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门东案例分析报告共17页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7
146 | 空间生产Spatial Production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Marketing: A Case Study of Laomendong in Nanjing新媒体营销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生产机制研究*——以南京老门东为例黄燕玲 于 涛 彭晓娜 王玉洁 HUANG Yanling, YU Tao, PENG Xiaona, WANG Yujie为吸引更多外部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营销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历史文化街区因承载着地域文化而成为营销重点,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新媒体为城市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动力。
在此背景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法,以江苏省南京老门东为例,分析新媒体营销模式与空间效应,探究新媒体营销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生产的新机制。
研究发现:(1)老门东从自上而下的传统营销模式转向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化营销模式;(2)政府和国有资本等主体制定了一系列新媒体营销策略,有效带动了消费以及物质环境更新优化,并通过空间消费加深游客对文化符号的认同,同时文化迭代将驱动消费升级,新媒体则加速了这一过程;(3)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完善制度,重塑营销价值理性,引导与校正新媒体营销回归工具理性。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external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urban marke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urban development.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marketing because of their function to carry local culture. The new media generated by mobile interne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and motivation for urban marketing. In this context, based on the ternary dialectics of spatial production theory and taking Laomendong of Nan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media marketing mode and spatial effects, and explores the new mechanism of spatial production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marketing.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marketing mode of Laomendong has changed from a top-down traditional model to a multi-agent network model. (2) The government and state-owned capital have developed a series of new media marketing strategies, which effectively drive consumption and material environment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and deepen tourists' identification with cultural symbols through spatial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cultural iteration will drive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new media accelerates this process. (3)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institution, reshape the rationality of marketing value, and guide and correct the new media marketing to return to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新媒体营销;空间生产;三元辩证法;历史文化街区;老门东 new media marketing; production of space; ternary dialectics;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Laomendong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5-0146-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522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小城市高铁新城地域空间效应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编号518783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资助。
老门东:如何引爆金陵城?作者:邹毅上海领易投资总经理前30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城镇化的模式,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大一线城市推向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巅峰。
然而,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进入白银时代的房地产业,有一批城市具备了极强的发展潜力。
