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育苗保苗大棚的建造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海参网箱保苗及日常管理技术
一、网箱保苗专题
放苗前参圈处理:(1)新圈放苗前3天使用水自然•解毒专用(每瓶3亩)进行解毒,水自然•EM(每桶8~10亩)配合水自然•海参专用(每包3~5亩)或渔水旺•速肥型(每桶10亩)使用,培养有益菌相、藻相,稳定水质;
(2)老圈放苗前4天使用底益净•除臭型(每包3~5亩),全池均匀抛洒,布网箱处重点使用,第3天使用底益净•降解型(每袋10亩)配合水自然•海参专用(每包10亩)全池抛洒,分解底部残饵、粪便,放苗前1天均匀泼洒水自然•解毒专用(每瓶3亩)解除水体毒素;
(3)放苗后使用益倍康•应激专用(每包2~3亩)和益倍康•噬菌专用(每瓶2~3亩)全池均匀泼洒,隔天再使用1次,增强参苗抗应激、抗病能力。
放苗后参苗处理:注意参苗的转料期,前期延续投喂苗室配比饵料,并拌料投喂益维多利•052(2~3克/公斤饲料)、益倍康•免疫专用(3克/公斤饲料),以增强体质,减少应激。
日常管理:(1)网箱的网衣、网片堵塞使用水自然•EM(每桶8~10亩)配合水自然•077(每袋50亩)进行分解,连用2天,防止网箱内缺氧情况发生;
(2)注意网箱下方改底,每隔10~15天使用底益净•除臭型(每包3~5亩)全池均匀抛洒,消除底质发黑发臭现象,第2天使用底益净•降解型(每袋10亩)全池泼洒,可有效分解底部残饵、粪便;
(3)每10~15天使用水自然•EM (每桶8~10亩)和水自然•海参专用(每包3~5亩)进行水质调控;
(4)高温及台风、暴雨前后泼洒益倍康·应激专用(每包2~3亩)和益倍康·免疫专用(每包2~3亩),提高参苗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海参养殖之网箱保苗技术
缘起:前几日大风降温天气,为海参成参、参苗销售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整个海参市场行情较为低落,近几日,气温有所回升,海参各类价格也随着回暖,但价格仍不理想。
鉴于近几年海参苗室保苗行情低落,根源水产团队经过几年的收集与实践,初步整理了海参网箱保苗相关的养殖内容,借此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共同发展。
1.什么是网箱保苗?
网箱保苗是一种利用网箱参圈上部水体进行保苗的新技术,该技术消耗成本、人工少,遇到问题少,苗进入参圈后苗成活率较高。
2.如何开展网箱保苗?
网箱选择:
(1)大小:3m×2m×0.6m(长、宽、高根据池塘而定),保持网箱与池底有空间,一定不能接触海参圈底
(2)结构:框架四周固定4个浮漂,框架挂上聚乙烯网(6000头用40目),在网衣底部四周及中点部位拴上石块袋,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网箱内有网片附着基,呈波浪形,用石坠保持,网箱表层一般都搭设防晒网(冬季可不搭);网箱串联后,在参圈两边固定。
放苗:(1)宜早不宜晚(20℃之前),放苗5-10天前将网箱固定于圈两侧并放入水中,保持网箱上表面与水面平齐,水深保持1米,每排网箱间隔2-3米,使网箱上附着硅藻等海参天然饵料;
(2)观察饵料附于网箱后,在晴天无风的天气放入适量(1000-2000个/m³)海参苗(5000-6000头),并遮盖防晒网,注意参苗适量,过多会导致海参圈底成参产量降低,密度若过大(>2000头/m³)或水不肥,可以投喂饵料。
稚幼参育苗保苗方案一、购苗规格及标准1、规格:为了提高保苗成活率,购苗规格不宜太小,应该控制在3万头左右。
2、标准:优质苗种应该体型细长,口触手及管足明显,疣刺尖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强光照射一般会个别或部分脱落;无拖便。
3、运输:采用水运方式。
每袋放苗种3—5斤,加水3—5升,充氧,放进保温箱,加冰。
短时间运输(不超过30分钟)也可以采取干运方式。
二、布苗三、环境条件要求1、水质:使用沙滤水,车间内保苗池进水阀门口绑200目滤袋。
2、水温:前期水温控制在22—24°C,自然水温21°C后换用自然水。
换水及倒池温差控制在±1.5°C。
3、换水及倒池:正常情况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50%。
特殊情况如发生赤潮、持续大降雨等要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臭底、参苗状态不好等情况应加大换水。
正常情况4—5天倒池一次。
4、充氧:气量:4—6升/分钟·气石,1—1.5㎡/气石,不间歇充氧四、饵料配方及粒度要求1、饵料配方:根据苗种规格随时调整饵料配方,主要考虑其蛋白含量及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配比。
3万头稚参饵料参考配方如下:马尾藻:40%海带粉:20%海青: 20%贝边: 15%虾糠: 5%蛋白含量分析:蛋白总量14.45%,其中植物蛋白7.2%,动物蛋白7.25%。
原料粉碎粒度要求200目以上。
2、小料:(占干料比重)干酵母3%;免疫多糖1%;诱食干酵母1%;食母生1%;免疫促生长素1%;电解多维(或营养快线)2%;生命激活酶:3%其中干酵母和免疫多糖用于饵料发酵3、饵料发酵方法:干料和干酵母、免疫多糖以及2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待表层鼓起又重新回落后,表明已经充分发酵,约需发酵4—6小时。
