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实习报告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9
植物学实习报告【四篇】【一】1、实习目的与任务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透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透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资料2、1黑石顶简介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
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
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构成高大乔木。
2、2实习资料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资料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资料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回到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
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此刻,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7月3日我们来到了重庆缙云山进行为期6天的野外实习。
怀着期待与欣喜我们于7月7日正式开始了植物学实习。
在这三天里,我们先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各种植物,缙云山上有很多珍稀濒危植物,因此我们认识了很多平时没有机会见到的植物。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拿着枝剪和采集带将路上不认识的植物采集下来,再集中由老师讲解,从它的科属种到茎叶花,老师们的细致讲解,使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掌握了描述植物的方法。
之后老师在我们采集的植物中选出我们需要鉴定的植物,然后我们分小组进行鉴定,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图鉴等资料书将它们鉴定出来,再将鉴定过程讲解给同学们听。
直到现在,由我鉴定的地耳草和小连翘的区别让我记忆犹新。
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压标本的练习。
这使我们懂得了很多,比如压标本尽量要选择带有叶花果的成熟植株,反复压制。
同时在实习期间,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一个组人太多,老师在讲解时有些靠后的同学听不清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二.这个时候很多植物花期已过,而大多植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花,所以影响了我们的鉴定。
三.采集的标本太少,很多同学没有机会亲自观察到,
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同学们的信心。
四.实习的时间太仓促,而需要认识的植物太多,甚至没有达到学习要求。
这次野外实习,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植物的魅力是无穷大,相信我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
综合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学号:2010062139 姓名:付思源一、引言2011年6月3日至4日,我们2010级城乡规划班级在李雪花、周心琴、王爱民等几名老师的带领下,对重庆北部几个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实习。
通过这次野外考察实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的知识领域,初步培养了我的地理科研能力,使我深受启发。
二、实习计划1、实习目的(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汇报成果的综合能力。
2、实习路线与主要内容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野外考察点主要有4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战场钓鱼城;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考虑到野外教学环境和学习效果,每个点集中实习一、两项内容,其他内容为辅。
嘉陵江小三峡主要以观察地质构造为主,同时学习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缙云山以观察亚热带植被群落和植被顺向演替过程为主;在涞滩古镇主要考察地域文化特点以及文化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古战场钓鱼城以观察方山丘陵地貌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
3、实习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①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安排及相关要求。
②知识准备:广泛收集各考察点背景资料,包括图书、论文、图集、照片等,资料越丰富,室内准备工作越详细,野外实习收获越大。
植物学实习报告精品范文精选5篇实习报告是展示自身实习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那么实习报告该如何写呢?WTT精选了一些关于实习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
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
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
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
