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液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88.26 KB
- 文档页数:6
不同来源粗饲料和蛋白质日粮对奶牛瘤胃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息提高,温室气体的减排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任务。
在温室气体中,甲烷是一种严峻的温室气体,对于其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奶牛生产的甲烷排放量占到了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30%左右,因此缩减奶牛产甲烷成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瘤胃是奶牛产甲烷的关键器官,其中的菌群在产甲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调整奶牛的饲料组成和营养结构,可以影响奶牛瘤胃菌群的构成和数量,从而缩减奶牛产甲烷量。
本文将从进行探讨。
起首,不同来源的粗饲料对奶牛瘤胃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是明显的。
粗饲料的来源可以分为纤维类(如青贮料、干草)和淀粉类(如玉米、谷物)两大类,这些粗饲料在奶牛的瘤胃中会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甲烷。
探究表明,与淀粉类粗饲料相比,纤维类粗饲料对奶牛瘤胃产甲烷的影响较小。
这是因为纤维类粗饲料中的纤维物质无法被奶牛的消化酶分解,而务必通过瘤胃内的微生物来进行分解和发酵,这一过程相对较慢,也就缩减了产甲烷的产生。
因此,在奶牛的日粮中适当增加纤维类粗饲料的含量,可以缩减奶牛产甲烷的生产。
其次,蛋白质日粮的不同组成也会对奶牛瘤胃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
蛋白质是奶牛瘤胃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营养物质,在奶牛的日粮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探究表明,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导致奶牛瘤胃内氨氮含量过高,抑止了产甲烷菌的生长和活性,从而缩减了产甲烷量。
因此,合理调整奶牛蛋白质日粮的含量和组成,可以降低奶牛瘤胃菌群的产甲烷能力。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来源粗饲料和蛋白质日粮的调整应依据奶牛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
奶牛是反刍动物,其瘤胃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调整日粮结构时应逐步进行,防止对奶牛产生过大的刺激和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不同来源粗饲料和蛋白质日粮的含量和组成,可以影响奶牛瘤胃产甲烷菌群的结构和数量,从而缩减奶牛的产甲烷量。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刘德义;顾有方;陈会良;商常发;汪东胜;王锐刚【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05(000)004【摘要】本研究选用40头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n=10),试验组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45、60和75 mg/kg大豆黄酮,在试验前及试验开始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颈静脉采血,测定4组奶牛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1组中血清钙、磷和葡萄糖变化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仅血清钙在第30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第10天和20天时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天时血清钙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糖水平仅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页数】3页(P20-21,24)【作者】刘德义;顾有方;陈会良;商常发;汪东胜;王锐刚【作者单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相关文献】1.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J], 刘德义;藏云龙;顾有方;陈会良;商常发;汪东胜;王锐刚2.脂肪酸钙对奶牛血清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J], 吕润全;刘庆华;郭伟;刘文杰;邢光东3.壳聚糖对患有乳房炎奶牛血清钙磷镁含量的影响 [J], 胡积清;方凯;桂淦;戴靖;沈亭海;陈晓荣4.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 [J], 刘德义;江汪洋;方必春;黄旭;苏辉;汪伟5.日粮营养水平对肉鹅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胫骨钙磷的影响 [J], 王宗伟;牟晓玲;杨国伟;李佶恺;刘大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RDPRUP日粮对鲁西黄牛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
代谢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不同RDPRUP日粮对鲁西黄牛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影响
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鲁西黄牛是一种常见的草食性畜禽,其主食为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
其消化系统比较特殊,胃部采用瘤胃消化,但瘤胃消化过程中
存在养分消化不完全的问题,尤其是蛋白质消化不足。
为了提高鲁西黄
牛饲料利用率,提高其生产性能,需要研究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的
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饲养和营养管理措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针对不同粗饲料组成的不同RDPRUP日粮模拟鲁西黄
牛瘤胃消化过程,探究不同RDPRUP日粮对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的
影响,包括瘤胃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氨氮(NH3-N)浓度、总氮、总磷、总挥发性固体、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纤维等指标的变
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与饲料组成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实验方法包括: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不同RDPRUP日粮为处理,进行瘤胃发酵试验,同时取样分析各项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以养分消化试验为
基础,结合体外体内消化试验,测试不同RDPRUP日粮对鲁西黄牛饲料
养分消化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例如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预计本研究能够分析不同RDPRUP日粮对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
的影响,揭示不同粗饲料组成对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差异,
建立合理和优化的饲养和营养管理措施,为提高鲁西黄牛的生产性能和
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丰富和完善畜禽营养学和动物营养生理