五、饵料投喂控制及状态观察根据苗种规格、生长状况及摄食情况确定其投喂量、蛋白含量、及泥料比。
步增加投饵量。
2、每天投饵两次,早晨投喂40%,晚上投喂60%。
在不倒池、剥片的情况下每天的喂料时间尽量相同。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一、设备与场地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等。
另外,要配备适合的管道。
育苗室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并适宜建造育苗室的地方,特别是取水口要选择在岩礁底或沙底的地方。
育苗室宜选在海水清澈,水质新鲜无污染,并且最好是背风,水深的湾口处。
在小潮或低潮时也能取水的湾口是最为理想的。
二、亲参的采捕和蓄养L采捕:目前,多数育苗单位获取的受精卵仍靠亲参的自然排放。
为确保获取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不仅要采捕一定数量的亲参,而且要做到适时采捕。
采捕过早,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又不投饵,亲参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殖腺在长期蓄养中将萎缩变细;采捕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将性产物大量排放,会错过获卵机会。
亲参的采捕应在亲参产卵盛期前7天~10天,即在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为宜。
采捕亲参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在海底拣取的亲参不宜过多,避免因互相挤压而造成排赃。
潜水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手及使用的容器,要绝对避免油污,因油污会使刺参体壁自溶(俗称化皮),因此需特别加以注意。
采捕的亲参个体体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体重为200克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较大的产卵量。
2.蓄养与管理:亲参入蓄养池前要去掉已排脏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
经试验证明,在水温18C~2(ΓC时,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参50头左右,但如果亲参个体偏大,可适当降低密度至30头。
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天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前,应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个体。
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吸底检查是否已有产的卵。
3.人工促熟培育:通过人工升温促熟培育可使亲参提早产卵20天~30天。
这样,一方面可在当年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另一方面由于可提早采卵,不仅可以应用不耐高温的小新月菱形藻做饵料,还可以避免高温季节敌害生物(如梭足类、海螳螂幼体)的危害。
亲参升温促熟口升温幅度不超过1℃,当温度升至13°C~15°C时要进行恒温培养,因为这是亲参摄食最旺盛的时候,刺参又有夏眠的习性,所以温度不宜升得过高。
大棚育苗大棚种植方法一、大棚育苗。
咱先说说大棚育苗哈。
大棚育苗就像是给小幼苗们盖了个温暖的小房子。
选种很重要哦。
要挑那些饱满、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就像挑小娃娃,得挑健康的呀。
种子选好了,得给它们找个舒服的“床”。
这个“床”呢,就是育苗土啦。
育苗土要疏松透气,肥力还得够。
咱可以自己配,弄点腐叶土、园土,再加点珍珠岩啥的,让种子在里面能畅快呼吸。
播种的时候呢,可不能太粗心。
种子撒得均匀点,别有的地方挤成一团,有的地方又空荡荡的。
播完种,轻轻盖一层薄土,就像给种子盖了层小被子。
然后就得浇水啦,这水不能浇太多,不然种子会被淹死的。
就像人喝水,适量就好。
温度和光照也得注意。
大棚里的温度要控制好,不同的种子适合的温度不一样。
一般来说,暖和点的环境大多数种子都喜欢。
光照呢,要是光照不足,幼苗就会长得细细弱弱的,像豆芽菜似的。
所以要保证有足够的阳光照进来,要是天气不好,也可以用补光灯给小幼苗补补光。
二、大棚种植。
再聊聊大棚种植。
这大棚种植啊,就像是在大棚这个大舞台上让植物们好好表演。
整地是第一步。
把地整得平平整整的,就像给植物们准备一个光滑的舞台。
施足基肥也很关键,这基肥就像是演员上台前吃的饱饭,有了力气才能长得好。
基肥可以用有机肥,像腐熟的农家肥就很不错,让土地变得肥沃肥沃的。
选苗或者播种就像挑选演员或者小种子演员开始登台啦。
