性事件;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包括: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3.媒介素养答:媒介素养关注的是信息时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的问题。
关于媒介素养,英国学者大卫·布金汉姆将其定义为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按照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领袖会议”的定义,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access)、分析(analysis)、评价(evaluate)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这种能力包含以下六个方面:(1)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的能力);(2)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对各种信息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相关信息的能力);(4)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5)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源的动机、目的、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媒介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能力);(6)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作为传播者的基本能力)。
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7)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9)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12)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2)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9)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31)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46)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答题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楚题号,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概念题(30分)1、简述新闻价值的要素,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要素进行分析。
2、简述关于报刊的四种经典理论,并进行简要述评。
二、简答题(50分)1、简述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并简要回顾围绕这一概念存在的主要论争和观点。
2、一个职业(occupation)要成为一门专业(profession),须具备哪些条件?对照这些条件,你认为新闻是一门专业吗?为什么?三、论述题(30分)1、论试述“媒介审判”现象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社会影响。
试举例说明。
四、写作/设计题(二选一)(40分)1、请就以下文字材料,写成一篇400-500字的新闻消息(包括标题、导语和内文)。
2、将以下材料进行网络信息可视化的设计,请给出一份设计方案。
文字材料:今年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上,阿里巴巴又一次登顶。
平均每13位受访高管就有一人把票投给这家被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中国公司。
同时,榜单的结果也微妙地体现出我们本地企业家的品质:不以势取人。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7.15)科目名称: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请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1、公民媒体2、健康传播3、双盲实验(doubble-blind experiments)4、媒介近用权5、世界图像6、视觉素养二、简单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简述视觉说服作为一种传播活动的特征。
2、简述因果关系形成的三个条件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什么是社交媒体?请分析社交媒体可能在哪些方面改变政府或企业的公共关系?2、请说明纵向(Longitudinal)研究的主要类型的基本要求,并说明纵向研究相对于横向研究的优势在哪里?四、案例分析(共1题,40分)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郭美美Bad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受郭美美事件影响,近期社会捐款降五成,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是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第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书数以及慈善组织捐款数额均出现锐减。
其实。
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
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款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
在上述背景下,多家中国的公益组织和基金会(如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都面临社会舆论的质疑。
请分析:1、你认为这反映了中国舆论的什么特征(尽可能结合相关研究进行阐述)?1、如果请你为某基金会设计传播方案,以促进其公众的沟通并重塑平牌,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该传播方案至少应该包含哪些部分?中山大学传播学考研初试第一经验贴前序:虽然一战以几分差距惜败,但我并不气馁,抱着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继续二战。
在个人不懈努力及育明教育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终于2015年以笔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
自己的努力能够开花结果感到非常惊喜,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一路跌跌撞撞,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也感触良多。
希望这些经验对2016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少走弯路,早日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1.英语英语阅读要做到大量模拟练习+真题精读精炼。
我在整个考研的前期和中期坚持每天做四篇英语阅读,整个考研做了将近两千篇的阅读练习,长期坚持下来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语感。
张剑的黄宝书出版后就可以开始真题分析了,十年的真题一篇一篇,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个一个单词的分析,至少六遍以上,要知道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错误选项的陷阱设在哪里,其中有些文章要达到背诵的效果,真题的阅读文章都是很经典很地道的英语,背诵下来可以为后面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越是熟练真题文章就越能领悟出题老师的意思。
2.政治我觉得政治的话是我的优势学科,最后政治80。
我就看了红宝书和历年的真题以及肖秀荣的最后押题。
政治我背诵的也不多,可能还是以理解为主。
感觉今年题目还是不难的。
建议好好真题,好好分析一下出题的趋势和答案各个选项。
我政治也没有参加什么辅导班,就是自己摸索的。
其实经常考的点就那么几个。
3.专业课专业课比较复杂,且容我来慢慢介绍。
概况:1.中大专业课均无参考书目。
2.专业课一(新闻传播学基础)是考中大传设学院的新闻学和传播学都要考的一门课。
内容涉及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知识,题型大致分为简答、论述、分析三种题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三个小时。
3.专业课二(传播实务与研究方法)是考传播学的考生需考的一门课,这门更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题型大致分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4.两门专业课均不考新闻史5.2015年的传播学进入复试的总分数线是380,英语65。
