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1121054-陈孙伟-实验一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的教学设计苍南中学洪晖晖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内容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1。
本课题涉及到的成分检验的方法都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而且研究对象又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材只提供了操作流程示意图作为参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在实验中的主体价值,所以上好本节课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通过对牙膏和火柴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促使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并将这种情感贯穿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以本节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牙膏和火柴头主要成分检验的方案设计的学习,同时让同学们尝试对各种方案作出评价并合作完成实验,在些基础上掌握物质性质检验的一般方法。
难点:各种方案的设计[知识预备二] 在口腔的湿润环境中,牙齿存在这样一个溶解平衡:[活动探究二]试讨论牙膏的酸碱性,并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其pH。
[知识储备三] 图片展示一些化妆品,介绍其中的保湿成分主要是甘油(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活动探究三] 牙膏也必须长期保持湿润状态,请同学们通过设计实验完成对牙膏中保湿剂成分的检验。
思考讨论[预测] 牙膏可能为碱性。
[理由] 1、从课本的牙膏主要成分表中发现牙膏中有安息香酸钠、一氟磷酸钠等强碱弱酸盐2、从牙齿的溶解平衡可知,碱性有利于逆向移动从而坚固牙齿。
[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张pH试纸,置于洁净的玻璃片(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牙膏清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pH[结论]PH大于7,牙膏溶液显碱性。
[依据] 甘油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形成绛蓝色甘油铜(课本上的特征反应)。
[实验]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1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CuSO4溶液,轻微振荡,即得新制的Cu(OH)2浊液,加入半滴管牙膏溶液,振荡。
总第282期2018年1月实验创新与教具制作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微型化改进*白显圣摘 要:对初中化学教材各版本中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设计出使实验操作更安全、更简便,现象更明显的微型装置及合理方法。
关键词:浓硫酸;腐蚀性;实验;改进纯净的浓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黏稠状的油状液体,浓度约为98%,密度为1.84 g/ml ,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吸水性、强烈的腐蚀性(即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浓硫酸在工业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通过对浓硫酸性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浓硫酸的用途,以及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增强实验安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验探究欲望。
浓硫酸的性质,特别是浓硫酸的腐蚀性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初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材只能根据实验表面现象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因此,如何将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设计进行完善,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对这部分知识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原实验稍作改进,效果较好,具体如下。
一、教科书中的实验设计与问题1.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对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人教版全国通用初中化学教科书(2012)是这样设计的。
【实验10-3】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下列实验(见表1)。
表1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棒蘸少量的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实验看起来非常简单,按顺序操作的结果是:纸片、小木棍变黑,布条破洞,但这只能说明浓硫酸能腐蚀纸片、木柴、布条等,至于腐蚀皮肤缺乏直接的佐证实验,且将实验品直接放在玻璃片上进行,极不安全,稍不小心,便会沾到皮肤和衣服上,发生安全事故。
2.仁爱版教材中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教科书是这样设计的(2012)。
【实验3】将少量蔗糖(方糖)或火柴梗、纸片、布条放在表面皿上,然后小心在其表面滴加1~2滴浓硫酸,放置片刻,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
学好化学的金钥匙——实验
计玮炜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改要求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以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落脚点,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实验可以增强启发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金钥匙.
【总页数】2页(P142,133)
【作者】计玮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苏州,吴江,2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做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2.化学实验——化学学习的金钥匙
3.实验:改变化学课堂的金钥匙——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4.实验教学学好物理的金钥匙——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体会点滴谈
5.轻松学好初中化学的金钥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七: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教学设计三明二中魏希文“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
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该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增强实验的实用性。
同时,对于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特点,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有重要作用,训练学生遇见实际问题时如何转化成可行的实验方案,加深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对照、单因子变量、随机性、重复性、简约性。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4. 体会预实验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学习,以及在理论上认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存在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此外,学生对于必修1必修2以及必修3的探究实验训练,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设计步骤,本实验重在巩固该技能,过程表格设计,实验结果表格设计要合理简洁。
注意解决实际问题。
该实验设计细节,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
此外,实验的结果并非重点,实验的步骤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简易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是重点,且需要老师予以指导。
三. 前期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确定实验的材料和方法,并且对实验的过程有合理的假想和猜测,对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讨论,最后小组讨论,各小组之间讨论。
这种讨论,加上老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实验设计的弯路,避免不合理、不科学的实验设计,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的富有想象力的实验方案,不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方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的实验设计方案。
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微型实验摘要: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检验”为例,从不同角度将微型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不仅有用量少、污染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而且将实验现象可视化,将实验现象与结果转化为直观的数字与图像,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字技术运用,提升化学信息素养。
关键字:二氧化碳、微型实验、数字化实验、可视化Abstract:The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test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2" as an example, from a different Angle of micro experiments combined with digital experiment, not only have consumption, small pollution, high safety, and the experiment phenomenon is visual, intuitiv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and results can be converted to digital and image,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mprove the chem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1.引言“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实验活动2的主要内容。