如果是移栽苗的话,要小心地把苗种到地里,别伤着根。
种好后要浇水,这是给刚到新家的苗儿们的欢迎水。
在大棚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可不能马虎。
温度高了,植物可能会被热坏,温度低了,又会冻着。
湿度太大容易生病,湿度太小植物又干巴巴的。
要经常通风换气,就像给大棚里的植物们换换新鲜空气。
浇水施肥也是有讲究的。
不能想浇就浇,想施就施。
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来。
比如开花结果的时候,可能就需要多施点磷钾肥。
浇水呢,也要看土壤的干湿情况,干了再浇,浇就浇透。
还有病虫害的防治。
要经常在大棚里溜达溜达,看看植物有没有生病或者长虫子。
一种海参小规格苗种的立体养殖方法一种海参小规格苗种的立体养殖方法一、前言海参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海鲜,具有滋补养颜、养肝明目的功能,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但是,大多数海参产品都是大规模苗种化养殖的,以增加其产量,但这种大规模的养殖方法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严重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一种绿色的海参小规模苗种养殖方法产生的用意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二、原料准备1、海参小苗种:选用优质的海参种苗,通常产自钓鱼场,其品质要求优良,采用产自自然环境中的苗种更为理想。
2、养殖网箱:成熟海参小苗种的养殖必须有一个宽松、舒适的水箱环境,例如可以选择由无害的聚乙烯制成的养殖网箱,这样的水箱环境可确保海参小苗种舒适的养殖环境。
三、养殖流程1、养殖网箱准备工作:网箱的装满水,冷却水后放置海参小苗种,并将:半放出的水在室温下放置若干小时,这样可以保证海参小苗种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生活及养殖。
2、给海参小苗种添加饲料:每天给海参小苗种投放相应量的新鲜细腻的饲料,如蝌蚪、鱼肉、海参粉等,以期能够使海参小苗种快速生长。
3、海参小苗种的定期更换水:海参小苗种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良好的水质,每隔一定时间就应该更换一次水,以保持海参小苗种的良好的生长状况。
4、海参小苗种的适度的活动:在网箱内给海参小苗种排放一定数量的蝌蚪,定时启动网箱,这样可以促进海参小苗种的运动,有利于其快速成长。
四、对海参小苗种的注意事项1、严禁将海参种苗放入野外的航海水中,否则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一定要给海参小苗种定期更换水以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况,否则会影响其苗种的生长速度或者病变。
3、定期更新网箱里的淡水,这样可以维持其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帮助海参小苗种抗病。
4、定期给海参小苗种施加适宜的药物,以预防其可能出现的病症。
5、应定期检测水体温度,确保海参小苗种的养殖在合适的水温范围内。
大棚海参养殖管理制度一、总则大棚海参养殖是指利用大型温室大棚进行海参的养殖,利用人工控制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提高海参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规范大棚海参养殖的管理,保障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养殖场地选择1.大棚海参养殖场地应选择离海近、水质清洁、交通便利、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
2. 养殖场地应远离工业区、污染源、养殖场等污染物,避免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3. 养殖场地应具有适宜光照、气温等条件,以便为海参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基础设施建设1. 大棚应选用优质材料建造,具有良好的保温、通风和采光性能。
2. 大棚内部设施应齐全,包括养殖池、水泵、过滤装置等设备,确保海参养殖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 大棚周围应设置防护网,避免病虫害的侵袭,保证海参养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种苗选择1. 种苗来源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种苗供应商,确保种苗的健康状况。
2. 种苗应具有一定体型、生长潜力,适应大棚养殖环境。
3. 种苗应经过检疫处理,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并严格按照养殖计划进行培育和管理。
五、养殖管理1. 确保养殖池水质清洁,定期清理养殖池底泥,调整水质PH值和溶氧量。
