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格式:docx
- 大小:4.46 KB
- 文档页数:2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1.1 定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病。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气输送不足。
1.2 病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所必需的,缺乏会导致红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和分裂。
1.3 临床表现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心慌等症状。
体检时可发现红细胞增大、血红蛋白降低。
第二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增大。
2.2 评估方法血液检查:血红蛋白、MCV、MCH、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
骨髓检查:观察红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情况。
第三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3.1 治疗方法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口服或注射给药。
针对病因治疗:改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
3.2 治疗原则早期治疗:及时补充缺乏的维生素,以减少贫血的程度。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第四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护理与康复4.1 护理要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
4.2 康复指导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运动,以促进康复。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MCV、MCH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预防与健康教育5.1 预防措施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如肉类、牛奶、绿叶蔬菜等。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素食者等,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补充剂。
5.2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病。
第六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及管理6.1 并发症概述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概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必需的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导致的贫血疾病。
该疾病在患者体内导致红细胞巨幼,导致贫血状态。
本文主要讨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发症1. 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四肢麻木、异常感觉、失语、共振音、共济失调等。
•脑脊髓炎:重症病例可能发展为脑脊髓炎,表现为精神异常、神志不清、共济失调等。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使心脏工作更加困难,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3. 肝脏并发症•肝损伤:贫血状态可能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表现为黄疸、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性脑病:在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情况下,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表现为认知障碍、定向力减退等。
4. 生殖系统并发症•生育问题:女性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影响到月经周期及排卵,导致生育问题。
•男性不育:部分男性患者如果患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出现生育困难。
预防与处理•保持均衡饮食:饮食中加强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保持均衡饮食,预防贫血。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液指标,及早发现并处理贫血情况。
•及时治疗:如发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结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
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注意这一疾病的危害,时刻保持健康。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状,尤其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早期症状,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什么表现?得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会怎样?以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哪些并发病症,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见症状:疲乏、腱反射亢进、反应迟钝、抽搐*一、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小儿。
叶酸缺乏者4~7个月发病、而维生素B12缺乏者则在6个月以后发病。
其中单纯用母乳喂养又不加辅食者占绝大多数。
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一般表现:多呈虚胖体型或轻度浮肿,毛发稀疏、发黄,偶见皮肤出血点。
2、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
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3、精神神经症状: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4、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二、诊断经诊断为本病后,最好能明确系维生素B12缺乏或叶酸缺乏。
如不能进行上述特殊试验时,可进行治疗性诊断。
患者必须无明显感染、肾脏无恶性疾病,不进含叶酸盐高的食物如肉类、内脏、新鲜绿叶或黄叶蔬菜及果汁,每日给予维生素B121~5g肌注或叶酸50~100g口服,如应用上述维生素之一后,网织红细胞迅速上升,即证明为该物质缺乏。
小儿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最易与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相混淆。
营养性混合性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均相差悬殊,大红细胞中央苍白区增大,骨髓象中同时具有幼红细胞及粒细胞的巨幼变及幼红细胞中因缺铁而引起的血红蛋白形成不足现象。
*以上是对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发症,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见并发症:拉肚子*一、并发病症铁缺乏是本病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在有效治疗过程中,由于造血水平提高,耗铁量增多而呈现"混合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饮食原则及要求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约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质至少占蛋白质总量的60%~70%,如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乳类、蛋类、瘦肉类、鱼、虾等。
供给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富含B12 的食物有:雏菊、香菇、大豆、鸡蛋、牛奶、动物肾脏以及各种发酵的豆制品等;叶酸丰富的食物是:绿叶蔬菜、柑桔、西红柿、菜花、西瓜、菌类、酵母、牛肉、肝脏和肾脏。
每日从膳食中至少要摄取50~100微克叶酸含量的食物,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内脏类、西红柿、莴苣、菠菜、油菜、小白菜、芦笋、豆类及发酵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麦麸、全麦、深绿色蔬菜、菠菜及酵母等。
含维生素12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肾和肉类,蛋类,牛乳,面粉,蔬菜中也含有少量维生素12。
此外,橘子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叶酸,一杯橘子汁约含叶酸50微克。
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和不长期素食,以保证从食物中摄取叶酸和维生素B12。
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吸收,在维生素C缺乏时,叶酸的吸收率下降。
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改善烹调技术因叶酸易被高温破坏,因此,每天最好生食1次蔬菜和水果,烹调时应注意急快炒,不宜烹调过度和时间过长。
禁忌饮酒患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例,多数伴有叶酸缺乏。
故本病病人不应饮酒,更不能酗酒。