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大豆异黄酮对山羊瘤胃代谢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山羊瘤胃是一种特殊的消化器官,不仅仅是反刍动物的特色器官,还是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山羊瘤胃的健康状态对山羊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含量较多的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已经被证明对人类和反刍动物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关于大豆异黄酮对山羊瘤胃代谢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豆异黄酮对山羊瘤胃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山羊饲养管理和营养调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
1. 选取48头健康的成年雌性山羊进行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在日常饲喂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照组则不添加。
3. 评估大豆异黄酮对山羊瘤胃代谢的影响,包括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瘤胃 pH 值、瘤胃内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等参数变化。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图表展示和解读,探究大豆异黄酮对山羊瘤胃代谢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理。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探究大豆异黄酮对反刍动物瘤胃代谢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数据,为一定程度上说明大豆异黄酮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
康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结果还将为山羊饲养管理和营养调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技术预测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杨金山;岳奎忠;刘鑫;尼基塔;张广宁;刘岩;张永根【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全混合日粮(TMR)体外发酵参数预测奶牛的生产性能,采集2头体重550 kg、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并取40种不同的T M R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发酵24 h的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含量,以及甲烷(CH4)排放量、微生物蛋白质(MC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蛋白质消失率(IVCPD)和体外有机物消失率(IVOMD)等指标.记录饲喂不同TMR的奶牛对应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并与奶牛生产性能之间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①产奶量与丙酸含量(r=0.37,P<0.05)、MCP(r=0.40,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IVCPD(r=-0.44,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脂率与乙酸含量(r=0.55,P<0.01)、甲烷排放量(r=0.36,P<0.05)、MCP(r=0.40,P<0.05)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乳蛋白率与MCP(r=0.91,P<0.01)、IVDMD(r=0.44,P<0.01)、IVCPD(r=0.4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与IVOMD(r=-0.56,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②奶牛的生产性能可用体外发酵参数作为预测因子进行预测.产奶量(kg/d)=29.72-0.86IVCPD(R2=0.73,RSD2=47.26,P<0.001);乳脂率(%)=0.40+0.06AA(R2=0.91,RSD2=0.15,P<0.001);乳蛋白率(%)=1.52+0.06MCP(R2=0.78,RSD2=0.01,P<0.001).奶牛的生产性能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预测方程是可行的.【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8(045)008【总页数】8页(P2167-2174)【关键词】奶牛;体外发酵技术;生产性能;预测模型【作者】杨金山;岳奎忠;刘鑫;尼基塔;张广宁;刘岩;张永根【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体外发酵技术是评价奶牛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具有测定快、准确度高、样本数量大等优点[1],可用体外发酵参数与奶牛生产性能之间建立相关关系来预测奶牛的生产性能。
不同类型日粮对泌乳奶牛体况、瘤胃发酵及生产性
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该研究的题目是“不同类型日粮对泌乳奶牛体况、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日粮对泌乳奶牛的影响,包括其对泌乳奶牛的体况、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现代畜牧业中,牧户们越来越关注泌乳奶牛的日粮组成及其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的组成与质量对于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体况和健康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日粮所含营养成分、比例和能量价值等不同,因此会对泌乳奶牛的瘤胃发酵、体重变化和乳产量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日粮对泌乳奶牛的影响,本研究将对包括玉米秸秆、豆饼、玉米饲料、豆粕、麦草等常用饲料组成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日粮进行研究。
通过对泌乳奶牛进行实验观察,目的是发现不同饲料组成对泌乳奶牛的瘤胃发酵、体重、乳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为农户们制定更为合理、可行的饲养方案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确定不同类型日粮的配方和比例,对选择出的实验泌乳奶牛进行分组试验,进行为期30天的实验观察,记录泌乳奶牛的体重变化、瘤胃发酵情况、饲料摄入量、乳产量及质量等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类型日粮对泌乳奶牛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
该研究将对提高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科学化管理和饲养标准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将为饲料行业发展带来启示。
不同水平的抗坏血酸钠对奶牛胃液指标的影响
Б.,НП;明德南
【期刊名称】《国外畜牧学:饲料》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试验证明,日粮中添加7.5克抗坏血酸钠能有效地提高奶牛胃液中原生动物和挥发脂肪酸的含量,减少硝酸盐对奶牛机体不良的影响。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Б.,НП;明德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1
【相关文献】
1.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液的影响 [J], 刘春龙;李忠秋;张帆;许岩;姜文博;单安山
2.添加不同水平阴离子盐对人工瘤胃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J], 张思维;曹荣;贾磊;王加启;雒秋江
3.日粮不同钴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林淼;隋雁南;安雨洁;宗玉洁;封丽梅;王阔鹏;胡梓轩;赵国琦
