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5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摘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我院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总结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02-0152-02文/李肖夫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Method Reformation of LogisticsManagement in the Higher V ocational Universitiesand CollegesLi Xiaofu(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bs tract:The teaching method is the key factor to finish the teaching task and to reach the teaching goal,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one of important aspects in our college,an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guiding principle,major teaching method and basic request.Ke y Word s :higher voc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method reformation物流教学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数智化时代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杨欣高岩华灵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畅通区域物流大通道,推动区域物流大合作,打造城市物流大平台,促进城乡物流大融合是现代物流业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
而打造城市物流大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同城配送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配送作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实施为例,探讨在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做法,并对如何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进行介绍。
1 教学整体设计1.1开发学习任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各细分领域的配送作业标准。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根据电商企业配送作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配送作业组织的难度为依据,由浅入深对课程进行重构,基于C (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的模式,以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了商超配送、电商配送、即时配送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学习模块,明确了各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
同时,依据各平台的数据结合调研结果,对学生的学情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素质基础和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顺丰订单班的学生,对顺丰的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较强,但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短期的企业项目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但缺乏职业荣誉感。
1.2确定学习目标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配送的基本知识,掌握配送各核心环节的作业方案设计方法和操作规范;能够结合虚拟仿真验证结果和实操现场验证结果优化调整方案,能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在真岗实境中锤炼技能,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过程中锻炼品格、锤炼技能,强化精细之心、环保之思、统筹之谋、协作之能。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浅思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思考;具体措施一、物流业的现状及人才的需求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迈出对外开放的新步伐,允许国外企业建立采购中心,创办物流企业等。
②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角是国内制造业与商贸业。
目前,从物流区域市场上看,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
③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正蓬勃发展。
从物流业发展呈现的态势可以推断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引起物流人才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就变得特别必要和迫切。
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包括教学科研、项目开发、政策制定、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管理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体制管理、发展方向研究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信息加工、整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彰显不出中职教育的特色近年来,物流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中职学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但由于经验不足并缺乏市场调查和论证,致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准确的定位,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偏离初级、中级物流人才教育的规律,没有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使得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与市场的要求相差较远。
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物流专业没有自身的特点很多中职学校虽有了物流专业,但由于该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仍未形成,所以它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原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储运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3.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科目有较大的区别。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更强调实践,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更多的实践锻炼。
但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上领导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的限制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教学要求,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训练,使得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国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从教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分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师问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在物流领域领域知识欠缺,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
2.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教师研究兴趣不够。
有些教师没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多种对策,如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参加行业会议、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等。
课程设置问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1.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
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实战训练,导致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2.课程内容疏漏。
一些基础课程内容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时出现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强化课程设计,增加实践环节,引入实用案例等,可以在通识教育和一些本专业课程中设立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弥补学生的欠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实践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但也存在问题:1.实践课程缺乏真实性。
一些学校是在校内模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战学习。
2.实践教学过于针对性。
学生实践对象单一,缺乏多样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引入企业和行业内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深刻的了解。
结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是目前社会急需的重点专业之一,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
在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了阐述。
接着在分别从课程体系概述、设计原则、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改进建议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了研究对于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的探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希望能够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物流管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探索、案例分析、课程改进建议、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成果、教育发展、专业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物流管理专业是当前社会需求较为迫切的一类人才培养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索和改进。
在这种背景下,针对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进行探析,将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从而为该领域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推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的相关问题,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结构,为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提供基础和方向。
通过探讨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
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课程体系的改进建议,总结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同教学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针对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介绍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为物流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物流管理;案例教学;实验模拟教学;研究性教学;项目教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结合我国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它给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现实中进入角色,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物流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
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案例的准备;指导学生思考案例,形成案例分析报告;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评析[1]。
