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数学下 全等三角形 整套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290.60 KB
- 文档页数:10
前课回顾全等三角形复习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和'''A B C∆中,∵'B BBCC∠=∠⎧⎪=⎨⎪∠=⎩∴△ABC≌'''A B C∆(ASA)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和'''A B C∆中,∵'A ABBC∠=∠⎧⎪∠=⎨⎪=⎩∴△ABC≌'''A B C∆(AAS)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用数学语言表述:在Rt△ABC和Rt'''A B C∆中,∵''BC B CAB=⎧⎨=⎩∴Rt△ABC≌Rt'''A B C∆(HL)新知讲解例1、已知:如图,PM=PN,∠M=∠N.求证:AM=BN.例2、如图,在△ABC中,MN⊥AC,垂足为N,且MN平分∠AMC,△ABM的周长为9cm,AN=2cm,求△ABC 的周长.练习1、如图,已知ΔABC≌ΔA'B'C',AD、A'D'分别是ΔABC和ΔA'B'C'的角平分线.(1)请证明AD=A'D';(2)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3)你还能得出其他类似的结论吗?ABCA’B’C’A’B’B’C’∠B’B’C’∠C’C'B'A'CBA练习2、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例3、如图,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C=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说明它们全等的过程.例4、在△ABC 中,∠ACB =90o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练习3、已知:如图,AB ⊥AE ,AD ⊥AC ,∠E =∠B ,DE =CB .求证:AD =AC .A CD F EBl练习4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 垂足为F,过B 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例5、已知:如图,AE⊥AB,BC⊥AB,AE=AB,ED=AC.求证:ED⊥AC.练习5、已知:如图,DE⊥AC,BF⊥AC,AD=BC,DE=BF.求证:AB∥DC.1、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图4-10,AB和CD相交于点O,且OA=OB,∠A=∠C.那么△AOD与△COB全等吗?若全等,试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答:△AOD≌△COB.证明:在△AOD和△COB中,⎪⎩⎪⎨⎧∠=∠=∠=∠),(),(),(对顶角相等已知已知COBAODOBOACA∴△AOD≌△COB(ASA).问:这位同学的回答及证明过程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已知AE交BC于点D,∠1=∠2=∠3, AB=AD. 求证:DC=BE.AB CED123EDCBAF3、(1)已知:如图,线段AC、BD交于O,∠AOB为钝角,AB=CD,BF⊥AC于F,DE⊥AC于E,AE=CF.求证:BO=DO.(2)若∠AOB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图形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4、在一池塘边有A、B两棵树,如图7-4.试设计一种方案,测量A、B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随堂检测1、已知:如图,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1)求证:AC与BD互相平分;(2)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求证:OE=OF.2、如图,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3、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开,墙壁厚是35 cm,B点与O 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 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 cm,画CD⊥OC,使CD=20 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4、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结AD、AG。
本节主要针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讲解,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个判定定理,要求同学们可以达到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说明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本节课是几何说理的基础,综合性不高,相对简单.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相关的概念 (1) 全等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如下图所示:已知:△ABC ≌DFE ,A 与D ,B 与F 是对应顶点,则:(C 与E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有:AB 与DF ,AC 与DE ,BC 与FE . 对应角有:A D B F C E ∠∠∠∠∠∠与,与,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模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知识精讲ABCDEF- 2 -二、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B′C′全等,记作△ABC ≌△A′B′C′,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B′C′ ”.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 四、全等三角形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符号“≌”表示的双重含义:①“∽”表示形状相同;②“=”表示大小相等; (3)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五、画三角形:确定三角形形状、大小的条件: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中的如下三个元素: ①两角及其夹边; ②两边及其夹角; ③三边.【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例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A .形状相同B .周长相等C .面积相等D .全等【例3】 如图所示,△ABC ≌△CDA ,且AB =C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2 B .AC =CA C .∠B =∠D D .AC =BC例题解析21ABCD【例4】 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的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两边和夹角B .已知两角和夹边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D .已知三边【例5】 练习画出下列条件的三角形:(1) 画,ABC ∆使40,45,4A B AB cm ∠=︒∠=︒=;(2) 画,ABC ∆使6,8,10AB cm BC cm AC cm ===;(3) 画,ABC ∆使4,3,45AB cm AC cm A ==∠=︒;(4) 画,ABC ∆使8,5,50AB cm AC cm B ==∠=︒.【例6】 下列说法: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④在△ABC 和△DEF 中,若∠A =∠D ,∠B =∠E ,∠C =∠F ,AB =DE ,BC =EF ,AC =DF ,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可记作△ABC ≌△DEF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例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也是对应角B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也是对应边C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是对应顶点D .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应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4 -【例8】 如图所示,ABE ADC ABC ∆∆∆和是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 ( ) A .80° B .100° C .60° D .45°【例9】 如图所示,30255ADF BCE B F BC cm ∆≅∆∠=︒∠=︒=,,,,14CD cm DF cm ==,.求:(1)1∠的度数;(2)AC 的长.【例10】 如图,在△ABC 中,∠ A :∠B :∠ACB =2:5:11,若将△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使旋转前后的△A′B′C′中的顶点B′在原三角形的边AC 的延长线上,求∠BCA′的度数.【例11】 如图,已知△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AD 于点F ,交AE 的延长线于G ,∠ACB =105°,∠CAD =10°,∠ADE =25°,求∠DFB 和∠AGB 的度数.α321AB CDEP1ABCDEFABCA′B′A BCD EF G本模块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4个判定定理,主要是已知条件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SAS )”,“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ASA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 )”“三边对应相等(SSS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例12】 如图,已知∠B =∠D ,∠1=∠2,AC =AE ,说明△ABC ≌△ADE 的理由.【例13】 如图,已知∠C =∠E ,BE =CD ,说明△ABE 与△ADC 全等的理由,AB 与AD相等吗?为什么?【例14】 如图,已知AD =BC ,AE =BE .说明AC =BD ,∠C =∠D 的理由.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BCDEF21AB C DEABCDE- 6 -【例15】 如图,已知AB =CD ,AD =BC ,说明∠A =∠C 的理由.【例16】 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B 、D 、E 、F 在一条直线上,且AE ∥CF ,说明△ADE 与△CDF 全等的理由.【例17】 如图,已知AC ∥BD ,AC =BD ,(1)说明△AOC 与△BOD 全等的理由;(2)说明EO =FO 的理由.【例18】 如图,CD ⊥AB 于D ,BE ⊥AC 于E ,OD =OE ,说明AB =AC 的理由.【例19】 如图,已知AD ∥BC ,BF ∥DE ,AE =CF .(1) △ADE 与△CBF 全等吗,为什么? (2) 说明AB =CD 的理由; (3) 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ABCDABC D EFABCD EFO ABCDEOABCDEF【例20】 如图,已知AB =CD ,BM =CM ,AC =BD ,说明AM =DM 的理由.【例21】 如图所示,AB =AC ,CE =BE ,连结AE 并延长交BC 于D ,说明AD ⊥BC 的理由.【例22】 如图所示,BE 、CD 相交于O ,AB =AC ,AD =AE ,说明OD =OE 的理由.【例23】 如图,线段BE 上有一点C ,以BC 、CE 为边分别在BE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 、DCE ,连结AE 、BD ,分别交CD 、CA 于Q 、P .(1)找出图中的一组相等的线段(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等除外),并说明你的理由; (2)取AE 的中点M 、BD 的中点N ,连结MN ,试判断△CMN 的形状.ABCDMABCDE ABC DEO2121A BCDEQP ABCDEMN PQ- 8 -【例24】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A =CB ,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连接AF 、BD .