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资料库——消化性溃疡详解(医学百事通转载)
- 格式:ppt
- 大小:7.28 MB
- 文档页数:68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溃疡的发⽣是因胃液内胃酸及胃蛋⽩酶的刺激、消化作⽤所致,故定此名。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指肠溃疡。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吞酸”等病的范畴。
⼆、诊断特点1.慢性病程,有季节性,春秋好发。
2.节律性上腹痛。
3.胃溃疡呈现进⾷-疼痛-缓解;⼗⼆指肠溃疡呈现疼痛-进⾷-缓解,并有夜间上腹疼痛。
4.胃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
5.X线钡餐造影可见龛影。
三、并发症1.上消化导出⾎。
2.胃肠道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主要指胃溃疡。
四、鉴别要点1.以上腹疼痛为主的,需要与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慢性胰腺炎等鉴别。
2以上腹饱胀为主的,需要与胃癌、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鉴别。
3.以上消化道出⾎为主的,需要与胃癌、肝硬化等鉴别。
五、胃黏膜损伤的发病机制——失平衡(⼀)攻击因⼦1.内因: 胃酸,胃蛋⽩酶,反流的上部⼩肠液,HP。
2.外因: ⾹烟,⼄醇,细菌,药物-⽌痛药等。
3.幽门螺杆菌 (H.pylori):直接感染,尿素酶产氨引起细胞损伤,空泡细胞毒素(VacA)引起细胞空泡变性。
4.胆汁酸盐5.胃酸-胃蛋⽩酶:慢性胃炎⼤多胃酸不⾼或偏低因其他攻击因⼦削弱胃屏障功能后,促使H+反弥散导致损伤有反酸症状者,适当抑制胃酸分泌,有利于改善症状。
(⼆)防御修复因⼦1.胃粘液-黏膜屏障:是基本防御机制。
Wallace等结合解剖和上⽪分5个层次:黏膜上⽪表⾯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黏膜上⽪层的屏障;黏膜微循环;黏膜的免疫系统;黏膜损伤后的修复功能。
黏膜的保护机制是多层次的⽹络体系,是有⼀定⾃我调节能⼒的动态过程。
上⽪细胞分泌HCO3-,扩散⼊粘液,中和胃腔中反弥散来的H+,维持胃腔与黏膜间的PH阶差;完整的胃上⽪细胞膜及细胞间紧密连接构成黏膜上⽪屏障;充⾜的胃黏膜⾎流是维持该屏障的必需条件2.增加胃黏膜⾎流的防御修复因⼦前列腺素,⽣长因⼦通过扩张胃黏膜⾎管,增加胃黏膜⾎流(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维持充⾜⾎供⽽起保护作⽤。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一、概述(常见病因)1.概念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形成的黏膜溃疡。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分别称之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C7U)和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DU)。
2.常见病因(1)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90%~100%,胃溃疡为80%~90%。
根除Hp 可加速黏膜溃疡的愈合,并能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
(2)药物:长期服用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咯雷、化疗药物者易发生消化性溃疡。
NSAIDs是导致胃黏膜损伤最常见的药物。
(3)遗传易感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壁细胞总数和壁细胞每小时泌盐酸量均高于正常人。
(4)胃排空障碍:常见于幽门梗阻、慢性肠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者。
(5)其他:应激、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进食无规律等。
胃溃疡以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为主,十二指肠溃疡则以胃酸分泌增加起主导作用。
二、临床表现1.症状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少部分患者症状轻或无症状,以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典型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特点是:慢性经过,周期性发作,疼痛呈节律性.2.体征(1)部分患者有剑突下压痛。
(2)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可闻及肠鸣音活跃。
(3)合并幽门梗阻者,可有呕吐后脱水表现;典型的患者可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进餐6-8小时以后,上腹部振水音仍阳性。
(4)合并胃肠穿孔者,可有腹膜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急性穿孔典型的腹部体征为: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腹膜刺激征,即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5)胃溃疡癌变: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
晚期肿瘤者可触及肿大的左锁骨上淋巴结和上腹部包块。
3.一些特殊类型溃疡的临床特点见表3-3-15。
4.常见并发症(1)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溃疡腐蚀血管可引起出血。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粘膜肌层,直径多大于5mm 。
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肠袢,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
胃溃疡(gastric ulcer , CU) 和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 , DU) 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流行病学]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病率相差悬殊。
欧美文献报道患病率为6% -15% ,本病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确切资料,但文献报道,内镜检查病例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高达16% - 33% 。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国内资料显示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在十二指肠溃疡为4. 4 - 6. 8: 1 ,胃溃疡为3. 6-4. 7: 1 。