2. 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海参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竞争力。
3. 温度和光照控制:根据海参生长的需要,合理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4. 饲料供应:根据海参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海参的生长健康。
5.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6. 科学养殖方案:根据海参生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保证养殖效果。
7.定期进行海参的采样检测,监测海参的生长状况,提高养殖效率。
六、员工培训1. 养殖员工应通过相关培训,了解海参的特点和养殖技术,掌握养殖管理知识和技能。
2. 养殖员工应具有相应的健康证明和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七、卫生管理1. 定期清洗、消毒养殖设施,保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
一种海参小规格苗种的立体养殖方法
一种海参小规格苗种的立体养殖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1)准备人力和设备:根据实际养殖规模,挑选准备相应的养殖设备,如渔网、支架等,准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养殖管理;
(2)准备水域及营养物质:根据实际养殖情况,确定养殖水域,检查水域环境,并提高水文、水质、水温条件,确保负荷度,充分添加营养物质;
2、塘立体养殖技术
(1)投放海参苗种:在确定水域环境合适以后,进行投放,投放时应采用散播投放方式,以增加受种受损率;
(2)合理布网:使用合理的网型,确保海参苗种不致死亡;
(3)施用营养物质:施用浮游植物、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等;
(4)管理养殖:根据具体养殖情况,定期对养殖水域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困难和异常,确保养殖水域质量;同时,定期测量养殖水域的水文、水质、水温等参数,并确定饲料投放量,以保证海参的健康成长。
3、收获
(1)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根据海参的体型、质量等指标,确定收获的时机;
(2)施行收获技术:根据实际养殖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如渔网或支架等,收获海参;
(3)处理后续工作:收获后及时施行处理技术,如及时加工、消毒、包装等,确保海参质量。
以上就是海参小规格苗种的立体养殖方法,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养殖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河北大棚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又称“东海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海产品之一,也是一种很好的滋补食品,被誉为“海中人参”。
但是传统的海参养殖方式往往靠天吃饭,生产不稳定,水质不好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利用大棚养殖技术来培育海参,既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又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海参的生长环境,使得养殖更加高效、稳定和环保。
一、大棚海参养殖的环境要求1. 温度和光照:海参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一般要求温度在10℃左右,光照强度在10-20lux之间。
因此,在大棚内,需要安装温度控制系统和光照控制器,使得温度和光照可以被精准地控制。
2. 水质:海参是一种喜爱干净水环境的生物,因此,大棚内的水质要求必须高,PH值应在7.5-8.5之间,溶氧量不低于5mg/L。
为了维持水质的优良,在水质实测过程中,应采用过滤器、杀虫灯等设备,从而能够对大棚内的水质进行有效控制。
3. 食物和营养:海参是一种慢性动物,需要长期摄食,以获取足够的营养。
在大棚内,需要给海参提供新鲜的海藻、虫类等食物,确保海参的食物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4. 气候环境:海参喜欢湿润、有利的气候环境,因此,在大棚内,需要保证气温适宜、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以确保海参的生长环境的顺利实现。
1. 种苗选育:选育品种为了提高海参养殖的效率和品质,需要选用高产性、良种性和适应性强的海参品种作为种苗。
