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34
石油和天然气是什么?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出的油状可燃液体矿物称为石油,把可燃气体称为天然气。
随着对这些矿物的深入研究,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在组成上都属于碳氢化合物,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石油”。
1983年第11届世界石油大会把石油定义为: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由于天然气常与石油相伴而生,它也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可燃矿产,与石油不同的是它以气态形式存在。
石油中的化学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硫,其中碳和氢约占95%-99%,剩下的氧、氮、硫和其他微量元素只占总含量的1%-5%。
不同产地的石油,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主要包括环烷烃、烷烃和芳烃,它们俗称环石蜡、石蜡和芳香剂,这是石油的主要成分。
其中,环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通常占石油重量的一半。
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密度、黏度、凝固点以及在荧光灯照射下发出的颜色各异的荧光等,其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石油,其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差异较大。
我们了解石油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它、改造它和利用它。
比如石油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保留其形成时的特征,就像婴儿的“胎记”一样,专业人员通过潜心研究可以追溯它的形成、变迁和分布规律,从而找到更多的石油。
石油与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一是石油的能量密度高。
它的能量密度是干木材的2.5倍,是低等级褐煤的4倍。
二是石油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比煤炭少。
石油炼制产品燃烧后的单位能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少20-25%,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三是容易长距离运输。
石油及其精炼产品可以通过管道进行便捷和非常安全的运输,而且成本低廉。
石油还有一个明显优点是多种化学成分组成,意味着它是广泛的工业原料,通过炼制和加工可得到多种石油化工产品。
因此,石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又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与石油一、天然气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
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
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2020年5月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外披露,该公司发现了一条富含天然气的新区带,预计潜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二、石油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
“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三、天然气与石油的联系与区别区别:石油是液态的,天然气是气态的。
石油也叫原油。
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黏稠黑褐色液体燃料。
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从中可提炼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及多种重要化工原料。
石油是天然气和人造石油及其成品油总称。
地下开采出来和石油未加工前,叫原油,也叫天然石油;用煤和油母页岩,经干馏,高压加氢和合成反应获得的石油叫人造石油。
原油经过蒸馏和精制,加工成各种燃料、润滑油,总称为石油产品。
而加工原油提炼各种石油产品的过程叫石油炼制。
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经过亿万年的高温和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可燃气体。
石油与天然气概述
石油和天然气是两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它们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石油与天然气的简要概述:
石油: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在地壳深处经化学和地质作用形成的液态燃料。
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包含许多不同的化合物,如烃类(烷烃、烯烃和芳香烃)和杂原子化合物(硫、氮和氧化合物)。
石油通常储存在地质构造中的岩石储层中,通过钻井开采之后,经过加工和精炼,可以得到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石油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最大的能源来源之一。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CH4)组成的气体燃料,它也含有一些其他的烃类化合物和杂质。
天然气产于地壳深处,通常与石油共存,也可以独立存在。
它的储藏方式主要有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
常规天然气储藏在地下的天然气储层中,可以通过井口开采。
非常规天然气则指一些在独特的地质条件下储藏的天然气,如页岩气、煤层气和可燃冰等,开采难度较大。
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可以用作工业燃料、发电燃料以及热水供应等。
石油和天然气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家庭供暖、发电等各个领域。
然而,它们的开采、加工和燃烧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水污染等。