二、实验模拟教学所谓“实验模拟教学”就是要求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管理问题,从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情境模拟实验教学指导书或称“剧本”,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中学习并运用知识进行操作,达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作者:黄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9期[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认为应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物流管理概论教学观教学方法[作者简介]黄涛(1976- ),男,广西田阳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贸易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广西桂林 5410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135-02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业务领域,是一个综合应用多技术、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
因此,物流管理也成为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复杂性也远远超出一般传统的运输或仓储等业务所包含的知识和技术层面。
“物流管理概论”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系统探讨物流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技能的课程。
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出发,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对“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可分为: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物流作业与管理、物流综合管理等三大模块,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其物流管理涵盖面极广,其内容不断发展变化,教学中的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需要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因此,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学生应能正确理解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初步树立物流的观念,给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思考物流管理常见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1. 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本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物流管理已成为各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本质,明确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业书籍和行业报告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物流管理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以便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和软件除了理解物流管理的本质外,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软件能力。
比如,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物流执行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化仓库等技术和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科技水平。
3. 注重实践与案例分析研究生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实践与案例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物流管理应用场景,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物流管理的实践技巧和应用方法,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推行创新教学方法随着社会和产业的发展,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更新。
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坚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不仅要侧重于国内物流管理实践,还需要注重国际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和潮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提高国际物流管理的素养和应用能力。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坚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让学生深入理解物流管理的本质,掌握相关技术和软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和进步。
资治文摘管理版浅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郭义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鉴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性特点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物流企业人才培养要求。
在此前提下,本文对原有的理论教学方法结合物流课程进行细化探讨,提出了搞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可行的新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课程理论性太强,实际运用少,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教学创新方法。
1.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开始运用的。
传统的课堂讨论内容为典型案例分析,如对H aier﹑Dell﹑G M ﹑Toyota等典型企业讨论,很多案例内容已转变为理论知识,再讨论这些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所以,应为原有的案例教学法赋予一种新的涵义,使用一些近年来后起之秀的物流企业作为案例,以增加学生的讨论兴趣。
如宅急送为什么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等?另外,结合课程内容,选用当今物流领域热点问题作为讨论话题,让学生了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模式。
如怎么抑制各地的物流热潮,如何整合区域一体化的物流资源等。
2.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在每次教学实践之前,统一动员,确定教学实践目的,拟定实践方案。
实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评估总结。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现场教学法它是一种通过对物流企业做咨询进行考察兼教学的方法,同时又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闫雅雯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2期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同时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
然而,如何根据目前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真正适合物流产业市场需求的实用型职业人才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现针对当前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几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一、兴趣培养法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业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因此,第一节专业课就应该是专业概况和专业前景的介绍。
通过专业介绍,用实际数据说明物流专业的发展趋势,并播放先进物流业运作视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对就业的担心。
进而,向学生讲解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案例。
如美国联邦快递和中国宝供物流等公司的创业和发展,学生受到了较大的心理震撼,使学生对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有了一定的信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二、互动教学法
物流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掌握和应用基本理论,达到对实践的指导。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造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如采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
尤其是课堂讨论法,效果较好。
课堂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培养能力的目的。
如配送中心最佳地址的选择,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种独立表述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分组进行的课堂讨论,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要选好讨论题目;其次,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考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印象,扩展思路,以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本专业独特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启发式教学,其主要作用表现在:⑴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分辨是非;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
提出方案,处理问题,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⑵在案例分析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⑶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爱因斯坦曾强调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因此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 如最佳配送路径的确定方法,就可以通过现实案例问题的分析解决,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知识和技能,从而避开生疏难解的公式推导。
四、实践教学法
针对目前多数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习条件不足的实际,实践教学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配送中心等处实习,形成对物流系统各个节点的感性认识。
在每次教学实践之前,统一动员,确定教学实践目的,拟定实践方案。
实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考评总结。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能使学生真正走入社会进行实践,了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情况,回到学校后,结合自身条件,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另外,学校应建立“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室等软件实验室,或“模拟配送中心”等硬件实验室。
学生可以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计划管理、表单填制、车辆调度、资源分配、采购销售等较全面的实践学习。
五、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在采购管理的教学中,首先由教师选择简单的例子作采购交易项目,指派学生扮演不同的当事人,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了解市场,确定需求,决定成交的条件,在课上进行交易双方的谈判演示,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做过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六、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些要说明的概念,要揭示的规律,列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专门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中的弯路、岔路,纠偏之后学生受到启迪更深刻,从而增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采用问题教学法,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比如学习物料的ABC分类管理,可以让学生在分类中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探索,学生不但掌握了此方法,而且还总结出了如何避免错误。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我们也要带动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创新职业人才,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求知创新的广泛兴趣,同时
还能够积极地参与合作。
当然,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和更艰辛的劳动,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