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与性格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气质与性格一、气质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2、气质的特点第一,感受性: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感觉限度的大小来测量。
第二,耐受性: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的耐受程度,他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第三,反映的敏捷性: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速度;不随意的反应性。
反映的敏捷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第四,可塑性: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呆板性被认为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可塑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第五,情绪兴奋性:不仅反映神经过程强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第六,内向与外向性: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
表现于外叫外向型表现于内叫内向型。
外向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
3、气质的类型第一,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考,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第二,多血脂:这种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弱点,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第三,粘液质,情绪平稳。
表情平淡,四位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第四,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二、性格1、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2、性格特征第一,态度特征:A对待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
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某人气质高贵、幽雅,有的人没有气质,有时候也经常听到某人待人礼貌、彬彬有礼很有气质等,每位同学肯定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这些气质和我们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是否一样呢?一、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一)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性,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包括注意集中的时间的长短、一定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等。
心理过程的灵活性包括思维的灵活程度、心理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还是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它使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有着近似的表现,使人的心理活动到处都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不论活动内容、兴趣、动机,都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才叫做气质。
2.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
这是因为气质主要是人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表现,它们多半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
因此,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某些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活泼好动,不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不仅如此,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难以改变上。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秉性”就是气质。
3.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集于一身。
当然,就气质的外在表现上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它也会发生某些改变。
好发脾气的人不发脾气了,急性子的人变稳重了。
但着仅仅是外部表现的改变,叫做气质的掩蔽现象。
其内部产生质的变化是很难的。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⒈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⒉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⒊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例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中的“性格”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性格。
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体现的则是心理学中“气质”这一概念。
勤奋属于性格,而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则属于气质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
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
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
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就较困难。
一、什么是气质(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理解气质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主要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情绪发生的快慢等心理过程的速度。
心理活动的强度,指情绪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过程的强度。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指情绪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等。
心理活动的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活性、注意转移的灵活性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世界,经常从外界获得新印象,还是倾向于内心世界,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例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容易发火;有的人遇事沉着,不动声色;有的人活泼好动,能说会道;有的人则多愁善感,胆小怕事。
这些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即气质的表现。
气质只决定人的心理活动方式,而不决定人的精神生活内容,它与人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没有多大联系。
因此,可以说气质无好坏之分。
其次,气质是一种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这些动力方面的特点是比较稳定的,它不以活动的动机、目的、内容为转移,贯穿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之中。
这就是说,一个具有某种气质特征的人,常常在内容很不相同的活动中都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征。
例如.一个具有情绪易于激动这种气质特征的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时,往往兴高采烈、喜形于色;在文娱表演或体育比赛前常常坐立不安;在考试时容易心慌意乱;与同学讨论问题时,也显得言辞激烈、情绪激昂。
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稳定性,它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
再次,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征的心理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的生物遗传因素。
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一个人的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比较活泼好动,哭声响亮,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有的则比较安详宁静,声微胆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缓慢,这就是气质最早、最真实的流露。
气质与性格一、气质与性格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气质:(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
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2)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02论述)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气质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
A、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B、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用人单位利用心理学进行人才选拔。
而个人选择职业也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职业的要求。
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其不利一面因素。
C、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发展。
2.什么是性格(1)性格的定义: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特性: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可塑性。
