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特别行政区
- 格式:pptx
- 大小:443.29 KB
- 文档页数:20
特别行政区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依据?1.理论依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法律依据: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社会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具有以下特点:1.“一国两制”。
特别行政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五十年不变),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高度自治。
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3.当地人管理。
即所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一)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从属性。
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特别行政区涉及外交、国防等国家主权方面的事务。
包括:(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3)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4)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5)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首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1.行政管理权。
包括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航运、民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学、宗教、劳工、社会服务等事项。
2.立法权。
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律效力上属于地方性法规)。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包括(1)有参加外交谈判、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的权力;(2)有签订国际协议的权力;(3)有与外国设立官方、半官方机构的权力;(4)有签发特别行政区护照和旅行证的权力。
5.高度自治的其他方面。
简述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内容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设立特殊政治地位和高度自治的行政区域。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享有较高的自治权,包括在经济、政治、法律等领域内自主决策权,具备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能力。
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机构由本地区选举产生,并负责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2. 特殊政治地位:特别行政区与其他地区在政治地位上存在差别。
通常情况下,特别行政区根据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特殊性,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特权和权力,以便维护本地区利益和发展。
3. 部分独立性:特别行政区在某些事务上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例如,在经济和贸易、教育和文化、司法和执法等方面,特别行政区享有自主性,实行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政策和制度。
4. 高度稳定:特别行政区通常具有一定的法律与政治制度稳定性。
为了维护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特殊地位,中央政府通常会在相关法律框架中确定一定的保护措施和机制,确保特别行政区的稳定运行。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内容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以高度自治和特殊地位为核心,旨在实现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特别⾏政区⾃治权范围有哪些
特别⾏政区⾃治权范围:发⾏货币权、独⽴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政管理权、⽴法权、⾃⾏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
什么是特别⾏政区
特别⾏政区,是中国⾏政区划之⼀,⾏政区划级别与省、⾃治区、直辖市相同,是中华⼈民共和国省级⾏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民共和国⾏政区域范围内设⽴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活⽅式的地⽅⾏政区域。
特别⾏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设⽴的特殊的地⽅⾏政区域。
特别⾏政区的建⽴构成了我国单⼀制的⼀⼤特⾊,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我国具体情况下的创造性运⽤。
特别⾏政区的成⽴,有助于维持⾹港与澳门的繁荣和稳定。
除此外,中国内地也有经国务院审批的卧龙特别⾏政区。
特别⾏政区⾃治权
1、特别⾏政区可实⾏与中华⼈民共和国内地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化制度。
2、全国⼈⼤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有关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有关体现国家统⼀和领⼟完整,并且不属于特别⾏政区⾃治范围内的法律内,其他均不在特别⾏政区实施。
3、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治区、直辖市均不得⼲预特别⾏政区依法⾃⾏管理的事务。
4、特别⾏政区的⽴法机关和政府机构由当地⼈通过选举产⽣。
5、特别⾏政区的⽴法机关,在不与特别⾏政区基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法律。
6、特别⾏政区享有司法终审权。
7、特别⾏政区的财政收⼊不上缴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不在特别⾏政区征税。
特别行政区是什么意思特别行政区(SpecialAdministrativeRegion,简称 SAR),是一种地方自治区的构成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实行高度自治,并且受外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根据国际法上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自治不仅仅是地方自治,还可以构成一种形式上的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司法权和与外国进行外交行为的权利。
特别行政区是在政治上相对独立,但实际上仍受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种跨国地区。
汉英翻译: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 is a form of local autonomy, its main feature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autonomy and is influenced by foreign politics, economy and other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autonomy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not only the local autonomy, but also can constitute a form of independent state, with the right of independent judiciary and the right to conduct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olitically, but is still administer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practice.特别行政区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
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是中国大陆的一种行政区划。
目前中国设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设立的背景是为了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使这些地区在保持高度自治的同时纳入中国的统一管辖。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法: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是依据中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进行的。
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法律,规定了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法律地位、行政权限等重要内容。
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在经济、财政、司法、外交等领域拥有高度自治权,享有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
中央政府支持:特别行政区设立后,中央政府会给予特别行政区各种支持和帮助,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和法律地位。
行政首长:特别行政区设有行政首长,负责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管理和施政。
立法机构:特别行政区设有立法机构,负责特别行政区的立法工作。
司法体系:特别行政区设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包括独立的法院和法律体系。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持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发展独特文化和社会制度,同时保障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的合作与关系。
以上是关于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的一般概况。
2014司法考试《宪法》辅导:特别行政区制度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域的特点:第一,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自治权包括:(1)权。
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外,特别行政区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有关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2)立法权。
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
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备案并不影响法律的生效。
(但若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同基本法冲突了,可以发回,不能修改或撤销,然而一旦发回该法律就立即失效了,但对以前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法院为最高审级,该终审法院的判决为最终判决。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中央人民政府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
