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考核能否取消
- 格式:pptx
- 大小:90.65 KB
- 文档页数:25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36号2009年4月2日)各银监局(西藏除外):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监管、改革和发展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
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银监会2009年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以保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中心任务,增强有效监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提高应对金融危机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能力,确保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稳健高效运行。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坚守风险监管底线,科学把握监管尺度,切实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坚守风险监管底线1.在今年取消信贷规模控制情况下,要按照“分类必须准确、拨备和资本必须充足、风险管理和核呆力度必须到位”的工作要求,严密防范信用风险。
各级监管机构要不断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紧盯风险迁徙趋势,督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严防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严防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案件发生。
2.继续坚持不良贷款“双降”、拨备水平持续提高、存量不良资产有效处置的监管目标,持续化解存量风险。
2009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要力争较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达到13%左右。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整体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其中,拨备严重不足(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30%以下)的机构在2008年基础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至少再提高15个百分点。
历年亏损挂账要消化200亿元,力争使年末余额减至450亿元以下。
各地要依据本地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有效予以落实,并力争在完成达标升级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取得突破。
3.高度关注贷款集中度风险。
资本充足率达标机构,要严格执行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超过10%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超过15%的监管标准。
【重磅政策】深度解析银行存贷比取消(附管理办法全文)摘自公众号:互联网金融发布时间:2015-9-24 11:27:49银监会在9月22日公布了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于9月2日签署的2015年9号令,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做出相应修改。
新修改的《管理办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按照业内人士估算,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大致会释放出6万多亿元的信贷额度。
这将大大提升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增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修改后的《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所谓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
简单解释就是,银行吸收1万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去7500块钱,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客户的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
如果存贷比过高,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就不足以应对储户的取款需求,引发挤兑。
据了解,商业银行75%存贷比监管指标在我国已经实施了20多年了,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金融秩序一度混乱,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可以说,75%存贷比监管指标在当时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以及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什么要取消存贷比?存贷比指标针对此前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指标,在宏观上抑制信贷过度投放,可以起到降低单一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作用。
然而如今存贷比已经不能准确的反映银行业真实的流动性状况,原因是:目前的银行业务不再是简单的存贷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更加多元化,存贷比此时反而对银行发展形成了约束。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在负债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目前平均为78.6%,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这一比重已降到68.4%。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中,除贷款外,目前债券投资等比例也在提升。
存贷比监管指标要求
哎呀呀,今天咱来唠唠存贷比监管指标要求这档子事儿。
就说我上次去银行办事儿吧,在大厅等的时候,就听到旁边有人在那讨论存贷比啥的。
我当时就好奇啊,这存贷比到底是咋回事呢。
后来我就去问了银行的工作人员,那工作人员可耐心了,给我详细解释了一番。
原来啊,这存贷比就像是银行的一个平衡杆。
银行得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存款来支撑贷款业务。
如果存贷比太高了,那就可能有风险,就好像你只有一点点粮食,却要养活一大帮人,那肯定不行啊,到时候粮食不够了咋整。
反过来,如果存贷比太低了,那银行的资源又没充分利用起来,就有点浪费了。
你看哈,银行就像是一个大管家,得把存和贷这两件事儿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不能光想着往外贷款赚钱,还得有足够的存款做后盾呢。
这存贷比监管指标要求啊,就是为了让银行这个大管家能更好地管理资金,保障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安全。
所以说呀,这存贷比监管指标要求可重要了,它就像是给银行戴上了一个金箍,让银行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不能乱来。
咱老百姓也能放心地把钱存银行,不用担心出啥乱子。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我这说得也不一定全对,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下次再去银行,我可得多了解了解这些知识呢!。
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
(最新版)
目录
1.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定义与意义
2.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调整历史
3.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的现状与影响
4.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的未来趋势
正文
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是指村镇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它是一个反映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存贷比可以保证村镇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自 2015 年 10 月 1 日起,我国取消了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要求,将存贷比从硬性监管指标改为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之一。
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存贷比不能完全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而银行的风险状况需要综合监测和判断。
目前,村镇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的现状是,存贷比过高可能会影响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而过低则可能意味着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村镇银行需要在保证存贷比合理的同时,兼顾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
