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缓凝超缓凝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缓凝剂对混凝⼟强度的影响
⼀般地讲,缓凝剂对混凝⼟的作⽤主要是物理作⽤,即它们不参与⽔泥的⽔化反应,也不产⽣新的⽔化产物,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减缓(甚⾄停⽌)反应的进程,类似于惰性催化剂的作⽤。
因此它们对混凝⼟强度的影响主要来⾃对硬化后结构的改变。
从强度的发展来看,适量掺加缓凝剂后的混凝⼟早期强度(7d左右)⽐未掺的要低,但⼀般7d以后就可以赶上或超过未掺者,28d 强度⽐未掺者有较明显的提⾼。
90d强度仍然可以保持⾼于后者的趋势。
对混凝⼟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类似于抗压强度,但没有抗压强度明显,如表9所⽰。
究其原因在于,掺⼈⼀定量的缓凝剂后,减缓了⽔泥的⽔化速度(对硅酸盐⽔泥和普通硅酸盐⽔泥的影响尤为显著),使得⽔泥颗粒周围溶液中的⽔化硅酸钙等⽔化产物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泥颗粒充分⽔化,提⾼混凝⼟的中后期强度。
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加⼤,混凝⼟早期强度降低,强度增长速度变慢,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更长。
如果缓凝剂品种选择不当或超掺量使⽤,不但会严重降低混凝⼟早期强度,⽽且会降低中后期强度。
主要原因是过度缓凝,混凝⼟长时间不凝结硬化,会造成混凝⼟内部⽔分过量的蒸发和散失,使⽔泥⽔化反应过缓甚⾄停⽌,⽔化程度低,⽔化产物过少,对混凝⼟强度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因此,在选择缓凝剂的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原材料之间的匹配适应状况、施⼯季节、施⼯⼯艺、成本等因素,确定所需缓凝剂种类以及所需缓凝时间,使⽤时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
浅论超缓凝混凝土孙乃聪【摘要】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城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必须与其相适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特殊的混凝土-超缓凝混凝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规范资料,以西安某单位的混凝土配比强度试验,分析得出西安地区引进超缓凝混凝土的应用前景.%Due to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city , the city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towards the diversifie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which requires as building materials such as concrete must adapt to i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 special kind of concrete-ultra-retardation concrete, summarizes the related specification information, followed Xi'an unit's the proportioning of concrete strength test, which obtain which obtain applicton prospect of introducing of ultra-retardation concrete in Xi'an reg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1页(P77)【关键词】超缓凝混凝土;超缓凝剂;凝结时间【作者】孙乃聪【作者单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71 超缓凝混凝土的概念超缓凝混凝土是指,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掺和外加剂,延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超缓凝混凝土(一)引言:超缓凝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体积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特殊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土木工程中。
它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抗渗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缓凝混凝土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主要生产工艺。
正文:一、特点1. 高体积稳定性:超缓凝混凝土具有较低的自收缩率和收缩应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体积收缩引起的裂缝。
2. 流动性好:超缓凝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能够在模板填充过程中完全填充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密实性。
3. 耐久性优异:超缓凝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能优异,能够长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抗裂性能好:超缓凝混凝土拥有较高的延性,能够有效抵抗温度和荷载引起的裂缝。
5. 施工简便:超缓凝混凝土可以使用常规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施工过程相对简单。
二、应用范围1. 建筑结构:超缓凝混凝土广泛用于高层建筑的楼板、墙体以及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的施工中。
2. 土木工程:超缓凝混凝土适用于桥梁、隧道和地铁等土木工程的施工,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水利工程:超缓凝混凝土常用于水坝、水利渠道和港口等水利工程的施工,能够增强工程的抗渗和抗冻性能。
4. 工业建筑:超缓凝混凝土在工业建筑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厂房地面、耐酸碱环境的设备基础等。
