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知识 点、线、面的投影
- 格式:ppt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58
2-2 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一、点的投影1、点的三面投影点是组成物体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如图2-9所示,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由空间点A(x,y,z)分别向三投影面作正投影,得其三面投影a(x,y)、a′(x,z)、a″(y,z),即过点A分别作三投影面的垂线,其垂足即为点A的三面投影;展开H面和W面,得到点A的三视图:a 、a′长对正,a′、a″高平齐,a 、a″宽相等,如图2-10所示。
图2-9 点的三面投影图2-10 点的三视图例1 :已知空间点B的两面投影b ,b′,如图2-11所示,求其第三面投影b″。
分析:空间点B的三面投影b 、b′、b″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作图: b′与b″高平齐,b与b″宽相等,则其交点即为b″。
图2-11 求点的第三面投影图2-12 求点的三面投影例2 :已知空间点D(5,4,3),如图2-12所示,求其三面投影。
分析:空间点D的三面投影分别为d(x,y)、d′(x,z)、d″(y,z),且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作图:分别在三投影轴上取x1=5,y1=4,z1=3,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分别作直线段,交点即为空间点D的三面投影(d 、d′、d″)。
2、两点的相对位置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空间两点间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两点的坐标值来判定,如图2-13所示。
X坐标确定两点的左右位置关系。
X坐标值大的点在左;Y坐标确定两点的前后位置关系。
Y坐标值大的点在前;Z坐标确定两点的上下位置关系。
Z坐标值大的点在上。
图2-13 两点的相对位置故A点在B点的右,后,上方,即B点在A点的左,前,下方。
3、重影点及其可见性判断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称这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此时,这两点位于同一投射线上,且有两个坐标的值分别相等,不等值的坐标之大小可以确定重影点的可见性,即X、Y、Z坐标值大的点分别位于左方、前方、上方,为可见点,如图2-14所示。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基本要求:建立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基本性质;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根据投影能判断出点、线、面的关系。
主要内容: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内容:1、投影的基本概念;2、投影的类型;3、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
二、要求及重点:要求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
三、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空间一个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某一平面产生影子的现象,抽象后的“影子”称为投影。
2、产生投影的光源称为投影中心S,接受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连接投影中心和形体上的点的直线称为投影线。
形成投影线的方法称为投影法(图2-1)。
(a) (b)图2-1 中心投影法图2-2 平行投影法二、投影的类型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光线由光源点发出,投射线成束线状。
投影的影子(图形)随光源的方向和距形体的距离而变化。
光源距形体越近,形体投影越大,它不反映形体的真实大小。
2、平行投影法光源在无限远处,投射线相互平行,投影大小与形体到光源的距离无关,如图2-2所示。
平行投影法又可根据投射线(方向)与投影面的方向(角度)分为斜投影(a)和正投影(b)两种。
(1)斜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但与投影面倾斜,如图2-2(a)所示。
(2)正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如图2-2(b)所示。
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叫正投影。
三、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1、透视图用中心投影法将空间形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透视图,如图2-3。
透视图与人的视觉习惯相符,能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所以形象逼真,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作图比较麻烦,且度量性差,常用于绘制建筑效果图。
图2-3 透视图图2-4 轴测图2、轴测图将空间形体正放用斜投影法画出的图或将空间形体斜放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图称为轴测图。
点线面平行投影知识点平行投影是一种常见的投影方法,常用于工程、建筑、制图等领域。
它通过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呈现出二维的效果,方便我们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在平行投影中,点、线和面的投影方式有所不同,下面将逐步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点的平行投影点在平行投影中没有大小和形状,只有位置。
点的投影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将点投影到平面上的对应位置。
无论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如何,它在平行投影中都只能呈现为一个点。
二、线的平行投影线在平行投影中可以有长度和方向,但厚度为零。
线的投影方式是将线的两个端点分别投影到平面上的对应位置,并在这两个点之间绘制一条直线连接。
线的投影结果在平行投影中仍然是一条直线。
三、面的平行投影面在平行投影中不仅有形状和大小,还有方向和位置。
面的投影方式是将面的各个顶点分别投影到平面上的对应位置,并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多边形。
这个多边形就是面的投影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面的平行投影只能保留面的外形,无法显示面的内部结构。
四、投影线与平行线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是指从三维物体上的点、线或面上的点,通过垂直投影到平面上的直线。
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与投影线平行的直线。
五、平行投影的应用平行投影在工程、建筑、制图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平行投影可以用于绘制建筑图纸,展示建筑物的外形和结构。
在制图中,平行投影可以用于绘制机械零件图、电路图等,方便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六、平行投影的优点和缺点平行投影的优点是投影结果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易于绘制的特点。
它能够保持物体的形状和比例关系,在展示物体外形和结构时非常直观。
然而,平行投影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投影线是垂直投影到平面上的,因此在观察物体时会出现形变,影响了物体的真实感。
此外,平行投影无法显示物体的阴影和透视效果,有时可能会给人一种单调和平面感较强的视觉效果。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点线面在平行投影中的投影方式和特点。
第二篇投影制图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学习目的】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学习要点】投影的基本特性;物体的三视图的绘制;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第一节投影方法一、投影的概念(一)投影法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在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