因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已经成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石油地质知识简介-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天然气的来源、石油天然气的生成条件目录:一、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气二、石油、天然气的来源三、石油、天然气的生成条件一、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气对石油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但究竟什么是石油?回答恐怕就不那么确切了。
对于这个问题,这里不妨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石油是在地下岩石中生成的、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矿产。
顾名思义,石油形成于地下,有多深?几百以至几千米。
它经历了数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演化过程,不同年代的石油生成地质环境不同,生成石油的物理性质也不同。
不同油田所产石油的密度、粘度、熔点、初馏点都不相同。
原油的物理性质最直观的就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有浅至深有白色、褐色、黑绿色和黑色。
我们常见的石油一般都是黑色的,颜色的深浅与其中含有的非烃类物质的多少有关,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深。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主要成分是碳(C)和氢(H),碳含量一般为80%-88%,氢为10%-14%,同时含有少量的氧(O)、硫(S)、氮(N)等元素。
有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烃类化合物。
天然气也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以气体状态从地下岩石中来到地面的。
与石油一样,天然气所含烃类主要是烷烃(饱和烃)。
一般含1-4个碳的烷烃从气体状态被称为天然气;含5-10个碳的烷烃为液体状态,就是石油;含17个以上碳的烷烃为固体状态,如石蜡、沥青等。
二、石油、天然气的来源对石油、天然气(以下简称油气)生成的来源,科学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生物死亡后转变成的,及有机生成学说。
另一种是无机生成学说,认为石油天然气来源于无机物的合成。
有机生成学说观点的依据是:几乎所有的油田都是在沉积岩中发现的,而沉积岩中可以见到丰富的生物遗迹(如化石等);通过实验,生物体中三大组成部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与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类似的物质;在石油中发现的血红素和叶绿素等有机物质,前者是来自动物的血液,后者则来自植物的叶绿素。
天然气与石油的区别与联系天然气和石油是常见的化石能源,它们在供给能源、影响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天然气和石油都是化石能源,但它们在形成历史、化学成分、开采和利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天然气与石油的区别与联系。
一、天然气的特点与石油的特点天然气是由一系列烃类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同时还含有少量乙烷(C2H6)、丙烷(C3H8)等。
天然气以无色、无味、无毒的特性而闻名,可以方便地输送和使用。
相比之下,石油是一种由多个烃类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石油的品质和组成因地域和沉积环境的不同而异,其外观呈现为黄色至黑色的粘稠液体。
二、天然气与石油的形成历史天然气和石油的形成都与古生物的遗体和植物残余物有关。
在恒温和高压的地下条件下,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腐殖质和有机质经过压力和热解反应逐渐转化为天然气和石油。
然而,天然气和石油的形成历史有所不同。
天然气通常形成于沉积岩层较深的地下,而石油则较浅一些。
三、天然气与石油的开采方法天然气和石油的开采方法也有所区别。
石油主要通过钻井来开采,通常需要深入地下几千米,通过钻探来获得石油储层。
一旦发现可开采的石油储层,使用泵浦等工具将其从地下抽取出来。
而天然气的开采通常与石油共同进行,在石油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天然气。
天然气的挖掘过程类似于石油开采,但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会有所不同。
四、天然气与石油的运输和储存天然气和石油在运输和储存方面也有所不同。
石油通常以液体的形式通过管道、罐车或船只进行运输,可以直接运到加工厂或储油罐中。
而天然气通常以气体形式进行运输,主要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液化为液化天然气(LNG)后进行长距离的运输。
五、天然气与石油的用途天然气和石油被广泛用于供给能源和制造化学产品。
石油主要用于燃料,如汽车燃油、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的燃料等。
此外,石油还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用于生产塑料、橡胶、润滑油、沥青等产品。
石油、天然气基础知识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
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
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圈闭油气藏。
岩石分类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以储存油、气。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等。
地层及其单位岩石(特别是沉积岩)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现为层状排列的,因而把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统称为地层。
地层的单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时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位和系统。
地层时代划分地层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与“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则称为“界”,如太古界、……新生界等。
