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时 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6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程中会提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意义;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意义;分析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教学过程音乐家雅尼音乐会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导入新课】教师:喜不喜欢?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学生回答:(预计回答新颖、创新)教师小结:它把古典音乐、现代交响乐以及现代电声技巧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这种新的器乐表演方式,顿时让人眼球一亮,耳目一新。
讲授新课(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小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1.创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传播手段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要求我们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五课第一个框题。
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基础。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文化理论,是今后文化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课标要求1.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事例解读,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知道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事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让学生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到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依据:这一问题涉及了整个一框的主体内容,与后面文化创新的作用相联系。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少,在理解社会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丰富的资源推动文化创新时存在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现代高中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我们这一堂课,要利用好学生在认识上的这些特点,通过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理解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1.教法:探究分析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思考辨析法、归纳总结法3.教具:课本、多媒体、导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生僻字》片段,让学生思考:生僻字一直都存在,为什么随着一首走红的歌曲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去认识要想推动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对文化进行创新,即: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结合导学案上《舌尖上的中国》相关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1.该纪录片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创下高收视率?2.三季主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与传统文字介绍美食相比该纪录片为什么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设计意图:该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少,在理解社会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丰富的资源推动文化创新时存在一定难度。
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研修团队分工:1、教师转变观念上,由蒋刚老师主持并写出博客,对教师的研修进行培训以及教学法的研究。
2、政治教师甲研究背景、选择具体内容,并加以书写教案。
3、政治教师乙负责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看法,以及当前学生对网络文化现象的认识。
4、政治教师丙选择观察点及教学内容分析等5、加强合作,课前、课后、收集整理材料,定期开会讨论交流。
一、课例背景、学情及知识背景分析: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等于文化真正发展,民族的竞争力有待于提升,文化教育需要继承和传承,并且更需要结合时代创新。
而中学教育中,怎样在素质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的责任。
在这里,一是要教师转变观念,一是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
本课是一个深化课,前两课讲的是文化多样性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无论是文化的传播还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中学生对此的认识容易停留在感性上,因而,在高二学生懂得了文化传承重要性后,还须放眼世界,认识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认识文化创新的意义。
这是第五课乃至第二单元课程设计的落脚点。
教师转变观念培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问教,为人民培养创造型人才纪念“钱学森之问”——蒋刚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反思(人民网博客文章)中外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中国人才发展的困境,即高分低能现象。
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从中小学抓起,要改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学校、教师、学生,还是社会、家长、领导,要先从转变观念开始,思想指导行动,知行合一。
我国教育改革已几十年,但近十几年的教改,才更加触及到教育的关键——人才,人才的本质——创造性。
唯分数论,已经用多年实践证明:有害国家、民族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目标:
- 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
- 掌握文化创新的含义和特征;
- 知晓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作用;
-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通过运用新的思想、理念、技术以及产业化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2、文化创新的特征
(1)创新性:文化创新是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有创新性,要有前瞻性,要有卓越性。
(2)时代性:文化创新是在时代进步的推动下进行的,要集中用现代化思想和现代化技术来加强传统文化的发展。
(3)实用性:文化创新需要紧紧围绕社会现实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三、教学活动:
1、引入活动
通过展示一些文化创新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化创新的课题。
2、讲解教学
通过PPT展示,讲述文化创新的概念、含义和特征,为后面的课程展开做好铺垫。
3、思考活动
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特征有哪些?
4、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文化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出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作用。
如:钱江晚报自拍节,中央民族乐团改革创新等。
5、讨论与展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要求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新方案,进行展示。
四、教学总结
本课通过引入案例和互动课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化创新的概念、含义和特征,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谓是一堂富有成效的文化创新课程。
文化创新分论点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试题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回答下题。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而不是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故答案应选B。
【考点】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点评:该题考查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与时俱进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题干说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与时俱进,故C观点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D观点错误,不是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而是要交流、借鉴、融合,故答案应选C。
【考点】文化创新点评:该题考查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要与时俱进,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④观点错误,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故答案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