5. 特殊工程:超缓凝混凝土还可应用于精密仪器的基础、核电站的结构等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工程中。
三、生产工艺1. 材料选择:超缓凝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细粒料和粉煤灰等,合理选择材料配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2. 混合工艺:采用高效的搅拌设备和工艺,确保原材料充分混合,并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3. 浇筑和养护:混凝土浇筑时要避免过分震动和振捣,采取适当的浇筑方式和震动频率,养护期间要控制湿润度和温度。
4. 质量检测:对超缓凝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坍落度、强度、收缩性能等指标的测试,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与施工中,为了保持预拌商品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一般要使用含缓凝组分的泵送剂。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泵送剂掺量过大,就可能出现已浇筑的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预期的问题。
通常将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设计预期凝结时间(一般在2 d以上)的现象称之为超时缓凝现象。
1预拌商品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与施工中,为了保持预拌商品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一般要使用含缓凝组分的泵送剂。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泵送剂掺量过大,就可能出现已浇筑的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预期的问题。
通常将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设计预期凝结时间(一般在2 d以上)的现象称之为超时缓凝现象。
这与有意延长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同,因为施工要求长时间缓凝是设计预期的、可控制的。
而商品混凝土超时缓凝是一种意外,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浇筑过程中难于发现的,往往要在浇筑完毕一两天工人拆模时才发现。
实际上,随着预拌商品混凝土用量不断扩大,超时缓凝问题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工程中时有发生。
2预拌商品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特征2.1商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C30商品混凝土为试验对象,从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当泵送剂的掺量在正常掺量范围时,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15.5 h,终凝时间为18.5h;而当泵送剂超掺达到3倍及以上时,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达到45.5h及以上(>1d),终凝时间更在58.0h及以上(>2d),远远超过商品混凝土的预期凝结时间,商品混凝土产生超时缓凝现象。
从图1可以看出,超时缓凝商品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时间间隔大于正常凝结商品混凝土,且超时缓凝越严重,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不多,但终凝时间却显著延长,初、终凝时间间隔也越长。
这是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的泵送剂的缓凝成分主要为糖和羟基羧酸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水泥中C3S的水化,当泵送剂严重过量后,C3S的水化被严重抑制,使水泥商品混凝土体系中水化产物严重不足,难以达到终凝所需的贯入阻力(28 MPa),导致XXX被显著延长;而这种缓凝成分对水化速度很快的C3A作用并不明显,由于C3A的水化贡献,使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虽有所延缓,但影响程度不及终凝严重。
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超缓凝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材料,其凝结时间相对较长。
在建筑工程中,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于工程进展和施工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定义、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定义超缓凝混凝土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掺入了适当的控制剂和缓凝剂,使得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几小时之内完成,而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延长到数天甚至数周。
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的延长主要是为了适应特殊的施工要求,例如需要长时间进行模板拆除、需要在凝结过程中进行加固等。
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剂和缓凝剂的种类和用量: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通过掺入适当的控制剂和缓凝剂来调节。
不同的控制剂和缓凝剂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反应机理,因此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也不同。
2. 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胶凝材料的质量比。
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
一般来说,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凝结时间也相对较短。
3. 温度: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会加快混凝土的凝结过程,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缓凝结时间。