石油、天然气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在西方是来源于希腊文Petroleum(岩石中的油),是当时人们对从地下自然涌至地表的黑色液体的称谓。
石油是一种深藏地下的可燃性矿物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呈液态。
天然气也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相,或处于地下储集层时溶解在原油内。
天然气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随原油同时被采出的油田气叫伴生气,非伴生气包括纯气田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天然气两种,在地层中都以气态存在。
凝析气田天然气从地层流出井口后,随着压力和温度的下降,分离为气液两相,气相是凝析气田天然气,液相是凝析油。
2.石油、天然气的性质和组成石油是摸起来有油腻感的可燃液体。
石油的外表颜色多种多样,从淡黄色、绿色到棕色、黑色等,例如四川盆地的原油是黄绿色的、大庆原油是黑色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是淡黄、淡棕色的。
颜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原油中含沥青质和胶质等重质成分的数量不同引起的,含沥青质和胶质越多,颜色就越深。
石油中的轻质组分要自然挥发,所以石油是有味的液体,如果含有硫化物,则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臭味。
石油在流动时由于分子间的摩擦力使石油具有一定的粘度,一般原油的粘度在几个毫帕秒到几十个毫帕秒之间,多数原油的比重在0.8~0.93之间,API重度在20~45度之间。
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硫、氮、氧等元素。
天然气主要指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含量较多的可燃气体。
天然气根据成分不同可分为贫气和富气两种。
贫气主要成份是甲烷和少量乙烷,不容易液化,又叫干气。
富气除主要成份是甲烷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在加大压力后可以变成液态,形成液化石油气,含有液化石油气的天然气又称湿气。
天然气没有颜色,比较纯净的天然气闻起来没有气味,但含有硫化氢气体时则有一股呛人的臭味。
天然气是重要的热力来源之一,每一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发热量大体相当于一公斤石油的发热量,是同数量煤气发热量的二至三倍。
石油与天然气石油的介绍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由古代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经过数百万年的压力和地质作用形成。
它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具有高热值和可再生能源无法比拟的能源密度。
全球石油产量庞大,主要产自中东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
其他主要石油产国包括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石油是在许多不同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资源,包括能源供应,工业,化工,运输和农业。
石油开采和加工石油的开采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勘探和生产。
勘探是通过地质调查和钻探来确定地下油田的位置和规模。
生产阶段涉及使用油井将石油从地下抽出,并将其输送至加工厂。
石油加工主要涉及炼油过程,将原油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以生产各种石油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和润滑油。
炼油厂还可以将石油进行进一步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和塑料。
石油的应用石油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能源需求。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交通运输,特别是汽车和飞机。
石油的高热值和能源密度使其成为这些交通手段的理想燃料。
此外,石油也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方面。
许多化学品和塑料是由石油加工而成的。
石油还被用于发电厂中的燃烧过程,以产生电力。
在农业领域,石油被用于生产化肥和农药。
这些农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输都离不开石油作为能源来源。
最后,石油还被用于家庭供暖和烹饪,尽管这些用途正逐渐受到可再生能源的竞争。
天然气的介绍天然气是另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主要由甲烷组成,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天然气是在地壳深处形成的,与石油一样,它也是由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经过压力和地质作用形成的。
全球天然气储量庞大,主要产自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和美国等国家。
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化石燃料。
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天然气的开采与石油类似,也需要进行勘探和生产阶段。
勘探阶段通过地质勘探和钻探来确定地下储层的位置和规模。
生产阶段涉及使用天然气井将天然气抽出,并将其输送到加工设施。
天然气加工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杂质和其他成分,以获得纯净的甲烷。
天然气用途和石油用途天然气和石油是两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天然气和石油的用途。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烃类化合物,它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天然气可以分为干燥天然气和湿度天然气。
首先,让我们看看天然气在工业领域的用途。
天然气在工业中主要用作燃料和原料。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需要热能,而天然气可以提供大量的热能。
例如,天然气可用于发电厂,供应给工厂和企业的电力。