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植物生长实验报告单西南大学20xx年野外实习报告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师范)20xx年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部分一、总述:1、实习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7月19日2、实习目的:(1)、通过对当地常见植物的认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通过野外实习,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方法;(3)、通过野外实习,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方法;(4)、巩固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3、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2)、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丰富同学的大学生活,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4、实习内容:(1)、认识当地的常见植物,掌握常见植物所在科的特征;(2)、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制作方法;(3)、了解植物的生存环境及生活习性。
5、实习地点及其生境概述:(1)、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次野外实习的地点包括:①、重庆市北碚缙云山②、重庆市江北花卉园③、重庆市南山植物园(2)、生境概述:①、重庆市北碚缙云山:海拔在350~~951m,总面积76km2。
雨水、阳光充足,良好的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保证,所以山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覆盖率极高,。
②、重庆市江北花卉园:园内具有较多的植物种类,且提供了适宜植物生活的人工条件,为植物生长给予保证。
③、重庆市南山植物园:重庆市南山公园亦即直辖后的重庆南山植物园,座落在省级南山风景名胜区群山之中,最高海拔681米,面积8000多亩。
与重庆主城区夹长江面峙,是一个以森林为基础,花卉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6、实习用具:(1)、记录工具:笔、笔记本;(2)、采集工具:标本夹、草纸、枝剪、绳子;7、标本采集及制作标本:(1)、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采集是我们植物实习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既考我们的专业知识,又考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考我们的观察能力,下面是植物标本的几种采集方法:①、木本植物的采集——木本植物一般是指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植物而言,采集时要选择生长正常无病无害的植株为采集对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小枝作为标本。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本次野外实习在缙云山,通过这次实习掌握了不少知识,当然,还有一些感想和对以后野外实习的建议。
这次实习先由老师带领我们认识植物,在通过认植物的同时巩固我们的课堂知识,通过老师对植物的详细介绍,能够使我们形象的认出植物,以及了解其所在科的一些主要特征。
在此的学习中认识了不少植物。
有时候也会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有点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中更能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后面再由我们分组做专题,去采集植物、鉴定植物,我们从中不仅掌握了如何鉴定植物的方法,同时还学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这次实习更加强化了班级凝聚力,这也算一个附加的收获吧。
同时,本次的野外实习虽然是很令人满意的,但其中也存在小小的瑕疵,野外实习出发由于要组织学生分批走,所以耽误了一天的学习时间,还有就是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太多难免有学生在后面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解,所以希望学校再多派几个老师,这样更能充分的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还有有些老师的声音有点小,如果学校能给每位野外实习的老师配个小喇叭之类的。
我想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本次野外实习还是很成功的,无论是住宿方面还是伙食方面,学校都很照顾我们,让我们在快乐的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
缙云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2007级2班李如意指导老师: 甘小洪1.前言: 缙云山环境概况1.1缙云山地理位置缙云山位于东经 106°22’,北纬29°49’,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嘉陵江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区约60公里,距北碚城区15公里,海拔350~951.5米,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其北面与澄江镇相临,东面至嘉陵江之温塘峡,南面与北温泉镇、歇马镇接壤,西面相连于璧山县东风林场,其范围成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
1.2 缙云山自然风景概况缙云山雄峙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
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是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缙云山植被丰茂,在1900余种亚热带植物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就达24种,水杉、红杉,伯乐树等更为世上罕见。
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庙、寺、塔、亭隐约可见,峰、寨、洞、壁气象万千,登山远望,云浪滔滔,从魏晋六朝到明代的众多文物点布其间,更是增添了悠悠古意。
在狮子峰观日出赏云海,其壮丽之景不亚于东岳泰山。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