4.不同苹果渣水平对关中奶山羊泌乳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液pH值的影响 [J], 熊忙利;吴旭锦;朱小甫;张文娟
5.抗坏血酸钠对奶牛瘤胃液指标的影响[J], Н.П.布列柯夫;李自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外法研究不同来源功能性寡糖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体外法研究不同来源功能性寡糖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简介:功能性寡糖是一类可用作益生元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奶牛饲料中。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功能性寡糖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寡糖来源的短链脂肪酸产量、氨氮产量、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为寡糖的选择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12头健康的泌乳奶牛,采集其瘤胃液作为研究样本。
同时,收集2种不同来源的功能性寡糖:寡糖A(来源于菊粉)和寡糖B(来源于乳糖酪蛋白水解物)。
2.体外实验设计将采集到的瘤胃液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寡糖)、寡糖A组、寡糖B组和寡糖A/B组。
每组分别添加适量的寡糖,并在常温下进行体外发酵实验。
3.样品分析在发酵结束后,采集发酵液样品。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各组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
同时,使用比色法分析氨氮的含量。
此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发酵液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1.功能性寡糖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寡糖A和寡糖B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和氨氮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寡糖A组和寡糖B组的醋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升高(P < 0.05);寡糖A组的氨氮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然而,在寡糖A/B组中,发酵液的短链脂肪酸和氨氮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P > 0.05)。
2.功能性寡糖对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寡糖A和寡糖B均显著影响了菌群的多样性指数。
其中,寡糖A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寡糖B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而寡糖A/B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功能性寡糖对奶牛瘤胃发酵具有影响。
利用体外法研究不同水平黄曲霉毒素B1对蜀宣花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方东辉;付茂忠;唐慧;甘佳;王淮;易军;王巍【摘要】In this study,three Shuxuan cattle with permanent rumen fistula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s.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flatoxin B1 (0.1 μg/mL,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 on rumen pH,ammonia nitrogen and volatil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the culture of rumen microorganism was established in vitro.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ng of aflatoxin B 1 could reduce the activity of biodegradable protein.With the increase of B 1 concentration,the timing for microbial degradation ability to decrease was moved up.The concentration of VFA in the 10 μg/mL group was low,and the microbial activity was weak,which was not good for the rumen fermentation.The proportion of acetic acid in the 10 μg/m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fibrous decomposition bacteria was inhibited.%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蜀宣花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法,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黄曲霉毒素B1(0.1μg/mL,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对母牛瘤胃pH值、氨态氮(NH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黄曲霉毒素B1能够降低微生物降解蛋白质的活性,随着B1浓度的升高,微生物降解能力下降的起始时间节点逐步提前;添加10 μg/mL B1组的VFA浓度较低,该水平下微生物活性较弱,不利于瘤胃发酵,且添加10 μg/mL B1组的乙酸比例较低,推测10μg/mL水平下纤维分解菌的活性相对受到抑制.【期刊名称】《中国草食动物科学》【年(卷),期】2018(038)002【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体外法;黄曲霉素B1;瘤胃;内环境参数【作者】方东辉;付茂忠;唐慧;甘佳;王淮;易军;王巍【作者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5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机构认定为Ⅰ类致癌物(WHO,1993)[1]。
羊;但是当体重大于16.00kg 后,杂交羊的尾巴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缓,并且尾型显著小于当地戈壁羊羔羊,说明用呼伦贝尔短尾羊公羊杂交改良当地大尾型的戈壁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1]韩吉龙.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富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2]刘真,王慧华,刘瑞凿,等.不同尾型绵羊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J ].畜牧兽医学报,2015,46(10):1721-1732.[3]李星艳,王世银,许瑞霞,等.阿勒泰羊CFD 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营养状态阿勒泰羊尾脂中的表达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16,53(6):1136-1144.[4]M or adi M H ,N ej at i -J avar em i A ,M or adi -Shahr babak M ,et al .G e-nom i c s can of s el ect i ve s weeps i n t hi n and f at t ai l s heep br eeds f or i dent i f yi ng of candi dat e r egi ons as s oci at ed wi t h f at depos i t i on [J ].BM C G enet ,2012,26(13):10.[5]张仙保,牛峰,张新杰,等.加快戈壁短尾羊选育工作的建议[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7):3-4.