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件——营运资金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5
财务管理第五章营运资⾦管理第五章营运资⾦管理第⼀节营运资⾦管理概述⼀、营运资⾦的概念和特点营运资⾦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营运资⾦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1.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
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
流动资产按不同的标准可进⾏不同的分类,常见分类⽅式如下:(1) 按占⽤形态不同,分为现⾦、交易性⾦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2) 按在⽣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环节不同,分为⽣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以及其他领域的流动资产。
2.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流动负债⼜称短期负债,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
流动负债按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分类,最常见的分类⽅式如下:(1) 以应付⾦额是否确定为标准,可以分为应付⾦额确定的流动负债和应付⾦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
应付⾦额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根据合同或法律规定到期必须偿付、并有确定⾦额的流动负债。
应付⾦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要根据企业⽣产经营状况,到⼀定时期或具备⼀定条件才能确定的流动负债,或应付⾦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2) 以流动负债的形成情况为标准,可以分为⾃然性流动负债和⼈为性流动负债。
⾃然性流动负债是指不需要正是安排,由于结算程序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原因⽽⾃然形成的流动负债;⼈为性流动负债是指根据企业对短期资⾦的需求情况,通过⼈为安排所形成的流动负债。
(3) 以是否⽀付利息为标准,可以分为有息流动负债和⽆息流动负债。
(⼆) 营运资⾦的特点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必须研究营运资⾦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管理。
营运资⾦⼀般具有如下特点:(1) 营运资⾦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
与筹集长期资⾦的⽅式相⽐,企业筹集营运资⾦的⽅式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应交税⾦、应交利润、应付⼯资、应付费⽤、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多种在内外部融资⽅式。
{财务资金管理}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完整版{财务资金管理}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完整版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财务管理的重点章节,涉及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以及流动负债管理。
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本章除考核客观题外,也有可能出计算分析题。
近3 年平均考分14 分。
2013 年教材主要变化2013 年教材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现金管理的存货模式,增加了存货陆续供货模型,增加了短期借款实际利率确定的有关内容,调整了个别文字表述。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特点(一)概念营运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
广义: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分类项目分类标准分类按占用形态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
流动资产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以及其处的环节他领域的流动资产。
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和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以应付金额是否确定(如应交税金、应付产品质量担保债务等)。
流动负债以流动负债的形成情况自然性流动负债和人为性流动负债。
以是否支付利息有息流动负债和无息流动负债。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1.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2.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3.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4.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
二、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应认真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
(营运1.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缩短营业周期,加速变现过程,加快营运资金周转。
3.节约资金使用成本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尽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合理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保持流动资产结构与流4.保持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动负债结构的适配性,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企业运营需要多少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如何筹集企业所需营运资金流动资产融资战略。
例2:某企业现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定,预计全年(按360天计算)需要现金20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劵的转换成本为每次4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则: 最佳现金持有量(Q )
(元)
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TC )
(元)
其中: 转换成本=(200000÷40000)×400 = 2000(元) 持有机会成本=(40000÷2)×10% = 2000(元) 有价证券交易次数(T/Q )= 200000 ÷ 40000 = 5(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5 = 72(天)
例6:某企业预测的2002年度赊销额维2400万元,其信用条件是:n/30,变动成本率维65%,资金成本率(或有价证券利息率)为20%。
假设企业收账政策不变。
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该企业准备了三个信用条件的备选方案:A :维持n/30的信用条件;B :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60;C :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90。
为各种备选方案估计的赊销水平,坏账百分比和收账费用等有关数据见表7-5.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计算如下指标,见表7-6.