(1)观察图形,猜想AF 与BD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将正方形CDEF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 的一边落在△ABC 的内部,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题(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习题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习题2】 如图,折叠长方形ABCD ,使顶点D 与BC 边上的N 点重合,如果AD =7厘米,DM =5厘米,∠DAM =39°,则AN = 厘米,NM =_________厘米,∠NAB = .随堂检测A BCDMNABCD EF【习题3】 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1)若AC //DB ,且AC =DB ,则△ACE ≌△BDF ,根据____________; (2)若AC //DB ,且AE =B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______; (3)若AE =BF ,且CE =D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_______; (4)若AC =BD ,AE =BF ,CE =DF .则△ACE ≌△BDF ,根据_______.【习题4】 如图,已知△ABC ≌△ADE , ∠CAD =15°,∠DFB =90°,∠B =25°.求∠E 和∠DGB 的度数.【习题5】 如图:A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E =CF ,过E 、F 分别作BE ⊥AC 、DF ⊥AC ,且AB ∥CD ,AB =CD .试说明:BD 平分EF .【习题6】 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过AB 边上的点D 作DG ∥BC ,交AC于点G ,•在GD 的延长线上取点E ,使DE =DB ,连结AE 、CD . 试说明:△AGE ≌△DAC .ABCEDFABC D EFG ABCDE FGABCDE FG- 10 -【习题7】 在∠O 的两边上分别取点A 、D 和B 、C ,连接AC 、BD 相交于P .(1)若∠A =∠B ,P A =PB ,试说明OA =OB 的理由; (2)若OA =OB ,P A =PB ,试说明PC =PD 的理由.【作业1】 如图,△ABC ≌△ABD ,C 和D 是对应顶点,若AB =6cm ,AC =5cm ,BC =4cm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cm .【作业2】 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作业3】 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两边和夹角B .已知两角和夹边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D .已知三边【作业4】 已知△ABC ≌△DEF ,若△ABC 的周长为32,AB =8,BC =12,则DE =_______,DF =_______,EF = _______.课后作业ABC DEFABCDPOAB CDP OABCD【作业5】 如图△ACE ≌△DBF ,AE =DF ,CE =BF ,AD =8,BC =2.(1)求AC 的长度;(2)说明CE ∥BF 的理由.【作业6】 如图,已知△ABC ≌△AED ,AE =AB ,AD =AC , ∠D -∠E =20°,∠BAC =60°,求∠C 的度数.【作业7】 如图,△DAC 和△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点C 在线段AB 上,AE 、BD 分别与CD 、 CE 交于点M 、 N ,有如下结论①△ACE ≌△DCB ;② CM =CN ;③ AC =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证明正确的结论.【作业8】 如图,AD ⊥AB ,AC ⊥AE ,且AD =AB ,AC =AE .试说明:DC =BE ,DC ⊥BE .ABCDEABCD EM NABC DEGABCDEF。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讲义——全面完整版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对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SSS、SAS、ASA、AAS对于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成都市七年级下期三角形全等新课讲义1、图形的全等: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表示方法:△ABC≌△DEF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4)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2)两边及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3)两角及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ASA)(4)两角及其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AAS)(5)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暂时不讲)注意:两边一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知识点1.图形的全等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有()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A.4个 B.3个 C.2个 D.1个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底片的两张相片一定全等;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C、全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一定;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2、下列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请依次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
已知⊿ABC≌⊿DBC.对应边:和、和、和 .对应角:和、和、和 .变式:如图,⊿ABD≌⊿ACE,你能说明BE=DC吗?知识点2.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例3、如图,△ABC 和△DBC 的顶点A 和D 在BC 的同旁,AB=DC ,AC=DB . 求证:△ABC ≌△DBC .变式:如图,已知AB=DE ,AC=DF ,BE=CF ,求证:⊿ABC ≌⊿DEF 。
例4、如图15,在△ABC 中,已知AB=2AC ,∠BAC=90°,延长BA 到D ,使AD=12AB ,延长AC 到E ,使CE=AC . 求证:△ABC ≌△AED .变式:如图,已知AD ∥BC ,AD CB =,CF AE =。
全等三角形讲义一、知识点总结全等三角形定义:形状大小相同,并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形三角形。
:形状大小相同,并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形三角形。
补充说明: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SS ) (2)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AS) (3)角边角定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SA ASA)) (4)角角边定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AS AAS)) (5)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称HL HL))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P 平分∠平分∠AOB AOB AOB,,PM PM⊥⊥OA 于M ,PN PN⊥⊥OB 于N ,∴PM=PN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PM PM⊥⊥OA 于M ,PN PN⊥⊥OB 于N ,PM=PN ∴OP 平分∠平分∠AOB AO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
二、典型例题举例A BC PMNO A BCPMN O例1、如图,△ABN ≌△ACM,∠B 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例2、如图,△、如图,△ABC ABC 是一个钢架,是一个钢架,AB=AC AB=AC AB=AC,,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的支架.求证:△求证:△ABD ABD ABD≌△≌△≌△ACD ACD ACD..例3、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F =CE ,BE ∥DF ,BE =DF . 求证:△ABE ≌△CDF .例4、如图:、如图:D D 在AB 上,上,E E 在AC 上,上,AB AB AB==AC AC,∠,∠,∠B B =∠=∠C C .求证AD AD==AE AE..例5、如图:∠、如图:∠1=1=1=∠∠2,∠,∠3=3=3=∠∠4 求证:求证:AC=AD AC=AD例6、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吗?说说你的理由D CB ACADB123 4例7、如图1,△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例8、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的一点,PD ⊥OA 交OA 于D ,PE ⊥OB 交OB 于E ,F 是OC 上的另一点,连接DF ,EF ,求证DF =EF例9、如图,△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P 是AD 上的一点,PE ∥AB 交BC 于E ,PF ∥AC 交BC 于F ,求证:D 到PE 的距离与D 到PF 的距离相等的距离相等例10、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282cm ,AB =20cm ,AC =8cm,求DE 的长.AGF CBDE图1AEB DCFAB CDED C EF BA 例10、已知:BE ⊥CD ,BE =DE ,BC =DA ,求证:①,求证:① △BEC ≌△DAE ;②DF ⊥BC .例11、如图,已知: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B ,ED ⊥OA ,C ,D 是垂足,连接CD ,求证:(1)∠ECD=∠EDC ;(2)OD=OC ;(3)OE 是CD 的中垂线.三、专题版块三、专题版块 专题一: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 BAC=40°,分别以AB AB、AC 为边作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和ACE ACE,使∠,使∠BAD=∠CAE=90°.(1)求∠DBC 的度数.(2)求证:BD=CE.例2、如图,A B ∥CD,AF CD,AF∥∥DE,BE=CF,DE,BE=CF,求证:求证:求证:AB=CD. AB=CD.例3、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在BE 延长线上截取BM =AC ,在CF 延长线上截到CN =AB ,求证:AM =AN 。
