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节水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生活中的节水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节水案例资料。
2.准备数据处理软件或工具。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节水案例,让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节水数据,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解决实际的节水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对节水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节水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掌握节水的基本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节水数据,学会从数据中寻找节水的方法和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节水措施,提高节水效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不足,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掌握节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节水数据,学会从数据中寻找节水的方法和规律。
3.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节水措施,提高节水效果。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节水数据,学会从数据中寻找节水的方法和规律。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如何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节水的重要性,节水的基本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节水数据,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寻找节水的方法和规律。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水措施,提高节水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节水资料和数据。
2.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用于展示节水数据和分析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节水标语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节水问题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实际生活中的节水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本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3. 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
4. 在学生亲身参与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
教学内容
能从图表中读取信息.
一、复习回顾
1.常见的统计图有、、、 .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收集数据;②列表整理数据;③制作来描述数据;④观察分析数据.
二、导入新课
1.“水危机”的标准是指 .
2.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
是 .
3.地球上的淡水中,其中冰川、冰盖占,地下水占,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达不到 .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从中收集数据,解决下列问题,并完成问题.
(1)用统计图能描述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用统计图能描述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
(3)用统计图能描述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用水的变化趋势.
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各小组在班内各展示一个问题.根据展示情况,师生共同矫正存在的问题.。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数学课程《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数学课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的基本方法,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一课时将重点关注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的技能。
二、作业内容(一)准备工作学生需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本地或本校水资源的调研工作。
利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以下信息:学校及家庭近一周内用水量、各时段用水分布、主要用水途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实地调查的过程。
(二)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计算平均值和最大值等,利用表格或图表的方式展示水资源的用量及使用情况。
如,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来直观展示用水量变化趋势。
(三)数据分析分析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找出节水潜力所在,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使用百分比或比值的方式对用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节水空间和改善方案。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调查过程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严禁虚构或篡改数据。
2. 整理数据时,要按照时间顺序或用途进行分类,保证数据的条理性和可读性。
3. 数据分析要基于事实和数学原理,避免主观臆断和情感色彩。
4. 作业成果需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调研过程记录、数据整理表格、图表及分析报告。
5. 报告需使用规范的数学术语和表达方式,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数据的真实性、整理的条理性、分析的逻辑性及报告的规范性。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进行评价,并结合实地调查的记录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价。
3. 鼓励同学间互相评价,分享节水经验和改进建议,促进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了解自己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来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不多,需要老师通过实例讲解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工具,如表格、统计图等。
3.准备课堂用的PPT,用于展示实例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我国水资源短缺,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数据,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等。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其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如让学生分组收集所在地区的节水措施,整理数据并分析哪些节水措施有效。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备课素材一、新知导入【置疑导入】用投影展示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说明与建议】说明:借助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水资源现状有直观的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建议: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日常实际说明作为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并如何向周边的人宣传节水意识.【情景导入】活动一:读读这些节水广告,你有什么想法:1.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2.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3.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4.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5.水是生命之源,浪费水就是扼杀自己的生命.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7.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8.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活动二:视频展示,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文字与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提高学生节水的意识.建议:让学生谈自己对以上两个活动的感想.二、命题热点命题角度从节水的角度分析处理图表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全世界水资源供不应求.图1是专家预计全世界缺水统计图,图2是专家预计全世界将达到的总人口数量统计图.图1 图2(1)2030年全世界人均缺水量为7.5m3;(2)2070年全世界人均缺水量将达到41m3,约是2030年人均缺水量的5.5倍(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节约用水已越来越迫切.若每人每天节约0.1 L水,则我国13亿人口一年可节约用水约4.745×1010L.(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年按365天计算)教学设计课题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授课人素养目标1.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2.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能够直观地看出每组数据大小和各组数据之间大小关系的统计图是条形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的统计图是扇形图;易于表现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折线图.复习旧知,应用于新知.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阅读教材第153页“背景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样?(2)我国的农业和工业耗水情况怎样?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3)我国不同年份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样?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1.阅读材料,借助统计图表分析问题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2000年是否出现过“水危机”?2000~2008年全国生活用水量(单位:亿m3)统计表如下.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用水量577 601 616 631 651 675 694 710 729由表可知,全国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对值所对应的点,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年用水量,可以发现,这些散点近似落在一条直线上.(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图上作出这条直线吗?(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09年和2010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2.实际出发,养成节水意识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4)如果每人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让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达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无可替代的营养物质.