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
缙云山蕨类植物调查研究班级:xxxx级x班学号:xxxxxxx 姓名:xxx指导教师:xxxx1 前言: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60Km ,东经106°20ˊ18〞~106°24ˊ42〞,北纬29°48ˊ25〞~29°51ˊ53〞,总面积18K㎡,海拔180m(嘉陵江边)~ 951.5 m。
缙云山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基地,缙云山自然环境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森林植被繁茂,是长江中下游保存较为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植物种质基因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本色。
缙云山的维管植物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8科、74属、4变种,裸子植物7科、37属、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0亚种、20变种。
我们本次实习为期三天(6月28到6月30日),时间比较短,采集的东西比较有限,还望体谅!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存在不足是在所难免的,望老师指正!2 形态多样性:缙云山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含有多种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其中全园面积100余公顷,分为以下9个小区;⑴、观赏植物区面积10公顷,位于绍隆寺至代湖的旅游区内,包括植物标本室、苗圃等。
任务是宣传植物科技知识和供游人游览。
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定位观察区面积20公顷,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常绿阔叶林内部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水分平衡和林内各层成分间相互关系的局部规律性,阐明常绿阔叶林内群落的结构,功能及某些调控原理,进而说明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的演替规律。
⑶、引种驯化区面积9.6公顷。
位于寨子山至杉木园间。
主要培育本山特有、稀有和珍贵树种,引进驯化国内外适合本山生长的植物种,充实本山植物种质基因库。
⑷、裸子植物区面积15.3公顷,主要任务是引进适应本山栽培的裸子植物。
⑸、被子植物区面积43公顷,主要保护该区的天然分布植物,引进适应本山栽培的被子植物。
缙云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绪论1.1实习概况及主要成果本次实习途经土主,歇马,梁滩河,陈家桥,青木关,幸福水库,缙云山,北碚水文站,天府煤矿。
从2011年12月12日至2011年12月16号,历时五天。
观察学习了包括地层构造、走向,缙云山土壤和植被类型,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的特点及生产问题,河漫滩的形成,“一山两岭一槽地貌”、“一山三岭两槽地貌”,水文常规测量等内容。
1.2实习目的、意义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对水文学、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学、土壤学这些学科的内容、特点及其相应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野外考察对于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并藉此次考察,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在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野外地理考察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合作、团队意识,强化了自己扎实做学问的品格。
2、实习内容2.1 12月12日,土主—梁滩河—歇马—青木关—幸福水库中梁山北起渝北区瓦厂坪,南止江津市綦江北岸。
我们参观的是其中的沙坪坝区山洞以南至长江北的中梁山段。
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一山三岭二槽”的地貌组合。
其背斜核部由飞仙关组、长兴组页岩和燧石石灰岩组成,形成顶宽浑圆,边坡和缓的中央背斜低山,近核部两翼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石组成长条状喀斯特蚀槽谷,两槽谷高低不一。
山体两侧须家河组砂岩层,形成锯齿状猪背脊单斜低山。
然后我们去了磨滩,观察龙凤溪上游的梁滩河三级阶地。
途中我们看见了高坑河瀑布。
通过老师的解释我们知道了这是由于流水溯源侵蚀崖壁倒退形成的。
不禁为此深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梁滩河三级阶地,我们看见了书本上学过的河漫滩、江心洲,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加深理解和认识。
并且还参观了位于那里的小型发电站。
了解了由水位落差带动发电机组运转从而发电的原理2.2 12月13日至12月15日缙云山—北碚水文站在缙云山的两天,我们学习了缙云山的植被类型和土壤分布。
2.2.1缙云山概况缙云山位于东经106°22’,北纬29°49’,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嘉陵江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区约60公里,距北碚城区15公里,海拔350~951.5米,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2017年第4期现代园艺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调查及园林应用高瑜,徐茜茜(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合川401520)对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资源的现状调查,从其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园林应用等方面讨论天南星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得出天南星科植物叶形丰富、花形奇特,具有很强的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关建议。