避免使用铜制炊具.使用铜制炊具烹调食物,可使叶酸的破坏加速。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谱举例维生素B12缺乏症食谱举例龙眼肉15克,桑椹子30克,加蜂蜜适量炖服,每日1剂,疗程不限。
早餐:米粥(大米50克),馒头(面粉100克),卤猪肝(猪肝50克)。
加餐:牛奶卧鸡蛋(牛奶220毫升,鸡蛋50克,白糖10克)。
午餐:米饭(大米150克),白菜炒腰花(白菜100克,猪腰150克)。
加餐:五香蛋(鸡蛋50克)。
晚餐:米饭(大米150克),炒青鱼片(青鱼150克),炒油菜(油菜150克)。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巨红细胞)和形态异常(幼红细胞增多)。
该疾病通常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也可能与骨髓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口腔溃疡、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包括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此外,患者可能还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性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
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胃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胃黏膜萎缩,需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三、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性。
2. 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认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进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排除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如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胃黏膜萎缩。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对于疑似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该吃什么药。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怎么治疗?*一、西医*1、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维生素B12,100μg/次每周肌注2次,连续2-4周,直至网织红细胞正常、且能配合添加辅食为止。
对叶酸缺乏者。
口服叶酸5mg每日3次,连用2周后,可改每日1次。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利用,可同时口服,以提高疗效。
目前主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应用,再加服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
*二、中医*1、中医治疗:(1)心脾两虚型:证候: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少眠多梦,口干舌痛,舌质红、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而见面色苍白;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疲乏无力;脾虚不能纳谷消食,而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清。
水谷精微化生不足,不能奉心化赤而为血,致使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安,故心悸怔忡,少眠多梦;舌为心之苗,心血亏虚,心火上炎,灼炙舌津,故舌红无苔而口干舌痛。
脉细数为心脾气阴两虚之征。
方药:归脾汤加减。
方为:黄芪、党参、白术、炒枣仁、当归、龙眼肉、熟地,白芍、五味子、甘草。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甘温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龙眼肉滋阴养血;枣仁养血安神;五味子酸甘化阴。
若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丹皮、白薇、生地,以凉血熄火。
脾虚不运、食少便溏、腹胀明显者,可加砂仁、陈皮、木香、焦三仙,以健脾理气。
(2)气血两虚型:证候: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眼花、心悸,肌肤甲错,头发稀疏枯槁,月经失调,经量过少,舌质淡或质红无苔,或镜面舌,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气血亏虚不能荣养四肢则感疲乏无力;营血不能荣养肌肤则面色苍白;不能上荣脑髓而见头晕眼花耳鸣,头发稀疏枯槁;血虚肌肤失养,而致血虚风燥,故肌肤甲错;气虚不能摄血,血虚经源枯竭,而见月经不调,经量过少。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2或叶酸,或同时缺乏两者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诊断提示】1.病史有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的病史,如摄入不足长期偏食、营养不良等;吸收障碍一一胃肠道或肝脏疾病;需要增加一一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及生长发育过快,或疾病时消耗增多。
2.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多见于婴幼儿期,6-12月龄发病者占患者总数的2/3。
(2)面色蜡黄、易倦、头发细黄稀疏,颜面水肿,虚胖,重症可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
(3)表情淡漠,嗜睡,反应迟钝,少哭不笑,哭时少泪,不出汗。
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或有倒退现象。
还可出现头部、肢体或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
(4)常有畏食、恶心、呕吐、腹泻、舌尖下溃疡、舌炎(舌痛、色红、舌乳头萎缩)。
3.实验室检查(1)血象: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降低明显,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多,可见嗜多色和嗜碱点彩红细胞,可见巨幼变的有核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常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还可见到巨大血小板。
(2)骨髓象:红系增生呈典型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10%。
粒系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变,如巨大的杆状核细胞及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障碍。
(3)测定血清叶酸V6∙81nmol∕L;红细胞叶酸测定W227nmol∕L(100ng∕ml)。
血清维生素B12V74〜103pmol∕L(100~140pg∕ml)o4.其他(1)用叶酸和(或)维生素Bl2治疗有效。
(2)排除恶性贫血、红白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症及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巴比妥盐、PAS)所致影响等。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祛除病因,改善营养,加强喂养及护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2.维生素BL及叶酸应用有精神神经症状者,以应用维生素B12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次肌注100Ug,每周2〜3次,连用2〜4周,或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为止;有叶酸缺乏者加用叶酸口服,每次5mg,3次∕d,连用2〜3周后改为1次∕d,共用4~5周。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介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被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贫血类型。
在这种贫血病例中,人体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2或叶酸,导致红细胞形成异常,变得巨大和不成熟。
这些异常红细胞无法有效地传输氧气到身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疲劳和其他症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患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人可能会体验以下症状: - 疲劳和虚弱感 - 淡黄色皮肤和黏膜 - 心跳加速 - 头晕和头痛 - 呼吸急促 - 黏膜贫血 - 脾脏和肝脏肿大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
维生素B12通常从肉类、蛋类和奶类食物中获得,而叶酸则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和鸡蛋中。
因此,饮食不均衡或身体吸收障碍都可能导致这种贫血的发生。
如何诊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来诊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血液检测: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数量及大小等指标。
- 脑脊液检测:观察脑脊液中红细胞形态。
- 骨髓检查:通过骨髓穿刺来检查骨髓中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关键在于补充缺乏的维生素B12或叶酸。