天然气也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砖、陶瓷和玻璃等工业产品。
此外,天然气还可以用作制氢、合成氨和合成烯烃等化学原料。
因此,天然气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天然气在家庭和商业领域的用途。
在家庭中,天然气主要用于供暖、烹饪和热水供应。
相比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柴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较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的供暖和烹饪方式。
在商业领域,天然气主要用于餐馆、酒店、医院、学校等地的供暖、烹饪和发电。
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商业用户的首选能源。
除了在工业、家庭和商业中的用途外,天然气还被广泛用于交通领域。
天然气燃料车辆是指使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车辆。
相对于传统的汽油和柴油车辆,天然气燃料车辆更加环保和节能。
天然气燃料车辆能够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选择使用天然气燃料车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与天然气不同,石油主要是一种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黏稠液体。
石油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用途。
首先,石油被用于燃料生产。
石油在发电厂和交通运输中广泛使用,如汽车、飞机、火车和船只等。
燃烧石油产生的能量可以提供动力,并使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运行。
此外,石油还可以用于家庭供暖和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除了作为燃料之外,石油还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
石油是许多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如塑料、合成纤维、润滑油、涂料、颜料和橡胶等。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oil )又称原油,是一种从地下开采出的可燃液体矿产。
石油经分馏后可以得到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沥青残留物。
石油是重要的燃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同时也是化工原料,是各种洗涤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农药、化肥、医药等方面的原料。
天然气(natural gas )通常指油气田气或气田气(不包括煤层气),其化学成分以甲烷为主,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及少量的CO 2、CO 、H 2S 、N 2、He 及其他气体。
天然气由于其热值高、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运输方便,在工业和民用燃料、动力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化工产品、人造蛋白质及医药的原料。
一、石油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石油的化学成分石油是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烷烃是石油的重要成分,其分子通式是C n H 2n+2,分子具直链结构。
烷烃中比较简单的化合物有甲烷、乙烷、丙烷,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CH H H HC C H H H H H H C C C H H H H H H H H甲烷(CH 4) 乙烷(C 2H 6) 丙烷(C 3H 8)烷烃中最复杂的分子有60多个碳原子。
在常温常压下甲烷到丁烷是气体,戊烷到15烷为液体,16烷以上为固体。
环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 ,分子具环状结构,例如环己烷(C 6H 12)的结构是:C H 2C H 2C H 2H 2C H 2C H 2环本身相当稳定,但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甲基替换,例如生成甲基环戊烷,化学式为(CH 2)4·CHCH 3。
环烷烃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烷烃相似,也比较稳定。
环烷烃环内的碳原子可以多到30多个。
石油中最多的是环戊烷(C 5H 10)和环己烷(C 6H 12)。
常温常压下环丙烷(C 3H 6)和甲基环丙烷(C 4H 8)为气体,其他单环的环烷烃都是液体。
芳香烃也叫苯烃,其通式为C n H 2n -6,例如苯(C 6H 6),是石油芳香烃中最常见的物质,结构是: C H C HC H C H C HC H苯中的氢有时被甲基取代,生成甲苯或二甲苯。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两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开采、利用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
石油是在几亿年前,由生物残骸在地壳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和生化作用形成的,它主要存在于地下的油田中。
天然气则是由古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和有机物质在地壳深处经过自然气化作用形成的,它通常与石油同源存在。
在地质构造的作用下,石油和天然气会聚集在特定的地质构造中,形成油气田。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通常需要进行勘探和钻探工作。
在勘探阶段,地质学家会根据沉积地层、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数据等信息,确定潜在的油气资源。
然后,在确认油气资源位置后,开采公司会使用钻机钻探地下,将石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岩层中抽取出来。
开采完成后,油气会通过管道、船舶或者铁路等运输工具被送往炼油厂或者天然气处理厂进行加工。
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主要是通过炼油和天然气加工的方式。