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资源;园林应用庆缙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在园林应用中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调查方法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搜集整理,总结和提炼天南星科植物在重庆地区的分布情况及相关特征,同时也通过现场调研的具体调查资料来研究天南星科植物在该地区园林应用中的形式。
首先通过查阅《四川植物志》、《缙云山植物图志》、《缙云山植被》、《重庆缙云山植物志》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缙云山植物园现有的天南星科植物标本,掌握该科植物的识别鉴定要点;其次于2016年6~8月对重庆缙云山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的分布现状及在该地区的园林应用形式[3]。
2.3结果与分析2.3.1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种类组成。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缙云山共有天南星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包括菖蒲属3种、石柑属1种、广东万年青属1种、龟背竹属1种、磨芋属1种、犁头尖属1种、天南星属2种、半夏属2种、芋属3种、海芋属1种、马蹄莲属1种、大薸属1种,其分布如表1。
所调查的重庆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中多为野生植物资源,少数为引种栽培,且长势较好,其中菖蒲属和半夏属等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药材,芋属和魔芋属为重要的蔬菜和粮食作物,马蹄莲、龟背竹等为常见的观赏植物。
2.3.2缙云山天南星科植物特征分析。
对缙云山18种天南星科植物的生活型、观赏特性及生态类型进行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
缙云山18天南星科植物中,仅石柑子为常绿附生藤本,龟背竹为常绿攀援灌木,其余16种全为多年生草本。
生命科学学院野外综合实习手册班级:专业:学号:姓名:同组人:综合实习指导教师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制年月日第一部分植物学实习报告一、植物学远郊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15.5.25~2015.5.292.实习地点:重庆市缙云山3.指导教师:4.实习日志(每天实习地点、内容的大致说明)2015.5.25 晴周一早上我们很早就带上行李工具坐车前往见习的地点——重庆缙云山风景区。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午饭由于本次实习时间紧迫,休息了一会就和老师出去认识山上的植物,在看植物的途中老师边在讲解植物的特征,植物的科名,我们在一旁记录,为标本编号,回去休息的时间巩固这些植物。
晚上复习了一会白天老师所讲的就娱乐休息了。
2015.5.26 阴周二早上起床洗漱吃饭,就跟老师出去认识山上的植物,我们跟随老师翻了两座山,爬了数不胜数的梯子。
看了许多的植物。
老师边在讲解植物的特征,植物的科名,我们在一旁记录。
下午跟老师出去看鸟类,天气很好,但是看到的种类并不多。
晚上复习白天老师所讲的,就跟同学们一起娱乐了。
2015.5.27 阴周三早上吃完早饭就和老师出去抓昆虫,抓到了种类很多的昆虫。
还有石龙子等脊椎动物。
抓完昆虫就回去跟老师学习标本制作。
下午吃完饭就开始制作标本和查资料认识昆虫。
晚上跟随动物学老师外出,因为夜间野外动物更活跃,我们认识了很多,还找到了斑腿树蛙。
2015.5.28 阴周四早上吃完早饭就去西南大学参观,回来就中午了。
下午植物考试,大家考得都还不错。
晚上休息娱乐。
2015.5.29 晴周五早上吃完早饭便乘车前往重庆市动物园,看了很多动物。
下午吃完饭就乘车回学校了。
5.实习报告(包括观察、采集到的植物名录)6.实习心得本次的实习生活,让我们巩固了所学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把课堂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认识并采集了数百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了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生态分布等知识。
缙云山植物学实习报告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班级:姓名:学号:2021年6月制1 / 18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目录一、前言 ........................................................................... .................. 3 二、实习目的与实习意义 ................................................................... 3 三、实习时间与实习地点 (3)(一)实习时间: .................................................................. 3 (二)实习地点: ..................................................................31、实习区域 ................................................................ 3 2、区域概况 ................................................................ 4 3、区域动植物资源 (5)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6 五、实习内容及实习过程 (6)(一)实习内容 (6)1、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辨识 ..................................... 62、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 (6)(二)实习过程 (6)1、植物识辨记录 (6)2、样地调查 (10)八、实习总结 ........................................................................... (18)2 / 18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2021年6月1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在缙云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植物学实习。