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既开发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收集方法等思路,又加强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的实验方案
参加人负责人王英豪梁亚孙保龙韦振伟梁夏瑜韩萌萌任爽李凯歌
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1、一个两边带洞的鞋盒,塑料袋,湿布
2、一半矿泉水瓶(下半)
3、两棵大蒜
4、泥土和水
5、一个撑在盒上的带子
实验的步骤和方法1、先将一颗大蒜剥皮
2、把带子套在鞋盒上将泥土弄湿放在带子里
3、将剥好的蒜种入泥土,盖上湿布,在用塑料袋蒙上,最后盖上鞋盒。
4、将下半矿泉水罐三分之一水
5、将另一颗大蒜放入矿泉水中
注意事项1、蒜苗要经常晒太阳,可少量施肥
2、蒜黄不能见光,更不能晒太阳,需要经常浇水
3、保持土湿润
4、注意通风
5、不要施肥
实验结果预测1、它可能会没有通风而烂死
2、可能一星期会长6-7厘米
3、可能经过太阳晒过的蒜苗长得会更好。
26上海中学数学2014年第4期用“变量分离法"解几个含参问题211700江苏省盱眙县实验中学姜登翠211700江苏省盱眙中学李刚l问题的提出文[1]研究了几个有关函数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值的范围问题,解决了“变量分离法”不易解决时的一般处理策略,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并对文中涉及的三道例题作了进一步探究,在使用“变量分离法”之后,如果从高等数学角度来研究会更加方便.7.如图10是一座建筑纪念物的底座(不能进入建筑物内),工人师傅想测量一下在地面上形成的么A B C的度数,你能找到测量的办法吗?B图10(五)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学生提升了归纳总结能力.(六)作业布置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题目,侧重于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侧重于拓展性和创新性.设计意图:布置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通过动手做数学,学生开拓了思维空间,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逐步养成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三、思考与启示(一)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化”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经历了“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认知历程,感受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体会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悟了知识的“前世今生”,提高了学思维能力.本设计中,学生经历了对顶角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能够有效识别对顶角文[1]的三道例题如下:例1已知函数厂(z)一z2+2z+以l嗽,当£≥1时,不等式厂(2f一1)≥2.厂(f)一3恒成立,求实数丑的取值范围.例2设函数厂(z)一∥一1一z—nz2.(1)略;(2)若当.r≥o时,厂(.r)≥o,求n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函数厂(z)一z一1n(z+口)的最小值的关键特征.(二)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化”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后,需要进一步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本设计中,题组的有效创设为学生搭建了“观察一猜想一说理”的平台,这一过程深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渗透于问题解决中,加深了学生对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假以时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一定能够从“简单模仿”的初级阶段逐步飞跃到“图式应用”的高级阶段.(三)注重总结反思的“过程化”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各有不同,但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下课程的目标达成应比较接近“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探究发现数学理论(定义、性质、法则、定理等)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这种反思应该始终伴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而开展.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将反思孕于教学的始终,而不是课堂小结环节的五分钟.刘素梅老师在其编写的《教师反思与写作手册》中写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因此,应把总结反思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做到生本课堂,从而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能.参考文献[1]胡瑁。
《奇妙的二氧化碳》实验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及实验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实践探究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构建的最佳素材,从而大飞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用生活代用品自制一套制取CO2的装置,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他以熏陶,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方法;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复习和对比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验证方法,进一步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多种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分析,得出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和探究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正唯物主义教。
2.培养理科学习中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相关实验的探究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2.归纳实验室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
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4..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知识整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对比探究、合作讨论教具准备: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点滴板、药匙、胶头滴管、试管。
塑料瓶、调料瓶、输液管。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牙膏和火柴头的主要成分、初步学会其检验方法。
(2)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2)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化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处理。
2.难点:实验最佳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三、教学准备1.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表面皿、酒精灯、火柴、刀片、试管夹等。
2.试剂:2% CuSO4溶液、5% NaOH溶液、•L-1AgNO3溶液、mol•L-1KMnO4酸性溶液、石灰水、蒸镏水、广范PH 试纸、牙膏样品若干种、稀盐酸、稀硝酸、NaNO2溶液。
四、教学过程1.活动探究1:牙膏中某些成份的检验[引入] 从早期人们使用食盐来清洁牙齿,引入本节课内容。
[教师] 牙膏中到底有哪些主要的成分呢它们又有哪些功能呢让咱们一起看有关牙膏的资料。
课本P32 表3-1(学生阅读,了解牙膏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教师] 从资料介绍来看,牙膏虽然种类繁多,但主要成分类似,牙膏中哪些成分是我们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药品和仪器可以进行检验[学生] 摩擦剂、甘油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可以用常见药品和仪器进行检验。
[教师] 牙膏中常常加入一些细微的粉末作为牙膏的摩擦剂,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当刷牙时,摩擦剂悬浮在泡沫之中,充满了口腔,与牙垢有广泛的接触,在牙刷的摩擦作用下使牙垢容易被刷洗出来,所以摩擦剂有提高洁齿的效果。
不同牙膏中的摩擦剂可能不相同,常用的摩擦剂有:磷酸钙、碳酸钙、二氧化硅、氢氧化铝等。
[问题]:如果牙膏中摩擦剂只有一种,如何检验你使用的牙膏中摩擦剂是什么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检验。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一 学号:201321121054 成 绩
班级:计算1311 日期:2015.11.4 姓名:陈孙伟 指导老师:罗冬梅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 操作系统基本命令。
2.熟悉Linux 系统构架;
3.熟悉文件属性含义与修改;
4.熟悉屏幕编辑器vi ;
5.熟悉C 语言编译程序gcc 。
二、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Linux 操作系统基本命令 登录、退出、关机(halt )。
简单命令:ls 、cp 、mv 、rem 、chmod 、chgrp 、mkdir 、rmdir 、more 、cat 、man 、passwd 等。
熟悉文件的属性。
2.屏幕编辑器vi
进入vi和退出vi、保存
vi的输入模式
vi的基本编辑命令
vi光标移动
vi的其他命令:查找与替换set命令
3.编译、链接命令
三、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使用虚拟机和linux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次实验难度不大,只要细心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是对于rem命令不是很明白(Rm是移除,ren是重命名,网上说rem是批处理命令),其他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