第10讲认识三角形与图形全等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1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识拓展1】(2021秋•阳新县期末)如图表示的是三角形的分类,则正确的表示是()A.M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B.M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N表示等边三角形,P表示等腰三角形C.M表示等腰三角形,N表示等边三角形,P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D.M表示等边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即学即练1】(2021秋•静安区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B.任意一个等腰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C.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D.任意一个等腰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学即练2】(2021秋•双牌县期末)下面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A.B.C.D.知识点0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有三条高线,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5)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知识拓展2】(2021秋•两江新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5,AC=3,AD为BC边上的中线,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2B.3C.4D.5【即学即练1】(2021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数学课上,同学们在作△ABC中AC边上的高时,共画出下列四种图形,其中正确的是()A.B.C.D.【即学即练2】(2021秋•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2AD B.AB=2AF C.AD=CD D.BE=CF知识点03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底×高.(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知识拓展3】(2021秋•正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24,则△BEF的面积是()A.2B.4C.6D.8【即学即练1】(2021秋•同安区期末)如图,S△ABD=S△ACD,已知AB=8cm,AC=5cm,那么△ABD和△ACD的周长差是cm.【即学即练2】(2021秋•嘉鱼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边BC上的高和中线,AD=2cm,△ACE的面积是3cm2,则BC=cm.知识点04三角形的重心(1)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2)重心的性质:①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②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③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和最小.(等边三角形)【知识拓展4】(2021秋•泉州期末)如图,在Rt△ABC中,∠C=90°,点G是△ABC的重心,GE⊥AC,垂足为E,若GE=3,则线段CB的长度为()A.10B.9C.6D.【即学即练1】(2021秋•莱州市期末)如图,点O是△ABC的重心,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D.若BC =6,则CD=.【即学即练2】(2021秋•广丰区期末)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而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此三角形的心.知识点05三角形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4)在涉及三角形的边长或周长的计算时,注意最后要用三边关系去检验,这是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容易忽略.【知识拓展5】(2021秋•樊城区期末)若线段AP,BP,AB满足AP+BP>AB,则关于P点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一定在直线AB上B.P点一定在直线AB外C.P点一定在线段AB上D.P点一定在线段AB外【即学即练1】(2021秋•宜春期末)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B.5,6,11C.5,6,10D.4,5,9【即学即练2】(2021秋•岑溪市期末)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3和9,则它的第三边长可能是()A.4B.5C.6D.7知识点0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内角的概念:三角形内角是三角形三边的夹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不唯一,但其思路都是设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平角.在转化中借助平行线.(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用在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①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②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知识拓展6】(2021秋•大余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DAE+∠ACD等于()A.75°B.80°C.85°D.90°【即学即练1】(2021秋•铅山县期末)如图,BD平分∠ABC,CD平分∠ACD,若∠A=80°,则∠D的度数为()A.100°B.120°C.130°D.140°【即学即练2】(2021秋•连江县期末)如图,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BD与CE交于点O,如果设∠A=n°(0<n<180),那么∠COD的度数是()A.45°+n°B.90°C.90°﹣D.180°﹣n°知识点07全等图形(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三角形全等的符号“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4)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知识拓展1】(2021秋•潜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B.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C.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D.两个正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即学即练1】图中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1>∠2B.∠1<∠2C.∠1+∠2=90°D.∠1+∠2=180°【即学即练2】(2021秋•辛集市期末)观察下面的6组图形,其中是全等图形的有()A.3组B.4组C.5组D.6组知识点0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知识拓展8】(2021秋•富川县期末)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56°,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26°B.34°C.36°D.44°【即学即练1】(2021秋•越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点P在边BC上(不与点B,点C重合),()A.若∠BAC=90°,∠BAP=∠B,则AC=PCB.若∠BAC=90°,∠BAP=∠C,则AP⊥BCC.若AP⊥BC,PB=PC,则∠BAC=90°D.若PB=PC,∠BAP=∠CAP,则∠BAC=90°【即学即练2】(2021秋•嘉鱼县期末)在△ABC中,∠A=90°,∠B=40°,则∠C =度.能力拓展【考点1】:认识三角形例题1.(2021·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七年级期末)若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cm 和5cm,第三边长的数值是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9cm B.12cm C.10cm D.14cm【变式1】(2021·山东烟台市·七年级期末)用直角三角板作ABC的高,下列作法正确的是()A.B.C.D.【变式2】(2021·浙江温州市·七年级期末)如图,三角形ABC 中,AC BC ⊥,CD AB ⊥于点D ,则下列线段关系成立的是( )A .AD BC AB +< B .BD AC AB +< C .2BC AC CD +>D . AC BC AB +<例题2.(2020·辽宁锦州市·七年级期末)已知三角形ABC ,且AB =3厘米,BC =2厘米,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x 厘米,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变式1】(2021·广西南宁市·七年级期末)现有一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第一次沿着线段1AP 剪开,留下三角形1ABP ;第二次取1BP 的中点2P ,再沿着2AP 剪开,留下三角形2ABP ;第三次取2BP 的中点3P ,再沿着3AP 剪开,留下三角形3ABP ;…,如此进行下去,在第n 次后,被剪去图形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变式2】(2020·浙江杭州市·七年级期末)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斜边BC 与直线n 相交于点D .若124︒∠=,则2∠的度数为_______.例3.(2021·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七年级期末)把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已知B DAC x ∠=∠=,2C BAD x ∠=∠=. (1)求C ∠的度数;(2)如图,如果ACF BCF ∠=∠,试比较AEC ∠和BFC ∠的大小.【变式1】(2021·浙江台州市·七年级期末)如图,在平面内有三个点、、A B C(1)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①连接AB ; ②作直线BC ;③作射线AC ,在A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得CD CB =,连接BD ; (2)比较,,AB BD AB BC CD AD +++的大小关系.【变式2】(2021·四川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七年级期末)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①放置,PA、PB与直线MN重合,且三角板PAC、三角板PBD均可绕点P逆时针旋转(1)试说明∠DPC=90°;(2)如图②,若三角板PBD保持不动,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旋转一定角度,PF平分∠APD,PE 平分∠CPD,求∠EPF;(3)如图③.在图①基础上,若三角板PAC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5°/秒,同时三角板PBD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1°/秒,(当PA转到与PM重合时,两三角板都停止转动),在旋转过程中,PC、PB、PD三条射线中,当其中一条射线平分另两条射线的夹角时,请求出旋转的时间.【考点2】:图形的全等例题1.(2001·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学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去【变式1】(2020·四川成都市·七年级期末)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A .90°B .120°C .135°D .150°【变式2】(2020·山东泰安市·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C .两个等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D .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例题2.(2021·湖北黄石市·七年级期末)如图,是一个33⨯的正方形网格,则∠1+∠2+∠3+∠4=________.【变式1】(2020·重庆七年级期末)如图,图中由实线围成的图形与①是全等形的有______.(填番号)【变式2】(2020·山西临汾市·七年级期末)如图,ABC ADE ≅,如果5,7,6AB cm BC cm AC cm ===,那么DE 的长是______.例题3.(2020·江苏苏州市·七年级期末)如图,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沿网格线把正方形分割成4个全等的图形(三种方法得到的图形相互间不全等).【变式1】(2018·全国七年级期末)如图,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的中点,DE⊥AB,垂足为点F,且AB=DE.(1)求证:BD=BC;(2)若BD=6cm,求AC的长.【变式2】(2019·山东青岛市·七年级期末)图①,图②都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1)用实线把图①分割成六个全等图形;(2)用实线把图②分割成四个全等图形.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1秋•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CM是△ABC的中线,AM=4cm,则BM的长为()A.3cm B.4cm C.5cm D.6cm2.(2021秋•东城区校级期末)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C于点E,DE=4,AC=6,那么△ACD的面积是()A.10B.12C.16D.243.(2021秋•玉林期末)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3,4,8B.5,6,11C.5,5,10D.3,7,94.(2021秋•全椒县期末)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DAE=()A.5°B.4°C.8°D.6°5.(2021秋•无为市期末)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A.60°B.90°C.100°D.120°6.