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英语习语的习得
- 格式:pdf
- 大小:190.43 KB
- 文档页数:2
英语习语的学习策略有人认为不学习语照样能学好英语,充其量不用习语表达罢了。
持这种看法的人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
近年来习语的概念变得更加宽泛,涵盖了英语词汇的许多领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学习英语离不开学习习语,习语表达是英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母语为非英语的环境中,究竟如何有效地习得或学习英语习语呢?下面归纳几种最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英汉对比法比较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方面的异同以引起对各自特点的注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特别是习语方面存在这如下对应关系:1.完全对应所谓完全对应是指两种语言中有一部分习语不仅具有相同的语义,而且在表达方式与结构上也极为相似。
这类对应关系最容易理解,从字面意义上即可一目了然。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throw cold water on 泼冷水cry wolf 呼喊“狼来了”(发假情报)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2.部分对应部分对应是指习语所表现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只是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面上。
学习者往往因为对英语习语的这种多平面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理解的错误,误用和滥用英语习语,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
as silent as the graves守口如瓶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以上习语虽然在表达方式上与汉语相似,但借用的对象或喻体却不同。
通过英汉对比法学习英语习语,可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厚的底蕴,了解习语的起源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习语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做到得心应手地运用习语。
二、固定搭配法要准确使用英语习语,除了掌握其语法功能外,还需要注意该习语常与哪些词语搭配使用,在特定的语境中,它的意义是什么。
当一个习语与不同的词语搭配时,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意思来。
英语习语研究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英语习语,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习惯用法。
习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表达水平,更能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习语的研究价值,分析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习语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我们将对英语习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明确习语在语言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通过分析习语的来源和发展,揭示习语形成的文化、历史和地理背景,进而探讨习语的语言特点和语义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讨论英语习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习语。
还将分析习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探讨如何避免习语使用中的误解和冲突,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本文将总结英语习语研究的启示,强调习语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二、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来源英语习语,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习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淀和积累,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揭示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从历史角度看,英语习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
这一时期的习语多与日常生活、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紧密相关,如“under the sun”(在世界上,究竟)和“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九死一生地,勉强地)。
这些习语体现了古代英语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观念。
随着历史的演进,英语习语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中世纪时期,习语开始涉及更多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如“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积少成多,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和“the apple of one's eye”(某人最珍爱之物)。
这些习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文化风貌。
到了近现代,英语习语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更为广泛的主题和领域。
结合宗教对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宗教既是一种特定的思想信仰,同时又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西主流宗教信仰的佛教和基督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它们不但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许多文化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中英习语成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习语折射着英语语言民族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准确掌握英语中的习语,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从而更加准确、传神地使用英语。
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它来自于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历,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语言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习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语
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恰好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广义的习语包含比喻性词组、俚语、格言、俗语、谚语、典故等,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英语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
生,给语言增色不少。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习语承载着英语语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而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议英语习语的习得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吴巧格摘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熟练掌握习语可以让语言锦上添花,本文介绍了习得英语习语的方法,以期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驾驭英语。
关键词:英语习语;习语来源;英文电影;英文歌曲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和俚语。
它们具有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寓意深刻等特点。
如: Think on one’s feet思维敏捷(因为脚Stuffed to the gills 太饱了(gills指鱼鳃)。
习语然而中国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习语并不多,所以很多学生感觉英语习语难以理解,尤其是在看有很多习语的电影或听流行歌曲时,更是不知所云,如何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了解英语习语的来源习语是文化的体现,所以要掌握习语的用法,首先要了解习语的出处,避免死记硬背,真正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和含义。
习语的主要来源是人民生活,比如:中世纪的英国人住的是茅草房,猫狗都住在房顶上,雨下大时,猫狗就会从房顶上掉下来。
所以有了“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之说。
再如:To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机不可失)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龙多不下雨)A stich in time saves nine.(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其次是体育活动,中国人喜欢以戏喻人生,所以汉语中有很多和戏曲有关的词语,比如“独角戏”、“对台戏”、“黑脸”、“白脸”等,但西方人倾向于把人生看作一种竞技运动,所以有很多来自体育的习语,比如“Keep the ball rolling”意指“不中断,继续下去,保持下去”,“The ball is in someone’s court.”是指“某人得作出反应或采取行动”,例如:We’ve made our proposal, so the ball’s in their court now.(我们已经提出我们的的建议了,该他们作出反应了。
