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自然资源(2)(中国地理 高三 侯小波)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30
高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的自然资源二、教学目标:1、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掌握)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重点难点)3、土地资源(重点难点)4、矿产资源(重点难点)5、海洋资源(重点难点)6、森林资源(重点难点)7、草场资源(重点难点)三、重难点讲解:1、基本特征(掌握)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重点难点)(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
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一、整体性二、差异性下图所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2题。
1.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
3.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4.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十二个地区的数值,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
5.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②由沿海向内陆分异③由山麓向山顶分异④由平原向高原分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可能是我国甘蔗重要的种植基地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
7.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B.该山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C. 该山峰可能位于天山山脉D.该山脉可能位于南半球8.关于该山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草原带只分布在南坡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带来水汽多地形雨C. 该山体的南坡是阳坡,所以其垂直自然带分布比北坡丰富D.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9.如果该山位于我国天山山脉,M、N成为天山的主要牧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为夏季牧场②N为冬季牧场③N为夏季牧场④M为冬季牧场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
乙10.关于该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位于南半球②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③图中P湖应为淡水湖④沿岸大部分地段海域有暖流经过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11.关于甲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河段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D.冬季盛行西南风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专题讲座高中地理(必修 1 )总论北京市京源学校侯小波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教师,侯小波。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对高中地理必修 1 的整体认识和教学过程的一些思考。
细心的老师应该还记得,高中地理必修 1 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就是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而今天的内容又是必修一的总论,即对必修 1 的整体认识和思考。
所以,对于必修 1 ,我觉得自己讲在前,又讲在后。
但是,无论是讲在前还是讲在后,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即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都非常清楚,高中地理必修 1 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但是,我们应该讲些什么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必修一模块内容结构表述如下,四个内容: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们用结构图来还原必修 1 的整体面貌:通过结构图的分析,我们来认识四个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无论是从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还是必修一总体结构图中,我们都能看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能量组成和运动变化。
也就是说,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过是距地表上、下 30 千米左右的物质和能量。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在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表现,都是一个系统,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影响、联系,才是自然地理环境。
所以在必修 1 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建立,即要注重联系。
2 .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内部物质运动,这两部分,是自然地理环境吗?准确的说,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其实质都不能算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们分别属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