炼油是将原油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和提炼的过程,得到的成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能源产品。
而天然气加工则是将天然气中的杂质去除,得到天然气液体(LNG)和天然气(CNG),用于供暖、发电和工业生产。
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能源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交通、工业和电力等领域。
然而,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气候问题。
首先,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
其次,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油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等。
此外,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还会导致能源资源的枯竭和能源安全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转型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等方式来减少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并减少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第一节石油一、石油的概念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组成石油的成分非常复杂,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可分为元素组成、馏分组成、组分组成和化合物组成,三者有相互关系;依据石油中各种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含量,可对石油进行分类;不同环境下生成的石油,比如海陆相石油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石油没有固定的成分,因此石油没有确定的物理参数,石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
二、石油的组成(一)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其中,氧:0.1~4.5%,一般小于0.5%;硫:小于1%,平均0.65%;氮:小于0.1%。
含硫量小于1%的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的为高硫原油。
常以0.25%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的界线。
石油中还发现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已发现的33种微量元素按其含量多少和常见程度列举如下:铁(Fe)、钙(Ca)、镁(Mg)、硅(Si)、铝(Al)、钒(V)、镍(Ni)、铜(Cu)、锑(Sb)、锰(Mn)、锶(Sr)、钡(Ba)、硼(B)、钴(Co)、锌(Zn)、钼(Mo)、铅(Pb)、锡(Sn)、钠(Na)、钾(K)、磷( P)、锂(Li)、氯(Cl)、铋(Bi)、铍(Be)、锗(Ge)、银(Ag)、砷(As)、镓(Ga)、金(Au)、钛(Ti)、铬(Cr)、镉(Cd)。
构成了石油的灰粉在这些微量元素中,最引起石油地质学者重视的是V、Ni两种元素,它们含量高,分布普遍并具有成因意义。
近年来,石油灰分中的V、Ni含量及其比值(V/Ni)已被用来确定生油岩相、油源对比以及研究油气运移等问题。
(二)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石油基础知识讲座一、什么是石油天然气what is oil and gas?二、哪里寻找石油where to find oil and gas?三、怎样寻找石油与天然气how to find oil and gas?四、怎样开采石油与天然气how to produce oil and gas?五、石油与天然气的集输和炼化一、什么是石油与天然气石油是以烷坯结构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密度为0.8 - 1.0克/厘米3, 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21%~2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镰、帆、铁、锂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坯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坯,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氨和氮等。
在标准状况下, 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烷坯分子结构:C n H2n+2Cl C2 C3 C4 C5 C6 ........... ...... C 18-C19C20-C22甲 乙 丙 T烷 烷 烷气体轻汽油汽油煤油柴油沥青 石蜡炼油:不同组分、气化汽化温度。
控制加热温度、压力,产生不同分 子量的石化产品。
二、哪里去找石油和天然气生油层、储油层、盖层1> 生油层有机成油论:有机物质(动物尸体)缺氧的还原环境生成油气树木在氧化环境下成油气无机成油论出油层:石油生成的地层2、 储油层油气储集形成油气田的地层 生油层H 储油层生油层至储油层,油气运移过程 储油空间(大部分油田)孔隙空间:砂岩、砾岩(克拉玛依油田)HICIHHICIHHI ^-IH一-- HIC-—H -HI CIH -裂隙空间:碳酸盐裂缝(CaCo3)(川东气田) 孔洞:碳酸盐孔洞(塔里木塔河油田)3、 盖层致密岩层、低渗透率岩层 盐层4、 生、储、盖组合5、 油气藏类型A 、背斜油气田盖层 储油层生油层背斜汕气藏一个理想的背斜油气藏和它的平面图B 、 单斜油气田C 、 石灰岩裂缝油气田D 、砾岩溶洞油气田6、 沉积相火成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江河湖海沉积物形成的岩层 变质岩:受岩浆侵入高温变质的沉积岩河流相沉积:大江大河入海口泥沙沉积(胜利油田) 湖相沉积:大型湖泊沉积物形成(大庆油田)海相沉积:浅水砂岩沉积、深水碳酸盐沉积(中东油田,特点- 而积大)7、 地质年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地质层系由古至新、由下而上震旦、寒武、奥陶、泥盆、石碳、侏罗、白垩、第三、第四..AC8、油气田分类(1)气田。
沉积学一、名词解释1.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2.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3.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4.纹层:(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亦称细层。