(2021秋•望城区期末)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25°,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25°B.55°C.65°D.75°二.填空题(共8小题)7.(2021秋•岚皋县校级月考)图中以AE为边的三角形共有个.8.(2021秋•天河区期末)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3cm,已知AB=4cm,则AC的长为cm.9.(2021秋•定海区校级月考)如图,△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点E,F是线段AD的三等分点,记△BDF的面积为S1,△ACE的面积为S2,若S1+S2=3,则△ABC的面积为.10.(2021秋•港南区期中)如图,BD、CE是△ABC的高,若AB=4,AC=6,CE=5,则BD的长度是.11.(2021秋•广丰区期末)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而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此三角形的心.12.(2021秋•巢湖市期末)△ABC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13.(2021秋•包河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点D在AB上,将△BDC沿CD折叠,点B落在AC边上的点B′处,若∠ADB′=20°,则∠A的度数是.14.(2021秋•大连月考)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则较小的锐角度数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15.(2021秋•启东市期末)如图,在△ABC中,∠CAE=18°,∠C=42°,∠CBD=27°.(1)求∠AFB的度数;(2)若∠BAF=2∠ABF,求∠BAF的度数.16.(2021秋•双台子区期末)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AE⊥CD,垂足为F,交BC于点E,若∠BAE=33°,∠B=37°,求∠EAC的度数.17.(2021秋•临漳县期末)阅读并填空将三角尺(△MPN,∠MPN=90°)放置在△ABC上(点P在△ABC 内),如图1所示,三角尺的两边PM、PN恰好经过点B和点C.我们来探究:∠ABP与∠ACP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1)特例探索:若∠A=50°,则∠PBC+∠PCB=度;∠ABP+∠ACP=度;(2)类比探索:∠ABP、∠ACP、∠A的关系是;(3)变式探索:如图2所示,改变三角尺的位置,使点P在△ABC外,三角尺的两边PM、PN仍恰好经过点B和点C,则∠ABP、∠ACP、∠A的关系是.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1秋•兴城市期末)如图,在△ABC中,∠C=90°,∠B=70°,点D、E分别在AB、AC上,将△AD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则∠BDF﹣∠CEF=()A.20°B.30°C.40°D.50°2.(2021秋•椒江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60°,∠B=70°,CD是∠ACB的平分线,CH⊥AB 于点H,则∠DCH的度数是()A.5°B.10°C.15°D.20°3.(2021秋•开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作DF⊥AB于F,交AC于E.已知∠A=35°,∠ECD=85°,则∠D=()A.30°B.40°C.45°D.50°4.(2021秋•忠县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C上一点,将△ABD 沿线段BD翻折,使得点A落在A'处,若∠A'BC=30°,则∠CBD=()A.5°B.10°C.15°D.20°5.(2021秋•密山市期末)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4,则S△ABC等于()A.16B.24C.32D.306.(2021秋•潮安区期末)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是AD的中点,连接BE、CE,若△ABC的面积是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B.2C.6D.87.(2021秋•江宁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中,AB=A'B',∠B=∠B',BC=B'C'.下列条件中:①∠A=∠A',AD=A'D';②∠A=∠A',CD=C'D';③∠A=∠A',∠D=∠D';④AD=A'D',CD=C'D'.添加上述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可使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上述条件中符合要求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共8小题)8.(2021秋•博兴县期末)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76°,∠C=64°,则∠DAE的度数是.9.(2021秋•平罗县期末)如图,△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作DF⊥AB于F,交AC于E.已知∠A=35°,∠ECD=85°,则∠D=.10.(2021秋•博白县期末)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且A'B平分∠ABC,A'C 平分∠ACB,若∠BA'C=120°,则∠1+∠2的度数为.11.(2020秋•十堰期末)如图,在2×2的方格纸中,∠1+∠2等于.12.(2021秋•鹿城区校级月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连接BE并延长交AD于点F,若AG=2BG,则=.13.(2021春•东阳市期末)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板裁去两个边长为3cm的小正方形和两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再把剩余部分(阴影部分)四周折起,恰好做成一个有底有盖的长方体纸盒,纸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3kcm,宽为2kcm,则:(1)裁去的每个小长方形面积为cm2.(用k的代数式表示)(2)若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正整数倍,则正整数k的值为.14.(2021秋•湖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E是△ABC的角平分线,D是AE延长线上一点,DH⊥BC 于点H.若∠B=30°,∠C=50°,则∠EDH=.15.(2021秋•山亭区期末)定义: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其中α称为“倍角”,如果一个“倍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9°,那么倍角α的度数是.三.解答题(共4小题)16.(2021秋•建昌县期末)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CE是△ADC边AD上的高,若∠BAC=70°,∠ECD=20°.求∠ACB的度数.17.(2021秋•沙依巴克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B=40°,∠C=80°,AD⊥BC于D,且AE 平分∠BAC,求∠EAD的度数.18.(2021秋•南昌期末)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点D,AE平分∠BAC交BC于点E.(1)若∠C=40°,求∠DAE的度数;(2)若EF⊥AE,交AC于点F,请补全图形,并在第(1)问的条件下,求∠FEC的度数.19.(2021秋•邗江区期末)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120°,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1)如图1,将三角板DOE的一边OD与射线OB重合时,则∠COD=∠COE;(2)如图2,将图1中的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当OC恰好是∠BOE的角平分线时,求∠COD的度数;(3)将图1中的三角尺DOE绕点O逆时针旋转旋转一周,设旋转的角度为α度,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否使∠AOE=3∠COD?若能,求出α的度数;若不能,说明理由.题组C 培优拔尖练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21秋•拱墅区校级月考)如图,O是△ABC的重心,过O的一条直线分别与AB、AC相交于G、H(均不与△ABC的顶点重合),S四边形BCHG,S△AGH分别表示四边形BCHG和△AGH的面积,则的最大值是()A.B.1C.D.2.(2021春•九龙坡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延长CA至点F,使得AF=CA,延长AB至点D,使得BD=2AB,延长BC至点E,使得CE=3CB,连接EF、FD、DE,若S△DEF=36,则S△ABC为()A.2B.3C.4D.53.(2021春•青山区期末)如图,在△ABC中,∠BAC=90°,AD是高,BE是中线,CF是角平分线,CF 交AD于点G,交BE于点H,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ABE的面积=△BCE的面积;②∠AFG=∠AGF;③∠F AG=2∠ACF;④BH=CH.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二.填空题(共3小题)4.(2021秋•武昌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2α,CD平分∠ACB,∠CAD=30°﹣α,∠BAD =30°,则∠BDC=.(用含α的式子表示)5.(2021春•高邮市期中)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2AB,B1C=2BC,C1A=2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记其面积为S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得A2B1=2A1B1,B2C1=2B1C1,C2A1=2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记其面积为S2;…;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4B4C4,则其面积S4=.6.(2021春•宝应县月考)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的中点,若△A1B1C1的面积是28,那么△ABC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7.(2021秋•青田县期末)如图,直线l∥线段BC,点A是直线l上一动点.在△ABC中,AD是△ABC的高线,AE是∠BA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若∠ABC=65°,∠BAC=80°,求∠DAE的度数;(2)当点A在直线l上运动时,探究∠BAD,∠DAE,∠B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画出对应图形进行说明.8.(2021秋•西湖区校级期末)新定义:在△ABC中,若存在一个内角是另外一个内角度数的n倍(n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ABC为n倍角三角形.例如,在△ABC中,∠A=80°,∠B=60°,∠C=40°,可知∠A=2∠C,所以△ABC为2倍角三角形.(1)在△DEF中,∠E=40°,∠F=35°,则△DEF为倍角三角形.(2)如图1,直线MN与直线PQ相交于O,∠POM=30°,点A、点B分别是射线OP、OM上的动点;已知∠BAO、∠OB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C,在△ABC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请求出∠BAC 的度数.(3)如图2,直线MN⊥直线PQ于点O,点A、点B分别在射线OP、OM上,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分别与∠BOQ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F,若△AEF为3倍角三角形,试求∠ABO的度数.9.(2021秋•兴庆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D,现将一直角三角形PMN放入图中,其中∠P=90°,PM交AB于点E,PN交CD于点F.(1)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①所示时,求出∠PFD与∠AEM的数量关系;(2)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②所示时,求证:∠PFD﹣∠AEM=90°;(3)在(2)的条件下,若MN与CD交于点O,且∠DON=15°,∠PEB=30°,求∠N的度数.10.我们把两个能够互相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1)请你用四种方法把长和宽分别为5和3的矩形分成四个均不全等的小矩形或正方形,且矩形或正方形的各边长均为整数;(2)是否能将上述3×5的矩形分成五个均不全等的整数边矩形?若能,请画出.11.(2021秋•思明区校级期末)问题提出:(1)我们把两个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叫做“偏等积三角形”.如图1,△ABC中,AC=7,BC=9,AB=10,P为AC上一点,当AP=时,△ABP与△CBP是偏等积三角形;问题解决:(2)如图2,四边形ABED是一片绿色花园,△ACB、△D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0<∠BCE<90°),①△ACD与△BCE是偏等积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②已知BE=60m,△ACD的面积为2100m3.如图3,计划修建一条经过点C的笔直的小路CF,F在BE 边上,FC的延长线经过AD中点G.若小路每米造价600元,请计算修建小路的总造价.。
