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墨辊动态着墨性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2
印刷胶辊的印刷适性分析博星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华南地区经理税俊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久负盛名的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印刷机的主要原装胶辊生产供应商,德国Böttcher(博星)国际集团公司由于始终坚持高标准的生产和品质要求,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学研究态度,尤其在印刷胶辊及印刷全方位平衡方面取得的众多成果,为印刷机朝着更高速、更高效、更稳定的优质印刷境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前博星公司曾介绍过印刷胶辊的橡胶材料生产和胶辊的制造过程,原料及工艺过程的选择怎样直接影响到胶辊各项品质的表现,以及相同成分的橡胶经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的橡胶性质。
Böttcher 公司每年研发及测试上千种橡胶配方,以配合各种不同工业的多样化要求:造纸、冶金、纺织、木材、玻璃、塑料加工、印刷、扶手、办公设备等等,而最终往往只会选定几十种,甚至一、两种应用于印刷工业。
由此可见,橡胶的种类极多,工艺控制的要求也高。
那么,什么样要求的胶辊才是真正适用于印刷环境的呢?印刷环境又会对印刷胶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印刷胶辊的技术参数及对印刷的影响一. 印刷环境对橡胶的品质要求从胶辊在印刷中的必须表现来看,橡胶的品质对于印刷胶辊在印刷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根本性的,它主要可以达成和控制胶辊在印刷中的以下表现:1. 能把油墨以均匀的墨膜/水膜形式分离。
2. 保证连续平滑的油墨/润版液传输。
3. 形成油墨/润版液蓄积以弥补印刷输送环节造成油墨/润版液不均的缺陷。
4. 补偿几何差变。
5. 补偿和抑制振动。
6. 控制热增长。
7. 与印刷机上媒介质的化学兼容性,如油墨、润版液及清洁维护的化学品等。
8. 抗臭氧、老化,保持稳定的硬度。
9. 良好的热和电的传导性。
10. 良好的弹性和回复性。
11. 抗磨损和抗撕裂的能力。
二. 印刷胶辊的表面结构对印刷过程的影响在印刷胶辊的技术指标中,表面粗糙度是达成胶辊传递油墨和润版液的一项重要性能。
一般来说,印刷墨辊要求表面粗糙度为6 – 20微米即可,而酒精水辊的表面粗糙度为4 – 10微米即可,有的印刷机为了增加带水的能力,水辊的表面研磨得更细,比如:在小森印刷机上的酒精润版水辊的表面粗糙度为2 – 6微米。
墨辊堆墨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墨辊上堆积过多的墨水,导致墨水无法均匀地传输到印版或印刷材料上的现象。
墨辊堆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墨辊硬度不合适:墨辊的硬度对墨水传输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墨辊过硬或过软,墨水的均匀传输会受到影响,导致堆墨现象。
墨辊表面磨损不均匀:如果墨辊表面的磨损不均匀,会导致墨水在墨辊上分布不均匀,一些区域可能堆积过多的墨水。
墨水黏度过高:墨水的黏度过高可能导致墨水在墨辊上粘附过多,无法顺利传输到印版或印刷材料上。
墨辊过于湿润:墨辊过湿可能会导致墨水过多地积聚在墨辊上,造成墨辊堆墨。
墨辊清洁不彻底:如果墨辊清洁不彻底或存在残留的墨水、油墨或杂质,会干扰墨水的正常传输,导致堆墨问题。
墨水供应过剩:如果墨水供应系统中的供墨量过大或控制不当,墨水可能超过墨辊的容纳能力,导致墨辊堆墨。
印刷速度不匹配:印刷机的速度和墨辊的旋转速度如果不匹配,也可能导致墨辊堆墨。
解决墨辊堆墨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墨辊硬度、确保墨辊表面的均匀磨损、调整墨水黏度、控制墨辊的湿润程度、彻底清洁墨辊以及调整墨水供应等。
定期维护和保养印刷设备,合理选择墨水和墨辊材料,以及正确的操作和调整都可以帮助解决墨辊堆墨问题。
