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的含义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7
导论一、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制度(广义、狭义);政治制度、特征二、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80年8月18日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
(大致情况);中国政治制度未来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十六大;五方面创新。
第一章宪法制度一、宪法与宪政: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国家的根本大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的分类(形式上的;实质上的);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政的概念;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二、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与监督制度:宪法创制(宪法制定、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宪法实施(含义;基本方式);宪法监督(监督机关;监督内容;监督的主要方式及结果;监督制度的完善)。
三、宪法规定的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原则(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基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国家象征);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四、宪法规定的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力、义务、概念;基本权利(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特定人的权利);基本义务;“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第二章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一、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及其权限: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党组;一般派出机构;纪律检查机关。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基本路线。
三、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地位的具体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党章》具体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组织和领导立法、执法;领导军队;领导和管理干部;组织和动员社会(主要形式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居民等基本地理情况。
2.知道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的位置。
3.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4.了解港澳的经济特点,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有发达的加工工业和旅游业,尤其是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5.能在图中迅速填出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
6.通过香港、澳门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回归后在大陆强有力地支持下发展稳定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兴旺,祖国统一前景美好。
【教学重难点】1.课前辅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概况,尤其是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2.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它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东方明珠”,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城市吗?它是谁?二、历史回顾香港在清朝年间归广东省新安县(今宝安县)管辖。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中英《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和九龙岛南部地区割让给英国。
1898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今新界地区,为期99年。
至此,英国强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1941~1945年香港曾一度被日本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重新占领香港。
自清王朝被推翻后的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永久性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时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三、“一国两制”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香港值得我们学习。
“寸土寸金”的香港却有大面积的城市绿地。
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我们可以通过图6.16估算得出,至少在60%以上,如此大的城市绿地,如此高的植被覆盖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着环境效益,只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有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参考答案第1课【达标训练】1——9:BCCBC DBCA10、(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
(3)略第2课【达标训练】1——8:BCDDA DBC9、(1)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朝鲜和中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只是一个跳板。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彭德怀。
百团大战。
(3)黄继光、邱少云。
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4)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第3课【合作探究】1、(1)二者制定的背景不同:《共同纲领》制定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2)二者制定的机构不同:《共同纲领》是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反映的原则不同:《共同纲领》反映了人民民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反映人民的意志,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达标训练】1——4:CCDB5、(1)错误:社会制度改正:政治制度(2)错误:越南改正:缅甸(3)错误:日内瓦会议改正:万隆会议;错误:亚欧改正:亚非6、(1)屈辱外交、叩头外交等。
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或者答出某项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也可。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后来成为指导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第5期DOI:10.13946/ki.jcqis.2020.05.009作者简介:张强,广州大学法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课题“维护中央对港澳全面管治权和保障港澳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的理论和实施机制研究”(GD18YTQ01)引用格式:张强.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双重负责关系的功能结构与实践图景[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0(5):68-77.统一战线领域风险治理专题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双重负责关系的功能结构与实践图景张 强(广州大学 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香港社会近些年来出现的诸多社会事件都严重损害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威胁了国家的主权安全。
作为既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又要向特别行政区负责的行政长官,是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的关键。
行政长官负责的对象一方面是指整个中央国家机关所代表的国家主权,并通常授权国务院履行治理任务;另一方面则是指维护特别行政区的整体利益。
双重负责根本上是相统一的,但各方对根本利益可能有不同理解。
行政长官需要协调好合作与支持、调和与矫正功能的负责关系,强化承上启下的宪制地位。
中央政府也需在确保管治权全面性、权威性的基础上,重视权力行使的谦抑性。
关键词:行政长官;特别行政区;中央人民政府;双重负责关系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0)05-0068-10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纽带,行政长官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运作当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1]。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香港基本法》)第43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澳门基本法》)第45条皆指出,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并依照基本法对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负责。
在中央授予特别行政区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广泛的高度自治权后,行政长官成为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权的重要路径。
法律基础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①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②有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③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渊源:A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的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
)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C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D地方性法规(在不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实施的规范性文件)E自治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由自治区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新法律文件。
)F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
)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本级和下级政府)省、自治区政府的规章高于本区内市级政府规章。
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优先适用效力,经济特区法规的优先适用效力。
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有同等的效力。
③特别规定有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由于旧的规定。