第 1 页 共 16 页新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知识点及讲义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基本性质【知识点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与他们的位置没有关系。
)【知识点2】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定义还可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和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例题1】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空:(1)AB 与 是对应边,BC 与 是对应边, CA 与 是对应边;(2)∠A 与 是对应角,∠ABC 与 是对应角,∠BAC 与 是对应角 【方法总结】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
(1)有公共边的,公 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的边对最长的边,最短的边对最短的边,最大的角对最大的角,最小的角对最小的角。
【练习1】 如图,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1)△BOD ≌ ; (2)△ACD ≌ .【例题2】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72°B.60°C.58°D.50°【例题3】如图,若111ABC A B C △≌△,且11040A B ∠=∠=°,°,则1C ∠= .DABCABC C 1A 1B 1OEABCD第 2 页 共 16 页CABB 'A '【练习1】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 .40°【练习2】如图,△ABD 绕着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 , 且∠ABD =90°。
全等三角形讲义整理讲义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条件1.1 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度也是完全相等的三角形。
1.2 判定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 SSS(边边边):若两个三角形各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边角边):若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夹角都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角边角):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 RHS(直角斜边边):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度和对应边长相等对于全等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度分别对应,三个边长也对应,也就是说:在全等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度应相等,边长也是相等的。
2.2 全等三角形的任意一对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对于全等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它们对应的任意一个角度和边长都是相等的。
2.3 全等三角形的对边平行对于全等三角形来说,如果我们将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那么对应边就会重合,此时,它们的对边将会互相平行。
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3.1 计算两个全等三角形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在解决一些类似于“影子问题”等数学题目时非常实用。
3.2 解决几何题目在解决几何题目时,有些问题常常需要使用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如,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计算出未知的边长或角度等。
四、常见误区4.1 认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形状相同的图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只有在三边或者两边一角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全等的。
4.2 认为两个三角形的相似一定就是全等的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的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只是其中的边长成比例。
五、全等三角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许多与求解边长、角度有关的几何题目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对于对称性的研究、空间几何、画图以及设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11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目标导航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稳定性;2.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两三角形全等.知识精讲知识点01三角形的稳定性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主要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知识拓展1】(2021秋•凉山州期末)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即学即练1】(2021秋•临海市期末)如图所示的自行车架设计成三角形,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角形具有.【即学即练2】(2021秋•祁阳县期末)小龙平时爱观察也喜欢动脑,他看到路边的建筑和电线架等,发现了一个现象:一切需要稳固的物品都是由三角形这个图形构成的,当时他就思考,数学王国中不仅只有三角形,为何偏偏用三角形稳固它们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依据为.【即学即练3】(2018秋•从江县校级期中)有一个人用四根木条钉了一个四边形的模具,两根木条连接处钉一颗钉子,但他发现这个模具老是走形,为什么?如果他想把这个模具固定,再给一根木条给你,你怎么把它固定下来,画出示意图,并说出理由.知识点0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判定定理4:AAS﹣﹣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知识拓展1】(2022•长沙开学)根据下列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确定的△ABC的是()A.AB=3,BC=4,AC=6B.AB=4,∠B=45°,∠A=60°C.AB=4,BC=3,∠A=30°D.∠C=90°,AB=8,AC=4【即学即练1】(2021秋•抚远市期末)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添加一个条件,使△ABE≌△ACD(填一个即可).【知识拓展2】(2021秋•铅山县期末)如图,AB=AD,∠1=∠2,DA平分∠BDE.求证:△ABC≌△ADE.【即学即练1】(2021秋•濂溪区校级期末)如图,AD,BC相交于点O,∠OAB=∠OBA,∠C=∠D=90°.求证:△AOC≌△BOD.【即学即练2】(2021秋•铅山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C=8cm,BC=10cm.点C在直线l上,动点P从A点出发沿A→C的路径向终点C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和点Q分别以每秒1cm和2cm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和Q作PM⊥直线l于M,QN⊥直线l于N.则点P运动时间为秒时,△PMC与△QNC全等.【即学即练3】(2022•南召县开学)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写出证明过程.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求证:.请你补全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即学即练4】(2021秋•临海市期末)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E=CF,∠B=∠DEF.求证:△ABC≌△DEF.【即学即练5】(2021秋•朝阳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D=3,DC=5,动点M从A点出发沿线段AD﹣D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D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ME⊥PQ于点E,NF⊥PQ于点F,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在运动过程中当M、N两点相遇时,求t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DM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DEM与△DFN全等时,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DN的长.【即学即练6】(2021秋•钢城区期末)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EF,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BF=CD.试说明:△ABC≌△EDF.知识点0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知识拓展1】(2021秋•民权县期末)如图,在△ABC与△AEF中,AB=AE,BC=EF,∠ABC=∠AEF,∠EAB=44°,AB交EF于点D,连接EB.下列结论:①∠F AC=44°;②AF=AC;③∠EFB=44°;④AD=AC,正确的个数为()A.4个B.3个C.2个D.1个【即学即练1】(2021秋•弋江区期末)如图,点P是∠BAC平分线AD上的一点,AC=9,AB=5,PB=3,则PC的长可能是()A.6B.7C.8D.9【即学即练2】(2021秋•天津期末)如图,AC⊥BC,BD⊥BC,AB=CD,AC=5,则BD的大小为.【知识拓展2】(2021秋•澄城县期末)如图,△ABC和△ADE的顶点交于一点A,已知∠BAD=∠CAE,AB=AD,AC=AE.求证:∠B=∠D.【即学即练1】(2021秋•金寨县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BE、CD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且BE=CD.求证:AB=AC.【即学即练2】(2021秋•岳麓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作射线AP∥BC,E、F分别为BC、AP上的点,且AF=CE.连接EF交AC于点D,连接BD并延长,交AP于点M.(1)求证:△ADF≌△CDE;(2)求证:AM=BC.【即学即练3】(2021秋•巴彦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C=BC,点D在AB上,点E在BC上,连接CD、DE,AD=BE,∠CDE=∠A.(1)求证:DC=ED;(2)如图2,当∠ACB=90°时,作CH⊥AB于H,请直接写出图2中的所有等腰三角形.(△ABC除外)【即学即练4】(2021秋•普兰店区期末)如图,△ABC中,∠ABC=45°,∠ACB=75°,D是BC上一点,且∠ADC=60°,CF⊥AD于F,AE⊥BC于E,AE交CF于G.(1)求证:△AFG≌△CFD;(2)若FD=1,AF=,求线段EG的长.【即学即练5】(2021秋•漳州期末)如图,在△ABC和△A'B'C'中,∠B=∠B',∠C=∠C',AD平分∠BAC 交BC于点D.(1)在△A'B'C'中,作出∠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于点D';(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AD=A'D',求证:BD=B'D'.