第1页共1页。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存贷比调整为监测指标后续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9.18•【文号】银监办发〔2015〕149号•【施行日期】2015.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存贷比调整为监测指标后续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5〕149号各银监局:根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在存贷比调整为监测指标后,持续做好流动性风险监管工作,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存款占比有所下降且波动幅度加大、集中度上升,负债整体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扩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多并日趋复杂。
随着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日益增多且相互交织,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近期,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银监会修订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存贷比由监管指标调整为监测指标,这是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增强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等将发挥积极作用。
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监管能力,对于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结合所监管银行的特点,做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各项工作,增强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二、有效发挥存贷比指标的监测作用(一)各级监管部门要根据所监管银行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经营模式、资产负债结构和风险管理水平,开展定量测算,设置差异化的存贷比监测预警值或预警区间,适时进行风险提示或要求银行采取相关措施。
2013年第11期SHI JINGJI 经济JIAO视角存贷比监管政策分析与改革建议郑春利(中国工商银行,北京100140)摘要:存贷比监管指标在我国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监管历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以及银行经营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存贷比的缺陷已经日益显现,甚至对银行经营和金融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近年来流动性趋紧,部分银行存贷比已出现突破75%监管红线的现象。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揽存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中西方银行业存贷差异,探讨了存贷比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虽然短期内取消存贷比监管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应尽快完善存贷比监管手段,引入更为科学的监管指标,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有效缓解存贷比监管对银行经营和金融运行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存贷比;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 ).2013.11.55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19-021994年、1995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达到21.7%和14.8%,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配合当时的双紧缩政策,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正式引入“存贷比”监管指标,明确“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这一监管要求,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过度扩张,抑制通货膨胀。
但如今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更为复杂,要求其尽快改变传统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营模式,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以适应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风险管理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仍要应对存贷比不得高于75%这一僵化的监管指标,很多经营行为都围绕吸收存款展开,显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也不利于其参与国际竞争。
一、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分析在中国,存款一直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之源,决定着经营规模、实力和方向,“得存款者得天下”为银行界的共识,特别在金融市场出现“钱荒”时,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就更为明显。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调整《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操作规程》有关内容和下达二季度比例管理指标的通知正文:---------------------------------------------------------------------------------------------------------------------------------------------------- 中国建设银行关于调整《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操作规程》有关内容和下达二季度比例管理指标的通知(1996年4月29日)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现将总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局部调整办法和核定的1996年二季度存贷比例指标(详见附件一)下达给你行,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操作规程》的调整内容(一)调整季度存贷比核定的基数和包括的范围。
将规程规定的“以上季度旬平均存贷比考核结果作为下季度核定比例的依据”,调整为“以各分行年初存贷比为基数,核定每个季度的存贷执行比例,并以上季旬平均存贷比考核结果作为下个季度分类设定新增存贷比的依据”。
将房地产信贷部的存贷款年初数及各分行上年末仍未进大帐的帐外贷款一并纳入年初数计算,每个季度对各分行考核时也相应纳入。
上年末违规核算的存款考核时从新增存款中扣除(按建总函字[1996]第156号文第五条执行)。
(二)对存款超常增长(指超过预测增长率)后的贷款投放进行适当控制。
原则是在坚持多存多贷的同时,分类有区别地加以控制。
即:1.分类存贷比为一类的分行,其超存部分仍按核定的余额存贷比掌握发放贷款;2.分类存贷比为二、三类的分行,其超存部分按核定的新增存贷比加10个百分点掌握发放;3.分类存贷比为四、五、六类的分行,其超存部分按核定的新增存贷比加5个百分点掌握发放。
从二季度开始,在核定下达余额存贷比例时,同时核定下达新增存贷比例指标。
详解存贷⽐计算⼝径调整 ⽂/新浪财经银⾏业⾸席记者丁蕊 为了适应⾦融市场深化发展和银⾏资产负债多元化趋势,银监会今⽇宣布,7⽉1⽇起,对存贷⽐计算⼝径进⾏调整。
让我们来看看监管层如何解读此次⼝径调整。
存贷⽐分⼦减六项分母加两项 在不改变存贷⽐基本计算规则、不削弱对银⾏机构的管控作⽤、⽅法易⾏、同时避免监管套利等原则下,《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存贷⽐计算⼝径的通知》今⽇正式发布,并于7⽉1⽇起施⾏。
银监会本次调整存贷⽐计算⼝径主要体现在两⽅⾯。
其⼀是调整存贷⽐计算币种⼝径。
⽬前的存贷⽐监管按照本外合计⼝径进⾏考核,调整后将对⼈民币业务实施存贷⽐监管考核对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实时监测。
其⼆是调整分⼦分母统计项⽬。
其中分⼦增加⽀农、⽀⼩再贷款,涉农贷款,三农专项⾦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微企业专项⾦融债所对应的⼩微企业贷款等六项,分母增加⼤额可转让存单等两项。
⾃2014年7⽉1⽇起,对存贷款计算⼝径进⾏调整。
⼀、银监会对商业银⾏⼈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款监管考核,对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款⽐实施监测。
⼆、计算存贷款分⼦(贷款)时,从中扣除以下6项: 1.⽀农再贷款、⽀⼩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
2.“三农”专项⾦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
3.⼩微企业专项⾦融债所对应的⼩微企业贷款。
4.商业银⾏发⾏的剩余期限不少于1年,且债权⼈⽆权要求银⾏提前偿付的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
5.商业银⾏使⽤国际⾦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发放的贷款。
6.村镇银⾏使⽤主发起⾏存放资⾦发放的农户和⼩微企业贷款。