他们虽然不是这四大一线城市,但经济发展势头和文化的丰富性,也属于区域内的翘楚。
中国有几个城市文化博大精深,它们曾经是帝王的首府,如今又是繁华的都会。
这些地方一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济高度发达。
这里就是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重庆等知名的文化城市。
如今,在中国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进入白银时代,这些地方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旅游地产业率先引领市场,给全中国的同行业带来了高度的惊喜。
今天给各位分析一个六朝古都南京城里最新出的一个项目案例:老门东。
笔者这些年因做项目缘故,基本遍访全国主要省会级城市。
对于南京的印象,一直是沉甸甸的。
金陵城,在笔者的眼中,一直是个商贾繁荣、学养深厚,又有着帝王气的城市。
这里著名高校林立,学者如云。
但是,南京这些年从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来看,却似乎一直停留在封建王朝农耕文化的状态里,这个城市虽然是苏北地区级商贸中心城市,商业的交易量很高,但商业的发展形式却相对落后。
南京商业的形态和创新精神,似乎距其旁边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还有相当的距离。
其发展的脚步,也有时会被苏南三市的苏锡常所超越。
古老而厚重的金陵城发展现代商业,似乎总是受到其所承载的文化的包袱,发展的脚步异常沉重。
记得10年前,当南京水游城项目横空出世的时候,古老的南京城看到了一抹创新的闪耀。
这个空间设计创意来自于日本福冈博多水城的项目案例,曾经一时成为了南京人接待全国各地的名片。
因此,水游城一度成为一种模式,在全国复制。
至于1912的文化街区的案例更不用说。
这个坐落于总统府旁侧的现代都市会客厅,也成为10年前南京的名片。
1912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标杆,但似乎如今的1912已经失去了创新的精神,只是在做模式化的复制。
城南老门东和熙南里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提要:中文:,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蕴含时代印记的文化遗产。
老城南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仅存的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政府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为目标,对老城南中的熙南里和老门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改造建设。
对此,本文以熙南里和老门东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区位条件、商业类型及布局、传统文化融合方式、市民心理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商业模式对传统文化发扬继承。
关键词:历史街区现状商业化改造正文:当今社会大发展,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化的发展也显现出史无前例的气象,城市面貌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
但同时,一些问题应运而生,例如如何保持城市的个性,如何延续城市的文化脉络等等。
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原有历史街区的保护继承。
历史街区采取商业化的方法来激发活力,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效途径。
纵观全国各大古城,不乏各类成功的案例,如的宽窄巷子。
但原有街区可能会改造成为华而不实的空壳,丢失了原有的在传统文化要素。
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城市文化也是悠远流长。
而老城南既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仅存的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的活化石。
熙南里和老门东,就是老城南最著名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并且近年来都进行了商业化改造。
所不同的是,二者在发展现状和改造手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一、老门东及熙南里简介及发展现状。
【老门东】老门东是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因地处古都金陵以南中华门以东而得名,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
历史上的老城南是商业及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包括百万故居、三条营地块、箍桶巷步行街区、明城墙侧江宁路至家衙段等,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目前开放的是箍桶巷步行街区,其余部分正在修缮当中。
[1]地理位置:夫子庙箍桶巷南侧。
占地面积:约1.45万㎡。
建成时间:2013.9。
总体定位: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
【熙南里】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新街口商圈南延和夫子庙商圈西延的交汇点,拥有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老门东的规划分析老门东的空间尺度分析从现代的标准来分析的话,老门东的空间尺度是远远不够的,我走在其中觉得有些拥挤。
不过考虑到老门东是复古建筑风格,这一点上就可以得到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最出名的就是一步一景,古建筑一般都是一条曲折的小巷子通向深处。
游客去老门东参观感受的就是这种氛围,空间尺度不足的问题虽然不能够忽略,但也没必要看得那么重。
老门东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分析因为南京政府的要求,夫子庙和老门东四周并没有很高的建筑物,所以不用担心老门东四周的建筑物会对老门东的复古风格产生干扰。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老门东四周的建筑物。
首先是北侧,北侧也是老门东的主入口,也是老门东四周最现代的一面,这一面是和老门东氛围最不搭配的一个面,相信将来这一面会得到整治。
南面从老门东里面看到的景象就是一面很高的城墙。