【即学即练6】(2021秋•九龙坡区期末)如图所示,在△ABC中,AD为中线,过C作CE⊥AD于E.(1)如图1,若∠B=30°,∠A=90°,AC=BD,AE=1,求BC的长.(2)如图2,延长DA至F,连接FC.若∠F=∠BAD,求证:AF=2DE.【即学即练7】(2021秋•两江新区期末)在Rt△ABC中,∠ABC=90°,点D是CB延长线上一点,点E 是线段AB上一点,连接DE.AC=DE,BC=BE.(1)求证:AB=BD;(2)BF平分∠ABC交AC于点F,点G是线段F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G,点H是线段DG上一点,连接AH交BD于点K,连接KG.当KB平分∠AKG时,求证:AK=DG+KG.能力拓展1.(2021秋•章贡区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cm,BC=6cm,现有一动点P从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矩形的边A﹣B﹣C﹣D﹣A返回到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3时,BP=2cm;(2)当t为何值时,连接CP,DP,△CDP是等腰三角形;(3)Q为AD边上的点,且DQ=5,当t为何值时,以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及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Q 全等.2.(2020秋•丹徒区月考)八年级数学社团活动课上,《致远组》同学讨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所示,∠BAC是钝角,AB=AC,D,E分别在AB,AC上,且CD=BE.试说明:∠ADC=∠AEB.其中一个同学的解法是这样的:在△ACD和△ABE中,,所以△ABE≌△ACD,所以∠ADC=∠AEB.这种解法遭到了其他同学的质疑.理由是错在不能用“SSA”说明三角形全等.请你给出正确的解法.3.(2021秋•济南期末)在直线m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D,A,E,在直线m上方有AB=AC,且满足∠BDA=∠AEC=∠BAC=α.(1)如图1,当α=90°时,猜想线段D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DE=BD+CE;(2)如图2,当0<α<180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当α=120°时,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AF,分别连接FB,FD,FE,FC,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2021秋•黔西南州期末)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EF=BE+DF;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7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9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1秋•九龙坡区校级期末)如图,AB=AD,∠B=∠DAE,请问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AE的是()A.AC=DE B.BC=AE C.∠C=∠E D.∠BAC=∠ADE2.(2021秋•覃塘区期末)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1=∠2,若用“SAS”说明△ABC≌△BAD,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D=BC B.∠C=∠D C.AO=BO D.AC=BD3.(2021秋•新罗区期末)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 .B .C.D.4.(2021秋•苏州期末)如图,已知AD=AB,∠C=∠E,∠CDE=55°,则∠ABE的度数为()A.155°B.125°C.135°D.145°5.(2021秋•定州市期末)如图,D、E分别为AB、AC边上的点,∠B=∠C,BE=CD.若AB=7,CE=4,则AD的长度为()A.2B.3C.4D.56.(2022•九龙坡区校级开学)如图,∠B=∠C,要使△ABE≌△ACD.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A.∠ADC=∠AEB B.AD=AE C.AB=AC D.BE=CD7.(2021秋•岑溪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D=AD B.∠B=∠C C.AD=CD D.∠BAD=∠ACD8.(2021秋•澄海区期末)如图,已知AB=AC,CD⊥AB于点D,BE⊥AC于点E,CD与BE相交于点F,连接AF,则图中共有()对全等三角形.A.3B.4C.5D.69.(2021秋•老河口市期末)如图,∠CAB=∠DBA,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ABC≌△BAD的是()A.∠C=∠D B.AC=BD C.∠1=∠2D.AD=BC10.(2021秋•原阳县期末)如图,在3×3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则∠1与∠2的关系是()A.∠1=∠2B.∠2=2∠1C.∠1+∠2=90°D.∠1+∠2=180°二.填空题(共8小题)11.(2021秋•滨城区期末)如图,OM=ON,若用“边边边”证明△CMO≌△CNO,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12.(2021秋•海曙区期末)如图,AB=DB,∠1=∠2,要使△ABC≌△DB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需写出一种情况)13.(2021秋•启东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CAD=∠EAD,∠ADC=∠ADE,CB=5cm,BD=3cm,则ED的长为cm.14.(2021秋•阳江期末)如图,已知AE=BE,DE是AB的垂线,F为DE上一点,BF=11cm,CF=3cm,则AC=.15.(2021秋•台江区期末)如图,已知∠CDE=90°,∠CAD=90°,BE⊥AD于B,且DC=DE,若BE =7,AB=4,则BD的长为.16.(2021秋•朝天区期末)木工师傅在做好门框后,为了防止变形,常常按如图所示的方法钉上两根斜拉的木板条,其数学依据是三角形具有.17.(2021秋•惠州期末)如图,AD是△ABC的高,AD=BD,BE=AC,∠BAC=70°,则∠ABE=.18.如图所示,在△ABC中,高AD,CE相交于H,且CH=AB,则∠ACB=度.三.解答题(共6小题)19.(2021秋•钢城区期末)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B=DC,∠A=∠D.(1)试说明BE=CE;(2)若∠AEB=50°,求∠EBC的度数.20.(2021秋•祁阳县期末)如图,AB∥CD,AB=CD,CE=BF.求证:DF=AE.21.(2021秋•雁塔区校级期末)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且AC=BD,AE=BF,AE∥BF,连接CE、DE、CF、DF,求证CF=DE.22.(2021秋•滑县期末)如图,点C在线段AB上,△CDE是等腰三角形,CD=CE,AD=BC,AC=BE.(1)求证:AD∥BE;(2)若∠CDE=50°,∠BCE=20°,求∠B的度数.23.(2021秋•天津期末)如图,已知AC,BD相交于点O,AB∥CD,BF=DE,∠OAE=∠OCF.求证AE =CF.24.(2022•黄石港区校级开学)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F∥AB,DF交AC于E点,DE=EF.(1)求证:△ADE≌△CFE;(2)若AB=6,CF=4,求BD的长.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1秋•永川区期末)如图,已知AF=CE,BE∥DF,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判定△ADF≌△CBE的是()A.∠AFD=∠CEB B.AD∥CB C.AE=CF D.AD=BC2.(2021秋•玉屏县期末)如图,AD∥MN∥BC,∠ADC=90°,AD=B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3.(2021秋•惠州期末)如图,AB=AC,BD=CE,要使△ABD≌△ACE,添加条件正确的是()A.∠DAE=∠BAC B.∠B=∠C C.∠D=∠E D.∠B=∠E4.(2021秋•天津期末)如图,已知AB=AE,∠EAB=∠DAC,添加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ED≌△ABC的是()A.AD=AC B.∠E=∠B C.ED=BC D.∠D=∠C二.填空题(共3小题)5.(2021秋•覃塘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BC、AB、AC上,且CD=BE,BD=CF.若∠EDF=42°,则∠BAC的度数是.6.(2021秋•覃塘区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E是AC边的中点,CF∥AB,CF与DE 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4,CF=3,则BD的长为.7.(2021秋•咸安区期末)如图,C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在AB的上方分别作△ACD 和△BCE,且AC=DC,BC=EC,∠ACD=∠BCE,AE、BD交于点P.有下列结论:①AE=DB;②∠APB=2∠ADC;③当AC=BC时,PC⊥AB;④PC平分∠APB.其中正确的是.(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共3小题)8.(2021秋•零陵区期末)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BE=CF,AC∥DE,∠A=∠D.(1)求证:△ABC≌△DFE;(2)若BF=20,EC=8,求BC的长.9.(2021秋•方正县期末)已知: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BE=CF.(1)如图1,求证:AE=AF;(2)如图2,若∠BAC=90°,连接AD交EF于M,连接BM、CM,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直接写出图中面积是△AED面积2倍的所有等腰三角形和四边形.10.(2022•定远县校级开学)如图,∠1=∠E,∠2与∠C互余,DB⊥AC,垂足为点F,AF=CF,请说明AC平分DB.题组C 培优拔尖练一.解答题(共15小题)1.(2021秋•弋江区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在△ADE中,AD=AE,且∠BAC=∠DAE,连接BD,CE交于点F,连接AF.(1)求证:△ABD≌△ACE;(2)求证:F A平分∠BFE.2.(2021秋•黔西南州期末)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7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9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3.(2021秋•绥滨县期末)如图1,△ABE是等腰三角形,AB=AE,∠BAE=45°,过点B作BC⊥AE于点C,在BC上截取CD=CE,连接AD、DE并延长AD交BE于点P;(1)求证:AD=BE;(2)试说明AD平分∠BAE;(3)如图2,将△CDE绕着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那么AD与BE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4.(2021秋•营口期末)在Rt△ABC中,∠ACB=90°,∠A=30°,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1)如图1,连接CE,求证:△BCE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点M为CE上一点,连接BM,作等边△BMN,连接EN,求证:EN∥BC;(3)如图3,点P为线段AD上一点,连接BP,作∠BPQ=60°,PQ交DE延长线于Q,探究线段PD,DQ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5.(2021秋•宁津县期末)(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组员小刘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过△ABC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求证:I是EG的中点.6.(2021秋•凉山州期末)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7.(2021秋•黄石期末)已知△ABC和△DEF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 在AB上,点F在射线AC上.(1)如图1,若∠BAC=60°,点F与点C重合,求证:AF=AE+AD;(2)如图2,若AD=AB,求证:AF=AE+BC.8.(2021秋•通榆县期末)【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 C.1<AD<7 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9.(2021春•北碚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凸五边形ABCDE中,EC,EB为其对角线,EA=ED.(1)如图1,若∠A=60°,∠CDE=120°,且CD+AB=BC.