三、计算存贷款⽐分母(存款)时,增加⼀下2项: 1.银⾏对企业或个⼈发⾏的⼤额可转让存单。
2.外资法⼈银⾏吸收的境外母⾏⼀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有利于⽀持实体经济 银监会相关负责⼈向新浪财经分析说,如是调整有利于缓解部分银⾏存贷⽐压⼒,有助于商业银⾏更多⽀持实体经济。
“资产⽅⿎励⽀持实体经济增加⽀农和⼩微贷款,负债⽅⿎励银⾏增加更多稳定资⾦来源,有效控制⾦融风险,促进⾦融产品更多发展和深化。
存款准备金考核新政浅析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制度,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的波动,2016年6月3日央行宣布,自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同时,按季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缴存基数也调整为上个季度境外参加银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进一步完善存准考核制度2015年9月央行发布公告,将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在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为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此次改革是对上次改革思路的进一步贯彻,将上次的分子按日均、分母按时点的模式改为分子、分母全部按照日均考核。
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的演变路径如下:2015年9月11日之前:时点法。
维持期(缴准日之后到下一个缴准日之间的一段时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考核基数是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考核基数为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
存款准备金率=日终存款准备金余额/准备金考核基数(每旬调整一次存款准备金,准备金考核基数就是每旬末时点的余额)。
2015年9月11日~2016年7月15日:分子平均法十分母时点法。
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准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考核基准为考核期末(旬末)一般存款时点数。
存款准备金率=旬内日终存款准备金余额算数平均值/准备金考核基数(变化:分子由时点概念变为日均概念)。
2016年7月15日之后:平均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为加大对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考核力度,鼓励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和与全县经济同兴同荣观念,勇于担当,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积极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金融服务,为全县经济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县人民政府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不得低于当年新增存款,年度贷款增幅不得低于本系统年度贷款平均增幅,组织的存款要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
二、考核范围:人民银行XX县支行、农业发展银行XX县支行、工商银行威宁县支行、农业银行XX县支行、建设银行威宁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XX县支行、威宁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XX县富民村镇银行。
三、考核内容:贷款投放、存贷比、依法合规经营及服务质量。
四、全县目标任务1、当年贷款余额比上年度增10亿元以上。
2、当年存款余额比上年度增长25%以上。
3、存、贷款比例比上年度提高10个百分点。
五、考核办法:对农业发展银行威宁县支行、工商银行威宁支行、农业银行XX支行、建设银行XX支行、邮政储蓄银行XX支行、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XX县富民村镇银行实行100分制考核。
计分标准为:1.贷款余额(仅指发放在威宁县境内的贷款额,下同)比上年度增加额第一名得分为10分,其后的名次依次递减1分。
2.贷款月平均余额排名第一名得分为10分,其后的名次依次递减1分。
3.县内贷款累放额第一名得分为30分,其后的名次依次递减3分。
4.存贷比第一名得分为10分,其后的名次依次递减1分。
5.存贷比增幅第一名得分为20分,其后的名次依次递减2分。
6.其他工作情况20分。
积极完成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计6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各种金融宣传活动,年内无重大金融风险和责任事故发生计3分;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计6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得到客户好评5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银监发[2014]34号)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为适应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对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实施监测。
二、计算存贷比分子(贷款)时,从中扣除以下6项:(一)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
(二)“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
(三)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
(四)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1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
(五)商业银行使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
(六)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
三、计算存贷比分母(存款)时,增加以下2项:(一)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二)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四、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相关报表的调整及报送要求另行通知。
五、本通知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参照执行。
2014年6月30日——结束——。
金融机构存贷比考核范围的思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如何评估银行的风险以及业绩表现,依赖的就是存贷比。
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占存款比例,它既反映了银行的负债水平,也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因此,如何设定合理的存贷比,成为衡量金融机构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就金融机构存贷比考核范围的思考展开讨论。
一、存贷比的作用存贷比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指标,也是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存贷比高的银行倾向于出现流动性风险高、风险可控性较低的情况。
因此,在设定存贷比时,监管机构要考虑到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盈利能力等各种因素,以规避风险,保护金融体系稳健有序运行。
二、存贷比的考核范围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存贷比的考核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总体存贷比总体存贷比是银行的总贷款金额与总存款金额之比。
银行的存贷比应当稳定常规,不能过高或过低。
如果银行存贷比过高,会给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如果存贷比过低,会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
因此,监管机构应该设定合理的总体存贷比上限,以确保银行的整体稳健。
2、分行业存贷比不同的行业对银行的信贷需求不同,因此,监管机构也会设定不同的存贷比上限。
例如,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等风险较高的行业,存贷比上限会相对较低。
3、资产负债结构存贷比资产负债结构存贷比是指银行各项投资、贷款、存款之间的比例关系。
该指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资金调配有着重要的影响。
监管机构需根据银行所属行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因素,来设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存贷比的上限,及时发现调整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风险。
三、存贷比考核的挑战应该指出的是,考虑到银行业务的多样性、业务结构等因素,制定正确、科学的存贷比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挑战。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存贷比考核制度的不偏不倚存贷比的考核标准应该坚持切实可行、基于事实的原则,不能过于主观、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