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空间变换_岩土本构描述的一条新途径
- 格式:pdf
- 大小:179.26 KB
- 文档页数:6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一种描述模式*何利军孔令伟【摘要】摘要通常将由土的剪切试验测得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q~ε1曲线)分为应变硬化型和应变软化型,文中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描述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和应变软化型q~ε1曲线的新模式,并导出了统一的切线模量表达式,进一步探讨了该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模式在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时的简化形式,及简化形式中参数取值方法和参数与围压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与邓肯-张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模式能更好地与试验数据吻合,且用其简化形式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时,可以通过调整其中一个参数值来表达出不同的曲线形式,从而体现出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多样性。
该应力-应变关系描述模式为发展更一般的非线性弹性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18)006【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非线性弹性模型邓肯-张模型应变软化模型。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oil established from shear tests is distinguished in to two kinds-strain hardening type and strain softening type.A new stress-strain model which can not only describes strain hardening stress-strain curve but also strain softening stress-strain curve is presented.The equation of tangent modulus is deduced.The paper p resents th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expression when it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strain hardening stress-straincurve.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parame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 was paring this new model with Duncan-Chang model and the strain softening model,it is found that this new model can bettermeet test results.The simplified form of new model is more accurately to describe strain hardening stress-strain curve and can describe more kinds of curve comparison with Duncan-Chang mode1.It is able to display variety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soils using a changeable parameter.The unified expression provides a base to develop a general non linear mechanics model of soils.Key wordsNon linear elastic model,Duncan-Chang model,Strain softening model,Soil constitutive relation1 引言对于土的非线性弹性模型中的E~μ模型,通常先确定q~ε1曲线的表达式,再对该表达式求导得到切线模量的表达式,初始切线模量是应力-应变曲线起始阶段的切线模量,不同的q~ε1曲线表达式会有不同的切线模量表达式,q~ε1曲线分为硬化型和峰值后软化类型,对于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除了邓肯-张模型采用双曲线来描述q~ε1曲线以来,对描述应变硬化型q~ε1曲线表达式的研究由来以久,近来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刘祖德等[1]建议用指数函数来描述,曾国熙[2]、王年香等[3]建议了归一化方法。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指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关系对于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揭示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因为土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力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的种类、密度、含水量、应力历史等。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土体会发生压缩、剪切和拉伸等变形,这些变形会引起土体内部应力的变化,而这些应力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土体的变形。
为了描述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表达。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邓肯-张模型和剑桥模型。
邓肯-张模型是一种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模型,它通过对土体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形状和特征参数来建立数学模型。
剑桥模型则是一种基于土体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它通过对土体的颗粒排列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推导出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的种类、密度、含水量、应力历史等,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同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也受到土体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学模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在时空中受力的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理论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物质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有时候这些力可能是由外部施加的,比如重力、电磁力等,有时候则是由物质内部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比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力会使得物质的形状、结构、性质等发生变化,而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正是用来描述和预测这种变化的模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力学、力学、热力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理论模型,它不仅能够描述物质受力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分析物质的形变、应力分布、应变分布等变化过程。
在应力时空演化模型中,物质被看作是由许多微观粒子组成的,每个微观粒子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导致物质的形变和应力分布的变化。
在应力时空演化模型中,时空的概念非常重要。
时空是描述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基本要素,而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正是用来描述物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的。
在这个模型中,时空被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和演化是由一系列微分方程来描述的,这些微分方程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变量,表示了物质的运动和演化规律。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物质是连续的,力的作用是均匀的,物质是各向同性的等。
在这些基本假设下,可以建立起物质的应力时空演化模型,用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在时空中受力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比如材料科学、土壤力学、岩土工程等等。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数学计算来支撑。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比如计算机模拟、数值计算等,来对物质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模型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和预测物质的力学行为。