东面有好几个小路口可以进入老门东,同时从老门东东面出去也是一些低矮的旧住宅,和老门东具有一定的整体感。
西面有一条马路把老门东和另一边的建筑物隔了开来。
西面的建筑物都是刚建好的,复古风格,这一点和老门东很搭。
总体来说,老门东四周的建筑群并没有很严重的破坏老门东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政府在这一块上做的还可以。
老门东的道路分析外部道路老门东的外围的道路条件还是比较健全的,有三个方向的道路可以直达老门东的主入口,这样来观光的人不会为交通问题产生困扰。
同时其中一条道路直接把夫子庙和老门东联系起来,方便游客在两个地点参观。
内部道路一主要道路从老门东的大牌坊进入后就是老门东最主要的一条街道,这条街道给人带来的感觉决定了许多人对整个老门东的印象。
这条道路贯穿了整个老门东的主要部分,我第一次去老门东游玩的时候就只走了一遍这条主要道路,并没有注意两边小路。
在我看来,这条道路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但地上的砖石铺装和两边的建筑小品都增加了这条主要道路的古风色彩,单纯的从道路来看老门东还是做得不错的。
二次要道路次要道路指的是这条主要道路两侧那些曲折幽深的小道,这些小道在我看来要比主要的大道更有意思一些,和主干道上的房间比起来,这些小道两侧的房间保留的更完整,只有少数几家被租下来开成店铺。
于宣教工作要积极、及时地创新,对于一些规定要及时改善,将一些新闻舆论工具转变,对于能反映出社会时代发展的宣传阵地要多创立,还要多创立一些能反映职工诉求的宣传阵地,这对于企业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很有帮助。
网络宣传的建立,可以及时发挥会工阵地的作用。
2.强化宣教工作的奖惩制度工会宣教工作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多了解企业的切实需求和实际情况,将这两方面的情况把握好,一定要围绕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关注开展宣教工作,对于企业工会工作人员有着明确的奖惩制度,例如泸州北辰电力公司就有考核制度,公司工会标准化管理,并且其考核每年都在前一、二名。
企业应该按照工会宣教工作的完成程度、好坏,进行评选,将企业职工认为的最受欢迎的工会工作者给予奖励措施,对于那些完成情况不理想的人也要进行鼓励措施,不能放松这方面。
在进行评选的时候,一定要公开、公平和公正,将会工服务的质量整体提升。
对于会工工作的宣传力度我们一定要加大,问题的重心一定要明确,并且紧抓,将整个宣教工作带动起来,并帮助其完整的、顺利的开展。
我们要赢得党政组织的支持,在企业中赢得声势,并且让更多企业职工能认可我们,加入到会工宣教工作中来。
3.坚持抓好宣教工作重点,内外并举扩大工会影响对于会工内部的建设,我们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对于职工人员的考核情况也要及时量化,会工的宣传发布力度也需要不断加强,加强对外交流,和外界主力媒体之间的联系也要抓紧,劳抓对外宣传这一板块,将企业的外界形象不断提高。
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
三、结束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依旧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作为加强人民群众和党之间联系的工会工作,还是需要我们不断推进,不断加强。
在进行工会宣传工作时,一定套找准工作的重点,将营销理念融入到实际的会工宣传工作中,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我们也要不断适应,努力促进、推进宣传工作,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1]陈远明.运用企业营销理念推进工会宣教工作[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4):125-125.[2]张渝.运用企业营销理念推进工会宣教工作[J].中国职工教育,2013,(20):116-116,119.[3]薛毓平.深入实施五大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工会宣教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21):21-23.[4]唐定永.发挥职工主体作用推进工会宣教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2012,(4):108-109.[5]王劲松.对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6):26-27.[6]杨虹.关于工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作用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0):50-51.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以南京老门东街区为例■谢园方张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KJB170002)摘要: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与记忆的载体,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赋予了历史文化街区新的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问题。
老门东的规划分析老门东的空间尺度分析从现代的标准来分析的话,老门东的空间尺度是远远不够的,我走在其中觉得有些拥挤。
不过考虑到老门东是复古建筑风格,这一点上就可以得到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最出名的就是一步一景,古建筑一般都是一条曲折的小巷子通向深处。
游客去老门东参观感受的就是这种氛围,空间尺度不足的问题虽然不能够忽略,但也没必要看得那么重。
老门东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分析因为南京政府的要求,夫子庙和老门东四周并没有很高的建筑物,所以不用担心老门东四周的建筑物会对老门东的复古风格产生干扰。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老门东四周的建筑物。
首先是北侧,北侧也是老门东的主入口,也是老门东四周最现代的一面,这一面是和老门东氛围最不搭配的一个面,相信将来这一面会得到整治。
南面从老门东里面看到的景象就是一面很高的城墙。
东面有好几个小路口可以进入老门东,同时从老门东东面出去也是一些低矮的旧住宅,和老门东具有一定的整体感。
西面有一条马路把老门东和另一边的建筑物隔了开来。
西面的建筑物都是刚建好的,复古风格,这一点和老门东很搭。
总体来说,老门东四周的建筑群并没有很严重的破坏老门东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政府在这一块上做的还可以。