如: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实行出入境管制;国际协议是否适用特别行政区发表意见;参与和香港有关的外交谈判。
第二,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第三,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该区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组成。
永久性居民是指在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和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居民。
第四,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特区的原有法律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原有法律予以保留。
二、“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指导方针“一国两制”首先是“一国”,这是解决国家的主权和统一问题的前提;其次是“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范围内,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两制”不是平行的两种制度,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以宪法为保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简要分析我国的特殊行政区和省级行政区的区别?简要分析我国的特殊行政区和省级行政区的区别特殊行政区和省级行政区是中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上设立的两种不同的行政划分形式。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1. 设立方式特殊行政区是指在中国国家统一的法律制度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设立具有独立行政管理权和高度自治权的区域。
目前,中国设立的特殊行政区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是在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下的一级行政区划,是国家设立的行政区域,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领导。
2. 行政管理权限特殊行政区在一些特定事务上享有更高的自治权和行政管理权限。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经济、财政、法律、司法等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特别行政区的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并独立进行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
省级行政区的行政管理权限相对较低,受国家的统一管理和领导。
省级行政区的政府在实施法律和政策时需要遵循国家的指导和要求。
3. 行政地位和政体特殊行政区在行政地位和政体上与其他省级行政区有所不同。
特殊行政区有独立的行政地位,享有更高的自治权和行政自主权。
特殊行政区的政府通常由普选或特定程序选举产生,代表当地居民行使行政权力。
省级行政区没有特殊行政区的独立地位,其政府由国家任命或选举产生。
总的来说,特殊行政区相比省级行政区在行政管理上拥有更高的自治权和行政自主权。
然而,无论是特殊行政区还是省级行政区,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查阅相关宪法和法律法规内容进行进一步了解。
*。
特别行政区名词解释特别行政区是指在国家法律体系下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但仍隶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是一种政治实体,具有特殊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财政和外交权力。
在国际上,特别行政区也被称为独立关税区或自贸区。
特别行政区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和澳门。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一座国际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方,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赌博中心。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殖民地问题和保持国家统一的需要。
特别行政区与其他地方行政区别在于其享有更高程度的自治权力。
特别行政区的政府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负责行政管理。
特别行政区有独立的司法体系,法院可以独立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
特别行政区也有自己的警察机构和外交办事处。
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和财政管理也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特别行政区可以自行制定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策略,拥有稳定的货币和金融体系。
特别行政区有权处理和外国的贸易和经济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由贸易的特权。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助于保持国家的稳定,并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特别行政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引外资和技术,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特别行政区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和合作项目。
特别行政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
特别行政区的实践证明,保持国家统一和尊重各地区的差异是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建立应该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并与基本权利和法律体系相协调。
总之,特别行政区是一种政治实体,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和特殊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助于保持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行政区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简要分析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地级市的区别?简要分析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地级市的区别特别行政区和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系统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它们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独特的一种行政区划形式,目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在行政管理和发展模式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法定权力,独立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力以及对外事务和国防的管理。
它们有自己的政府和立法机关,可以根据本地需要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
特别行政区内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与中国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特别行政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它们享有在经贸、金融、税收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政策优惠,可以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国际投资,发展自身的产业和经济实力。
此外,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之间有相对自由的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这进一步促进了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发展。
地级市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大多数地级市直接隶属于省级行政区,如广州市、上海市、成都市等。
地级市在政治和经济上与特别行政区有一些区别。
地级市的自治权相对较低,它们在法律、行政等方面受到上级政府的较为直接的干预和管理。
地级市需要执行中央和省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并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也主要受到上级政府的规划和政策指导。
与特别行政区相比,地级市在经济竞争和发展机会上相对较为受限制。
然而,地级市作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级市在吸引投资、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总结起来,特别行政区和地级市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着不同的地位和特点。
特别行政区享有较高的自治权和政策优惠,而地级市则承担着更为综合的行政管理职能。
通过合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行政区和地级市都在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内设立的一种行政管理自治区域,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着一定的法律依据和法律程序,这些法律依据旨在保障特别行政区的权益和自治权,确保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国家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一般体现在宪法法律中。
以中国为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是中国宪法的一部分。
香港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这些法律依据明确了特别行政区的地位、权力范围和运作机制,为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和基本法规定了特别行政区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特别行政区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章和法律。
同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条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宪法,不能与国家利益相悖。
特别行政区实施的法律必须通过立法机构的程序进行讨论和通过,确保合法性和合法性。
特别行政区还依据宪法和基本法设立了特殊的机构和制度,以行使自治权和维护特别行政区的利益。
特别行政区的政府组织、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在法律上享有独立性,可以自行选举或委任,以保障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