应力时空演化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受力的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理论模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质的形变和应力分布等性质。
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关系研究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关系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它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力学性质和地质演化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地构造应力。
大地构造应力是指在地壳中由各种力学因素引起的应力状态。
地壳中的应力可以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动、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产生。
这些应力作用使地壳中的岩石发生变形和破裂。
了解大地构造应力的来源和分布,对于预测地震活动、理解地球内部性质以及资源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在岩石学中,岩石的变形是指岩石的形状、大小、结构、岩性等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石的变形形式主要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等。
弹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可恢复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变形,即变形后岩石无法完全恢复原状。
破裂变形是指超出了岩石的抵抗力而导致的断裂和破碎。
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应力是导致岩石变形的原因,而岩石变形则是各种应力作用的结果。
当外力对岩石施加时,如果应力作用没有超过岩石的抵抗力,岩石会发生弹性变形,即变形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
这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岩石弹性回弹的现象。
但是,如果应力作用超过了岩石的抵抗力,岩石将发生塑性变形,也就是说变形后无法完全恢复原状。
当应力进一步增大时,岩石将会破裂和破碎。
岩石变形的程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作用时间以及岩石的物质性质。
研究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的关系对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岩石变形的形貌、结构和物理性质,可以了解地壳中的应力状态、应力来源以及应力分布特征。
同时,研究岩石变形还可以揭示地壳中的岩石性质和构造演化历史。
例如,通过研究岩石中的物理变形特征,可以了解地壳中的应力演化过程,推测地壳的形成、改造和演化历史。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地构造应力与岩石变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潜在原因与统一建模方法岩土工程中的应力松弛现象是指土体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初始应力状态逐渐减小的现象。
应力松弛的存在给工程施工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对其潜在原因的研究以及建立统一的建模方法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的潜在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种统一的建模方法,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的潜在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体物理性质:土体的孔隙结构和物理性质是影响应力松弛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土体存在较大的孔隙度时,孔隙水的排水和渗流会导致应力的逐渐释放,导致松弛现象的出现。
此外,土体中的颗粒形状和粒度分布也会影响土体的应力松弛性能。
2. 地下水情况:岩土体中存在的地下水对应力松弛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当地下水水位变化或地下水压力变化较大时,会引起土体中孔隙水的流动,导致土体的应力松弛现象。
此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会对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3. 土体结构变化:土体结构变化是引起应力松弛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施工或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之间会发生位移和重新排列,导致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应力松弛。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建模方法,用于描述岩土工程中的应力松弛现象。
该建模方法基于带颗粒的离散元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土体离散为一组颗粒,通过定义颗粒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来描述土体的受力性质。
具体而言,该建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颗粒生成:通过随机生成算法,生成一组具有一定粒度分布和颗粒形状的颗粒。
2. 颗粒布置:将生成的颗粒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密度布置在模型的空间中,得到初始状态。
3. 接触和相互作用定义:定义颗粒之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方式,包括接触力的计算公式、滑动和摩擦等。
4. 荷载施加:施加外部荷载,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加载情况。
5. 动力学分析:通过离散元方法,模拟颗粒在外荷载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
如岩土相变所显局部通间戈运负异向位药引言:岩土相变,即岩石和土壤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岩土相变是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岩土相变的研究中,局部通间、戈运、负异向位和药物等概念经常被提及。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解析,并介绍岩土相变的应用。
一、局部通间局部通间指的是岩土中两个不同颗粒之间或不同层次之间的间隔空间,它对于岩土相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岩土材料在受力作用下,颗粒之间会发生应力传递和相互作用,局部通间的存在会影响岩土体的力学性质。
通过对局部通间的研究,可以了解岩土的微观结构,揭示岩土的力学行为规律。
二、戈运戈运是岩土相变过程中的一种力学运动形式,指的是岩石或土壤中的颗粒在受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变形。
在戈运过程中,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相对位移和相对变形。
戈运可以是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变形,通过对戈运的研究,可以了解岩土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征,进而评估其工程性质和稳定性。
三、负异向位负异向位是岩土相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两个岩土层次之间的位移方向相反。
在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壤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从而产生负异向位的现象。
负异向位会引起岩石或土壤层次间的错动和滑移,对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工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四、药物的应用药物在岩土相变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药物可以改善岩土的力学性质、增强其稳定性,同时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滑移性能。
常见的药物包括填充材料、胶凝材料、固化剂等。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可以改善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提高岩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岩土相变的应用岩土相变的研究和应用在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工程领域,岩土相变的研究可以用于评估构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在土木工程领域,岩土相变的研究可以用于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岩土坡的稳定性分析等。