物理选种在选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挑选、繁殖等手段,筛选出身体健康、体形完整、生长迅速的优良种苗,以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海参的生长质量。
2. 养护管理:密度控制海参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生物,对龄、体型、营养等因素十分敏感。
在大棚内,需要根据海参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制定适宜的密度控制计划,并将海参放入温度适宜、水质优良和食物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养殖。
饲料适宜海参喜食海藻、附着生物等食物,通过食物获取充足的营养。
在大棚内,需要根据海参的需求确定饲料种类和喂食量,并保证食物的质量和安全。
海参育苗保苗大棚的建造方法
施工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育苗大棚位置的选择
海参育苗大棚的位置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地势稍高的地方,以方便抽取海水、排放废水。
1.取水口
海水取水口处要求海水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物;取水水泵、水龙头用滤网罩住,减少藻类的进入。
2.排污口
育、保苗水池定期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应远离取水口,距离不少于50米。
二、大棚地基处理
大棚内水池是地上式结构,根据养殖的需要,水池必须满足不渗漏的要求,因此池底、池底与池壁连接处的防渗处理尤为重要。
大棚施工结束后,夯实棚内地面并铺设10-20厘米碎石垫层,然后采用C20混凝土现场浇注地面。
三、设计施工(以4103平方米水体大棚为例)
1.育苗大棚尺寸
大棚外墙用空心砖(尺寸:40厘米×20厘米×19厘米)砌筑,棚内净长76.5米,净宽63.76米,棚平口高2米,最大拱顶高度5.45米。
大棚长边侧墙留有铝合金窗,每侧8个,短边山墙无门窗。
大棚棚顶采用钢筋弓型梁构造,跨度15.3米,上用整张黑色塑料布罩住,塑料布上铺草帘子,并牢牢固定,以防大风毁坏。
2.棚内水池尺寸
水池四周墙壁用砖(24厘米×12厘米×5厘米)砌筑,70号水泥沙浆勾缝,墙体厚度25厘米。
水池内间隔出的小池墙体厚13厘米,水池沿大棚宽度一分为二,对称布置,中间为人行道兼排水通道。
每个小水池净长6.65米,净宽4.095米,池深视育苗、保苗而定。
若育苗兼保苗则池深1.4米~1.6米,一般取1.5米;若只保苗则池深0.8米即可,每个小水池都预留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在靠外墙一侧,排水口在靠人行道一侧,排水口距池底3厘米,各有阀门控制。
小水池之间互不相通,各自独立,4103平方米水体可布设小水池102个。
采用“五层作业面法”进行抹面处理,严防渗漏。
两排小水池之间为人行道兼做排水通道,宽1.0米~1.2米。
3.锅炉房
冬、春季由于气温、水温低,不利于育苗、保苗,因此应修建供热锅炉房,向棚内供暖,以保证水温在15℃~16℃,利于海参苗的健康成长。
采暖散热片可安装成壁挂式或直接放入水池中。
供热形式水暖、气暖均可。
对于大型育、保苗企业,以2000平方米水体为例,如果用锅炉供暖,只燃煤一项年需7万元,加上管路、散热片、锅炉,需要投资很大。
为减少投资,可在适当位置钻一眼海
水井。
钻一眼70米~80米深的海水井,配套水泵后仅需8万元资金,可比烧锅炉节省开支。
4.海水井
海水井内海水温度常年为15℃~16℃,接近恒温,这一温度正是海参生长最旺的温度,抽取海水井中的恒温水直接输送到大棚内的水池中,循环往复,这样既有利于海参苗的生长,又可大幅度降低成本,还可解决供暖提温水温不好控制的问题,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5.输、排水管路
沿大棚两个长边的水池墙顶固定铺设直径100毫米的PVC管,并按水池的数量分设三通短管,向水池内输水,各三通管都有阀门控制。
有的个体户为减少投资,用移动式软管代替固定管向各水池内分别输水也可。
人行道兼做室内排水通道。
出口在大棚山墙一侧(施工时已经预留了进水管、出水管口),排出的废水经棚外排水管(直径150毫米)排到远离海水取水口的海里。
6.水池内育、保苗筐的放置
标准海参育苗筐为白色塑料筐,成四棱台体状,上口尺寸43厘米×40厘米,下口尺寸33厘米×30厘米,高40厘米。
小水池内一般放筐3米~5排,每排12个,筐顶与水面相距40厘米,水深不宜太大,否则海参苗经受不住太大的水压易死苗。
育苗时,沿水深挂2层,底层筐直接挂放在池底,上层筐与之留20厘米~30厘米的距离,一般每个小池挂50个~60个为宜;保苗时,只挂一层。
一般育苗10天~15天即可出苗。
海参的人工育苗、保苗技术,在山东省长岛县已广泛推广应用,它不但能够解决海参抗病能力低的问题、改善天然资源在人类大量采捕下日渐衰竭的情况,而且会使海洋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是沿海渔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该技术在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