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_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48.54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令世人折服。
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泛滥的尼罗河水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
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选自《最后一课》)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字体赏美文汉字的永恒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光辉;它,见证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起源;它,点燃了文明的星火。
它就是古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凝结而成的汉字。
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
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年代,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有了文字,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顺着文字的记忆,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
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种形状,表达着它所代表的那种意义,不是随意赋形赋意的结果,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
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它深远的意义指向,使汉字书法成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
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像颜真卿、米芾、王羲之等书法名家,他们创造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通过书写汉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甚至恐惧。
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
《走进汉语世界》教案之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语: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所以,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对于我们了解汉语,正确使用汉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一提到昨天今天,就很自然的令人想起赵本山和宋丹丹所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我们都知道,这里的昨天今天其实是指过去和现在,我们不妨稍微回顾下当时的场景。
(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至3分钟)如果不搞清楚昨天和今天的不同,那么自然就会闹笑话,就像“秋波”怎么也不可能是“秋天的菠菜”一样。
曾经1978年高考的语文试题有这么一道题,要求翻译划线的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里回来,曾子就抓了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所以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
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教学博苑05-07 0535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导语: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大家举出带“走”字的成语,理解“走”字的意思。
走马观花”、“不胫而走”中的“走”也都是跑的意思。
可见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的昨日和今天是有些不同的。
一、(1)大家独立阅读引子“秀才买柴”,然后每桌一组讨论,画出秀才说的四句话,并在书上标出古今用法变化大的词。
讨论完后,把本组的讨论情况分别向前后桌的一组同学告诉本组的想法。
(荷、几何、损、价、焰、薪)(2)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找出古今用法变化的词及古今不同的句式。
(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词修形衣妻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二、汉语词语的演变1 、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
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 ( 前缀 ) 或词尾 ( 后缀 )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 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闫亚非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
比如:镭、锶等等。
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原本是读“liang”的呢!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古代有个叫胡曾的人,写过一首《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
”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今汉语读音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很显然,当时这个时期,这个“十”肯定不读shi,这个“针”肯定也不读zhen,“阴”肯定不读yin。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
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主题展示引子感悟“秀才买柴”―→汉语的演变⎩⎨⎧ 古:口语今:书面语活动探究要点归纳在1.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
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解析:选D D项,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但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
2.下面对汉语语法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而状语常常要放到动词后,有时定语为了强调也放到中心词的后面。
B.许多句式古今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如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是“……者,……也”,现代汉语必须用动词“是”;被动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被”,而古汉语却常用“为”和“见”等。
C.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很普遍的,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而现代汉语基本没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D.在汉语的演变中,语音、词汇比较稳定,发展变化慢,而语法则发展快,古今变化大。
解析:选D D项,词汇相对不稳定,发展变化快。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中“其”的一个重要用法就是作表示领有的第三人称代词,现代汉语里“各得其所、自得其乐、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中的“其”就是这一用法。
B.“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
从这个意思还引申出了“暗中查看”的意思,保留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词语中。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子格式,“吾与徐公孰美”与现代汉语句子的格式也不相同。
D.“忌不自信”是古代的说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一、基础考查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通“按”,按照,依照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日落的时候,晚上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有:通“又”,再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解析:选A。
A项“案”通“按”,意思是“察看、审察”。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臣窃以为..其人勇士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解析:选C。
情话:在文中的意思是“知心话”;今天的意思是“男女间所说的表示爱情的话”。
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重要公告。
3.下列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③君何以知燕王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求人可使报秦者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⑦D.②④⑥解析:选D。
③为宾语前置句,⑤为状语后置句,⑦为定语后置句。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对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云青青兮欲雨.b.独善.其身c.籍.吏民,封府库d.恐为操所先.e.面.刺寡人之过者f.日将暮,取儿稿.葬g.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h.秦师遂东.i.将军身披坚.执锐.j.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A.ach/bd/efɡ/i/j B.ac/bd/efɡ/i/hjC.ab/cdh/efɡ/i/j D.ad/b/cefɡh/i/j解析:选A。
a、c、h为名词用作动词,b、d为形容词用作动词,e、f、g为名词用作状语,i为形容词用作名词,j为动词用作名词。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慎修少以父任为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语文高考试题中的“数学题”以前,高考试题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试题——《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做的图,正确的一幅是:你知道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在哪里吗?你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知识·梳理]一、汉语语音的演变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ɑi”。
二、汉语语法的演变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今天的判断句为“……是……”)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如“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三、汉语词汇的演变[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考内容中“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体要求相对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给文言文的相关语段断句(有些语段出自选文中,有些语段出自选文外)。
[典例·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
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
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习重点 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
(2)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变成了书面语。
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词义变化:①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多音节词里的一个构词成分,或作为成语的一个组成成分。
如“形”“修”“衣”“妻”“自”等。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是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如一些文言虚词:“之”“其”“何”“若”等。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这么说了。
如“服”的“穿戴”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这样的用法了。
(2)句式变化:①有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如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倒装句(“忌不自信”)、省略句(“与坐谈”)等。
②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作了一些改变,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如“不若君之美”,现在一般不会说“不如您的漂亮”,而是直接说“不如您漂亮”。
③有些文言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着,但是在用法上却受到很大限制。
如“之所以”“为……所……”“唯……是……”“有……所……”等句式仅仅在书面语中体现。
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
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2)词语的消长变化。
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
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
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
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
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
(3)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
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
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脚、眼”。
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
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
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
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
(2)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
还有的句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
(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
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下列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
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答案 D解析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消失,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B.都督阎公之雅望C.寂寥而莫我知也D.惟兄嫂是依答案 B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有活用现象且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③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④死生亦大.矣⑤目.吴会于云间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⑦而后乃今将图南.⑧襟.三江而带五湖A.①②③⑥B.①④⑥⑧C.②⑤⑥⑦D.③④⑦⑧答案 C解析②⑤⑥⑦均为名词用作动词,①④为形容词用作名词,③为动词用作名词,⑧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
(1)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战国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2)“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
(3)“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4)“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5)“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题型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例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亲戚..,伶俜萦..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昼夜勤作息苦辛④郦元以为..汉贼..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①②⑤B.②④C.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 B解析“可以”“以为”,这两个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
“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作息”,偏义复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
“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介词时,表示另提一事;是动词时,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解题技巧解答此题,要明确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然后再对题中的词语鉴别,看看这些古代语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何变化。
例题2 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C项为主谓倒装。
而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解题技巧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用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因此,在判断时,也应将其先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古今对照,判别二者之间的不同,也就能分辨出属于什么句式了。
题型二文言文翻译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
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
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
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
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