法的效力:对象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象效力:①中国的公民法人、组织在国内受法律保护在国外同样受中国法的保护在中国的外国人一律使用我国法律,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
②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法人犯罪,最低刑为3年以上的可使用中国刑法规定,但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人多地狭”的特点及采取的扩展城市空间的方式;掌握香港和澳门的经济支柱产业,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归纳总结地理特征的能力;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国两制”对港澳回归及保持繁荣稳定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人多地狭”的特点及解决措施;港澳的经济支柱产业;“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分析香港转口贸易发达的地理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确保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与系统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港澳发展相关问题讨论,激发思维,促进合作。
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读地图、图表,培养从资料中提取信息能力。
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展示港澳风貌,增强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香港维多利亚港璀璨夜景、澳门大三巴牌坊的视频片段,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两个极具魅力的地方是哪里吗?它们又有着怎样独特的故事呢?”引发学生好奇心,引出课题。
2.新课讲授地理位置与范围(10分钟)展示中国政区图、港澳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香港、澳门位于我国南部沿海,香港地处珠江口东侧,邻深圳;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邻珠海。
明确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重要地标并标注,同桌互相检查,强化记忆。
“人多地狭”(12分钟)给出港澳面积、人口数据图表,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对比人口密度差异,得出“人多地狭”结论。
提问:“面对这一困境,港澳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展示香港填海造陆、高楼林立,澳门新建城区图片,讲解填海造陆、建设高层建筑、开发地下空间等措施,组织学生讨论每种措施利弊,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与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其长和宽之比为3:2。
图案的含义是: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三个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
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区旗的产生1991年2月1日,澳门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公布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的征集和评选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图案。
5个月后,草委会征集到782幅作品。
评委们根据体现“一国两制”精神、反映澳门特点、图案庄严美观的评选原则等,对应征作品进行了预选和初选,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118幅预选作品中选出区旗、区徽图案各15幅,在北京和澳门分别举办展览,征求各界意见。
此后,经过分析比较,评委会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初选图案中复选出三套图案,提交草委会审议并研究如何修改。
新图案在评委会多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既考虑了草委会委员们的意见,又吸收了应征作品的优点和精华,终于拿出了令各方满意的作品,设计出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草案。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
相关法律规定澳门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悬挂和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使用暂行办法(1999年1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条的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悬挂和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南方地区区域特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2、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山脉、岛屿、河流、湖泊、半岛的分布;3、了解南方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领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4、了解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5、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学习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知识要点※※※一、概况(自主学习)1、位置: ---------以南,----------以东,东临---------- 、----------,南临 ----------2、范围:----------、---------- 、----------3、面积:占全国 ----------,人口:占全国----------4、民族:以----------为主,广泛分布有多个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二、自然地理(合作学习)读图,在图5.8和5.15中及地理图册6——9页中找出下列内容①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与 ----------分界线)、南岭、横断山脉、台湾山脉②地形:地势----------,----------、---------- 、----------、---------- 交错分布盆地:四川盆地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高原:云贵高原丘陵:东南丘陵③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岛屿面积居我国前三位)半岛:雷州半岛(----------南部)④河流:长江、雅砻江、闽江、大渡河、嘉陵江、汉江、乌江、沅江、湘江、赣江、珠江、澜沧江、闽江⑤湖泊:鄱阳湖(我国第----大-----湖)、洞庭湖(我国第----大 ----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本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特点⑥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均位于 ----------,它是我国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厦门(位于 ---------- )、海南⑦沿海开放城市:南通(省)、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都临海分布的优越性是什么?①()交通便利,利用廉价的(),发展()②便于利用(),引进国外先进()和(),发展()工业③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⑧资源(1)()和()极为丰富(2)矿产资源煤:四川攀枝花,贵州六盘水铁: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1)云南省西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台湾省南部、海南省:(气候特征)(2)秦岭—淮河以南除上述气候外的地区:(气候特征)三、农业(合作探究)1、条件:纬度,位于与地区,充足,充沛,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2、作物熟制:3、农作物粮食作物:农产品:、、、、、、4、商品粮基地:、、5、热带经济作物①条件:位于气候区,充足,丰沛,同期②产区:、、、③作物:(主产区海南)、、、、、四、工业(课外延伸)以()工业为主,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轻工业基地()五、交通(课外延伸)传统交通工具(),现今、、、发达六、思考: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地处,地势,季不热纬度,受季风影响小,不冷七、水能(课后提升)1、丰富原因:西部位于交界处,落差,水能2、西电东送①含义:把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②路线(1)北线:把山西、陕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向京津唐地区和山东输送(2)中线:以三峡水电站为核心,把三峡和金沙江的水电向华中、华东输送(3)南线:把西南水电,云南、贵州的坑口火电送向广东③意义(1)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把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2)对东部能有效的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长江中下游平原》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和工业分布特点。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一课1.2.5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重点】“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和内容;【难点】运用本课知识具体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一国两制的含义;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意义;运用:运用本课知识具体分析香港、澳门的回归;⑵能力方面:①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分析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①祖国统一、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热切希望;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之情,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的报国之志;【整体感知】一国两制:①提出②含义及基本内容③意义复习提问:(1)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为什么?(2)香港回归祖国后,对香港人民来说哪些方面变了,哪些方面没有变?(设计以上问题,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香港回归的自豪感,为学习“一国两制”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氛围。
有条件的学校播放一段香港回归的录相。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1)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它象征着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香港,终于顺到祖国的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开始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香港回归后,对香港人民来说发生变化的方面主要有:殖民统治的历史结束了,由英人治港变为港为治港;头项上的米字旗变了,变成鲜艳的五星红旗,祖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原殖民地的英军离开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进驻了香港。
没有发生变化的方面有: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导入新课:从以上两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后,不少方面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方面没有发生变化。
这都是因为实行了“一国两制”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国两制”方面的知识。