5.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6.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由暂时性洪水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7.槽状交错层理: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形成的槽状层系8.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
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
9.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理构造(河流沉积常见)10.剥离线理构造:沿层面剥开体现原生流水线理的平行层理薄层1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12.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13.φ值:是一种粒度标准,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φ=-log2D14.海相自生矿物:指一般形成于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浅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15.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16.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的特征程度(颗粒圆度、球度、分选性程度)17.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18.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19.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通过化学作用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20.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盐(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21.重结晶作用: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而矿物的主要成分不改变的作用22.蒸发岩:指由于含盐度较高的溶液或卤水,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化学沉淀而形成的岩石23.冲刷-充填构造:又称充淤构造,是水流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经过时冲蚀出来的浅而不对称的凹坑,随后又被沉积物充填的沉积构造24.曲流河: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发育下游平原,坡度较缓,流量稳定,具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侧向迁移具二元结构的河流25.二元结构: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造填空题(广义的成岩作用包括狭义的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两个阶段)(沉积后作用主要作用类型:压实、压溶、胶结固结作用、重结晶、交代、溶解)(碎屑岩按粒度划分: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化学岩按陈芬划分:碳酸盐岩、硫酸岩盐、卤化物岩、硅岩、其它化学岩)(沉积构造:原生、次生)(交错层理:板状、楔状、槽状)(结核成因分类: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后生结核)(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碎屑岩组分:陆源碎屑岩物质、化学沉淀物质)【碎屑岩基本组分:碎屑颗粒、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孔隙】(碎屑岩中矿物:陆源碎屑矿物、自生矿物、后生矿物)(杂基类型:原杂基、正杂基、似杂基)(胶结结构: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粒状结构、带状和栉壳状结构、再生结构、嵌晶结构)(胶结类型:基底、孔隙、接触、镶嵌)(支撑类型:杂基支撑、颗粒支撑)(粘土岩主要物理性质:非渗透性、吸附性、吸水膨胀性、可塑性、耐火性)(孔隙水、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火山碎屑分类:岩屑(刚性、塑性)晶屑、玻屑】(火山碎屑岩构造:层理构造、递变层理、斑杂构造、平行构造、假流构造)(碳酸盐岩结构组分: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溶解、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沉积环境的分类:大陆环境、海陆过渡环境、海洋环境)【冲积扇分类:(气候分:旱扇、湿扇)(沉积类型:泥石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三个亚相:扇根、扇中、扇缘/端)(沉积序列: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 (冲积扇的鉴别标志:岩性、结构、沉积构造、颜色)】【河流分类(山区河流、平原河流)(幼年、壮年、老年)按结构成因分(平流、曲流/辫状、网状)】(曲流河亚相: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牛軛湖亚相)【碎屑湖泊理想沉积模式:岸至湖中央依次出现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高碳)、泥岩】(湖沉积相平面组合,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湖和浅湖—半深湖—深湖和重力流沉积)【湖泊亚相划分(依据:沉积物在湖泊内位置、湖水深度):深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浪基面/枯水/洪水(三角洲主要类型: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作用增强:弓形、朵形、鸟足形)(三角洲的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深水重力流形成条件:足够的水深、足够的坡度、充沛的物源、一定的触发机制)【海相划分:滨海相(有/无障壁海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特点: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礁的组成:礁核、礁翼、礁间;根据礁的形态和礁与海岸的关系岸礁(裙礁)、堤礁(堡礁)、环礁)(相标志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岩相古地理分析原理:相序递变法则、沉降补偿原理、地层等时旋回对比法则)(ZTR:锆石、电气石、金红石)(1φ=0.5mm 2φ=0.25mm 3φ=0.125 4φ=0.0625)(能指示古水流的沉积构造:不对称波痕、交错层理、槽模、叠瓦构造)(四种重力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暴露构造:泥裂、雨痕、冰雹痕)(无障壁海岸4亚相: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障壁海岸亚相:泻湖相、障壁岛相、潮汐通道和潮汐三角洲相、潮坪相)(因海进海退形成进积型和退积型的海岸垂向沉积层序,古地层以进积为主)二、简答与论述题1.