4. 环境湿度:环境湿度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在极端情况下,如高湿度环境下,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三、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1. 温度测试:通过安装温度计在混凝土试块或构件内部测量温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2. 压力测试: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或荷载在混凝土试块或构件上,观察其变形情况,从而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和凝结时间。
3. 颜色测试:通过观察混凝土试块或构件的颜色变化,如颜色由深变浅,可以初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四、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应用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为一些特殊工程提供了便利。
预拌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研究摘要:本文简述混凝土超时缓凝的原因,针对本地区工程案例,研究分析了其对混凝土性能及工程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针对缓凝现象如何避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超时缓凝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预拌混凝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缓凝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复合型外加剂,特别是在天气温度高、远距离运输、泵送和施工中得以应用,但有时混凝土的缓凝时间不按设计值来发展,可能出现长时间不凝的异常现象。
通常把混凝土凝结时间在超出理论设计的范围之外,长时间不凝结的非正常现象称之为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
超时缓凝现象是一种不常见的混凝土异常凝结现象,一旦发生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就超时缓凝现象及如何减少超时缓凝影响进行分析。
1 产生超时缓凝的原因1.1 外加剂中的缓凝组分过量在外加剂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管理的不严密和技术人员的疏忽大意,可能将缓凝组分添加过量,送入混凝土搅拌站后,又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查就用于生产造成了使用该批外加剂的混凝土超时缓凝。
商品混凝土企业使用的泵送剂中,缓凝组分采用有机酸和糖等。
这些缓凝剂化合物分子上都具有一定数量的羟基(OH)、羧基(COOH),它们具有较强的极性,吸附在水泥水化物的晶核上,阻碍了结晶的继续发展,即阻碍了水泥的水化,从而延长了凝结时间。
同时,外加剂中某些减水组分,如木钙、糖钙、木钠等,也都有缓凝作用。
因此外加剂中缓凝组分过量是导致混凝土超时缓凝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水泥和粉煤灰的因素纯水泥熟料的凝结时间很短,因为铝酸三钙(C3A)溶于水时,生成AL3+,与水化硅酸钙凝胶带相反电荷,促使稳定的水化硅酸钙凝胶很快产生凝结。
因此,在水泥熟料进行粉磨时,需加入适量的二水石膏以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
石膏与铝酸三钙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水化铝酸三钙,这种难溶的水化物沉淀在水泥粒子的表面,将熟料粒子包裹起来,使水泥的水化作用减慢,因而延缓凝结时间。
适当的二水石膏是对水泥水化反应有益的,但掺量过大或者采用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代替二水石膏作调凝剂时,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凝结时间异常等。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各种缓凝剂的概括分类,描述了缓凝剂在混凝土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几种缓凝剂在不同掺量下对混凝土凝结时间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各方面因素的分析,着重介绍了通过缓凝剂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方法。
关键词:缓凝剂凝结时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抗压强度引言缓凝剂是用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常用外加剂,在夏季施工中,适量掺加缓凝剂能使新拌混凝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好的塑性,便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为使混凝土不会因水化热的过度集中而产生温度裂缝,掺加缓凝剂即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而且,目前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有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控制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使用缓凝剂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长久以来的常规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缓凝剂及其在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 缓凝剂的种类1.1 无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包括磷酸盐、锌盐、硫酸铁、硫酸铜、氟硅酸盐、硼砂等。
近年来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是磷酸盐、偏磷酸盐类缓凝剂。
正磷酸(HgP04)的缓凝作用不大,但各种磷酸盐的缓凝作用却较强,在相同掺量下缓凝作用最强的是焦磷酸钠(n%p:o7)。
各种磷酸盐的缓凝作用由弱至强顺序如下:正磷酸(H3PO4) <磷酸二氢钠(NaH2PO4) < 磷酸氢二钠(Na2HPO4 •2H2O) <磷酸钠(N%P〇4 •H2O) <多聚磷酸钠(服6卩4。
