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81.00 KB
- 文档页数:98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1.心理学及其分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成为两者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则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中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大类。
4.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而心理特性则包括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
5.心理活动的本质: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活动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还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非产品。
6.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等。
7.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它的发展受到了哲学、神经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对个体差异的认识。
8.心理学的分支:除了基础心理学,心理学还包括其他分支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这些分支关注不同年龄群体、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心理现象。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10.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
1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感觉。
12.人类对外部是认识的最主要途径是:视觉。
13.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反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是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或者感觉、运动、联络神经元。
14.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周围,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周围包括12 位脑神经31对脊神经15.大脑分为额顶枕颞,额叶,是意图和动机,顶叶触温动,枕叶是视觉,颞叶是听觉16.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1、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约翰·杜
威(John B. Watson)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引入了心理学研究,并成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以便研究观察行为过程。
一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是现代心理学的开始。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
理活动是一种直接与外界刺激有关的行为,其核心就是激励(这一概念由卡尔·威尔森)提出)、反射与学习(这一概念由约翰·杜威提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a)激励理论:卡尔·威尔森(Karl von Wahlstein)认为,激励是激发行为的动力,也是实现行为的基础;b)反射理论:反射是自然反映外界刺激的一种简单反应,也是一种行为;c)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 B. Watson)认为,学习是一种由外界刺激激发的行为,是行为习得的主要途径。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
1.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根据自身的临床研究开创的,以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为基础,以他本人的贡献最大的,称为“精神分析学派”,它根据个体的自我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探索。
基础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理过程B. 心理状态C. 心理特征D. 心理疾病答案:D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神经心理学答案:D3.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A. 记忆B. 思维C. 情绪D. 反射答案:D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负责道德判断和现实检验?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C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础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尊重需求C. 生理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C6.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答案:A7.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A. 难以控制变量B. 难以量化数据C. 难以进行实验D. 难以排除主观性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类型?A. 智力测验B. 人格测验C. 能力测验D. 疾病诊断答案:D9.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最早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A. 威廉·詹姆斯B. 卡尔·罗杰斯C. 让·皮亚杰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答案:A10.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A.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个人经历D. 生活习惯答案:ABCD1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A. 感知B. 记忆C. 思维D. 情绪答案:ABC14. 以下哪些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功能?A. 评估B. 诊断C. 预测D. 咨询答案:ABC15. 以下哪些理论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A.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基础心理学知识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意识是心理学发展的最高层次。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里现象。
(二)需要和动机1.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客观条件的反映。
2.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1.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里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1.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2.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
3.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
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含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2.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3.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学科。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智力与认知:-智力是个体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是认知过程的基础,而注意力和思维则是学习和记忆的关键。
-认知失调是指信息处理中的不一致现象,可能导致思维的错误和决策的错误。
2.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个体对内外刺激的主观体验,如喜悦、愤怒、恐惧等。
-情绪具有生物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既有身体反应,也有认知和情感上的体验。
-动机是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满足基本需求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胎儿期到老年期的发展变化。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各个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跨文化和多文化的角度也受到发展心理学的重视。
4.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是个体在情绪、思维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个体差异。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互动、影响和被影响的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同感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5.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正常状态。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异常或困扰,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心理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维护手段,可以帮助个体处理心理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
6.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感知。
-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他人提供的情感、信息和实际帮助,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7.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文献回顾等。
-心理学研究通常需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和得出结论。
-心理学的研究通过量化和描述统计来理解心理现象和相关因素。
以上只是基础心理学的一些重要要点,心理学还有很多分支领域和深入研究,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通过学习基础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和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基础心理学部份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普通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者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26、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27、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28、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29、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30、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3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32、1860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33、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34、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预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回答)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37、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38、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39、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4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41、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度量4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43、Jnd 是(差别感觉阈限的英文缩写)44、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45、杆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轮廓和明暗)46、颜色的属性包括(色调、色度和饱和度)47、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为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色)48、颜色混合的种类可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49、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色盲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色盲人数)50、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比较高的声音频率是(1000——4000hz)51、听觉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52、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53、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54、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掩蔽)55、声音强度太大或者声音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56、心理的噪音是指(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57、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挥发性、有气味)58、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59、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嗅觉)60、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61、基本的味觉有(咸、苦、甜、酸)62、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63、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64、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是(两点阈)65、一个人晕车、晕船是因为他的(平衡觉太敏锐了)66、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67、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是(引不起内脏感觉)6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适应)69、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人(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70、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71、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72、外界刺激住手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7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照)74、同样亮的两张灰色纸分别放在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看起来它的亮度不一样了,这种现象叫(感觉对照)75、“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颜色对照)76、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77、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78、把事物的各个部份、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79、一幅图画,把白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具有(选择性)80、一个人离我近时他在我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离我远时形成的视像小,但我看这个人却是一样高,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81、一块煤在太阳光下比一块石灰在黑暗的屋里,投射出来的光的绝对强度要大不少,但看起来煤还是黑的,石灰还是白的。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和内在原因,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