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为1. 5 - 5. 6: 1 ,在胃癌高发区则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前者的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早10 年。
1/ 3同一国家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可能与饮食习惯,工作紧张有关。
发作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是高发季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910 年Schwartz 提出quot;无酸,无溃疡quot;,这是对消化性溃疡病因认识的起点,也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
1983 年Marshall 和Warren 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找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 ,对消化性溃疡病因产生了新的认识。
胃肠粘膜防御作用的削弱以及药物、神经精神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消化性溃疡资料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是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
我们先来看一下消化性溃疡的定义消化性溃疡全球性常见病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常见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gastriculcer,GU)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DU:GU:消化性溃疡一种常见病相信很多人来找我们医院看消化科叫我们带带过去一问什么不好胃溃疡而且我们药房的同事也不少患有这类病据报道大约世界人口的在其一生中曾患过溃疡病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临床上主要十二指肠溃疡要多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基本原理:胃、十二指肠粘膜局部侵袭因素和粘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
(一)侵袭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药物饮食失调吸烟精神因素幽门螺杆菌。
(二)保护因素:胃粘液粘膜屏障粘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前列腺素。
(三)其它因素: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这么高那是什么引起了消化性溃疡呢?我们了解一下胃、十二指肠粘膜发病的原理侵袭因素顾名思义就是对胃的损伤性因素主要有======药物:激素NSAID饮食:饮酒。
溃疡发病机制图示这张图很清楚的表示了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保护性因素和侵袭性因素失去了平衡就要产生溃疡。
在正常情况下保护性因素和侵袭性因素二者保持平衡胃肠道黏膜保持正常只有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平衡机制保护性因素能力降低了或者侵袭性因素增强了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蚀粘膜而导致溃疡形成。
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GU侧重于保护因素削弱DU侧重于侵袭因素增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侵袭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药物饮食失调吸烟精神因素幽门螺杆菌胃溃疡主要保护因素:胃粘液粘膜屏障粘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前列腺素。
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临床成人多见,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部位十二指肠溃疡:70%胃溃疡:25%复合性溃疡: 5%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胃黏膜防御屏障功能:∙黏液屏障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避免胃酸和蛋白酶直接接触胃黏膜,碱性黏液中和胃酸∙黏膜屏障黏膜上皮细胞膜的脂蛋白可阻止H+逆向弥散入胃黏膜内1、幽门螺杆菌感染(1)分泌酶类利于胃酸接触上皮进入黏膜(2)趋化中性粒细胞释放髓过氧化物酶产生次氯酸合成一氯化氨破坏黏膜上皮细胞(3)释放细菌型血小板激活因子2、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胃黏膜防御屏障功能破坏3、胃液的消化作用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5、遗传因素∙胃溃疡胃窦小弯侧多见,单个圆形/ 椭圆形D<2cm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深达肌层至浆膜层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小浅<1cm大体光镜溃疡底部四层结构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继发改变增殖性小动脉内膜炎神经纤维变性,小球状增生渗出层A坏死层B肉芽组织层C瘢痕层D溃疡底部继发改变增殖性小动脉内膜炎神经纤维变性小球状增生结局及并发症1、愈合肉芽组织增生—机化—瘢痕2、并发症①出血:10%-35%,最多见;小血管→潜血、黑便大血管→呕血、失血性休克②穿孔:5%十二指肠易发生(壁薄)前壁多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壁溃疡如穿透较慢,与邻近器官粘连→穿透性溃疡→局限性腹膜炎③幽门狭窄:3%瘢痕收缩→胃扩张、呕吐,碱中毒④癌变:胃溃疡约1%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临床病理联系上腹部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反酸嗳气、钝痛、烧灼痛剧痛--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饥饿痛、夜间痛胃溃疡-进食后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