13 ) <三聚磷酸钠(服5匕01。
) <焦磷酸钠(Na2P2〇7)。
三聚磷酸钠是常用的一种磷酸盐缓凝剂,属于缩聚磷酸盐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络合碱金属的能力,缓凝作用一般不随使用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掺量范围一般为(0. 01% ~0. 2% )。
1.2有机缓凝剂有机缓凝剂主要包括羟基羧酸、氨基羧酸及其盐类和糖类以及多元醇及其衍生物三种。
超缓凝混凝土在特大桩基中的应用•简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超缓凝混凝土在特大桩基中的应用。
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作了阐述。
•关键字:超缓凝混凝土,特大坑基,质量要求,施工组织在一些大型桥梁工程中,为提高单桩的承载能力,桩的长度和横截面都较大,单桩所需灌注的混凝土方量较大,灌注时间较长,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必须把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大延长,才能保证一次灌注成功。
普通商品混凝土缓凝剂,由于具有引入空气的性质,掺量过多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和硬化不良,且缓凝时间较短,一般不能用于需长时间延续混凝土凝结的地方。
但超缓凝剂却不然,它基本不引入空气,可按掺量多少,在24 h到72 h内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尽量推迟凝结时间,可一旦开始凝结,后期强度却发展很快,一般28天的标准强度还会略高于基准混凝土。
本文结合济南市纬六路跨铁路斜拉桥挖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实例,谈谈掺加超缓凝剂混凝土在特大桩基中的应用。
1 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1.1 工程简介济南市纬六路跨铁路斜拉桥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采取双面索斜拉桥梁的形式,也是济南市第一座市内斜拉桥,其中桥梁主塔基础由12棵直径2.5 m的人工挖孔桩组成,实际成孔桩长最深达50m,最浅也有40多m,单桩混凝土用量在270m3左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济南市地下水丰富,桩基成孔后渗水量较大,这给工程施工增加了许多难度。
1.2 混凝土要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不具备振捣条件,靠混凝土自身重量产生流动在桩基底部摊平和捣实,若流动性较差,就会造成灌注困难、堵管,无法正常灌注,甚至会出现断桩,引发质量事故及较大的经济损失。
纬六路桩基混凝土要求在灌注前坍落度应在180 mm~200 mm之间,扩展度大于45mm.粘聚性和保水性:水下灌注混凝土要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防止因混凝土的离析、泌水在灌注过程中出现碎石在导管中局部集结,造成"卡管",引发质量事故。
超缓凝混凝土超缓凝混凝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是经过特殊设计、策略调整及选用一定的材料,调整水胶比、控制水化热温度、加强养护等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抗裂性、耐久性等性能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缓凝混凝土的特点、用途、生产及养护等方面。
一、特点超缓凝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抗裂、耐久、易性好等,具体特点如下:1. 抗裂性能好。
超缓凝混凝土在水化硬化阶段的变形很小,因此其裂缝的生成几率较小,且生成的裂缝精细,裂缝控制能力较强。
同时,因为其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抗裂能力也就更加强大。
2. 耐久性能好。
超缓凝混凝土的细观结构考虑了水泥颗粒、骨料和气孔的分布情况,保证了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抗风化、抗辐射、抗冻融、抗碱性等性质也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 易性好。
超缓凝混凝土膨胀系数较小,且耐久性好,因此易性也就好。
二、用途超缓凝混凝土的主要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混凝土工程。
2. 高速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
3. 防护工程、水利工程等。
4. 水泥制品、建筑保温材料、地板材料等建筑材料。
三、生产超缓凝混凝土的生产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特别是对其水泥的选用需特别谨慎。
具体要求如下:1. 优质的水泥。
水泥中需要选用高品质、注重生产工艺的水泥,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2. 中高强度矿物掺合物。
中高强度的矿物掺合物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还能提高其抗裂性和耐久性。
3. 抗裂增强材料。
抗裂增强材料也很重要,通常使用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等。
4. 养护。
养护是超缓凝混凝土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混凝土浇筑后应严密养护,尽可能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不均衡带来的影响。
四、养护超缓凝混凝土在养护方面也比较严格,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 为避免出现水分的蒸发从而导致混凝土凝胶速度加快的情况,必须立即进行覆盖和保温。
2. 养护期内要确保温度、湿度均衡,避免温度过快或过慢引起混凝土的变形。
3. 在混凝土初养护期内,要保持良好的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脱层等现象。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方法及效果分析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是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较快,施工时容易出现浪费,同时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通过添加缓凝剂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