着墨辊百科名片着墨辊(form inking roller)印刷机中将油墨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胶印机印刷单元通常由滚筒、供墨系统、供水系统、传动系统和机架等部分组成,每部分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都影响最终印刷质量。
为了在设计阶段能有效地控制印刷质量,必须对有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目的地优化参数和选择最佳结构,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整机性能,满足不同印品的印刷要求。
目录[隐藏]简介影响使用方法墨辊的调试水辊的调试水斗液水墨平衡墨辊不良引起的印刷色差简介影响使用方法墨辊的调试水辊的调试水斗液水墨平衡墨辊不良引起的印刷色差[编辑本段]简介实地印刷印刷机墨路结构分析单张纸胶印机在印刷图文面积比较大或实地版的印刷品时,常会出现同一张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工艺操作和调节不当之外,更着墨辊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机器本身的布局和结构的影响。
[编辑本段]影响滚筒结构滚筒结构的影响在着墨辊向印版上墨的过程中,当着墨辊处于印版滚筒的空当位置时,着墨辊不着墨,墨辊上积蓄的墨量较大,之后滚筒往前滚动,每根着墨辊都以最大的墨量往印版前口位置上墨,随着着墨辊不断滚动上墨,墨辊上的墨量逐渐减少,滚至印版拖梢部分时,着墨辊上墨量已经很少。
这就很容易引起墨色前深后浅。
墨辊排列墨辊排列的影响输墨装置的墨辊一般分为上墨和收墨两组,不同的机型,两组墨辊的排列情况又有不同。
均匀分配型墨辊排列的墨路是两路平分,4根着墨辊均匀着墨,针对这种墨辊排列方式,如果调节不当,后两根着墨辊起不到补充上墨、匀墨和收回多余墨层的作用,印刷品就极易出现前深后浅的现象。
而着墨辊前多后少着墨型,前2根着墨辊占90%,后2根为10%,这样的分配一般不会产生印刷品墨色前深后浅现象。
工艺工艺上的补救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过于光滑老化的墨辊应及时更换,保证墨辊良好的传墨性能和墨辊表面足够的储墨量,使印刷所消耗的墨量与墨辊的储墨量之比尽可能小,这样就能增强墨辊自身调整墨量的能力,使印刷品墨色一致。
胶印机各个胶辊起的作用及原理8-11胶印机的输墨装置要求油墨的涂布要适应印刷品的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好,既要符合图纹能铺展油墨,又要符合一定的均匀性,这就要求输墨装置:性能设计好;调节墨量方便、精度高。
一、供墨部分能贮存一定数量的油墨,根据产品要求正确地进行调整,将油墨比较正确、均匀地传递给匀墨部分。
供墨各部分的作用:墨斗槽:旋转油墨。
刀片:调节墨量的大小。
墨斗辊:传递油墨厚度。
传墨辊:把墨层均匀传递给匀墨辊。
供墨部分的调节:①墨斗槽,存放油墨的多少是影响产品深浅的主要原因,对于墨斗的贮墨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墨斗要用墨铲勤搅拌。
②刀片:要求平、直、调节螺丝灵敏,螺丝上面不要沾v油墨,不要用钳子拧,榔头敲,清洗好刀片,调节螺丝灵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微量控制墨量。
③墨斗辊要保持清洁,与刀片接触不要有杂物,墨斗辊不要洗时用墨刀、砂纸擦,用浮石粉渗汽油洗,应该用软布沾汽油洗干净,以避免影响墨斗辊的精度。
④传墨辊:由于传墨辊上与墨斗辊接触,下与匀墨辊接触,在凸轮机构调节下工作。
要求接触的压力不要太多,压力比着墨辊对印版压力大一点。
供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①油墨质地较差,缺乏必要的粘度与韧性。
②油墨搅拌不均匀,墨中含有凝固块或干皮等。
③墨辊与墨辊之间,以及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平行度及压力调节不当。
消除的办法:①选择质地优良的油墨,购买油墨认准一个好的油墨厂家进货,不要今天买这家,明天买哪家,造成质量不稳定。
②充分发挥油墨搅拌器的作用。
把油墨和调墨油、冲淡剂、亮光浆、燥油、撤粘剂等辅助材料,搅拌得更加均匀。