而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其他专业领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107个基础心理学的定义和内涵,希望能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心理活动的科学。
第二,心理: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活动和表现。
第三,行为:个体在外部环境中的可观察行动。
第四,认知:个体获取、处理、储存信息的心理过程。
第五,情感:个体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
第六,意志:个体对目标的坚持和努力。
第七,知觉: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选择和组织。
第八,动机:支配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第九,情绪: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体验。
第十,信念:个体对事物的观念和看法。
第十一,情境:个体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第十二,原因:导致个体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内在或外在动因。
第十三,后果:个体行为或心理活动的结果或影响。
第十四,需求:个体基本的生理或心理欲望。
第十五,满足:个体需求得到了足够的满足。
第十六,冲突:个体不同需求或动机之间的矛盾。
第十七,适应:个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调整和变化。
第十八,压力:个体在应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第十九,焦虑:个体产生的一种紧张和担忧的情绪体验。
第二十,抑郁:个体长时间处于心情低落、情绪消沉的状态。
第二十一,应激:个体对外界压力和挑战作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第二十二,适应障碍:个体因无法有效应对挑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十三,认知失调: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发生矛盾和冲突。
第二十四,学习:个体通过经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十五,记忆:个体储存和回忆信息的心理过程。
第二十六,思维: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
第二十七,概念:个体对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的心理基本单位。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1.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区别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却不同。
基础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探讨与心理过程、神经生理学、认识发展等基础及底层因素相关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其目的在于更深层次地发掘、探索、发现并理解心理学的本质与基础规律,进而建立起系统的理论体系。
基础心理学已涵盖很多领域,诸如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社会心理学等。
基础心理学的重点在于研究人类认知运作的机理。
应用心理学则是指从实际需要出发将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人类实践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改进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提出人性的普遍特点以及问题的应对策略。
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十分广泛,例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注重于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思维、情感、行为的科学解释和分析。
2. 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联系不仅是上述的区别,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还有很重要的联系。
基础心理学为应用心理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应用心理学则为基础心理学发掘更多的研究话题提供了实际场景和研究对象。
在多领域的实践中,各种服务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达到实际目的。
例如,临床心理学将基础心理学理论运用于病人诊疗,而组织心理学会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更好的团队协作、员工管理与企业发展等方面。
总之,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不仅为彼此的发展提供支撑,更提供给人们更多更好的方法、手段和创新,来满足日益增长、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对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一、认知心理学知识1.1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定义和作用-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感知与知觉的关系1.2 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类型和原理- 记忆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1.3 思维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二、发展心理学知识2.1 儿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特征2.2 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身体和性别特征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点2.3 成人发展- 成人生理和认知能力的变化- 成人情感和社会角色的发展- 成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模式三、社会心理学知识3.1 自我与个体行为-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自尊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自我与个体行为的关系3.2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群体行为的原因和特征-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的相互作用3.3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的关系四、临床心理学知识4.1 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 常见精神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4.2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心理诊断的准则和流程-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应用范围4.3 心理治疗与干预-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心理干预的原则和效果评估- 心理治疗与干预的应用领域五、健康心理学知识5.1 健康与心理状态- 健康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作用5.2 应对与适应- 应对策略的类型和效果- 适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应对与适应的关系5.3 健康促进与预防- 健康促进的原则和方法- 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效果- 健康促进与预防的重要性总结: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五个大点阐述了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定义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上述四种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原则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
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知、情、意)。
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如下图: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心理特性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人格特征(气质、性格)(P29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指的是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P296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也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方面来分类描述的,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等)3、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速记:观察实验、调查个案)三、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的本质人的心理(从功能上讲)是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一种主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功能,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也叫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有主观性、能动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包括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欲望和要求等。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述•感知觉与意识•记忆与学习•思维与语言目•情感与动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录01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涉及认知、情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
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现象、群体心理现象以及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0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研究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01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表情、言语等,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0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操纵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变化,以探究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2 3心理学与哲学在探讨人类心灵、意识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考框架。
哲学心理学与生物学在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有交叉,生物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研究手段。
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等方面有相互补充,社会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背景和研究视角。
社会学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2感知觉与意识感知觉概述感知觉的定义感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始。
感知觉的重要性感知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于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感知觉的种类与特征感觉的种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意识与注意意识的概念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觉知,包括对自身状态、外界事物和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识。
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意识的重要特征之一。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感知觉与意识的关系感知觉是意识的基础感知觉提供了大量的外界信息,为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意识对感知觉的影响意识能够影响感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和理解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
感知觉与意识的相互作用感知觉和意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感知觉提供了意识的内容,而意识则能够影响感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第一节绪论知识点1 基础心理学研究内容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包括认知、情绪与情感、意志。
认知是学习重点。
心理状态:意识和注意。
【介于过程和特性之间】心理特性: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和能力人格(能力、气质、性格)。
例题1、心理现象包括(ABCD )。
A.认知过程B. 需要动机C. 情感意志D. 能力人格2、心理过程包括(AC )A. 认知过程B. 需要动机C. 情感意志D. 能力人格知识点2 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是动物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
动物心理发展三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个别认识比如蜘蛛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整体认识比如青蛙、老鼠思维萌芽的阶段:灵长类认识外部联系比如黑猩猩人的心理:思维/意识/精神心理发展最高阶段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主观映像即事物形象、概念、体验。
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又可以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边缘学科,即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
(学科性质)例题1、心理现象随着(B)产生而出现的。
A.感知学B. 神经系统C. 条件反射D. 人的思维2、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ABC)三个阶段。
A.感觉B. 知觉C. 思维萌芽D. 思维知识点3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诸子百家人性论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世硕有善有恶论告子无善无恶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气质体液说冯特现代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现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例题1、现代科学心理学产生于(1879)年。
2、现代心理学之父是(冯特)。
知识点4 学派纷争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分为几个不同元素试验内省法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达尔文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