本文将从添加缓凝剂的原理、方法及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缓凝剂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原理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水泥浆体硬化的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来达到缓凝的效果。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混凝土硬化的主要原因,添加缓凝剂可以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控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
常见的缓凝剂有磷酸盐、葡萄糖、蔗糖、木糖等。
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但都能够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延缓混凝土的硬化时间。
三、添加缓凝剂的方法1.选用适当的缓凝剂不同的缓凝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选择适合自己工程的缓凝剂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磷酸盐类缓凝剂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而葡萄糖、蔗糖等缓凝剂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
2.控制添加量缓凝剂的添加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0.1%~0.5%,过多的添加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过少的添加则无法达到缓凝的效果。
3.添加时间缓凝剂的添加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是在混凝土搅拌前加入。
如果混凝土已经开始硬化,加入缓凝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搅拌时间添加缓凝剂后,需要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确保缓凝剂充分分散在混凝土中,达到最佳的缓凝效果。
四、添加缓凝剂的效果分析1.控制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添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硬化时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等问题。
2.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添加缓凝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得混凝土易于施工和加工。
3.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缓凝剂的添加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缓凝剂的添加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而添加量过少则无法达到缓凝的效果。
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一)引言概述:
超缓凝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延展性,具备较长的凝结时间和较低的初凝时间。
这使得超缓凝混凝土在一些特殊的施工场景中具备了独特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配制方法和应用实例两个层面,对超缓凝混凝土进行全面介绍和探讨。
一、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1.选用适宜的水胶比和水泥种类
2.采用高性能减水剂调整流动性和凝结时间
3.控制石、砂和水的配比
4.添加特殊添加剂增强延展性和强度
5.充分搅拌和养护
二、超缓凝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1.特殊结构的施工,如桥梁支座、渗水帷幕等
2.混凝土修复和加固工程
3.高塔和特殊建筑的施工
4.矿井和地下工程的阻尼设施
5.艺术装饰和造景建筑
三、超缓凝混凝土的优势和特点
1.较长的凝结时间给予施工更大的灵活性
2.极高的流动性和延展性可适应各种复杂施工环境
3.较低的初凝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4.高强度和耐久性
5.节约施工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注意事项
1.合理控制水胶比和水泥种类
2.减水剂的种类和掺量选择
3.配合比设计和试验验证
4.添加剂的选择和性能要求
5.搅拌和养护过程的把控
五、总结
超缓凝混凝土以其特殊的配制方法和独特的应用领域,为解决一些特殊工程场景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合理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是确保超缓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将为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水泥混凝土引起超时缓凝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水泥混凝土加水后,由于水泥的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混凝土的凝结。
我国标准按照美国材料试验标准(ASTMC403)提出的贯入阻力试验来确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若贯入阻力达3.5MPa和28MPa分别表示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能过快,以便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等操作,混凝土的终凝也不能过迟,以便混凝土能够尽快的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利于下道工序的进行。
水泥混凝土凝结时可能产生的异常凝结行为主要为:假凝、瞬凝、超时缓凝和不凝。
假凝其特征是水泥和水接触后几分钟内就发生凝固,且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
此时再加拌和(无须加拌和水),仍可以恢复塑性,用于浇注并以通常形式凝结;瞬凝,特征是水泥和水接触后浆体很快地凝结成为一种很粗糙的、和易性差的混合物,并在大量放热的情况下很快凝结;超时缓凝就是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严重超过设计或预计的凝结时间。