利用体外法研究不同水平黄曲霉毒素B1对蜀宣花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方东辉,付茂忠,唐慧,甘佳,王淮,易军,王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摘要: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蜀宣花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法,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黄曲霉毒素B1(0.1μg/mL ,1.0μg/mL ,5.0μg/mL ,10.0μg/mL )对母牛瘤胃pH 值、氨态氮(NH 3-N )及挥发性脂肪酸(VFA )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7):2999⁃3003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7.008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赵㊀悦1㊀童津津1㊀熊本海2㊀蒋林树1∗(1.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术学院,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摘㊀要:大豆异黄酮是豆科植物中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类雌激素活性而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具有抗肿瘤㊁抗氧化应激㊁抗炎以及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等能力㊂本文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㊁结构功能及其对奶牛瘤胃发酵㊁泌乳性能㊁抗氧化能力以及增殖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㊂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奶牛;生产性能;瘤胃;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能力中图分类号:S823;S816.7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7⁃2999⁃05收稿日期:2018-12-17基金项目:北京市农业局 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629,31702302,31802091)作者简介:赵㊀悦(1996 ),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与免疫㊂E⁃mail:982830024@qq.com∗通信作者:蒋林树,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kjxnb@vip.sina.com㊀㊀在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将奶牛的产奶量达到最高,如何使奶牛的泌乳性能更好地提升,如何将奶牛的抗氧化水平达到最佳,一直是畜牧工作者研究的重点㊂饲粮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或动物生长促进剂可以起到调控作用,但其在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㊂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动物生长的天然活性物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㊂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是一种天然的添加剂,是由大豆衍生而来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家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1]㊂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因此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以及调节机体内源性激素水平的生理调节剂[2]㊂它具有促进动物乳腺发育㊁提高奶牛泌乳量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3]㊂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绿色㊁安全㊁有效以及副作用小等优点[4]㊂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发利用大豆异黄酮等天然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㊂1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及功能㊀㊀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1]㊂大豆是日常饮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食物,也是植物雌激素的来源[5]㊂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的种皮㊁胚轴和子叶中[6],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大豆的子叶,占总含量的80% 90%;胚轴中的总含量相对较低,但是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的种类较多[7]㊂由于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类似于哺乳动物雌激素的化学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在内分泌调节中具有双重作用[8],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9],既能作为雌激素与受体进行结合,又能作为抗雌激素阻碍其与受体结合[10]㊂大豆异黄酮在不同水平下都具有生物活性,对具有高雌激素水平的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对具有低雌激素水平的受体产生雌激素作用[3,7]㊂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在人类疾病治疗中起到了抗肿瘤[11]㊁抗氧化应激㊁抗炎[12]以及增强组织细胞增殖能力等作用[13]㊂对于非反刍动物来说,大豆异黄酮能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㊁促进家畜生长㊁改善繁殖性能[14-15]㊂而对于反刍动物而言,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泌乳性能㊁改善常规乳成分等作用[3,10,16-17]㊂2㊀大豆异黄酮中的主要成分㊀㊀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共有12种,其中最主要的2种为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13],存在形式主要以2种形式存在,一是游离的苷元型异黄酮,二是糖苷型异黄酮,游离的苷元型异黄酮的含量较少,糖苷型异黄酮的含量较多,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7% 98%[7]㊂由于苷类成分在肠道内难以吸收代谢,所以糖苷型异黄酮必须经过肠道微生物发酵转化或直接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7]㊂反刍动物在口服摄入后,糖苷被细菌葡糖苷酶水解成糖苷配基,被瘤胃微生物高度代谢[18],将大豆苷元转化为雌马酚[19]㊂染料木黄酮代谢为对乙基苯酚[20],尽管对乙基苯酚是一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但雌马酚是大豆苷元在奶牛体内通过生物转化产生的具有较稳定化学结构的最终代谢产物,与受体结合具有更高的亲和力,相对于其母体大豆苷元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20],因此可作为一种更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更好地促进动物乳腺发育,提高产奶量㊁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13]㊂3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3.1㊀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㊀㊀瘤胃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3个微生物分类群:细菌㊁原生动物和真菌[20]㊂奶牛瘤胃微生物组在动物健康和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非常动态的