求证:CE平分∠BCD;(2)如图2,∠A与∠D互补,∠DEA=2∠CEB,若凸五边形ABCDE面积为30,且CD=AB=4.求点E到BC的距离.10.(2021•金东区校级模拟)【问题探索】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点D、E分别在AC、BC边上,DC=EC,连接DE、AE、BD,点M、N、P分别是AE、BD、AB的中点,连接PM、PN、MN.探索BE与MN的数量关系.聪明的小华推理发现PM与PN的关系为,最后推理得到BE与MN的数量关系为.【深入探究】将△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判断(1)中的BE与MN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决问题】若CB=8,CE=2,在将图1中的△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B、E、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求MN的长度.11.(2021•香洲区校级模拟)探究问题1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拓展问题2已知:如图2,三角形ABC中,CB=CA,点D是AB边的中点,点M在三角形ABC的内部,且∠MAC=∠MBC,过点M分别作ME⊥BC,MF⊥AC,垂足分别为点E,F,连接DE,DF.求证:DE =DF.推广问题3如图3,若将上面问题2中的条件“CB=CA”变为“CB≠CA”,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DE与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2.(2020秋•婺城区校级期末)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点C重合).以A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①求证:△ABD≌△ACE;②直接判断结论BC=DC+CE是否成立(不需证明);(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写出BC,DC,CE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13.(2021•罗湖区校级模拟)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 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改为“∠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2020秋•婺城区校级期末)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示例:在图1中,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答:AB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接AP,BQ.请你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答: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5.(2021春•简阳市期中)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组成一个四边形ACBD以D为顶点作∠MDN,交边AC、BC于M、N.(1)若∠ACD=30°,∠MDN=60°,当∠MDN绕点D旋转时,AM、MN、BN三条线段之间有何种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当∠ACD+∠MDN=90°时,AM、MN、BN三条线段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若将M、N改在CA、BC的延长线上,完成图3,其余条件不变,则AM、MN、BN之间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学生:科目:数学第阶段第次课教师:李汉卿课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2)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学会应用2 学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 三角形全等的判断考点及考试要求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学会运用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二、如何作三角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全等的判断典型例题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断:若两个三角形的两步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把三角形全等。
思考: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想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注:全等三角形是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证明时(1)要观察待证得线段或角,在那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分析要整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有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有对顶角,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
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针对性练习1.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交于O点,且AB=CD,AD=BC,则有哪几组三角形全等。
2.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等四种,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有3.已知:如图,∠1=∠2.∠3=∠4,BD=CE,试说明AB=AC的理由。
4.已知: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D,是说明:BD=CD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AO是角平分线,点D在AC延长线上,DE过点O且DE垂直AB,垂足是E,(1)找出图中一对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2)图中共有多少相等的线段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有()个全等的正方形.A.2 个B.3个C.4个D.6个3.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判断a.若Rt三角形ABC全等于Rt三角形DEF ,且Rt三角形ABC 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水平和竖直状态,那么Rt三角形DEF的两条直角边也一定分别是水平和竖直状态b.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公共边在每个三角形中都是腰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c.有一条相等的边,而且相等的边在每个三角形中都是底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5.如图1,已知△OCA≌△OBD,C和B、D和A是对应顶点,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相等的边是 .图1 图26.如图2,已知△ABC≌△ADE,∠B与∠D是对应角,那么AC与是对应边,∠BAC与是对应角.7.△ABC的角平分线AM、BN交于I点,那么I点到边的距离相等,连结CI,那么CI一定平分 .8.如图3,已知D在BC边上,DE⊥AB于E,DF⊥AC于F,DE=DF,∠B=50°,∠C=70°,那么∠DAF= ,∠ADE= .9.如图4,已知AB=BE,BC=BD,∠1=∠2,那么图中≌,AC= ,∠ABC= .图3 图410.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1.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些条件可以推证△ABC≌△DFE ()(A)BC=EF (B)∠A=∠D (C)AC∥DF (D)AC=DF12.已知,如图,AC=BC,AD=BD,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CO=DO(B)AO=BO (C)AB⊥BD (D)△ACO≌△BCO13.在△ABC内部取一点P使得点P到△ABC的三边距离相等,则点P应是△ABC的哪三条线交点()(A)高(B)角平分线(C)中线(D)垂直平分线1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15.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EF的一组是()(A)∠A=∠D,∠C=∠F, AC=DF (B)AB=DE, BC=EF,∠A=∠D(C)∠A=∠D,∠B=∠E,∠C=∠F (D)AB=DE,△ABC的周长等于△DEF的周长16.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1)AD平分∠EDF;(2)△EBD≌△FCD;(3)BD=CD;(4)AD⊥BC.(A)1个(B)2个(C)3个(D)4个三、解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如图,AB=DF,AC=DE,BE=FC,问:ΔABC与ΔDEF全等吗?AB与DF平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测验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2 (B )4 (C )6 (D )82. 如图,已知,AE CF =AFD 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的是( ). (A )A C ∠=∠ (B ) (C )BE DF = (D )AD BC ∥3. 如图,∠1=100°,∠C =70) (A )10° (B )20° (C )30° (D )80°4. 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BE 、CD 相交于F ,∠ABC=42º, ∠A=60º,则∠BFC=( )A 、118ºB 、119ºC 、120ºD 、121º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5. 如图,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6.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1、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ABC 中,∠B 是∠A 的2倍,∠C 比∠A 大20°,则∠A 等于 .8. 如图,A 、B 、C 分别是线段A 1B 、B 1C 、C 1A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1,那么△A 1B 1C 1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共20分)10.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点D 在边AB 上,使DB =BC ,过点D 作EF ⊥AC ,分别交ADF CBE △≌△AD CB =A B C 、、90A C ==∠∠°AB CD =EAB BCD △≌△ ABC A 1B 1C 1BA求证:AB=BF第 14 讲:三角形全等【考纲要求】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解决有关的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线段的和差倍分、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求角度等问题,常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例2:如图2,AB⊥BC,BC⊥CD,EB∥CF,则∠ABE与∠FCD的关系是()A.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C.是同位角但不相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相等练习13:如图18,l1// l2,则∠1+∠2-∠3=.练习14:如图19,AB∥DE,那么∠BCD等于()A. ∠2-∠1B. ∠1+∠2C.180°+∠1-∠2D.180°+∠2-2∠1\\\\\知识详解例题1、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 的对应角是_____.2、如图1-1所示,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_____(2)如果AC=DB,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1图1-2 图1-33、如图1-2,已知△ABE≌△DCE,AE=2 cm,BE=1.5 cm,∠A=25°,∠B=48°;那么DE=_____cm,EC =_____cm,∠C=_____°;∠D=_____°.4、如图1-3,△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练习1:如图1-4,△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A.6 B.5C.4D.