③调节好墨辊之间和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平行度。
④调节好墨辊与墨辊,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
通过墨辊的纵向和横向的转动,将油墨变成又薄,又均匀的墨膜。
表示整个匀墨部分对油墨辗薄打匀程度的数值称之为匀墨系数。
匀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所有匀墨辊的面积和印版受墨面积之比。
该比值越大,那么匀墨性能就越好。
实践证明:要提高墨层的辗薄打匀程度,就必须加大所有匀墨辊的总面积。
印刷机串墨辊的四大作用
第一,为墨辊转到提供动力,在所有的墨辊里,只有串墨辊是主动辊,由齿轮的带动下,串墨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另外的胶辊与印版滚筒同步转动,保证了靠版辊能同步的将油墨转移到印版上; 第二,更好的转匀油墨,墨辊转动时,只有周向的转动,而串墨辊的存在,不仅能提供周向的运动动力,而且由于它的轴向运动,所以又能在轴向串匀油墨;
第三,供墨量的调节,由于印版版面图文面积大小不可能全部一样,可能咬口大或者小,而墨辊的供墨就需要根据版面情况进行调节,就是通过调整串墨辊相对印版咬口的起始位置来实现; 第四,减轻鬼影的影响,什么是鬼影呢?当文字部分和实地部分的距离刚好在墨辊的直径范围内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在印刷过程后出现的效果,在实地部分出现一个浅淡的印迹,就是印刷里常说的鬼影,鬼影的消除办法由几种,而增加串墨辊的串动量,也就是它的轴向移动距离,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印刷机机械部分每一个部件的存在都有它的一个或多个作用,只有靠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去摸索总结,才能更加的熟悉和了解,也才能灵活的调节,做出理想的产品出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印刷机串墨辊的四大作用印刷机是一种通过将油墨转移到印刷材料上以实现图文印刷的设备。
印刷机的串墨辊是印刷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印刷机串墨辊的四大作用:1.输墨作用:印刷机串墨辊通过与墨盘或墨槽接触,将墨盘或墨槽中的油墨从墨槽底部输送到表面,形成一层相对均匀的墨膜。
墨膜在串墨辊的作用下流向印刷物表面,完成油墨的传递过程。
输墨作用保证了油墨的正常供给,确保印刷质量。
2.调墨作用:印刷机串墨辊通过与跑车辊或印刷版接触,将墨膜传递到印刷版或跑车辊上,同时通过与印刷版或跑车辊接触的压力的调整,控制墨膜的厚度和均匀性。
调墨作用使得油墨可以均匀地传递到印刷版上,确保了印刷图文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3.清洗作用:印刷机串墨辊在输墨和调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墨膜的污染。
为了保持印刷质量的稳定,印刷机串墨辊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清洗作用可以将附着在串墨辊上的墨膜清除,确保下次印刷时墨膜的干净和均匀。
清洗作用对于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保持印刷机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4.压力传递作用:印刷机串墨辊在与印刷板或跑车辊的接触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墨膜能够完整地、均匀地传递到印刷物表面。
压力传递作用保证了油墨的正常传递和传递质量的稳定性。
压力的大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印刷机串墨辊在印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输墨作用、调墨作用、清洗作用和压力传递作用。
它们共同保证了油墨的正常供给和传递,确保了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印刷机的正常运行。