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21]或饮食[22]而变化㊂瘤胃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对氧气敏感的专性厌氧菌,细菌种群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饲粮㊁物种和寄主年龄㊁饲料㊁饲料添加剂㊁季节和地理区域等[23]㊂此外,瘤胃厌氧细菌的代谢活动受pH和氧化还原电位值变化的影响[20]㊂大豆异黄酮对瘤胃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很少且不一致㊂Kasparovska等[20]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的试验组和未添加大豆异黄酮的对照组相比,pH和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较高;2组中丙酸在TVFA含量中的比例相似㊂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及其代谢物在吸收后存在于循环血液中[20]㊂除了瘤胃内异黄酮的初始直接作用外,血液中的这些循环异黄酮及其代谢物也会影响瘤胃微生物,如通过唾液或通过瘤胃上皮进入瘤胃的血液中睾酮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和瘤胃细菌蛋白[24-25],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澄清这些观察结果㊂然而,关注异黄酮对瘤胃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影响的研究很少㊂朱河水等[26]和李琮等[27]报道,大豆黄酮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瘤胃的代谢以及提高微生物蛋白的含量㊂刘春龙等[28]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染料木黄酮可以增加饲粮中乙酸和TVFA的产量,但是对于丙酸产量㊁乙酸和丙酸的比值并未产生影响㊂3.2㊀对泌乳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㊀㊀奶牛乳腺的发育状况会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对奶牛乳腺的发育状况及泌乳过程进行调控[10]㊂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长轴,并且可与下丘脑㊁垂体等处的受体进行结合,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10]㊂催乳素可以增加细胞核内的RNA,使蛋白激酶受到环化腺苷酸(cAMP)的激活,促使糖元和脂肪进行分解[29],增加乳汁的分泌,从而提高奶牛产奶量[29]㊂㊀㊀将大豆异黄酮这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添加到奶牛饲粮中进行饲喂,在奶牛采食后,大豆异黄酮被消化吸收进入到奶牛的血液中,使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得到提升[10]㊂一方面,IGF⁃Ⅰ同时作用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2条信号通路,调节乳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从而促进乳蛋白合成,提高乳产量[30];另一方面,IGF⁃Ⅰ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可促进垂体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使催乳素与受体结合[31],进而提高核蛋白体RNA[32],使酪蛋白mRNA翻译转录的速度变快[26],从而使乳汁的分泌得到增加,提高奶牛的产奶量[31]㊂刘续航等[33]在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腺主要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混合饲粮的基础上添加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是对乳蛋白的含量和乳脂率无显著影响㊂杨建英等[34]在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乳中乳糖㊁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㊂朱河水等[35]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不但能阻止奶牛泌乳后期产奶量下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泌乳量㊂有研究发00037期赵㊀悦等: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现,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是决定泌乳持续性和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6]㊂刘春龙等[37]在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研究中表明,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大豆异黄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显著增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㊂穆莹等[38]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时,可以显著提高β-酪蛋白㊁乳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细胞的增殖,提高奶牛的产奶量㊂欧阳五庆等[39]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增殖的影响时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提高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并且大豆异黄酮的添加剂量呈现一定的依赖性㊂卢志勇等[16]在进行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共培养试验的结果中表明,当大豆异黄酮的添加剂量在一定范围时,可以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β-酪蛋白㊁乳糖和甘油三酯的能力;并指出,大豆异黄酮可提高细胞活力,促进合成代谢与分泌β-酪蛋白㊁乳糖和甘油三酯的能力,加速细胞对营养物质的转化效率,从而增强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能力㊂3.3㊀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㊀㊀一般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体内产生的自由基过多或清除不足时,会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2]㊂大豆异黄酮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高抗氧化能力,其分子结构的主链上,取代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是决定大豆异黄酮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40]㊂据报道,影响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最主要的羟基位C⁃4 位羟基,其次是C⁃5位羟基,而C⁃7位羟基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可以忽略[2]㊂由于染料木黄酮在C⁃4 位㊁C⁃5位㊁C⁃7位共有3个羟基,大豆苷元在C⁃4 位㊁C⁃7位共有2个羟基,所以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均是有效的抗氧化剂,且染料木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大豆苷元㊂但是,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并不仅仅由它们固有的自由基清除特性介导㊂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是天然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提升奶牛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16]㊂通过促进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过氧化氢酶(CAT)㊁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丙二醇(MDA)的含量,使细胞不受由活性氧(ROS)的释放产生自由基而引起的氧化损伤的破坏[40]㊂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可阻止在细胞代谢过程中DNA中鸟嘌呤被某些活性氧破坏产生8-羟基-2 -脱氧鸟苷,进而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从而抑制脂质的过氧化生成[27]㊂因此,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够通过2种途径来发挥其抗氧化作用:一是清除体内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使机体自由基处于平衡状态;二是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使机体免受氧化损伤的破坏㊂㊀㊀大豆异黄酮抗氧化能力非常强,可以保护机体,使机体不受射线诱导的氧化损伤[41]㊂方洛云等[3]在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抗氧化指标影响的研究中表明,奶牛饲喂大豆异黄酮后,奶牛血清中的SOD和GSH⁃Px活性均有显著提高㊂刘德义等[42]在饲粮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后,对具有过氧化物活性的酶进行测定,发现奶牛血清中的GSH⁃Px㊁CAT和SOD的活性显著上升㊂刘续航等[33]在饲喂大豆异黄酮35d后的奶牛血清中发现GSH⁃Px和SOD的活性均有显著上升,CAT的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㊂卢志勇等[16]在大豆异黄酮等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血清CAT㊁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血清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㊂4㊀小㊀结㊀㊀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产奶量㊁泌乳性能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对于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分析以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㊂本文结合国内外应用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机体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可为日后更好的应用大豆异黄酮这类植物雌激素提供依据㊂参考文献:[1]㊀TSUGAMIY,MATSUNAGAK,SUZUKIT,etal.Isoflavonesandtheirmetabolitesinfluencethemilkcomponentsynthesisabilityofmammaryepithelialcellsthroughprolactin/STAT5signaling[J].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2017,61(10):1700156.[2]㊀邓卉,刘进远,汪林书,等.大豆异黄酮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途径及机理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12,39(2):32-34.100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3]㊀方洛云,赵燕飞,金凯,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㊁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9-15.[4]㊀李延杰.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47.[5]㊀张百红,岳红云.植物雌激素的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9):1444-1446.[6]㊀刘春龙,李忠秋,张帆,等.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血清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9(4):460-463,467.[7]㊀张晓霞,刘春雪.大豆异黄酮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7(10):53-57.[8]㊀ASOT,UCHIYAMAS,MATSUMURAY,etal.AnaturalS⁃equolsupplementalleviateshotflushesandothermenopausalsymptomsinequolnonproducingpostmenopausalJapanesewomen[J].JournalofWomen sHealth,2012,21(1):92-100.[9]㊀KANGHJ,ANSBACHERR,HAMMOUDMM.Use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inmeno⁃pause[J].InternationalJournalofGynecology&Ob⁃stetrics,2002,79(3):195-207.[10]㊀程蕾,王定发,刘晓华,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4):5-7.[11]㊀RUSSOM,RUSSOGL,DAGLIAM,etal.Under⁃standinggenisteinincancer:the good andthebad effects:areview[J].FoodChemistry,2016,196:589-600.[12]㊀MORTENSENA,KULLINGSE,SCHWARTZH,etal.Analyticalandcompositionalaspectsofisoflavonesinfoodandtheirbiologicaleffects[J].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2009,53(Suppl2):S266-S309.[13]㊀郑庆虎,周辉,陈祯祥,等.雌马酚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1):105-109.[14]㊀郑峰,崔香丹,朱洁波,等.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J].大豆科学,2018,37(1):101-104.[15]㊀韦习会,夏东,陈杰,等.饲喂大豆异黄酮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4,20(1):51-54.[16]㊀卢志勇,梁代华,杨运玲,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13(2):25-28.[17]㊀赵传毅,姜宁,杨文忠,等.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7):68-69.[18]㊀LUNDHT.Metabolismofestrogenicisoflavonesindo⁃mesticanimals[J].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1995,208(1):33-39.[19]㊀KASPAROVSKAJ,KRIZOVAL,LOCHMANJ,etal.Soybean⁃derivedisoflavonedeterminationinrumenfluidandmilkbyLC⁃MS⁃(TOF)[J].JournalofChromatographicScience,2016,54(6):997-1003.[20]㊀KASPAROVSKAJ,PECINKOVAM,DADAKOVAK,etal.Effectsofisoflavone⁃enrichedfeedontheru⁃menmicrobiotaindairycows[J].PLoSOne,2016,11(4):e154642.[21]㊀JAMIE,ISRAELA,KOTSERA,etal.Exploringthebovinerumenbacterialcommunityfrombirthtoadult⁃hood[J].TheISMEJournal,2013,7(6):1069-1079.[22]㊀SINGHKM,JISHATK,REDDYB,etal.Microbialprofilesofliquidandsolidfractionassociatedbiomate⁃rialinbuffalorumenfedgreenanddryroughagedietsbytagged16SrRNAgenepyrosequencing[J].Molec⁃ularBiologyReports,2015,42(1):95-103.[23]㊀TAJIMAK,AMINOVRI,NAGAMINET,etal.Di⁃et⁃dependentshiftsinthebacterialpopulationoftherumenrevealedwithreal⁃timePCR[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1,67(6):2766-2774.