无法确定2、如图1-5,△ABC≌△AEF,若∠ABC和∠AEF是对应角,则∠EAC等于()A.∠ACB B.∠CAF C.∠BAF D.∠BAC3、如图1-6,△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图2A BC DE图16E DCB A21图17 图18 图19A BE CFDA.40°B.35°C.30°D.25°4、将直角三角形(∠ACB为直角)沿线段CD折叠使B落在B’处,若∠ACB’=60°,则∠ACD度数为______.图1-4 图1-5 图1-6 图1-7例题5、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110AOB 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当150α=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练习5:如图,AB⊥BC,ΔABE≌ΔECD.判断AE与D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题6、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D.例题7、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 求证:AE∥CF.AB CDO110α练习6、已知:如图,AD=BC.AC=BD.试证明:∠CAD=∠DBC.练习7、如图,CE=DE,EA=EB,CA=DB,求证:△ABC≌△BAD.例题8、如图,Rt△ABC的斜边AB中点为E,ED⊥AB交BC于D,且∠CAD︰∠BAD=1︰7,求∠BAC的度数.例题9、已知:如图,OP是AOC∠和BOD∠的平分线,OA OC OB OD==,.求证:AB CD=.练习8、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E,交AC于D,若AB=AC=32,BC=21,求△BCD的周长.9、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BA CODPA BCDECABDE=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0、(综合练习)已知:如图,AB=DC,AE=DF,CE=FB,求证:AF=DE.随堂检测1、如图,AB=AC,AD = AE,CD=BE.求证:∠DAB=∠EAC.2、已知:如图,AB∥CD,AB=CD.求证:AD∥BC.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求证:△ABE≌△ACE.ABC DFEABDECDCEBA。
第一讲 三角形认识与三线(讲义)1.三角形相关概念 基本概念: 三角形表示:例1、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2)以线段AD 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3)CE 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C 、△ACD 、△ADE 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__.2.三边关系 三边关系:符号表示:例2、(1)在△ABC 中,AB=16,AC=7,BC=x.(1)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2)化简424x x ---(1)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b-c-a|+|c-a-b|对应练习: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8cm ,一边等于6cm ,求它的周长.2、三角形两边长为7和10,求最长边x 的范围.3、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3cm ,3cm ,6cm (B)2cm ,3cm ,6cm (C)5cm ,8cm ,12cm (D)4cm ,7cm ,11cm4、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 ,35cm ,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 (A)0.85m 长的木条 (B)0.15m 长的木条 (C)1m 长的木条 (D)0.5m 长的木条 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3)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一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临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ACD 是△ABC 的外角,∴∠ACD 与∠ACB 互为______, 即∠ACD =180°-∠ACB .① 又∵∠A +∠B +∠ACB =______, ∴∠A +∠B =______.②由①、②,得∠ACD =______+______. ∴∠ACD >∠A ,∠ACD >∠B 例3、(1)如图,在纸片=50ABC A ∆∠︒中,,沿DE 折叠纸片,点A 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则''CEA BDA ∠+∠=(2)已知:如图,BE 与CF 相交于A 点,试确定∠B +∠C 与∠E +∠F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3)已知:如图,求∠1+∠2+∠3+∠4+∠5+∠6=___________.DCBA对应练习:1、已知:如图,求∠1+∠2+∠3+∠4+∠5+∠6+∠7+∠8=______.2、如图,在图中,猜想:∠A +∠B +∠C +∠D +∠E +∠F =______度.4、三角形的中线 中线概念:中线性质: 例4、(1)如图,BM 是△ABC 的一条中线,AB=5cm ,BC=3cm , 求:(1)△ABM 与△BCM 的周长之差; (2)ABM S ∆∶CBM S ∆(2)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平分线概念:平分线性质:例5、已知:如图,O 是△ABC 的内角∠ABC 和外角∠ACE 的平分线的交点. (1)若∠A =46°,求∠BOC ;(2)若∠A =n °,用n 的代数式表示∠BOC 的度数.ACM例6、如图甲,在△ABC中,OC,BO分别是,∠=ACB ABC∠∠的平分线,且Aα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BOC。
六、三角形的高线高线概念:高线性质:例6、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是AB上的高,AB=13,BC=12,AC=5. 求:(1)△ABC的面积(2)CD的长(3)作出△ABC的边AC上的中线BE,并求出△ABE的面积例7、已知: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1)若∠B=30°,∠C=50°,求∠DAE的度数.(2)试问∠DAE与∠C-∠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若在线段AE上又一点F作FH垂直与BC垂足为H,问∠EFH与∠C-∠B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第二讲三角形全等探究(讲义)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的记法.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4.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的对应角是_____.例1、(1)如图所示,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_____(2)如果AC=DB,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3)如果ΔAOB≌ΔDOC,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2)已知:如图,△ABC≌△DEF,∠A=85°,∠B=60°,AB=8,EH=2.(1)求∠F的度数与DH的长;(2)求证:AB∥DE.例2、如图1-6,△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A.40°B.35°C.30°D.25°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边边边)概念解释:数学符号:例3、如图,CE =DE ,EA =EB ,CA =DB , 求证:△ABC ≌△BAD . 证明:∵CE =DE ,EA =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 在△ABC 和△BAD 中, =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证已知∴△ABC ≌△BAD ( ).例4、如图ΔABE ≌ΔACD.且AB=AC. 求证: (1)∠BAD=∠CAE (2)BD=CE三、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边角边) 概念解释: 数学符号:例5、已知:如图,AB ∥CD ,AB =CD .求证:AD ∥BC . 分析:要证AD ∥BC ,只要证∠______=∠______, 又需证______≌______. 证明:∵ AB ∥CD ( ),∴ ∠______=∠______ ( ), 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Δ______≌Δ______ (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ABCDE例6、(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 ≌△ACE(2)△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三、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角边角、角角边) 概念解释: 数学符号:例7、已知:如图4-1,PM =PN ,∠M =∠N .求证:AM =BN . 分析:∵PM =PN ,∴ 要证AM =BN ,只要证PA =______, 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在△______与△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PA =______ ( ).∵PM =PN ( ), ∴PM -______=PN -______,即AM =______.对应练习:1、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 C ,AB =DE ,BC =EF , 求证:△ABC ≌△DEF .D CABEBCEF ABA2、已知:如图,AE ∥BF ,AB=CD ,AE=BF .求证: △AEC ≌△BFD3、已知:如图4-6,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 求证:HN =PM .第三讲全等三角形模型(讲义)模型一:如图1,求证:∠CDB=∠A+∠B +∠C.如图2,∠ACD 的平分线与∠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A .∠CEB 和∠CDB 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模型二:如图所示,在△ABC 中,BD ,CD 是内角平分线,BP ,•CP•是∠ABC ,•∠ACB 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交于D ,P . (1)若∠A=30°,求∠BDC ,∠BPC .(2)不论∠A 为多少时,探索∠D+∠P 的值是变化还是不变化?为什么?AD C BA模型三: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模型四: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0180=∠+∠CA模型五:如图(1),△ABC中,BC=AC,△CDE中,CE=CD,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点重合,且使∠BCA=∠ECD,连接BE,AD.求证:BE=AD.若将△DEC绕点C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与AD还相等吗?为什么?模型六:如图(1), 已知△ABC中, ∠BAC=900, AB=AC, AE是过A的一条直线, 且B、C在A、E的异侧, BD⊥AE于D, CE⊥AE于E 。
(1)试说明: BD=DE+CE.(2) 图(2)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BD与DE、CE的关系。
(3) 图(3)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 BD与DE、CE的关系。
模型应用:练习1、△ABC 中,AB=AC=4,P 为BC 上任意一点,PD ⊥AB 于D , PE ⊥AC 于E ,6S ABC =∆,求:PD+PE 的值练习2、如图:E 在线段CD 上,EA 、EB 分别平分∠DAB 和∠CBA, ∠AEB=90°,设AD =x , BC =y ,且满足2268250x y x y +--+=; (1)求AD 和BC 的长;(2)你认为AD 和BC 还有什么关系?并验证你的结论;(3)你能求出AB 的长度吗?若能,请写出推理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ACB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