植物实习报告实用的植物实习报告4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植物实习报告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20xx年2月21日至20xx年3月21日二、实习地点:三、实习目的: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园林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观赏园艺、园林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本次植物学综合实习的重点在于园林苗木的播种繁殖、栽培养育以及销售经营等方面。
通过在苗圃场见习一个月,跟随苗圃场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常见园林苗木的繁殖养育以及销售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苗圃的兴趣,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园林毕业生。
四、实习主要任务: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2、黄杨的育苗装袋、扦插3、桂花以及细叶榕的移栽4、九里香的盆栽春季修剪五、实习执行方式:以五或六人为以单位,个人为小组进行实习任务。
六、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时间:2月25日——3月8日实习地点:xxx实习内容: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上盆等(1)栽培基质我国传统盆栽兰花多用其原产地林下腐殖土当地人称兰花泥种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而无粘着性常呈微酸性栽培兰花优良盆栽用土,在仙湖苗圃,培植墨兰的基质是花生壳和细砾石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置的,淋水腐化之后,是比较优良的培养基质。
(2)分株与消毒分盆时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兰苗基部盆倒置过来并轻轻叩击盆周围使盆与盆土分离再细心土坨轻轻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兰根剪去腐烂根、断根、枯叶及干枯假鳞茎用清水冲洗干净兰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进行消毒杀灭伤口附近病菌,最后就可以进行分株了,分好后妥善保管。
(3)上盆盆选用10#的聚乙烯塑料育苗袋,种植前先盆底排水孔上面盖大片碎瓦片并铺窗纱接着铺上山泥粗粒即放入兰株(兰株根系分布要均匀、舒展勿碰盆壁)往盆内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鳞茎叶基处并泥表面再盖上层白石子或翠云草既美观又保持表土湿润接着用盆底渗水法使土透湿取出用喷壶冲净叶面泥土放置蔽荫处缓苗周转入正常管理。
一、前言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应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生命科学学学院花请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投入很多经费进行了这次为期十天(7月10日——7月19)的野外实习。
二、实习任务及目的:1、通过在野外直接看察植物,了解植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
了解植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野外直接采集植物(主要是允许、可剪和挖掘的各种花草和树木),学习采集植和制作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入行植物分类鉴定。
3、培养学生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三、实习的地点及其周边环境第一站:南山植物园(7月10日)南山位于重庆长江南岸,北起铜锣峡,南至金竹沟,包括汪山、黄山、袁山、蒋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等数十座山峰,总面积约2500公顷,平均海拔400余米,景区内山、水、林、泉、瀑、峡、花俱全;佛、道、基督、天主、伊斯兰教建筑,以及完整的“陪都”遗址群汇聚,人文景观毕集。
从2000年蔷薇园建成开始,2001年的兰园、2002年的梅园、2004年的山茶园、2005年的盆景园相继落成。
植物园内荟萃了中外名贵花卉1000余种,是海棠、桂花、樱花、梅花、茶花、杜鹃、白兰花、玉兰花、紫薇、兰草的最大集植地。
一年四季,皆有花色花香,因而赢得了“山城花冠”之盛誉。
园内的植物种类多,有很多珍贵物种如金花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还有很多人工培育物种等。
园内的温室中有众多高山植物,沙漠植物,这些物种是我们在野外见不到的。
因此,南山植物园成了我们实习的首选之地。
第二站:缙云山(7月12日和7月13日)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
重庆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生物科学专业2013级2班第5组第几小组指导老师:实习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各部分执笔情况:一、缙云山自然概况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60km,东经106°20´18˝~106°24´42˝,北纬29°48´25˝~29°51´53˝,总面积18km²,海拔180m(嘉陵江边)~951.5m。
缙云山是华蓥山支脉,地貌属于低山类型。
保护区山体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山体北段多山峰和垭口,山峰连绵相接,有日照、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九个山峰,山势奇异,景色宜人。
缙云山处于我国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内部,长期以来由于北部秦岭和大巴山对南下寒潮的阻挡,接受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孕育,所以,气候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生物气候类型,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据气象站统计,年均温为13.6℃,七月最高均温28.7℃,一月最低均温7℃,绝对高温36.2℃,极端低温-4.6℃。