老门东的道路分析外部道路老门东的外围的道路条件还是比较健全的,有三个方向的道路可以直达老门东的主入口,这样来观光的人不会为交通问题产生困扰。
同时其中一条道路直接把夫子庙和老门东联系起来,方便游客在两个地点参观。
内部道路一主要道路从老门东的大牌坊进入后就是老门东最主要的一条街道,这条街道给人带来的感觉决定了许多人对整个老门东的印象。
这条道路贯穿了整个老门东的主要部分,我第一次去老门东游玩的时候就只走了一遍这条主要道路,并没有注意两边小路。
在我看来,这条道路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但地上的砖石铺装和两边的建筑小品都增加了这条主要道路的古风色彩,单纯的从道路来看老门东还是做得不错的。
二次要道路次要道路指的是这条主要道路两侧那些曲折幽深的小道,这些小道在我看来要比主要的大道更有意思一些,和主干道上的房间比起来,这些小道两侧的房间保留的更完整,只有少数几家被租下来开成店铺。
从南京老门东先锋书店解析既有建筑的改造策略作者:孙明玥郭华瑜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2期摘要:隨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既有建筑的一些功能已渐渐不符合人们的使用需要,为了让这些建筑的功能符合时代的发展,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改造。
以南京老门东先锋书店为例,分析既有建筑改造的方案与措施,研究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书屋设计理念之间如何耦合。
传统建筑在被赋予新的建筑功能后能够重新焕发活力,延长建筑的生命。
城市书屋则被赋予了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引起公众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传统建筑;先锋书店;城市书屋;建筑设计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许多地域特征明显、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旧建筑由于不符合人们不断变化的建筑功能需求而逐渐被废弃或拆除。
为了保护传统建筑,也为了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延续下去,人们对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了修缮、改造,让它们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对南京市老门东先锋书店的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京市老门东先锋书店(骏惠书屋)原本是明万历年间一座传统的徽派三进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边营2号,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于2016年9月开始试营业。
先锋书店的设计师将现代城市书屋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其兼具书店、咖啡厅、精品店等多种场所的功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聚焦效应,已成为被公众认同的文化物质载体。
一、城市书屋的街区定位与设计原则(一)交流空间与知识平台城市书屋在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场地地形地势、交通干道位置与周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同时具有标志性、易达性和舒适性。
南京市老门东先锋书店是复建建筑,其建筑形体、结构、材料、工艺均有翔实的文献记录,不可随意更改。
因此,它的选址显得更为重要。
老门东历史街区是南京秦淮区夫子庙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数量众多,又与先锋书店的气质符合,是极佳的选址地。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摘 要: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城南地区,是历代居民聚集地,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南京重要的历史街区。
该地区交通便利,游客众多,吸引了大量连锁品牌的入驻。
本文主要以老门东为例,探究现代消费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冲突与融合。
关键词:南京;老门东;连锁品牌;历史街区;改造1 老门东历史街区及其规划方案1.1 老门东历史概述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地区,是历代居民聚集地,拥有众多历史古迹。
保护这些历史古迹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也对南京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老门东处于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交通便利,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发展老门东的旅游业能为当地经济带来较大的提升。
2009年,由于中央对城南地区的直接保护,持续近10年的门东地区大规模拆迁放缓,老城保护终于入法。
2010年12月,《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简称《保护规划》)出台,老门东保护提上了议程。
按照《保护规划》的设计,门东整修旧建筑,新建仿古建筑。
2013年,箍桶巷重新开街。
至此,老门东已经成为南京的标志性景点,尽人皆知。
1.2 老门东历史街区规划目标2010年“保护规划”走历史与文化的保护路线,不仅延续了2006年“复兴规划”中的开放性功能、建筑街巷的小尺度形态,还在历史文化方面有了更多的保护。
星巴克、德云社等现代连锁品牌纷纷入驻,突破地域限制。
该规划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在商业层面上也颇为合理。
2011年,老城南的规划再次更新,根据历史街区,保护并彰显历史文化的原则,对老城南的建筑现状、历史要素、历史文化资源的演变进行分析,制定高度控制规划与单元划分原则,保护恢复传统巷界。
规划中提出改善一般传统建筑,保留与老门东风貌和谐的现代建筑,改造与其相违和的当代建筑。
此外,还提出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将街区划分为三级保护界面,严格保护一类街巷,不可改造;在保护二类街巷的基础上适当改善;保持三类街巷走向,延续城市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