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习语是英语中常用的固定词组或句型,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语义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掌握英语习语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1.鼓励学生了解英语习语的来源与文化英语习语是由英语语言和文化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应该了解习语的来源与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实际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等方式,将英语习语与对应文化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习语的各种文化内涵。
2.提高学生对英语习语的辨析能力英语习语的意义十分复杂,常常存在多种解释。
加强学生对英语习语的辨析能力,能够提高其对于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情感、语境等方面的辨析来提高学生的对英语习语的理解能力。
掌握英语习语的应用能力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习语的应用水平,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习语的真实应用。
1.鼓励学生主动获取多元文化信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习语应用情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视节目、参加海外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多元文化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2.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需要掌握语言,更需要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化背景、生动形象地演示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尊重跨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鼓励学生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沟通、思考和理解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宽容性和理解力。
总之,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发重要。
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习语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习语认知水平,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英语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1. 帮助理解和运用英语英语习语是英语中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掌握了英语习语,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英语时会更加得心应手,避免了直译的生硬和僵化,提高了表达的地道性和自然度。
2. 促进跨文化交际英语习语常常包含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及民俗风情等内容,通过学习和理解英语习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交融,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方法1. 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国家的英语习语。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词汇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英语习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或者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理解和运用英语习语,加深对英语习语的印象,提高认知水平。
3.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英语习语相关的书籍、文学作品等,扩大他们的英语习语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运用英语习语来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2. 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资料、文化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节日习俗等内容,以增强他们对英语文化的认知,为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习语(idiom)是指一种具有固定语法结构、固定词语组合以及特定文化背景的固定词语搭配,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词汇构成的,具有固定的意义,并且不能逐字翻译。
英语习语在英语交际中的应用广泛,掌握一定的英语习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重英语习语的教学。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注重英语习语教学,与学生交流英语习语的使用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英语习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像“猜图谜语”、“在线猜谜语”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是注重阅读。
阅读是学习英语习语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在阅读英美原版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语报刊杂志和英语网络文章时,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习语。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典型的英语习语应用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是注重听力训练。
英语习语在口语表达中很常见,学生在听力训练时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模仿英美电影对话、模仿英美原版音乐歌曲等方法,提升自己的听力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是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习语的使用规律和语境,更能体验到英语习语的丰富内涵,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相关的话题或情境,然后在实践中运用英语习语进行表达、情感交流和文化交流。
以上几点是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英语习语的自主运用能力,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英语学习及用英语进行跨国交流的目标。
英语习语的定义与特征
英语习语(Idioms)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由一组
词组成,其整体意义与组成词的字面意义相差很大。
习语在语言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习语的定义:
1. 组成:习语通常由多个词汇组成,这些词汇的组合与字面意义不同,形成新的整体意义。
2. 固定性:习语具有固定的形式和用法,不可以随意替换其中的词汇。
3. 比喻性:习语的意义通常是词组以比喻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4. 文化背景:习语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中才能得到准确理解,对非母语人士来说辨识的难度较大。
习语的特征:
1. 生动形象:习语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能让句子或对话更吸引人,并增添情感色彩。
2. 简洁表达:习语能够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意义,使语言表达更简洁明了。
3. 文化共享:习语常常与特定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是文化共享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4. 口头语言使用:习语更常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使语言更富有个性和表达力,也为语言学习者带来挑战。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使
语言更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固定形式和用法。
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理解和使用习语需要对语言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浅论英语习语及其翻译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形象性, 在表达上有其特有的作用。
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译文的效果。
由于英、汉是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所以在对习语的理解和翻译时会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充分了解了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才能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
一、英语习语的来由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通过英美国家思想观念,风俗人情,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来把握英语习语的出处和渊源。
众所周知,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足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背景。
因此英语习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概括来说,英语习语的来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是人们在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中对大自然的恐惧,敬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望。