表7-6 信用条件分析评价表
根据表7-6中的资料可知,在这三种方案中,B 方案(n/60)的获利最大,它比A 方案(n/30)增加收益5.6万元;比C 方案(n/90)增加收益54.6万元。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应选择B方案。
P257 假设:Q为经济进货批量;A为某种存货年度进货总量;B为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为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P为进货单价。
则:
存货相关总成本=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储存成本
【(存货全年计划进货总量A/每批次进货量Q)X每批次进货费用B】
+【(每批次进货量Q/2)X单位年储存成本C】
经济进货批量(Q)
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Tc)
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W)
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
例10:某企业每年需耗用甲材料720千克,该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20元,单位储存成本4元,平均每次进货费用40元,则:
=120(千克)
(元)
W=PQ/2=120⨯20/2=1200(元)
N=A/Q=720/120=6(次)
上述计算表明,当进货批量为120千克时,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额最低。
(三)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
为了鼓励客户购买更多的商品,销售企业通常会给于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即实行商业折扣或称价格折扣。
购买越多,所获得的价格优惠越大。
此时,进货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除了考虑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外,还要考虑存货的进价成本。
因为此时的存货进价成本已经与进货数量的大小有了直接的联系。
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
即在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其他各种假设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存在数量折扣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可按下式计算:
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成本+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存储成本
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具体确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确定经济进货批量;
第二步,计算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第三步,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例11:某企业甲材料的年需要量为4000千克,每千克标准价为20元,销售企业规定:客户每批购买量不足1000千克的,按照标准价格计算;每批购买量1000千克以上,2000
千克以下的,价格优惠2%;每批购买量2000千克以上的,价格优惠3%。
已知每批进货费用60元,单位材料的年储存成本3元。
则按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确定的经济进货批量为:
=400(千克)
每次进货4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存货相关总成本=4000⨯20+4000/400⨯60+400/2⨯3=81200(元)
每次进货10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存货相关总成本=4000⨯20⨯(1-2%)+4000/1000⨯60+1000/2⨯3=80140(元)每次进货20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存货相关总成本=4000⨯20⨯(1-3%)+4000/2000⨯60+2000/2⨯3=80720(元)
比较发现,每次进货为1000千克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所以此时最佳经济进货批量为1000千克。
例13:商品流通企业购进甲商品1000件,单位进价(不含增值税)100元,单位售价120元(不含增值税),经销该批商品的一次费用为10000元,若货款均来自银行贷款,年利率10.8%,该批存货的月保管费用率3‰,销售税金及附加800元。
要求:
①计算该批存货的保本储存期
②若该批存货要求获得3%的投资利润率,计算保利期
③若该批存货实际储存了200天,问能否实现3%的目标投资利润率,差额多少
④若该批存货亏损了2000元,求实际储存天数
关系公式
利润=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x储存天数。
存货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
保利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每日变动储存费
计算如下:
(1)每日变动储存费=购进批量×购进单价×日变动储存费率
=1000×100×(10.8%/360+3‰/30)
=40(元)
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
=[(120-100) ×1000-10000-800] /40
=230(天)
(2)目标利润=投资额×投资利润率
=1000×100×3%=3000(元)
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每日变动储存费=[(120-100) ×1000-10000-800-3000] /40
=155(天)
(3)批进批出经销该商品实际获利额
=每日变动储存费×(保本储存天数-实际储存天数)
=40×(230-200)=1200
利润=实际利润-目标利润=1200-3000= -1800 利润率=实际利润率-目标利润率 =
1200
1001000
⨯100%-3%=-1.8%⨯
(4) 因为:该批存货获利额=每日变动储存费×(保本储存天数-实际储存天数) 故:实际储存天数=保本储存天数-
该批存货获利额
每日变动储存费
=230-
2000
40
- =280(天)
例14:企业购进H 型存货2000件,购进单价1000元(不含增值税)。
该款项均来自银行贷款,月利率12‰,企业月存货保管费用13500元,存货购销的固定储存费200000元。
据市场调研反馈信息表明,该存货日均销售约12件,需167天左右的时间方能全部售出,单位售价(不含增值税)1250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125000元。
每日变动储存费=购进批量×购进单价×每日利率+每日保管费用
=2000×1000×12‰ /30+
13500
30
= 1250(元) H 存货的平均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 /每日变动储存费 =[(1250-1000)×2000-200000-125000] /1250 =140(天) H 存货平均实际储存天数=
1
2×(购进批量/日均销售+1) =1
2×(实际零散售完天数+1) =1
2
×(167+1)= 84(天) 经销H 存货预计可获利
=该批存货的每日变动储存费×(平均保本储存天数-平均实际储存天数) =1250×(140-84)= 70000(元)
通过上述举例,可以归纳出如下基本公式: 批进零售经销某批存活预计可获利或亏损额
= 该批存货的每日变动储存费×(平均保本储存天数-2
+实际零散售完天数1
)
= 购进批量×购进单价×变动储存费率
×(平均保本储存天数-
2
÷+购进批量日均销量1
)
= 购进批量×单位存货的变动储存费
×(平均保本储存天数-
2
÷+购进批量日均销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