年降雨量1611.8mm,相对湿度87%。
土壤酸碱度pH3.8~6,主要是酸性黄壤,也有微碱土壤,无石灰岩。
缙云山开发较早,是川东著名的佛教胜地,前山的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
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
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粱或北周作品。
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缙云山自然环境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森林植被繁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完好,比较典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色。
缙云山海拔较低,全山不论水平地理位置还是垂直高度都属于亚热带生物气候带,植被类型的分布没有垂直带谱的特点,其现状植被分布的差异主要是人为影响。
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百合科专题调查学院专业: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姓名:雷鹏丽重庆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目录缙云山概况 (2)二、百合科专题调查百合科特征 (4)百合科分属检索表 (4)各属特征、分种检索表及分种描述百合属 (5)葱属 (6)芦荟属 (8)菝葜属 (8)重楼属 (10)万寿竹属 (11)沿阶草属 (11)吊兰属 (12)蜘蛛抱蛋属 (13)玉簪属 (14)萱草属 (15)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植物名录 (16)实习感想 (20)缙云山概况: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
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
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
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
植物实习报告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植物实习。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奥秘,还让我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我们的实习地点是一个拥有丰富植物资源的植物园。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涵盖了从热带到温带的各种植物类型。
刚进入植物园,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低矮的灌木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花卉争奇斗艳,还有那一片片翠绿的草地,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植物的分类方法。
植物的分类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需要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五大类。
每一类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藻类植物是最原始的植物类群,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则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植物类群,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已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出现了维管组织,它们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的有松树、柏树等。
被子植物则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它们的种子被果皮包被,具有更加复杂的形态和结构,如花朵、果实等。
除了学习植物的分类方法,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结构。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长环境和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不同类型的植物根的形态和结构也有所不同。
直根系的植物,如大豆、棉花等,主根发达,侧根较小;须根系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等,主根不发达,由许多粗细相近的不定根组成。
茎是植物支撑和运输养分的器官,茎的形态和结构也多种多样。
有的茎直立生长,如杨树、柳树等;有的茎匍匐生长,如草莓、红薯等;还有的茎攀援生长,如葡萄、黄瓜等。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形态和结构也非常复杂。
有的叶是单叶,如杨树、柳树的叶;有的叶是复叶,如大豆、花生的叶。
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山茶科.大戟科姓名:王书月班级:2010级10班学号: 201001540735一、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
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
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
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二、1.常绿阔叶林名字的由来常绿阔叶树的叶子大多为单叶革质,远远望去一片深绿,半圆形的树此起彼伏,整齐壮观。
革质叶的叶面光滑,能反射日光,它们的叶总是位于和日光照射成直角的方向,故常绿阔叶林又称为“照叶林”。
2.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分布常绿阔叶林群落外貌色彩比较一致,常年呈浓绿色。
群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通常有1~2层,木高、树冠大,各树冠彼此相连,覆盖着整个森林。