2、“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板书)(1)“一个国家”的含义。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1、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间及其意义,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及其含义、特别行政区的含义。
2、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初步归纳问题的能力。
结合史实综合分析“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原因。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引入新课图片反映出中国人民热切盼望香港回归祖国,反映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结和爱国情结。
二、阅读教学目标三、自主学习: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全文,在文中把问题和答案标注出来自学提纲:(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2、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是什么?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提出者的出发点分别是什么?那一年(1982年)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一国两制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
它既有利于保持港澳台的稳定,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一条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6、“一国两制”的构想有哪些成功实践?(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是什么?2、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是什么?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四、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统一答案五、小组展示自学成果,师生订正六、质疑问难:小组内、班内交流并订正七、教师综述全文知识,点出重点。
八、学生综述全文知识九、学生背诵全文知识十、达标检测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一个中国的原则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港澳台有完全自主权2、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A、社会主义制度B、封建主义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D、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3、“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某某和澳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港澳图、中国政区图,分析掌握某某和澳门的X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港澳的殖民史,以及我国实现“一国两制”的政策。
3.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港澳“人多地狭”的特点,讨论解决土地资源稀缺的措施。
读图分析某某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了解港澳努力实现“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4.掌握港澳的经济特征和支柱产业。
5.举例说明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理解港澳今天以及将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相互支持。
过程与方法:1.读港澳图、中国政区图,分析某某和澳门的X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掌握港澳的经济特征和支柱产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举例说明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理解港澳今天以及将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相互支持。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演唱《东方之珠》片段,学生演唱《七子之歌》片段。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师:这首歌中唱到的“东方之珠”不是某某的那个著名的高塔,而是指哪个美丽的地方?“MACAU”不是真姓,那么她的真名又是什么?多媒体动画展示:某某区旗、维多利亚港图片;澳门区旗、大三巴牌坊。
师:我们都知道,港澳是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被叫做“特别行政区”的,那么她们“特别”在哪儿呢?生:曾经是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在实行“一国两制”。
配合学生发言,多媒体动画展示。
师: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什么时候这两个游子回归祖国的呢?生:1997年7月1日恢复对某某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主权(划出书中P59相关段落)。
多媒体展示:1。
观看视频《某某交接仪式》(庄严的升降旗、各地人民的欢呼);2.澳门回归的图片资料。
师:我们要记住这两个辉煌的日子,这两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结束屈辱的日子!两个和祖国分离百年的游子回归后,我们采用了什么特殊方式来管理?一、特别行政区学生活动一:(1)读P60阅读材料,了解区旗的含义。
特别行政区的含义是什么?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构成了我国单一制的一大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我国具体情况下的创造性运用。
特别行政区有哪些特点?
特别行政区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地方行政区域(自治区)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在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祖国内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实行“一国两制”,即在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主体部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特别行政区,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
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不同于普通地方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文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3)特别行政区的事务由当地人进行管理。
即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由当地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不派遣干部到特别行政区担任公职。
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什么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的统一领导。
全国人大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两个基本法的第一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十二条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这是将我国宪法的规定具体化。
可见,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它不享有国家主权;没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也不是—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其法律地位相当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
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
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大陆不派人驻入,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特别行政区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自己来管。
中央政府还要给特别行政区留出名额。
自治区是指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
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他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根据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的构成一级国家行政单位的自治单位。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行政单位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各民族自治地方按民族组成大体有三种类型:或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或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或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
有些少数民族,可团聚居地区的不同,建立几个自治地方。
由于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所以每个民族自治地方,都包含了一些汉族居民。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一般由民族名冠
以地方名称组成。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行使自治权。
主要包括行使立法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权利;管理地方财政的权利;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的
权利;培养民族干部的权利;进行贸易的权利;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的权利等。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l、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它既不是脱离祖国大家庭的“独立自治”,也不是半独立状态的“自治邦”。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政府。
2、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自治权利是中央统一领导,根据宪法和法律,遵循党的方针政策的“民族主权”。
一切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遵循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坚决、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3、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的区域自治,而不是脱离一定
地域的所谓“民族自治”。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整个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全国的经济建设而奢谈什么“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体系”。
4、我国民族状况的特点是,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散,绝大多数与汉族交错聚居,少数民族之间也多半是交错杂居或聚居。
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以人口比例为依据。
人口较多的民族可以自治,人口较少的民族也可以自治,而不是只有一个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方才能实行自治。
5、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往往包含几个少数民族和汉族。
搞好民族区域自治,不仅要处理好上下关系,也必须适当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既要适当处理少数民族同汉族的关系,又要适当处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