小明同学根据科学家研究成果,将一个成年人每天需用水量来源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食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2)成年人一日需水量是多少?(3)补全图2;(4)若阳光中学有教师130人,则该校教师一日饮水量约多少毫升?解:(1)(1-12%-48%)×360°=144°.(2)1 200÷48%=2 500(毫升).答:成年人一日需水量为2 500毫升.(3)食物提供的水量:2 500-1 200-300=1 000(毫升),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4)130×1 200=156 000(毫升).答:该校教师一日饮水量约需156 000毫升.【变式训练】某校学生会自发组织了“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的活动.同学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了本校150名同学家庭月人均用水量和节水措施情况,如图1、图2是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的统计图的一部分,根据统计图分析下列结论:①月人均用水量为3 t的有50人;②其中用淘米水浇花的占15%;③选用“洗衣用水冲马桶”这种节水措施的家庭最多.其中正确的是(D)从统计图表中准确地提取信息,正确理解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含义,熟练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水是生命之源,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缺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由于缺水,大河断流、湖泊干涸时有发生.如黄河,古人曾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她的壮美,可如今雄风不再.1972年首次断流,1986年后连年断流,1997年累计断流226天.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请你搜集整理我们身边节水的实例,与其他同学交流.解:略.2.某地为提倡节约用水,准备实行自来水“阶梯计费”方式,用户用水不超出基本用水量的部分享受基本价格,超出基本用水量的部分实行加价收费.为更好地决策,自来水公司随机抽取部分用户的用水量数据,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统计图(每组数据包括右端点但不包括左端点),请你根据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1)此次调查抽取了多少用户居民的用水量?(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求扇形统计图中25~30吨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3)如果自来水公司将基本用水量定为每户25吨,那么该地20万用户中约有多少用户的用水全部享受基本价格?解:(1)10÷10%=100(户).答:此次调查抽取了100户居民的用水量.(2)100-10-36-25-9=20(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通过查阅资料及自己收集的数据,感受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交流节约用水的方法技巧,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从节水的角度进一步巩固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意识.25100×360°=90°.答:该地20万用户中约有13.2万户居民的用水全部享受基本价格.师生活动:学生进行课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当前水资源状况;(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2.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通过本节课的小结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宣传行动中来.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2.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养成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3.通过统计活动,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二、学习重点在实际问题中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三、学习难点准确的描述数据,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课题学习任务,教师提前设计一份数学活动方案,给出活动步骤和适当的提示。
为今后独立完成数据的统计任务打下基础。
数学活动方案提前一周下发,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想一想:(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上图中作出这条直线吗?1.知识回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或老师叫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归纳)(1)全面调查的步骤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在描述数据时,各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a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目。
b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c折线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变化的趋势.d频数分布直方图是利用小长方形的高来反映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
2.活动展示:(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派代表到前面解说活动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做得好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足之处给出诚恳的建议)上周我们策划了一次数学活动,下发了活动方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啦,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分享你的活动成果!(1)给53,54页的阅读材料配上适当的统计图,感受水资源分布情况。
学生自愿到前面给大家讲解作图过程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最后教师给出统计图,一起观察统计图,直观体会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人类能够使用的水资源情况。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目标】1. 使学生根据查阅资料和从事统计调查活动所得的结果来谈论有关的节水问题,就是用数据说话。
2.使学生经历课题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中用数据说话的认识;3.让学生在小组中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数据谈节水是活动重点。
2.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用数据说话的能力培养。
【课前准备】PPT课件、学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趣诱思】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缺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通过下面的统计活动,同学们将对世界淡水资源、中国缺水的形势以及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有所了解.师生活动:教师展示PPT二,通过图片展示和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全球的水资源情况,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点明本次课题学习的重点内容。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怎样?问题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样?问题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样?问题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200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
结论:下同。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整理资料整理结论,为本次课题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展示成果,查找问题】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结论: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怎样?资料:地球上的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三大类.地表水可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陆地水又可分为冰川、河流、湖泊等.地球上水的总体积是14.2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水约占96.53%以上,淡水约占2.53%.而在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和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冰盖占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1%.地球水资源分布统计图淡水资源分布统计图问题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样?资料:农业用水量由1979年的4 195亿立方米到1990年的4 634亿立方米,发展到2000年的5 14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由1979年的523亿立方米到1990年的702亿立方米上升到2000年的944亿立方米. 用水效率很低,灌溉农田时60%的水消耗于蒸发渗透.工业重复用水率仅为50%.农业用水统计图工业用水统计图结论:我国工、农业用水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每年增长约500亿立方米,工业每年增长约200亿立方米.问题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样?资料:思考:什么统计图能很好的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结论:我国主要城市生活用水以每年5~8亿立方米速度增加.问题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200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结论:我国2000年曾出现过水危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体会能够根据查阅资料和从事统计调查活动所得结果来谈论节水问题,初步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数据说话的意识。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3、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2、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二、探究新知活动一:阅读课本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 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活动三: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办法.三、课堂小结1.当前水资源状况.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四、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节水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节水的重要性,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2.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统计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节水案例和数据。
2.准备统计学知识的相关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节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真实的节水案例,让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是一个社区的节水活动,或者是一个学校的节水实践。
通过案例的呈现,让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