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比较繁茂。
苔藓植物在林下只小片生长在土壤、裸露的岩石、树根和树干上,但在沟谷或特别潮湿的常绿阔叶林内,苔藓植物相当丰富。
缙云山—植物作文
星期三上午,细雨绵绵,微风习习,虽然天空不作美,但阴沉沉的天气也盖不住同学们激动的心情,大家怀着期望,怀着懂憬,接二连三地来到缙云山景区大门跟随老师进入绍云山后,老师带领大家进入了森林老师教会了大家如何用视觉,听觉,嗅觉感受大自然的一点滴。
在森林中,我全神贯注地去感受,问到了土壤中的淡淡香气,听到了小溪流拍打石块奏出的交响曲,这使我感到很新奇随着“部队”的移动,大家渐渐进入了森林深处,来到了竹林。
这里的竹子与其它竹子不同,这里的竹子苍翠欲滴,竹叶上残留着一颗颗似珍珠般晶莹剔透的露珠:这里的竹子葱葱笼落,密密匝地靠在一起,就像几个好朋友在窃窃私语;这里的竹子高耸入云,从地面向上仰望,一棵棵竹子如同一把把宝剑笔直而立,直插云霄;这里的竹子坚韧不拨,大风无论怎祥吹拂,大雨不论怎样击打,竹子一样顽强不属地挺立再风雨中,这样的竹子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之后,老师告诉了我们大树生长的一生,充满着无尽的艰辛,风吹雨打,砍伐火烧,这让我深刻地记住了一定要爱护树木。
老师还让各位同学模仿了大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体会到了大树的每个部分都为整裸树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老师让我们聆听竹子喝水的声音,我把耳朵轻轻靠在竹子边,静静地倾听着,水在不断地输送,流动,声音轻得就像蚕咬桑叶,这使我很兴奋。
缙云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蓼科专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缙云山自然概况(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土壤、地质构造、气候、植被特征)缙云山位于重庆使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951米。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
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雾日数年平均89.8天。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
二、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下的植物多样性:构成常绿阔叶林下的物种主要由报春花科的国路黄和重楼排草,蔷薇科的龙牙草和黄泡子,百合科的菝葜和七叶一枝花,伞形科的鸭儿芹和破子草,桑科菱叶冠毛榕和异叶榕,鸢尾科的扁竹根,大戟科的白木乌桕,毛桐和油桐,菊科的鱼牡丹和辣子草,虎耳草科的黄常山,景天科的佛甲草和凹叶景天,山茱萸科的灯台树,茶茱萸科的马比木,五加科的常春藤,茜草科的毛鸡矢藤和茜树,杜鹃科的乌饭树,金栗兰科的草珊瑚,山茶科的大头茶和黄牛奶树,杜英科的猴欢喜,蓼科的虎杖、尼泊尔蓼、杠板归,荨麻科的糯米团和楼梯草,葫芦科的瓜蒌,松科的马尾松,茄科的龙葵,金缕梅科的枫香等科的很多植物。
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有山矾、山茶,樟,马比木,灌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有异叶榕、虎杖、草珊瑚,草本层的优势种主要有过路黄、黄泡子、鸭儿芹、扁竹根、佛甲草、车前草、尼泊尔蓼、杠板归、瓜蒌等组成。
根的形态比较多样化,有球状、块状、跟状等形态。
而茎形态多样,有的光滑,有的上面有斑点,有的树皮有其独特性质:比如,马尾松的树皮。
叶的形态多样化,不同植物叶形态不一样,开裂方式不同,比如八角枫的叶开裂八裂,而三角枫开裂三裂,而相同植物形状也不相同,不如异叶榕的叶各部相同:有琴形、圆形等,所以叶的变态叫变异。
各种植物的植物的花序不同,花形状也不同,一般植物就是根据花来鉴定的,所以花的形态多样化,各种植物区别较大,不容易变态。
对于植物的果实,形态也较多样,也是植物鉴定的标准。
二.专题蓼科的调查:1、蓼科的典型识别特征:(1)草本,叶片下有膜质托叶鞘,鞘状包茎或叶状贯茎。
(2) 茎节常膨大。
(3)花常成总状或穗状花序,直立。
2、检索表:1.果后面有瘤状突起2.果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针状刺----------------------齿果酸模2.果边缘无或有很浅的刺--------------------------网果酸模1.果后面无瘤状突起3.膜质托叶鞘边缘有睫毛4.叶上有“v”形斑纹-------------------------------------------------水蓼4.叶上无“v”形斑纹5.叶两面有长柔毛--------------------------------------------------丛枝蓼5.叶柄有毛,叶中脉有毛和边缘有毛------------------------------毛蓼3.膜质托叶鞘边缘无睫毛6.草质藤本.缠绕茎7.茎上有倒钩刺-----------------------------------------------------杠板归7.茎光滑无刺8.叶柄基部有两个耳垂形小裂片-------------------------------火炭母8.叶柄基部无小裂片----------------------------------------------何首乌6.草质,茎直立9.茎中空.且茎上有紫色斑点---------------------------------------虎杖9.茎为实心且无斑点10.叶有长柄--------------------------------------------------------苦荞麦10.叶柄较短,且下面也常有柄,上面也无柄---------------荞麦3、蓼科植物介绍:(1)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 Linn.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枝斜向上,叶片矩圆形或宽枝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波状或微皱波状,两面均无毛;托叶鞘膜质,筒状。
花序圆锥状,顶生,具叶;花两性,呈轮状排列,无毛,果时稍伸长且下弯,基部具关节;雄蕊6,排列成3对,花丝细弱,花药基部着生;子房具棱,1室,花柱3,柱头细裂,毛刷状;花被片黄绿色,6片,成2轮,外花被片长圆形,内花被片果期增大,卵形,先端急尖,具明显的网脉,各具一卵状长圆形小疣,边缘具3-4对,稀为5对不整齐的针状牙齿,先端急尖。
瘦果卵状三棱形,具尖锐角棱,褐色,平滑。
花期4-5月,果期6月。
(2)网果酸模:Rumexchalepensis酸模属,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黑褐色。
茎直立,具深沟槽,有分枝。
基生叶长圆形,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稍呈波状,两面无毛,下面中脉突起;茎生叶较小,叶柄较短;托叶鞘膜质,易破裂。