[24]㊀杨国宇,陈伟华,陈杰,等.雄性水牛瘤胃内睾酮的检测及变化规律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1(1):82-86.[25]㊀陈杰,杨国宇,韩正康.大豆黄酮对反刍动物血清睾酮和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1999,20(2):17-19.[26]㊀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等.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6):127-129.[27]㊀李琮,臧长江,刘亚伟,等.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对奶牛乳成分㊁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7,44(6):1688-1693.[28]㊀刘春龙,李忠秋.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发酵水平的影响研究[C]//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青岛:中国奶业协会,2010.[29]㊀刘春龙,任延铭,姜文博,等.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内分泌水平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0,30(9):1261-1264,1268.[30]㊀SIGLT,MEYERHH,WIEDEMANNS.Geneex⁃pressionanalysisofproteinsynthesispathwaysinbo⁃vinemammaryepithelialcellspurifiedfrommilkdur⁃inglactationandshort⁃termrestrictedfeeding[J].JournalofAnimalPhysiologyandAnimalNutrition,20037期赵㊀悦等: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2014,98(1):84-95.[31]㊀李琮,陈俊宏,刘亚伟,等.大豆黄酮㊁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㊁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309-316.[32]㊀郭云,赵芳,邓海峰,等.补喂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6(5):5-8.[33]㊀刘续航,蒋林树,王俊杰,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腺主要免疫功能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34]㊀杨建英,张勇法,王艳玲,等.大豆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中常规成分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5(6):30-31.[35]㊀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等.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相关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7-28.[36]㊀孟海洋.王不留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37]㊀刘春龙,李忠秋,张帆,等.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1517-1522.[38]㊀穆莹,江连洲.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泌乳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3(1):187-190.[39]㊀欧阳五庆,邹思湘,林成招.大豆黄酮对RMEC增殖的影响[C]//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长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40]㊀ARORAA,NAIRMG,STRASBURGGM.Antioxi⁃dantactivitiesofisoflavonesandtheirbiologicalme⁃tabolitesinaliposomalsystem[J].Archivesof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1998,356(2):133-141.[41]㊀林厦菁,蒋守群,林哲敏,等.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㊁肉品质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39(1):1-6.[42]㊀刘德义,周玉传,陆天水,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4):31-32,55.∗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kjxnb@vip.sina.com(责任编辑㊀武海龙)ResearchProgressofSoybeanIsoflavonesinDairyCowsProductionZHAOYue1㊀TONGJinjin1㊀XIONGBenhai2㊀JIANGLinshu1∗(1.BeijingKeyLaboratoryofCowNutrition,Institut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Beijing102206,China;2.InstituteofAnim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193,China)Abstract:Soyisoflavonesareaclassofflavonoidsfoundinlegumes.Theyarecalledphytoestrogensduetotheirestrogen⁃likeactivityandhaveanti⁃tumor,anti⁃oxidativestress,anti⁃inflammatoryandmammaryepitheli⁃alcellsproliferationcapabilitiesandsoon.Thispapermainlydescribedthemaincomponents,structureandfunctionofsoyisoflavonesandtheeffectsandmechanismsofsoyisoflavonesonrumenfermentation,lactationperformance,antioxidantcapacityandproliferationperformanceofdairycows.[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9,31(7):2999⁃3003]Keywords:soyisoflavones;dairycows;performance;rumen;mammaryepithelialcells;antioxidantcapacity3003。
不同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奶牛瘤胃是奶牛体内进行发酵的主要场所,而脂肪作为奶牛体内的一种重要能源,对奶牛瘤胃的发酵和产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奶牛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大麦、玉米、豌豆和豆油等不同类型的脂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添加到奶牛饲料中,通过对奶牛的饮食和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探究不同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研究对象选择:选择30头泌乳期奶牛作为研究对象。
(2)饲料配方设计:将上述不同类型的脂肪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奶牛饲料中,设计不同的饲料组合。
(3)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奶牛的饮食习惯、饲料消耗量、奶量、乳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以及瘤胃发酵产物的pH值、挥发脂肪酸含量等指标。
(4)数据统计与分析:采集监测数据,并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将探究不同脂肪对奶牛瘤胃发酵产物的pH值、挥发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