投影法与自然投影现象类似,就是投影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用投影法得到的图形称作投影图或投影,如图2-1所示。
图2-1 投影的产生产生投影时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投影线、被投影的物体和投影面。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影子和工程制图中的投影是有区别的,投影必须将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轮廓全部表示出来,而影子只能表达物体的整体轮廓,并且内部为一个整体如图2-2所示。
(a)影子 (b)投影图2-2 投影与影子的区别二、 投影法分类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投影法分为两种。
(一)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从一点出发,经过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投影中心位于有限远处),如图2-3所示。
图2-3 中心投影法缺点:中心投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适合用于绘制水利工程图样。
优点:中心投影法绘制的直观图立体感较强,适用于绘制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透视图。
(二)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经过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投影中心位于无限远处),称为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不同,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如图2-4所示。
(a )为斜投影法,(b )为正投影法。
(b)(a)图2-4 平行投影法优点:正投影法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方法也较简单,所以广泛用于绘制工程图样。
正投影法斜投影法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所讲述的投影都是指的正投影。
三、投影的特性(一)真实性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段或平面图形,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了该直线段或者平面图形的实长或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如图2-5所示。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基本要求:建立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基本性质;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根据投影能判断出点、线、面的关系。
主要内容: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内容:1、投影的基本概念;2、投影的类型;3、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
二、要求及重点:要求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
三、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空间一个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某一平面产生影子的现象,抽象后的“影子”称为投影。
2、产生投影的光源称为投影中心S,接受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连接投影中心和形体上的点的直线称为投影线。
形成投影线的方法称为投影法(图2-1)。
(a) (b)图2-1 中心投影法图2-2 平行投影法二、投影的类型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光线由光源点发出,投射线成束线状。
投影的影子(图形)随光源的方向和距形体的距离而变化。
光源距形体越近,形体投影越大,它不反映形体的真实大小。
2、平行投影法光源在无限远处,投射线相互平行,投影大小与形体到光源的距离无关,如图2-2所示。
平行投影法又可根据投射线(方向)与投影面的方向(角度)分为斜投影(a)和正投影(b)两种。
(1)斜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但与投影面倾斜,如图2-2(a)所示。
(2)正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如图2-2(b)所示。
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叫正投影。
三、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1、透视图用中心投影法将空间形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透视图,如图2-3。
透视图与人的视觉习惯相符,能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所以形象逼真,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作图比较麻烦,且度量性差,常用于绘制建筑效果图。
图2-3 透视图图2-4 轴测图2、轴测图将空间形体正放用斜投影法画出的图或将空间形体斜放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图称为轴测图。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制图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任务一三面视图Ⅰ、理论讲解一、投影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当光线照射物体就会在地面上产生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实现投影的三个要素:1.光线——制图上称为投射线2.承影面——制图上称为投影面3.物体需要说明的是:工程上应用的投影法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经过科学的总结和抽象后与生活中的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生活中的影子按投影法画出的投影图从图中可以领会到:画物体的投影图实质上就是按照投影的方法画出物体上所有的轮廓线,可见的画成粗实线,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投影法:投射线经过物体向投影面投射,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二、投影法分类根据投射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均从一点发出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发出投射线的点即是投射中心。
(图2-1)机械专业一般不用此方法绘图。
图2-1 图2-2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⑴斜投影法——平行的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如图2-2所示。
斜投影法在机械工程方面用于绘制立体图。
如图2-3图2-3 图2-4⑵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如图2-4由于正投影法能够准确表达物体的空间形状,且度量性好作图简便因而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要学的三视图就是采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多面投影图。
以下我们所说的投影均为正投影法。
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⑴真实性当一线段与投影面平行时,其正投影反映该线段的实际长度。
如图2-5当一平面图形与投影面平行时,其正投影反映该平面图形的实际形状。
如图2-6图2-5 图2-6⑵积聚性当一线段与投影面垂直时,其正投影积聚为一点。
当一平面图形与投影面垂直时其正投影积聚为一直线。
如图2-7图2-7⑶类似性当一线段与投影面成倾斜时,其正投影缩短当一平面图形与投影面成倾斜时,其正投影为缩小的类似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