只有合理地使用和维护印刷机串墨辊,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输墨装置作为印刷机的一个重要机构与其它三个印刷要素(印版、原稿、承印材料)共同决定着印刷品质量的优劣。
没有一个合理的输墨装置做保证,是印不出漂亮的印刷品的。
而墨辊排列又是影响输墨装置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对胶印机的墨辊排列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了解和掌握印刷机的输墨性能,为印刷出理想的印刷品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输墨装置的作用及组成输墨装置将墨斗辊输出的条状油墨从周向和轴向两个方向迅速打匀,使传到印版上的油墨均匀、适量。
所以说印刷品的墨色是否均匀、层次是否清晰与其有重要的关系,一般胶印机的输墨装置分为三个部分:供墨部分、匀墨部分、着墨部分。
供墨部分的作用是储存油墨和向匀墨部分供给油墨,主要部件包括墨斗辊(也称出墨辊)、墨斗和传墨辊。
墨斗辊间歇转动或慢速连续转动,传墨辊来回摆动,将条状的墨层传给高速旋转的串墨辊,迅速地把条状墨层打匀。
供墨量大小可以根据印刷工艺的要求进行调节。
调节墨斗辊转角大小或转速的高低可以改变总供墨量,调节墨斗调节螺钉改变墨斗刀片和墨斗辊的缝隙,可以供应不同厚度的墨层,完成对印版的正常给墨。
匀墨部分的作用是迅速把条状油墨打匀,传递给着墨部分并储存部分油墨。
匀墨部分的主要部件包括匀墨辊、重辊和串墨辊,这部分包括的墨辊最多。
其中以串墨辊2为核心的一组墨辊主要用来打匀油墨层,而且还有储存油墨的作用。
以串墨辊3为核心的一组墨辊则进一步打匀油墨,最后将油墨供给四根着墨辊。
另外这组墨辊不仅可以打匀油墨,还能储存回收多余的油墨。
串墨辊的转动靠轴端齿轮传动,同时还存在靠摆杆机构传动的轴向运动;匀墨辊、重辊靠表面摩擦力传动。
着墨部分的作用是向印版图文部分涂敷油墨。
着墨部分由着墨辊(也称靠版辊)组成,着墨辊有3-6根,一般为四根。
着墨部分将匀墨部分已经打匀的很薄墨层(约6-10微米),向印版传递。
传递过程中着墨辊的圆周线速度等于印版滚筒的圆周线速度。
由于着墨辊直接接触印版,与其他墨辊相比,精度要求是最高的。
胶印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要经过传递,输送而转移到承印材料的表面(图5-7),始终保持油墨传输和转移的稳定,均匀和适量,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保证。
油墨传输和转移的质量,既与胶印机的性能和精度有关,又与纸张油墨印刷适性有关,还与印刷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有关。
图5-7 水墨配置图
一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
两个相互滚压的墨辊间的油墨,相对于墨辊来说,处于流动状态(如图5-8),一个弹性辊和一个刚性辊对滚,两辊的外缘形成一个有双向喇叭口的间隙,两辊接触前各自附有一层油墨,汇合后进入间隙,通过间隙的最窄处之后逐渐分裂过程中,油墨先被拉成丝,墨丝在一处或几处断裂,大部分油墨分别粘附在两根辊上,很少一部分油墨可能游离出来,形成墨雾,这就是油墨在墨辊间流动过程。
图5-8 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
在墨丝断裂(或墨层分裂)的过程中,如前所述油墨本身表现出来的阻止断裂的能力叫黏性,在拉丝断裂中,对油墨所做的功,叫分离功。
在正常印刷和适当的印刷压力下,墨辊间的油墨分离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油墨通过墨辊间隙后,分配在每一个墨辊上的墨层厚度相同,为通过辊隙前全部墨层厚度的一半(图5-8),由此可以计算出输墨装置各墨辊表面墨膜厚度的分布规律是:各墨辊间的油墨是以一定的百分比出现的,着墨辊上的墨膜最薄,越是靠近传墨辊的墨辊,墨膜越厚。
图5-9 一对墨辊传递油墨的厚度
当印刷中断(滚筒离压时),印版停止向承印物表面转移油墨,经过印刷过渡后的稳定状态被破坏。
使输墨系统进入新的稳定状态,附着在所有墨辊上的油墨将重新分配,再合压印刷时,开始印刷的几张印刷品墨色很深,往往是废品,一般需印刷10多张以上,才能达到原来稳定状态,正常的转移墨量。
所以,印刷中途要尽量减少停印次数。