在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产生异常凝结,将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水泥混凝土产生超时缓凝的现象随着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发展,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掺加了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
如果外加剂的掺量过大、或出现外加剂与水泥和活性掺和料的相容性等问题而引起的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严重超过设计和预计的凝结时间造成混凝土很长时间才凝结,对强度造成损失,并影响工期,有的造成混凝土长期不凝结,使结构破坏,以致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
二、水泥混凝土产生超时缓凝的原因1.缓凝组分的超量掺加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缓凝剂来延长凝结时间,使新拌混凝土较长时间保持塑性,以便浇注,提高施工效率,在泵送混凝土中缓凝剂和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可以减少坍落度损失,保持良好的泵送性能。
缓凝剂和缓凝减水剂均具有一个适宜的掺量范围(按水泥质量的百分含量)如: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0.2~0.3%,葡萄糖酸钙的掺量为0.1~0.3%;工程中通常规定木质磺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类缓凝剂的掺量不超过0.25%。
超缓凝咬合桩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上海船厂(浦东)区域2E3-2地块项目的咬合桩工程实例,探讨了超缓凝混凝土的设计思路,确定试验用原材料,并且对所需混凝土的各项参数进行研究。
利用适当的超缓凝剂掺量,成功配制出初凝时间超60h的超缓凝混凝土。
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验证,以期该混凝土的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设计、施工的要求,为以后的同类施工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缓凝混凝土;咬合桩;掺合料;施工应用0前言近年来,超缓凝混凝土技术在咬合桩工程中已普遍具有市场。
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混凝土凝结时间用贯入阻力仪试验确定。
贯入阻力值达3.5MPa时达到初凝,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达到终凝。
混凝土初终凝正常来说,普通混凝土的缓凝时间一般只能维持在(6-12)小时,若经过技术处理,提高一定掺量的外加剂,虽然能起到延长一定时间的效果,但是对其混凝土本身质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本次研究的混凝土对桩身的凝结时间提出了较高的特殊要求。
1工程概况在上海船厂(浦东)区域2E3-2地块项目工程中,对钻孔咬合桩的施工主要应用于该工程部分基坑的围护。
该工程地理位置处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域,周边商务楼、住宅小区较多,交通管控力度较大,社会关注度极高,对于文明作业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夜间时是无法进行正常有效的灌桩施工作业的,再考虑到施工中一些成孔、施工机械、场地条件的情况,工人的熟练程度以及周边居民纠纷等因素的参与,对于整个咬合桩桩基工程的施工进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并且,在咬合桩的施工过程中,其特点就是在后施工桩成孔前必须先将前一根成孔桩的两侧部分混凝土切割下来,从而使桩与桩之间做到紧密咬合,达到咬合的效果,形成一个整体连续防水的桩墙,起到挡土止水的作用。
下面的排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能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咬合桩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所以,该施工工艺成功与否的关键点还在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长,便于进行桩体的切割;桩身的早期强度发展要慢,但后期强度也要得到保障。
混凝土缓凝超缓凝论文
【摘要】对于混凝土的缓凝还是超缓凝,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有限,也不惧破坏性质,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出现缓凝和超缓凝的混凝土能够保证它的性能的。
概述
混凝土的缓凝和超缓凝的现象被时常提及,对已浇筑混凝土的存废至关重要,相关利益重大,来同大家一并探讨。
混凝土异常凝结主要为:假凝、瞬凝、超时缓凝和不凝。
假凝其特征是水泥和水接触后几分钟内就发生凝固,且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此时再加拌和(无须加拌和水),仍可以恢复塑性,用于浇注并以通常形式凝结;瞬凝,特征是水泥和水接触后浆体很快地凝结成为一种很粗糙的、和易性差的混合物,并在大量放热的情况下很快凝结;超时缓凝就是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严重超过设计或预计的凝结时间。
混凝土的原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到目前为止是水泥、砂子(天然河砂、人工机制砂)、石子、掺合料(粉煤灰、矿粉、硅灰等)、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和生产用水。
1.1水泥:水泥的初终凝和混凝土的初终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混凝土的凝结也是由于水泥与水反应所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
除上面讲的水泥凝结时间之外,水泥与砂子石子之间较两个水泥颗粒之间通过水化产物搭接所需的时间要长
得多。
再是,混凝土和水泥初终凝的测试内容不一样。
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的测定是采用贯入阻力试验方法,。
在凝结时间的测试对象上混凝土与水泥不同,前者为砂浆而后者为水泥净浆。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往往要比水泥的凝结时间长得多。
