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3.00 KB
- 文档页数:36
一、作物生态学的意义作物生态学:研究栽培植物的生产和分布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作物与环境间的关系主要包括:1、作物生产(个体和群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规律。
2、作物系统与环境间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
二、作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作物与环境(气候、土壤、其他生物)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2、研究作物的生态特性(产量、品质、形态及生理特征等的形成)对环境的反应。
3、研究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规律及其应用。
4、研究保护作物生产环境和资源的途径。
三、作物生态学的任务针对农业发展的问题,从生态学观点出发,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对作物生产的适宜度和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反馈)影响;提出作物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建立不同生态区作物——环境——技术措施的最佳模式,具体包括:1、作物生态学的基础研究,确定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种植类型、光合、蒸腾的特点、作物生长速率、作物生产力、品质等参数,为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合理布局作物提供依据。
2、确定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生产力和品质的形成特点,为因地制宜地采取提高生产力和产品品质的措施提供依据。
3、确定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因地制宜的确定育种方向提供依据。
4、确定不同作物组合(间套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为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
5、确定作物(品种)适应环境的范围和程度,适宜的种植地区和季节。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产结构与作物布局的合理性和作物生产的专业化提供依据。
第二章作物生态学的有关概念与背景知识一、气候——作物——土壤的同步性气候、植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实线为直接作用,虚线为反馈作用。
土壤是由母岩分化成土壤母质,再经过植物生活和气候的作用而形成。
由于地球表面气候的带状分布,导致土壤和植物的带状分布。
地形固子破坏了气候的带状分布,使同一气候带的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导致同一带内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和土壤。
二、作物生态特性的形成1、遗传、变异与人工驯化遗传特性决定了作物的起源与分布;变异与人工驯化使作物的分布扩大、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与现实环境更加吻合,是环境保持以塑造植物的基础,其结果是同一作物在不同环境下长期生活,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