因此这些故事情节基本都是虚构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民问传说而闻名于世英文习语中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其巾最著名的莫过于“斯芬克斯之谜”了。
斯芬克斯最早来源于古埃及神话,是一个有翅膀的怪物,代表着“高贵”和“仁慈”。
传说巾斯芬克斯会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来询问询问过往的路人,猜不中就会被它吃掉。
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只有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为“人”。
斯芬克斯羞愧万分,并最终被俄狄浦斯杀死。
后来,“斯芬克斯之谜”就常用来形容神秘,难以理解的难题。
(二)宗教信仰英美等国家人民主要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帝。
作为他们信奉的宗教经典,《圣经》在其宗教生活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圣经》中有很多关于耶稣,撒旦以及一些发人深省的故事,因受到英美国家人民的喜爱而广为流传,成为大量英语习语的来源。
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此典故出现在《申命记》第32章“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
理解英语习语和表达方式习语是英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它们由特定的词组或短语组成,具有特殊的含义。
了解英语习语和表达方式对于学习和使用英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英语习语的定义、分类以及学习习语的方法。
一、英语习语的定义和特点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由一系列单词组成,通常有固定的词序和含义。
它们在语言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往往与字面意思不同。
例如,"kick the bucket"意为“去世”,但字面意思是“踢桶子”。
英语习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 超越字面意思:英语习语的含义往往与字面意思不符,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固定词序:习语的词序通常不能改变,否则会使其含义发生变化。
3. 丰富多样:英语习语有很多种类,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文化,如动物、食物、体育等。
二、英语习语的分类英语习语可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动物习语:以动物为主题的习语,如"as blind as a bat"(非常近视)。
2. 食物习语:以食物为主题的习语,如"a piece of cake"(轻而易举)。
3. 体育习语:与体育相关的习语,如"down to the wire"(胶着的比赛)。
4. 地理习语: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习语,如"in deep water"(陷入困境)。
5. 比喻习语:使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的习语,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露秘密)。
三、学习英语习语的方法学习英语习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几个有效的学习方法:1. 阅读和听力: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材料和听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来接触和熟悉习语的使用。
2. 上下文理解:在学习习语时,要注意习语出现的上下文,从上下文中推测习语的含义。
3. 制定习语列表:将学到的习语整理成列表,并注明其含义和例句,方便之后的回顾和使用。
谈英语习语的学和教
英语习语是英语在传播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句式,时刻反映着英语的特点和表述能力。
只有把握其中的学习、教学原理,才可以加深学生对习语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一、习语学习应从语境出发
英语习语的学习,多数是从孤立的句子中获取,但有时也可以从语境出发,将习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即让学生先有感性的认识后再有理性的理解,使得习语成为口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表达形式。
二、主次结合,细致掌握
习语学习要注重主次,避免模糊不清,要把重点放在重点词汇上,重要句式归类提炼,精讲细论,并运用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应用习语,活学活用。
三、使用多种学习手段
教师要特别注意借助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中多运用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见见景,谈感受,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也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用图文、音频并茂,增强学生记忆和理解。
总之,习语学习和教学是一件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就要把握学习、教学原理,充分发挥多种学习手段的作用,让学生在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大学生学好英语习语的策略在各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之中,除了具有正规的书面语言,也存在着人们在生活之中进行创造的各种通俗用语。
各个地区对于语言也有属于自己理解,每个地方都有当地对于语言习惯性的使用方法。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英语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习惯性用语。
那么大学生应当如何学好英语习语呢?本文对大学生学好英语习语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也对学好英语习语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标签:大学生;英语习语;策略前言语言是由人类创造的,为了方便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产生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对于英语的需求也变得更大了,使用英语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通过对英语进行长期的学习,我们能够发现和我国的汉语一样,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也会出现一些通俗用语。
这些习惯性用语是非常的简洁明了,并且所含的意义较为深刻。
为了更好地使用英语,就需要掌握英语之中的一些习语。
一、大学生学好英语习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初中以及高中教育阶段,对于英语这一门学科,所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是较为基础的。
对于在英语阅读或者写作之中所遇见的一些英语习语,仅仅只是要求了解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只是通过整体语境猜测出英语习语的意思。
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如果想要对英语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就需要了解更多的英语习语,掌握英语习语的意思以及使用方法。
大学生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用法,了解了一些基础的英语知识。
所以英语习语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以前的基础,既是优势,同时也是劣势。
因为在进行习语学习以及翻译的时候,大多数学生由于受到以前的英语知识的影响,所翻译出来的习语意思与其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通过对英语习语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英语之中所蕴含的外国文化以及风俗。
英语习语包括了英语中的各种通俗用语以及谚语等等,每一句英语习语都有其深刻的内涵,通过对西域的进一步研究,能够感受到西方社会之中的文化状况以及社会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等。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英语自然会不断接触习语。
英语习语结构固定,含义特定,其形式以短语或句子呈现,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习语中的任何词都不能以其他同义词来代替,习语中词的排列顺序也很少能加以变动。
这就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例剖析了英语习语的语用特点、历史文化根基及学习策略。
1.英语习语的概念界定英语习语对应的单词为idiom,《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idiom的定义是: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clear from the meaning of its individual words and which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 unit;再看看《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它的解释:a group of words with a meaning of its ow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each separate word put together.从这两本权威工具书的解释不难发现,英语习语是一种特殊的以短语或句子呈现的语言现象,其整体意思与构成习语的单词之间没有意思上的关联。
事实上,习语构成形式灵活多样,有词组也有句子,单词数量也不固定,但结构固定。
习语往往意思精辟,在表达中不乏幽默诙谐一面。
纵观英语语言,其演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历史上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将其语言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融合,使英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不断变化直至今天的英语现状。
作为英语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的发展也经历了上述类似的过程。
习语家族包括俗语、谚语、俚语等语言现象,是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媒体频繁使用的语言素材;也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鲜活语言。
在我国用于教与学的各类英语素材中都不乏含有大量的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