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6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87~8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课件、圆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师: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这是小明和小红一块去郊游的情景。
仔细观察图,小明和小红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主题图。
)学生看图回答:小明和小红带来的是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
师:现在把这些食物分给他们两个,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师: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个苹果?(2个)师:现在只有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半个)师:怎么表示?同桌商量,你可以用一个数字、一个图形或一个算式来表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
)1.初步感知:认识12。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15篇)《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和在座的同仁们,大家好!我说的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这节课我借助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前提下设计了本节课。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扩展,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平均分的经验。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组成,会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情感目标(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落实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以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创造性。
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这节课。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作为第一个整合切入点。
通过播放动画,以小猴子的口吻提问,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利用白板的直线工具让学生自己操作分蛋糕,体会平均分的必要性。
通过聚焦放大“平均分”,从而强化平均分,体会其重要性。
在教学分数组成及其含义时,通过借助白板里的工具尺子及书写批注等功能,并利用遮挡拉幕聚焦等功能,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同学们动手折一折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迁移,由平面的图形到生活中的钟面上的分数。
直接通过白板的资源库调出钟面,让孩子们“拨动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表示钟面的1/2,1/4等。
”学生通过先思考再操作,这样可以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
另外,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主题图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生活常识详细问题了解下!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二、认识几分之一1、平均分蛋糕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怎样分的,没人分得其中的多少?说明:吧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可父亲在三个月前就去世了。
一年前,父亲开始咳,遇点寒凉就止不住,不停地咳,肺都要咳出来,咳着咳着,就有血,痰中带血,那不是好现象,父亲自己也知道,但就是舍不得钱,一直拖着不去医院,就随他咳,随他有血,半年之后,病情就严重了,呼吸不过来,喘,不停喘,吸不上一口气来。
去医院照片后,医生说肺里全是水,两个肺都是白的,要住院。
私下里悄悄说对家属说,可能是肺癌。
那就是没得治了,在医院住了几天,将胸水抽掉后,呼吸顺畅了,父亲吵得要回家。
回得家后,又不得休息,天天做事,田里、土里,有做不完的事。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主题图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二、认识几分之一1、平均分蛋糕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怎样分的,没人分得其中的多少?说明:吧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而真的到达浅水湾(第一个赛点)了,队友们互相击掌,“完胜”!毅行,益行,我们与爱一起行!。
论文-毕业论文-写论文。
徒步,甩开胳膊迈开腿,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而行走。
因为只有自由畅快的呼吸,强健有力的体魄,我们才能够有能力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有人说过,生命是世上最珍贵的奢侈品,我尤其赞成这个观点。
活着,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更好的活着则是始终追寻的“峰点”。
走,走,朝前走,唤醒了沉迷的内心,灵妙之门得以重启,精气神振发那瞬间,不仅仅是力量的迸涌,兼有一个“新我”的展现。
所以,毅行等同于益行。
爱先行总队的旗帜由杨文力擎着。
来自抚宁,北戴河,市区的队员在广场东集合。
恰逢祖国70华诞,富有凝聚力的宣传语“中国梦,我的梦”烁烁生辉,我们以“爱”的名义合影,整队,相互鼓舞着“能行!”人头攒动,旗帜列列,毅行,为了健康徒步毅行,海滩喧闹起来。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轻松的课前互动(课前3分钟)师:同学们,现在距离上课还有3分钟,我们来聊聊你们平时想看又不敢看的动画片。
其实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周末在家写完家庭作业,我们想放松一下,可以适当的看一看动画片。
今天,《熊出没》来了,这是这是《熊出没之夺宝奇兵》《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一节全新的、特别的动画片——《熊出没之神秘数字》,想看吗?生:想!师:那我们赶紧进入课堂。
(开始组织上课)(二)创设情境,铺垫引入(5分钟)1.融入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师:精彩的动画片《熊出没之神秘数字》即将开始(播放情景图片),请看:一天,熊大和熊二送给了吉吉国王好多水果,为表示感谢,吉吉就让熊大熊二留下来一起分享水果大餐。
于是,吉吉就让熊二来分发水果。
师(吉吉说):熊二,把4根香蕉分给你和熊大,可以怎样分?我们先来看贪吃的熊二是这样分的:熊大1根,我3根。
(播放动画),同学们,这样分熊大会同意吗?为什么?生:不同意,因为这样分不公平。
师:那要怎样分才公平呢?生:熊大2根,熊二2根,才公平。
(播放平均分香蕉的动画)师:像熊二后面分的这样,使每份分得的同样多才公平,在数学上我们叫做什么?生:平均分!教师鼓励学生(哇,您真棒!)并用红粉笔板书“平均分”师: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根?怎样列算式表示?生: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2根。
4÷2=2教师板书:4÷2=(2 )根师:你们真了不起!那我们再往下看。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76~78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分桃,想去看一看吗?音乐声响,同学们闭眼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猴王分桃。
音乐声停。
花果山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观看。
(出示主题图)一位猴王很高兴地端来一盘桃,对其他几只猴说:“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只见小猴们连连摇头,表示不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1.教学例1。
(1)谈话:同学们,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如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师边说边把6个桃圈起来)。
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归纳得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要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这就是这盘桃的12。
(5)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12。
(6)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7)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引导学生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猴王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9~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具体的例子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让学生经历画一画、折一折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能结合具体的例子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将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2个)2.将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1个)3.如果将1个月饼平均分给她们,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相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1)认识几分之一。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2名小朋友正想分吃一块月饼,她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一人一半。
师:半块月饼,你打算怎么表示呢?同桌间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举手发言。
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后,教师指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1。
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2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写作多少呢?1。
预设: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4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写作多少呢?1。
预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3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请你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
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预设:师:总之,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认识分数。
师:通过上面的一系列活动,我们认识了21、31、41、51。
像21、31、41、5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课件出示】师:以31为例,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