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行政长官、立法会和特区法院,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行政长官、立法会和司法法院。
这些机构和制度的设立,旨在确保社会稳定、法治和治理的连续性。
此外,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还涉及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安排,以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政策通常包括财政、经济、教育、卫生和社会事务等领域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特别行政区在这些领域内享有较大的政策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政策和制度,为居民提供便利和保障。
总的来说,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体现在宪法和基本法中,同时还涉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机构和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含义是什么?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构成了我国单一制的一大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我国具体情况下的创造性运用。
特别行政区有哪些特点?特别行政区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地方行政区域(自治区)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在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祖国内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实行“一国两制”,即在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主体部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特别行政区,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不同于普通地方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文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3)特别行政区的事务由当地人进行管理。
即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由当地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不派遣干部到特别行政区担任公职。
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什么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的统一领导。
全国人大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两个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十二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这是将我国宪法的规定具体化。
可见,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它不享有国家主权;没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也不是—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特别行政区的含义是什么?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构成了我国单一制的一大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我国具体情况下的创造性运用。
特别行政区有哪些特点?特别行政区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地方行政区域(自治区)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在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祖国内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实行“一国两制”,即在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主体部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特别行政区,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不同于普通地方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文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3)特别行政区的事务由当地人进行管理。
即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由当地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不派遣干部到特别行政区担任公职。
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什么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的统一领导。
全国人大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两个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十二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这是将我国宪法的规定具体化。
可见,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它不享有国家主权;没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也不是—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作者:王敏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版》2009年第10期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按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自治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高度自治权,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经济特区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在对内对外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特定經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
1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的不同点。
(1)设立的目的不同。
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即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
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引进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设立的根据不同。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根据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依据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而设立的。
特别行政区是依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尊重世界与中国历史、现实的基础上而设立的。
经济特区是根据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而设立的。
(3)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我国在港、澳、台设立的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享有的权限不同。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即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是一种地方权力,包括制定并执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经济建设事业的权力,管理地方财政的权力,自主管理和发展本地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的权力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学之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宪法学之特别行政区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考点背景】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规的考点,在考试中一般考察的频率很高,考点考察也很细致,所以对于细节的要求很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把握,注意不要与其他制度,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混淆。
【考点结构】(1)什么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指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并规定特区政府对所辖区域社会的政治、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
在我国目前主要指的就是港澳台地区,所谓的“一国两制”指的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没有哪些权力?A 外交权外交权是只有主权国家才会享有的权力,特别行政区属于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不能享有外交权,但是可以享有一部分对外交往的权力。
B 防务权主要指的就是国防事务的权力,这个也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享有的权力,特别行政区不能享有该项权力。
(3)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力有哪些?A立法权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
虽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并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这里要注意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区别。
B行政管理权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外,特别行政区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有关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法院为最高审级,该终审法院的判决为最终判决。
所以像是港澳地区的案件,是不能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
【考点运用】对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这个考点,需要注重理解,在理解基础之上需要考生进行区分记忆,这个考点难度并不大,加之近几年对对其考察有所增加,所以要作为一个新的考点重点进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