胶辊质量及车间温度对印刷墨色的影响在传统印刷工中,印品能否获得理想的墨色,胶辊的质量至关重要。
彩色印刷设备一般装有传墨辊、匀墨辊和着墨辊,而对印刷墨色质量影响较大的是传墨胶辊的着墨胶辊。
胶辊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弹性、粘性、圆心度和表面光洁度等方面,其中主要影响墨色浓淡的是粘性。
在印刷过程中,胶辊应保持一定的粘性,才能确保每一印刷周期涂布于版面上的油墨一致。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胶辊的粘性并不稳定,由于油墨中纸尘的增加,以及胶辊表面皂增粘剂随着温度的增高和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散失,胶辊表面的粘性便逐渐减弱,吸墨性能也相应下降,从而影响印品墨色的均衡。
所以,印刷彩色产品应采用质量稳定的聚氨酯胶辊或像皮胶辊。
若印品印量大,应适时对胶辊进行清洗,去除胶辊上的杂质,以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温度对印刷墨色的影响由于油墨具有触变性的特点,当印刷环境温度高时,油墨就出现变稀现象,使印刷墨色变淡。
反之,印刷环境温度下降时,油墨就会变稠,产品印刷墨色也随之变深。
在印刷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气温低、机器速度慢的情况下,墨斗中的油墨常常出现输送不顺畅、供墨不正常现象,造成印品的墨色越来越淡,影响了印刷墨色质量的稳定,这是油墨触变性差的主要表现。
对此,要注意经常去搅拌墨斗里的油墨,使它保持连续、均匀的流动性,确保产品的墨色质量的稳定。
所以,印刷彩色产品应注意选择档次高的油墨,其触变性相对比较稳定,有利于提高印品墨色的质量。
为防止油墨粘度变化过于厉害而影响印品墨色的均衡,印刷彩色产品的生产车间应尽量采用恒温恒湿的工艺条件;印刷机的速度不要过快,并采用恒定的速度进行印刷;对可用可不用的胶辊尽量卸下不用;胶辊与串墨辊间的接触压力不可调过紧;不要采用质地偏硬的胶辊;胶辊、水辊与印版间的接触要适当,以尽量减少印刷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最大限度地降低摩擦热量对油墨特性的影响,减少油墨的触变性对印刷墨色的影响。
印刷核心网纹辊传墨性能探讨网纹辊是柔性版印刷机定量供墨系统的主要部件,被喻为柔性版印刷机的“心脏”,网纹辊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网纹辊的传墨性能是指其接受、传递油墨的能力及均匀性。
网纹辊的传墨性能与网穴的形状、排列角度、容量,以及网纹辊的线数、制作材料等因素有关。
下面分别讨论这些因素对网纹辊传墨性能的影响。
一、网穴的形状及排列角度俯视网穴的开口形状有菱形、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网穴的开口度较大,因而着墨、传墨性能较菱形好。
网穴的剖面形状一般为半球形,这种形状的网穴网壁平滑,有利于油墨的传递。
网穴的排列角一般有为:30°、45°、60°。
30°正六边形网穴有较好的释墨性,但网纹辊表面的网墙造成墨刀与网纹辊之间过多的磨损,且网墙会破坏油墨流动的均匀性。
因此,30°正六边形网穴很难产生均匀的墨膜。
45°菱形网穴工作性能较好,但其网墙一般为15-20μm宽,使得网穴间隙较大,传递的墨层不太均匀。
而且45°菱形网穴的沟通管路形状具有过深的倾向,太深就会减少油墨的释放、不利于油墨的转移、增加油墨在着墨孔底部的栓塞,从而加大了清洗的难度。
对于60°正六边形网穴,由于其有效的几何形状,使得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且60°排列方式使得网穴排列紧凑,即在相同面积的网纹辊表面上可以雕刻更多同等大小的网穴,传输更多油墨。
通过数学计算可知,在同样的区域范围内,正六边形网穴所占有的空间面积要比菱形网穴多出l5%,这就意味着正六边形网穴可以减少l5%的穴深而不影响原有的容量。
因此,60°正六边形网穴在传递相同墨量的情况下,可以雕刻得浅些,有利于油墨的传递。
45°和30°排列的网纹辊现在一般只用于涂布、覆膜和~些特殊的印刷方面,在普通的柔性版印刷中已经无人使用。
在生产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正六边形网穴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