与新闻学的分数线相比高出不少。
二、参考资料总汇专业课书单:(横线部分是看的比较多的,其余属于拓展了解的部分)1.基础部分: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我复习的脉络就来源于这本书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对批判学派的描写比较详细李彬《传播学引论》:对传播学的两个学派对比总结的比较好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入门必看。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来自陈力丹上课的总结,内容风格比较随意,对复习新闻学有帮助。
任悦《视觉传播概论》:视觉传播属于中大考试范围,一般会在复试里考,可是今年初试复试都没有考相关内容,不知道明年考试会怎么样。
巴兰,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传播学经典著作,可是由于是国外译著,内容总感觉比较散,不好找重点。
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评价同上。
罗杰斯《传播学史》:对传播学发展过程的一个介绍,包括起源,奠基人,发展历史之类的,适合入门阅读,内容可读性比较强。
但不适合用作复习参考书,其实我是把它当做小说来看的,看一遍就放下了。
艾尔巴比《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中大很看重对研究方法的考察,15年的专业课二考了相当多的有关内容。
这本书是研究方法的经典,但因为太厚了而且结构比较散,我是看了育明教育老师总结的知识点,当初在复习的时候经学长介绍,报了育明教育专业课的辅导班,专业课方面做得确实不错,讲解及透彻,总结的又全面,对我的复习帮助很大。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也可以看作上本书的简洁版,更有条理一点,但是与艾书相比薄了很多,也删了一些内容。
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对经验学派的14个经典研究的详细描述,中大很喜欢让人答某实验的研究过程,这本书很值得参考。
朱同丹《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老师告诉我考试会考公共关系的内容,就看了这本书,复试笔试的时候考了。
2.延伸部分:石磊《新媒体引论》:把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与新媒体环境结合在一起,而考试题目通常都是理论结合现实,个人感觉这本书很有用。
孙祥飞《新闻传播学研核心热点问题80讲》:这就是微博上很火的传播小王子的书。
书中内容分为了不同专题,还有练笔题目以及答题思路。
他好像每年都会根据变化来调整书的内容,建议考试前看一下。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以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系列问题,适合扩展知识。
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即其正当化》:关于宣传的专著,感兴趣的可以看。
卡茨等《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解读了一系列有关媒介研究的经典文章,值得一看。
其中很多论文都出自经典理论的创始人,而教科书上的很多理论都是直接出自此类论文。
这是近距离接触经典的好方法。
适合拓展阅读,一些经典的话可以在答题里引用来增加印象分。
不过我在答题时有没用到文章中的语句,就记不太清了。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麦氏的作品本来就充满隐喻,翻译成中文更是晦涩难懂。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但对复习的帮助不是很大。
勒庞《乌合之众》:复习群体传播那一章时出于好奇就看了这本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集合行为,不过这本书专注于研究集合行为,对要复习大量新传内容的考生来说可能有点深奥。
但是感兴趣的话建议读一下,会对集体的心理和行为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这本书也是出于好奇。
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是传播学的欧洲源头之一。
但由于我水平有限,还没看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哪。
可能是潜意识理论吧。
没时间的话可以不看。
波斯曼《娱乐至死》:波斯曼研究的是媒介生态学,对电子媒介持悲观主义。
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张志安《潜入深海》:主编是传设院的院长。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4》:陈力丹这一系列的解析我都很喜欢看,主要内容是针对国内发生的典型新闻事件进行专业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从专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校图书馆里都会有,可以借来看一下,把其中认为不错的内容用笔记记下来。
张昆《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中大的好几个老师都是研究政治传播的,为了在面试的时候可以投其所好,就在复试准备阶段参考了这本书。
W.兰斯.本奈特《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政治传播的入门书,初试准备阶段没必要看。
跟大家强调一下,除了书单之外,期刊论文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来源。
比如中大教授发表的论文,因为从这些论文里可以大致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内容,说不定某个问题就出现在试卷上了。
还有一些国内知名学者的论文,比如李良荣,陈力丹,张国良等,他们都会针对某个典型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前一段时间的媒介融合,大数据等,多看相关的学术论文对形成答题思路以及答题框架非常重要。
而论文可以去中国知网查。
在看论文的同时如果遇到比较新颖的观点建议记下来,总结的多了会对自己看问题很有帮助。
专业课复习经验总结我是跨专业,第一年由于对传播学的认识不足,花在公共课上的时间太多,导致专业课考的不理想。
二战期间,我反思了一下自身的不足,决定报一个专业课的辅导班,经学长介绍,报了育明教育,老师给我制定了学习计划,下面详细说一下:1 看书:对于专业课而言,看书很重要,笔记更重要。
书上的知识点虽然全,但是很琐碎,做笔记可以迅速帮你找到书上的要点,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可以直接看笔记。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我的建议是先入门,为了防止边看边忘的情况出现,你可以每天做着新笔记,同时往前翻看着自己做过的笔记,这样每天看,过不了太久就不会出现忘记的情况了。
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算你在做笔记的时候对内容半懂不懂,看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除了笔记,还可以多参考期刊论文,将传播学在当代发展的成果总结一下添加在笔记里,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答题时会更有内容写。
2 真题:看书做笔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做真题。
建议大家不要只是看真题,以免形成眼高手低的问题。
更要认真去做。
在做题过程中,可以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方面的不足。
由于文科的题目通常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育明教育的老师是一对一给我批阅指导的。
做的多了就会培养出做题的手感。
同时考研真题很容易出现和往年真题重复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做真题,也许在考场上就会遇到一模一样的题目。
考研是一件考验人耐心和毅力的事情,其中的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作为二战党,经历了第一年的懵懂,以及之后看到成绩时的痛苦,接着又要面对周围人的询问,以及自己对是否可以熬过二战的怀疑……过了几个月的辛苦准备后再次走进考场反而踏实许多,以平常心来面对一切。
查成绩发现自己总分第一,那个时候真的感觉自己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希望所有看到这个帖子的研友都可以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实现自己的心愿~~祝大家早日金榜题名^0^2015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
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 育明教育寄语第一阶段:预热(3月1日至7月1日)预热原因: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6-9个月,因此从3月开始比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