一般其在不掺入外加剂的情况下水泥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比例为1:2.0,掺入外加剂的情况下为1:2.5~2.7之间。
以上说明水泥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不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实验人员在水泥入厂检测中,测试水泥的凝结时间,就能够预测到自己所生产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1.2 混凝土的骨料:混凝土骨料的粗细及级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用水量,但影响程度很低。
但是骨料不得被污染和其他不知道的杂质,比如被含糖的污染,混凝土就一定要缓凝或者不凝。
1.3 混凝土的掺合料:在普通的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大量使用的是粉煤灰和矿粉。
使用掺合料一方面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体积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和抹面质量,降低混凝土温升,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抗侵蚀等耐久性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掺入混凝土的掺合料越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越长,掺入混凝土中掺合料细度(比表面积)越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较短。
具体按时间有实验定。
1.4 混凝土的外加剂。
预拌混凝土的外加剂是不可或缺的,但起对混凝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一般预拌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都是复合型的,兼具减水、缓凝、保塑等成分。
1.4.1外加剂的掺量少了:减水效果达不到,混凝土的坍落度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大,到现场不能满足要求。
1.4.2 掺量多往往引起混凝土的沉淀和缓凝。
由于计量失准和计量储存罐的蝶阀出现渗漏(往往因不起重视,从计量的显示表盘可以判定是否存在泄露),出现外加剂的掺量的增加,多到2~3倍以上,这时可以从刚出机的的混凝土得到判断,一是混凝土突然变得很稀、泌水、坍落度太大做不住;二是混凝土颜色由于外加剂的量变化而变化;三是混凝土不泌水而特别粘稠、沉淀甚至沉底。
四是混凝土中的石子不流动,而混凝土中的灰浆到处流动(类似假凝),也比较粘稠。
从以上判断就是减水剂计量多了。
从浇筑的现场情况,工人反应,看到混凝土坍落度很大,就是用铁锨刨不动,振捣棒震动也不流动,工人以为混凝土已经凝固了,非常难以处理,但在这,不会出现混凝土的超缓凝现象;再是混凝土灰浆随着模板的缝隙往外流淌,浇筑的混凝土出现缓凝或者超缓凝现象。
1.4.3 减水剂中的缓凝成分超量,判断起来就很难了。
这往往,减水剂生产厂家计量设备不准、配方不准造成的。
所以说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材料入场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是混凝土原材料在混凝土凝结中的作用,实验人员应该充分掌握和了解,及时分析,及时判断,把问题解决在生产之前。
那就是,在混凝土的原材料实验的基础之上,要求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企业的实验室,要做一个混凝土拌合物实验(混凝土小样,根据情况做相对容量的、一般是C30的),综合观察和测定混凝土和易性、
坍落度、初终凝等情况,把混凝土的问题消灭的生产之前。
在问题出现后,就要解答混凝土为啥不凝结、多长时间凝结、凝结时间过长影响强度不?
这时我们要采用倒推法,来查找混凝土缓凝的原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判定是不是混凝土原材料有问题,或者是要知道那种原材料出现的问题。
要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情况综合分析:
1.1混凝土是一车混凝土的部分缓凝,往往是由于到施工现场,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在罐车内投放的减水剂搅拌不均造成的,对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凝结不会太大。
1.2 混凝土的缓凝是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顺序凝结。
首先分析在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内,混凝土所需原材料那些发生了改变,比如期间有新进的原材料,应该是查找重点。
再是天气气温变化。
1.3 最关键的区分混凝土超缓凝和不凝结现象:
对于凝结时间超过3天以上混凝土,要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
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推迟,缓凝期结束,混凝土的凝结会很急促,反应也会很剧烈,强度上来很迅速,这时要求混凝土要加强养护,防止混凝土的裂纹出现。
1.3.1首先要立即的从现场带回混凝土的原样,在实验室内做混凝土的快速检测,来综合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情况,理论上在80℃~90℃环境中,混凝土会加速凝结,计算此温度下的凝结时间,判断为是缓凝和超缓凝。
从而推断,在现实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大致的凝结时
间,给施工现场以参考。
1.3.2从施工现场带回的混凝土的原样,在实验室内做混凝土的快速检测,来综合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在80℃~90℃环境中,混凝土超过12小时不凝结,而且混凝土还会变软、毫无强度可言,只能说明一种情况,混凝土的原材料出现了问题,后果是极有可能混凝土不会凝结、不会上强度。
建议及时拆除现浇的混凝土。
如果水泥没问题,就是配比错误,原材料出现颠倒和无水泥生产的混凝土。
要从盘库进货查起,方可找到缘由。
结论:对于混凝土的缓凝还是超缓凝,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有限,也不惧破坏性质,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出现缓凝和超缓凝的混凝土能够保证它的性能的。
以上就是对混凝土缓凝和超缓凝的认识,供大家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预拌混凝土的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2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