此外,岩土相变的研究对于地震工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26卷第3期 岩 土 力 学 V ol.26 No.3 2005年3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Mar. 2005收稿日期:2003-11-23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3-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0402029, 50179025),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No. Z110401)。
作者简介:钱建固,男,1972年生,工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的研究工作。
E-mail: qianjiangu@文章编号:1000-7598-(2005) 03-0432-05土体应变局部化现象的理论解析钱建固1, 2,黄茂松2(1.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1)摘 要:引起土体失稳的应变局部化现象是在特定应力状态下,土体本构产生的分叉特性。
基于有限变形理论推导了应变局部化产生的三维解析解。
基于应变局部化的理论解析,分析了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条件下应变局部化现象在弹塑性硬化阶段的存在性以及剪切带的方向性。
理论分析表明,在轴对称条件下,土体应变局部化产生于土体应力-应变的软化阶段,而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应变局部化一般出现在应力-应变的硬化阶段,其剪切带方向角的理论预测与Arthur 等[1]建议值较为一致。
关 键 词:应变局部化;分叉;剪切带 中图分类号:TU 43 文献标识码:A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criterion of onset of strain localization of soilsQIAN Jian-gu 1,2, HUANG Mao-song 2(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Abstract: Strain localization of soils as a stable behavior of soils can be understood as a bifurc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constitutive properties in a special stress state. In this paper, a 3-D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criterion of onset of strain localization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finite deformation theor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onset of strain localization always occurs in the softening regime of constitutive response under axisymmetric conditions; and inception of strain localization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hardening regime under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and shear bands’ orientation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 exhibits an agreement with that suggested by Arthur et al [1].Key words: strain localization; bifurcation; shear band1 引 言应变局部化理论是岩土本构理论的一个前沿领域。
摘要摘要流变性是许多岩土材料的重要变形特性,黏弹-黏塑性模型是考虑岩土流变性分析常用的本构模型,有限元法是最常用、方便和重要的数值分析方法。
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解的稳定性以及收敛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本构积分算法所决定的。
本构积分算法即应力更新算法,是有限元法数值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二个方面的工作:应力更新和一致切向矩阵的计算。
前者直接影响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后者的计算精度和有效性决定有限元法不平衡方程迭代过程的收敛性。
在研究应力更新算法的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本文研究了黏弹-黏塑性有限元法的应力更新算法。
基于双曲线Drucker-Prager塑性屈服函数,改进了适合于Drucker-Prager 塑性材料、考虑黏弹性、塑性硬化、非关联流动和黏塑性变形的黏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对于计算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计算模型。
考虑黏弹性应变历史,通过对遗传积分方程的拟线性化,假设偏应变张量和体积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率在一个时间步长内为常数,采用剪切松弛模量和体积松弛模量导出偏应力张量和体积应变的递推公式,定义了等效剪切模量和等效体积模量,把黏弹性问题转化为类似于弹性问题,可方便地与其他模型进一步耦合。
给出了黏弹-双曲线Drucker-Prager黏塑性本构积分算法严格的隐式算法,并导出了全部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表明,由于迭代计算过程仅进行一般的代数计算,本文所提出的应力更新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Perzyna黏塑性模型,敏感性指数对变形的影响很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小的敏感性指数计算所得的位移较较大的敏感性指数计算所得位移要大,即变形随敏感性指数的增大而减小。
黏弹性模型的变形计算结果比Bingham模型的计算结果要小得多。
当敏感性指数增大到一定值时,黏弹-黏塑性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与黏弹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关键词:黏弹-黏塑性,岩土材料,应力更新算法,有限元法,一致切向矩阵I摘要IIAbstractAbstractRheology is a main property for most geotechnical materials.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model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rheology property.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is the most popular, convenient and important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The accuracy,efficiency of computation,stability and the convergence of solution by FEM are depended on,to a large degree,the constitutive integration algorithm.The constitutive integr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also called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EM. It consists of two tasks:compute return mapping and 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The former influenc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computation directly,while the 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of the later determine the convergence of FEM in iteration of unbalance equation.When studying the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none of the two aspects could be ignored.In this text,return mapping algorithm for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researched.A viscoelastic-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is proposed,which can describe the viscoelastic,plastic hardening, non-associated flow and viscoplastic properties.This model is valid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By considering viscoelastic strain history and quasi-linearization of the genetic integral equation,assume the rate of deviatoric strain tensor and volumetric strain as constants in one time step.The recursive formulas of deviatoric strain tensor and volumetric strain are derived with the shear relaxation modulus and bulk relaxation modulus.The equivalent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bulk modulus are defined,by which the viscoelastic problem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similar elastic problems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couple with other models.The strict implicit algorithm of the 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integ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rucker-Prager model is obtained,and the relative formulas are derived.