花序圆锥状,大型,分枝稀疏,花簇具多花,轮状排列;花两性;花梗中下部具关节;花被片6, 2轮;外花被片椭圆形,内花被片果时增大,三角状心形。
顶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具极明显的网纹,边缘具锐齿全部具小瘤,小瘤长圆形,瘦果椭圆形,具3锐棱,顶端急尖,基部狭窄,褐色,有光泽。
花期4-5月,果期5-6月。
(3)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
茎红紫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
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叶片上有“v”形斑纹;托鞘膜质,简状,边缘睫毛状;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
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
花期7~8月。
(4)丛枝蓼:Polygonum caespitosum Bl近基部多分枝,无中央茎的区别。
单叶,互生,通常卵形,有l时呈披针形,两端狭尖,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托鞘有缘毛。
穗状花序,通常顶生或腋生,花穗细弱,具稀疏的小花,生在下部的间断不连;花被粉红色或白色;苞片漏斗状,绿色,无毛,通常具粉红色的边缘,上有缘毛。
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
花期9~10。
(5)毛蓼:Polygonum barbatum Linn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秃净。
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两面疏生短柔毛,尤以边缘和中脉上为甚;托叶鞘筒状,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睫毛长过托叶鞘或等长;密生柔毛。
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稍分枝;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鞘状,膜质;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雄蕊5~8。
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有光泽。
花期秋季。
(6)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多年生草本。
茎有棱,红褐色,有倒生钩刺。
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近三角形,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托叶鞘近圆形,抱茎;叶柄长,疏生倒钩刺。
花序短穗状;苞片圆形;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裂。
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谷、灌木丛中或水沟旁。
为多年生草本。
茎近直立或蜿蜒状,茎圆柱形,略具棱沟,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斜卧地面或依附而生,下部质坚实,多分枝,匍地者节处生根,嫩枝紫红色。
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截形、矩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具细圆齿。
上表面鲜绿色或有V形黑纹;下表面主脉有毛;具柄。
基部两侧常具2耳状裂片;托叶膜质,鞘状,顶部斜截形,无毛。
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再组成圆锥或伞房花序,腋生,主轴和分枝均被腺毛;无总苞,苞片膜质,无毛,通常急尖;小花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花被5深裂;雄蕊8,子房上位,花柱3裂。
瘦果初为三角形,成熟时球形,黑色,具三棱,全部包藏于多汁、透明、白色或蓝色的宿存花被内,花期9月。
(8)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多年生草本。
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
茎缠绕,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叶卵形或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雄蕊8, 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 极短,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无毛,根状茎横走,木质化,外皮黄褐色。
茎直立,丛生,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叶片宽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托叶鞘褐色,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 深裂,裂片 2轮,外轮3片结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蕊8;花柱 3裂,柱头鸡冠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光亮。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10)尼泊尔蓼:PoJygonum nepalense Meisn一年生草本,茎细弱,直立或平卧,有分枝。
下部叶有柄,上部叶近无柄,抱茎。
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下部密生金黄色腺点,沿叶柄下延呈翅状或耳垂形。
托叶鞘筒状,膜质,淡褐色。
花序头状,顶生或腋生。
花白色或淡红色,密集,花被通常4深裂。
裂片矩圆形。
花柱2,下部合生,柱头头状。
瘦果圆形,两面凸出,黑色,密生小点,缺乏光泽。
夏季萌发,秋末开花,初冬结实。
科:叶缘有锯齿,果为3心皮。
杜英科:叶柄两端都膨大。
姜科:叶为平行脉,叶舌明显。
初步学会采集植物,尽量采集较完好的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一般选择具有花和果的植物,一些草本、藤本植物采集时要具有根。
中午进行了植物标本的压制,制作时一定要将植物展平,且植物两面都要有,将植物多余的去掉,去叶时只需去掉叶片,且尽量使植物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