母岩风化的产物①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②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③溶解物质(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l、P等。
)2.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①破碎阶段(碎屑阶段):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主要为岩屑或矿物碎屑②饱和硅铝阶段: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首先带出Cl-和SO42-。
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
③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④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铝硅酸盐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被带走。
3.试根据尤尔斯特隆图解说明碎屑颗粒在流水中搬运、沉积时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关系,该图可解释哪些地质现象。
关系:开始搬运时,为克服颗粒自身吸附力,所需流速比较大;0.05-2mm的颗粒所需的始动流速较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街流速相差较小;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流速与颗粒的粒径成正比;小于0.05mm的颗粒,所需的搬运与沉积流速相差很大。
可解释:竹叶状灰岩和泥砾岩等砾屑共生现象4.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的异同点相同:形成时都有相应沙泥供应,且沉积和保存较为有利的条件不同:脉状层理形成于强水动力条件,砂的供应、沉积、保存比泥有利,主要分布于波谷;透镜状层理形成于弱水动力条件,泥的供应、沉积、保存比砂有利,波状层理是介于上面两种层理的过渡类型,它是沙泥供应、沉积、保存都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形成,往往是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进行,其砂层和泥层交替连续出现。
5.标准相模式的四方面作用①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②对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③对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④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6.根据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回答下述问题:①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②三个能量带的位置,③三个能量带的环境特点,④三个能量带与油气的关系。
依据:按波浪对海底沉积物的扰动情况划分能量带位置:XYZ-低-高-低X :浪基面以下,很少扰动,安静缺氧的还原环境,有高能带带来的丰富沉积物,为有利的生油岩带Y :波浪潮汐剧烈运动,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底栖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碳酸盐岩为良好的油气储积岩;Z : 水浅,波浪潮汐作用弱,靠近滨岸气候炎热干燥7. 试从含义、分布状况及所起作用、搬运方式、沉积方式及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和形成阶段上对比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及孔隙四种组分的区别。
8. 试说明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在剖面中的形成位置及形成条件底砾岩:位于海侵层序底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成分简单,分选性好,是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层间砾岩:整合的夹于其它岩层间,分选差,成分复杂,多为事件作用边冲刷边沉积的产物层内砾岩:位于一套连续沉积的岩层内,不代表沉积间断。
沉积岩在固结或半固结状态经侵蚀破碎再沉积形成(风暴沉积)9. 形成鲕粒的条件取决于两个因素: 水动荡强度(a ) 搬运水流强度(c )1)ac 时,所有颗粒均被水搅动,参与成鲕作用,此时大多形成正常鲕2)ac 时,大碎屑颗粒难以泛起形成而鲕粒,只有小颗粒参与成鲕,此时主要形成假鲕和表皮鲕 3)ac 时,大部分颗粒形成“假鲕状”内碎屑,少量颗粒形成假鲕和表皮鲕4)当a 稍大于外来水流携带的最小颗粒时,只有最小的颗粒形成表皮鲕,其余均为假鲕 1.使颗粒悬浮的水流搅动强度, 2.外来水流所能携带的最大碎屑度 水动荡强度>搬运水流的强度10. 不同世代亮晶方解石胶结物的区别第一代:晶粒呈小针状或小马牙状垂直颗粒生长,它不含Fe2+,高镁,含有机质晶体,是早期成岩阶段海底胶结作用产物; 第二代:为较大的粒状亮晶,生长于第一代外侧,常含e2+,低镁,不含有机质晶体,是晚期深部成岩作用阶段的产物; 第三代:空间足够的化还会生长第三代,晶粒更大,长在粒间孔隙中。
11. 要求附图并说明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机理。
该作用所形成的白云岩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热带地区潮上带,刚沉积的疏松的文石颗粒间的正常海水在干热气候中不断蒸发。
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 补充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