通常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维生素补充剂、注射维生素B12或者改变饮食结构以增加所缺少的维生素摄入量。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输血或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了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含有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以及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 肠道手术或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2。
结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通常通过血液检测和骨髓检查来诊断。
尽早发现和治疗这种贫血非常重要,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
通过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这种贫血的发生。
巨幼红细胞贫血名词解释
一、疾病定义
巨幼红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的一类贫血。
二、病因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这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可能由于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妊娠期等引起。
此外,某些药物、慢性酒精中毒、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三、症状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症状通常包括:疲倦、无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手足麻木、无力或蚁行感,以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四、诊断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检查。
外周血象显示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10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巨幼红细胞比例增多。
同时,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来进行诊断。
五、治疗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
对于
维生素B12缺乏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对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治疗。
同时,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改善饮食,停用影响维生素吸收的药物等,也是预防和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重要措施。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理病因,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因(1)有关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一些问题肝、肾、坚果、新鲜绿叶与黄叶蔬菜、豆类、柠檬、柑桔及酱果中均富有叶酸,肝中含量最高,约300g 100g-1 ,其他肉类食物、新鲜蔬菜,谷类约含10~100g kg-1,人乳及巴氏消毒牛乳中叶酸含量仅3.5g kg-1,羊乳仅0.6g kg-1。
煮沸或罐制能使叶酸含量降低50~95%。
孕妇常见轻度叶酸盐缺乏,但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其脐血血清叶酸盐浓度的均值较母血高2倍以上。
足月儿生后,血清叶酸盐浓度迅速下降,至8周时已明显降低,早产儿更甚。
.体内贮存量一般可供一个月的需用,缺乏4个月后,才出现贫血。
1972年WHO科学小组推荐每天叶酸需要量0~6个月为40~50g。
7~12个月120g,1~12岁200g,13岁以上400g,妊娠期800g,哺乳期600g。
维生素B12在动物性食物如肝、肾、肉类、贝壳类动物及家禽等中含量丰富,其中尤以肝内含量最多(1g g-1),蛋及奶中含量较少,蛋3.13g 100g-1 ,人乳0.11g 100g-1 ,牛乳0.36g 100g-1 。
植物类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除在碱性状态下外,一般不被烹调破坏。
维生素B12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正常新生儿储存于肝内的维生素B12,共约为20~25g。
如孕妇于妊娠期间缺乏维生素B12,则新生儿肝内的储存量明显减少,甚至可低至2~4g。
母亲于维生素B12缺乏时,乳中含量亦降低。
由于每日排泄量甚少,所以储存量很少于1年内耗尽。
成人体内维生素B12储存量约3~6mg,如不进入维生素B12,储存量大约可供造血3~5年。
当储存少于5~19%时,可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972年WHO科学小组推荐维生素B每天的需要量0~12个月为0.3g,1~3岁0.9g,4~9岁1.5g,10岁以上2g.,妊娠期3.0g,哺乳期2,5g。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1. 疲乏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主要症状之一是疲乏。
患者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红细胞来携带氧气,因此会感到整体上的疲倦和乏力。
2. 头晕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还常常出现头晕的症状。
这是因为大脑缺氧导致的,缺乏红细胞携带足够的氧气直接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3. 心悸患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人还可能出现心悸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为了弥补身体缺氧,不得不加快心跳来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导致心悸的感觉。
4.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比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也很高,缺氧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5. 皮肤症状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苍白、发绀等症状。
由于缺氧影响了皮肤血管的血流,使皮肤变得苍白,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发绀。
6. 呼吸系统相关症状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是因为肺部要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身体以弥补缺氧,从而导致呼吸急促。
7. 性格改变长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可能导致患者性格改变,表现为易激动、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
缺氧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情绪波动。
8. 肠胃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肠胃道症状,比如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这是因为内脏器官也缺氧,影响了消化功能。
结语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但其给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同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是预防这种贫血的有效方法。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及应对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导语:红细胞中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维生素B12及叶酸是形成DNA过程中的重要辅酶,一旦缺乏,DNA合成则受阻(红细胞的发育、增殖受阻)
红细胞中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维生素B12及叶酸是形成DNA过程中的重要辅酶,一旦缺乏,DNA合成则受阻(红细胞的发育、增殖受阻),不但使红细胞的数量减少,质蛆也差,由于红细胞的成熟比细胞浆成熟慢,使红细胞变成巨大畸形,所以称为幼红细胞性贫血。
[病因]
1.摄人的食物中叶酸、维生素B12来源减少,缺含量较多的肉类及新鲜蔬菜(蛋乳类含量不多),这样就不足以供给身体的需要而缺乏。
2.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常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肿瘤、糖尿病等等,影响叶酸、维生素B12的吸收而引起。
3.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原因;维生素B12缺乏还可以引起恶性贫血,恶性贫血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内因子缺乏或分泌减少有关,并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周围神经炎。
[诊断]
1.临床表现
(1)具有贫血的一般症状,详见缺铁性贫血章节。
(2)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舌炎,舌苔萎缩变平,舌质光滑、发亮呈鲜牛肉色(牛肉舌),并伴有疼痛。
(3)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可伴有手脚麻木、走路不稳;踏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