(3)性格的类型: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划分为性格类型: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根据文化生活的形式区别性格类型: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利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某人气质高贵、幽雅,有的人没有气质,有时候也经常听到某人待人礼貌、彬彬有礼很有气质等,每位同学肯定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这些气质和我们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是否一样呢?一、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一)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与概念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某人气质高贵、幽雅,有的人没有气质,有时候也经常听到某人待人礼貌、彬彬有礼很有气质等,每位同学肯定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这些气质和我们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是否一样呢?一、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一)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⒈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性,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包括注意集中的时间的长短、一定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等。
心理过程的灵活性包括思维的灵活程度、心理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还是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它使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有着近似的表现,使人的心理活动到处都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不论活动内容、兴趣、动机,都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才叫做气质。
⒉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
这是因为气质主要是人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表现,它们多半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
因此,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某些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活泼好动,不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不仅如此,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难以改变上。
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混淆两者,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事实上,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精神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变化,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两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如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友善;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抑郁质的人表现为温柔。
②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则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具有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要形成这种性格特征就会较为困难。
③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第三节气质与性格气质与性格作为另外两种基本人格特征,气质是形成人格的“原料”之一,是人格的先天遗传成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反应敏感性、活动水平、心境、可塑性和适应性。
而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一、气质(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例如,有的人脾气易怒,易动感情;有的人则沉着冷静,不动声色;有的人反应迅速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较迟钝,行动缓慢稳重。
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禀性”,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是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情绪发生的快慢等心理过程的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过程的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外部还是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它使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有着近似的表现,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不论活动内容、兴趣、动机,都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才叫气质。
2.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在表现。
因此,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某些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活泼好动,不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不仅如此,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难以改变上。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就是气质。
当然,就其外部表现而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性格的成熟,气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这仅仅是外部表现的改变,使其内部产生质的改变是很难的。
同时,性格对于气质也会具有一定的制约和控制作用。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要是后天的。
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 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3.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在实际使用中,性格与气质经常混用,而且这样混用问题不大。
书本上的定义呢大致是这样的——性格是一个人对环境习惯性的反应。
而气质是一个人心理结构中动力指标的描述,比如外向与否,脾气急不急等等,。
但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对环境的特定反应里,动力因素无处不在。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对事物反应总是过度,所谓性格激进?因为他天生的兴奋功能就强。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引证不同、侧重点不同引证不同1、气质:鲁迅《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气质的本然,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
”2、性格:商韬《论元代杂剧·元杂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如此强调矛盾冲突,就是为了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反映生活的本质。
”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一种外在和内在的感觉。
而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气质除了天生的本质以外,但大多是在后天培养的。
而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可以调整,但改变很难。
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每个人作为一定社会集团的成员,他身上具有该集团成员共有的性格特征,如民族性格特点、从事某种职业活动人群的共同性格特点。
但作为个人,他有自己的神经系统特性、微观生活环境、特殊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教育条件,这一切反映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就形成了性格的个体差异,如有的人开朗、活泼,有的人沉静、内向。
气质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力度、变化的快慢与均衡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倾向性等动态性质的心理特征。
这些动力状态的不同结合,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气质的千差万别。
气质依赖于人的身体素质,尤其与人的神经类型紧密联系。
有人把气质看作是人发展的“内部气候”。
初生的婴儿就表现出气质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好哭、好动,有的安静、少动。
性格与气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均属较稳定的个性特征范畴。
1.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1)形成的客观基础条件不同气质的形成直接决定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具有自然的性质;而性格的生理基础则是神经类型特点和后天因素所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合金”,也就是说,神经类型不能预先决定性格,也不能直接决定性格。