(2)不同脂肪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还将探究不同脂肪对奶牛的奶量、乳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
(3)为优化奶牛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优化奶牛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生产效益。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饲料成分的差异:因为本研究中将采用不同类型的脂肪,而不同脂肪的营养成分可能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
解决办法:对饲料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着重分析不同脂肪的营养成分差异,并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中加以考虑。
(2)动物个体差异:由于每头奶牛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等因素都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
围产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细菌菌群的变化研究马利鑫;陈昊;杨梦蝶;马旭林;张成友;何丽丽;蔡立娟;王玲【期刊名称】《中国畜牧杂志》【年(卷),期】2024(60)5【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反应。
选择年龄、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干奶牛30头,产前21 d设为围产前期组,产后21 d设为围产后期组。
选择14头奶牛分别在产前7 d和产后14 d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细菌菌群。
结果表明:1)与围产前期相比,围产后期奶牛瘤胃液的pH和乙酸/丙酸降低(P<0.01),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提高(P<0.01);2)门水平上,围产后期奶牛瘤胃液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藻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围产前期(P<0.01或P<0.05),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和软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围产前期(P<0.01或P<0.05);属水平上,围产后期奶牛瘤胃液普雷沃氏菌属_7、毛螺旋菌科NK3A20群、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Shuttleworthia相对丰度高于围产前期(P<0.01),瘤胃球菌科_NK4A214群属、克里斯滕森菌R-7群属、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属、产乙酸糖发酵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属和丁酸弧菌属_2相对丰度均低于围产前期(P<0.01)。
由以上可知,围产期前后奶牛因饲粮改变及分娩应激,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都发生了显著改变。
【总页数】7页(P255-261)【作者】马利鑫;陈昊;杨梦蝶;马旭林;张成友;何丽丽;蔡立娟;王玲【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2【相关文献】1.奶牛围产期瘤胃菌群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2.沙棘黄酮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细菌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的影响3.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进展4.不同粗料组成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瘤胃菌群与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5.沙葱醇提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奶牛瘤胃是奶牛的重要消化器官,能够顺利完成发酵过程,有利于奶牛消化、吸收养分。
然而,由于环境、饲料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奶牛消化不良、发胀等问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近年来,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奶牛饲料中,据报道,这些天然成分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奶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奶牛生产力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 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发酵产物的影响。
3. 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研究方法:1. 采用体外模拟系统和实验室培养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采用体外模拟系统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发酵产物的影响。
3. 采用实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1. 探究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作用,为优化奶牛饲料的配方提供依据。
2. 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发酵产物的影响,为寻找新型奶牛饲料提供支撑。
3. 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奶牛生产力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难点1. 奶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
2. 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的多样性。
3. 田间试验的难度和风险。
五、研究局限性1. 仅限于植物精油及其它活性成分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研究,对于其它奶牛生产问题的解决尚不能完全适用。
2. 田间试验受环境因素、天气等干扰,难以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郝小静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22()5
【摘要】本文综述了酵母培养物、半胱胺、稀土、小肽和肉桂醛5种常用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探讨了常用瘤胃调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氨氮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瘤胃内pH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这5种常用瘤胃调控剂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郝小静
【作者单位】青岛市畜牧工作站/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不同释放速度瘤胃调控剂对瘤胃亚急性酸中毒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2.不同精粗比底物下添加复合营养调控剂对绵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3.瘤胃发酵影响因素及瘤胃调控
4.丹宁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瘤胃氢化过程的调控:奶山羊日粮中添加葵花油对其生产性能、乳脂成分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5.利用人工瘤胃研究富含葵花油的玉米青贮对瘤胃发酵剂脂类代谢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