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on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 is of good convergence because there are only general algebraic calculations in iterationIIIAbstractproces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ensitivity index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for Perzyna viscoplastic model.Deform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nsitivity index.The deformation results of Viscoelastic model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Bingham model.When the sensitivity index inscreases to a certain value,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the displacement based on elastic-viscoplastic models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that based on Viscoelastic models.Key words:Viscoelastic-viscoplastic,Geological materials,Return mapping algorithm,FEM,Consistent tangent operator.IVAbstract V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目录 (1)1绪论 (1)1.1岩土材料的流变性 (1)1.2黏弹和黏塑性模型简述 (4)1.2.1黏弹性模型 (4)1.2.2黏塑性模型 (9)1.3岩土材料流变模型 (10)1.4黏弹-黏塑性有限元算法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5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2黏弹-黏塑性有限元算法分析 (18)2.1本构方程 (18)2.1.1黏弹性 (18)2.1.2屈服条件 (20)2.1.3黏塑性 (22)2.2黏弹性遗传积分线性化 (22)2.3黏塑性应变增量 (24)2.4完全隐式应力更新算法 (25)2.4.1应力更新算法 (26)2.4.2黏弹-黏塑性应力更新公式 (28)2.5一致切向矩阵 (30)1目录3程序实施、算例分析和讨论 (32)3.1算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32)3.2程序验证 (35)3.3算例分析 (36)3.4收敛性分析 (40)4结论与展望 (42)4.1结论 (42)4.2展望 (43)参考文献 (44)附录 (49)致谢 (58)个人简历 (59)21绪论1绪论数值分析是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限元法是最常用、方便和重要的数值分析方法之一。
一点的应力不但是坐标的函数,随着弹性体中点的地址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同一点,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不相同,截面上的应力也不相同。
一点的应力随着截面的法线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称为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解析就是谈论一点不相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
由于应力重量可以描述应力状态,因此谈论坐标系改变时,一点的各个应力重量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应力状态。
当坐标系改变时,同一点的各个应力重量将作如何的改变。
简单证明,坐标系仅作平移变换时,同一点的应力重量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只须考虑坐标系旋转的情况。
假设在已知坐标系Oxyz 中,弹性体中某点的应力重量为若是让坐标系转过一个角度,获取一个新的坐标系 Ox'y'z'。
设新坐标系与原坐标系之间有以下关系 :其中, l i, m i,n i表示新坐标轴 Ox'y'z'与原坐标轴 Oxyz 之间的夹角方向余弦。
返回若是用表示同一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
作斜截面 ABC 与 x' 轴垂直,其应力矢量为p n,则依照应力矢量与应力重量的表达式返回设 i',j' ,k' 为新坐标系 Ox'y'z'的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以下列图将p n,即 p x'向 x' 轴投影就获取向y' 轴投影就获取向z' 轴投影就获取因此。
x';x'y';x'z';将应力矢量重量表达式代入上述各式,并分别考虑 y,z 方向,则可以获取转轴公式注意到 ,x'y' = y'x' ,y'z' = z'y' ,x'z' = z'x'。
用张量形式描述,则上述公式可以写作应力变换公式表示:当坐标轴作转轴变换时,应力重量依照张量的变换规律。
坐标轴旋转后,应力重量的九个重量均有改变,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描述的应力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潜在原因与统一建模方法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中,应力松弛现象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应力松弛是指在应力作用下,土体的体积变化从初始状态逐渐趋于稳定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应力松弛现象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一种统一的建模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一现象。
一、潜在原因:1.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岩土体内部存在孔隙空间,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周围土体的力学特性。
当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时,土体内部的粒间力会产生重新分布,导致土体体积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影响土体的稳定性和固结性能。
2.应力传递的改变:岩土体内各个颗粒之间既存在直接的应力传递,也存在通过孔隙水传递的间接应力传递。
当岩土体内部存在应力传递路径的变化时,应力松弛现象就会出现。
例如,在地质构造活跃区域,构造应力的变化会影响到岩土体内各个颗粒之间的应力传递路径,导致土体的应力松弛。
3.时间的因素:应力松弛现象与时间密切相关。
长时间的应力作用会导致土体内部颗粒间的应力分布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这是由于土体内部的粒间力在长时间的作用下会逐渐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力学平衡。
以上是岩土工程应力松弛现象的一些潜在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应力松弛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统一建模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岩土工程中的应力松弛现象,需要建立一种统一的模型来描述这一现象。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统一建模方法:1.基础模型的选择: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用于岩土工程中应力松弛现象的基础模型。
可以选择经典的线性弹性模型或者非线性弹塑性模型作为基础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来描述土体的力学行为。
2.松弛模型的引入: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松弛模型来描述应力松弛现象。
松弛模型一般采用理论或经验公式来描述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应力传递路径改变和时间因素对土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将松弛模型与基础模型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应力松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