(2)稳定程度不同气质具有先天性,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虽然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其变化极为缓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是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虽然也具有稳定性特点,但与气质相比,比较容易改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3)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仅仅标志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且同一种气质的人会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不受活动内容的影响。
因此,气质不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而性格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社会特征。
人在社会中生活,与各种事物、各种人发生一定的关系。
他的态度和行为总会对各种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或有益于社会和他人,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⒈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⒉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⒊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例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中的“性格”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性格。
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体现的则是心理学中“气质”这一概念。
勤奋属于性格,而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则属于气质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
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
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
气质与性格的名词解释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世界。
每个人有着独特的个性,表现为他们的气质和性格。
虽然气质和性格都是描述人的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术语,但它们在含义和重点上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气质是指一个人天生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和态度。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是与人的遗传有关的,它通常开始于胎儿发育阶段并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形成。
气质是人类个体在与外界环境互动时呈现出的一种稳定模式。
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
有许多不同的气质理论,其中著名的是乌克兰精神病学家尼古拉·卡翁的气质理论。
根据他的理论,人类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通常是活跃、乐观和冲动的,多血质的人热情、外向和活力充沛,粘液质的人温和、亲和力强和敏感,抑郁质的人沉思、沉静和有洞察力。
性格,与气质相比,更偏重于对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塑造和影响。
性格是人在经历了生活和社会交往后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
它更易受到教育、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性格通常是一个人关于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是一个人的心性、品格和意志的表现。
尽管性格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但它并不是不受个体控制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积极改变行为来塑造自己的性格。
例如,一个烦躁易怒的人可以意识到这一特点,并通过培养耐心和宽容来改变自己的性格。
气质和性格虽然在定义上有所区别,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一个人的气质会影响他的性格,并反过来决定他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外在环境。
一位乐观开朗的人通常会有积极的性格,而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内向的性格特点。
无论是气质还是性格,都反映了人的内在特质和行为方式。
它们的发展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为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提供指导。
总而言之,气质和性格是描述人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概念。
气质强调了天生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而性格更关注通过环境和社会交往形成的个性特征。
气质与性格
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同学。
如有的同学情绪很不稳定,动不动就发脾气;有的同学上课总是坐不住,经常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同学非常开朗,同学都愿意与他交往……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
心事如歌
我是一名高中的男生,我从小给人的印象就很乖,做事情总是不像其他男生那样干脆利落,经常比别人慢半拍。
因此,小时候人送外号“乖小囡”。
上学后,特别是上高中后,同学竟然背后叫我“娘娘腔”。
为此,我特别苦恼。
我也想改变我的这种状态,可不知为什么效果一直不明显。
我该怎么办呀?
心理教师手记
稍稍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人和人有多么的不同。
有的人性子急躁,易动感情:有的人则反应迟钝,行动缓慢。
其实这些特点在心理学上被叫做气质,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脾气。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果断呀优柔寡断等这样的一些词,这些词所表现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气质和性格是一个人在行为中最先明显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也是我们接触一个人最先能获得的信息。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它在人的外在表现中也不起决定作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更不能决定一个人品德好坏和成就大小。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功者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气质特点,甚至同一领域的人的气质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自身的气质。
而且因为气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它是在等于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基础上,在长期后天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很难彻底改变,所以,要改变气质也是很难的。
但是气质与个人的性格、职业、身体健康乃至交友都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
例如,医生们发现气质特征与某些疾病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美国两位医生对同一学院毕业的学生进行了30年的观察发现,感情易恕的学生77.3%的人患了癌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病。
而安静的学生中患有各种病症的只分别有25%和26.7%。
因此,我们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之后可以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的消极方面,发扬它的积极方面,扬长避短,做自己气质的主人。
与气质不同的是,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它有好坏之分。
它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虽然性格也比较稳定,但一个人的性格总是会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我调整得到发展和改造,它具有可塑性。
我们常常觉得周围有一些人在悄悄变化,懒惰的变勤劳,虚伪的变诚实,冷漠的变热情……也有多人在经历重大事件后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拥有一个好性格对自己、对周围的人有着非常重点的积极意义,有人甚至说:“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优化自己的性格呢?
成功宝典
首先,要改正认知上的偏差。
有些人因为受环境影响,或者受到不正确的教育,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认为这个世界上坏人多、好人少;什么时候都不能吃亏等等,这样的观念会使人变的心胸狭隘、自私冷落、缺乏责任感等不良的性格特点。
其实很多不好的性格特点都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所在一旦发现自己性格中不好的一面,首先就要检查是否是自己某一方面的认知出现了偏
差。
其次,要多和别人交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自己的交往状况或者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发现自己性格中好的和不好的一些方面,才能有目的地去改变自己。
同时,很多好的性格特点,如宽容、开朗、理解、友好、体贴等也都是与人交往中培养起来的。
第三,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
人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客观的环境因素都要通过主观的自我调节起作用,因此,只有自己进行有意识的自我锻炼和改造,才能塑造更好的性格。
最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良的一面,要善于发现别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尤其是以身边的人为榜样,这样改变的目标会更具体,更能激发改变自己的动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性格好的人远比性格不好的人生活得幸福。
因此,只要我们能不断改造自己的性格,相信我们会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温馨寄语
随和者带给我们的亲切,阳光者带给我们的明媚,乐天者带给我们的快乐,幽默者带给我们的轻松……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平静、愉悦、感觉美好的情绪,都是他人的好性格带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