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34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这一篇选文,表现了香菱的好学乐学的形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以及惊人的毅力最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体现黛玉乐为人师,教导有方的老师形象。
《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香菱学诗》,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 分析香菱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通过香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香菱学诗》的基本情节,把握香菱的形象特征。
2. 分析小说中作者对香菱学诗的描写,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体会作者通过香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小说中作者对香菱学诗的描写,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3. 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作者对香菱学诗的描写,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3. 采用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基本情节:让学生通过阅读《香菱学诗》,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2. 人物形象:分析香菱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通过香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创作技巧: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香菱学诗》,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感知香菱的形象。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香菱学诗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析小说中作者对香菱学诗的描写,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5.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体验古典诗词的创作过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香菱学诗》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1.3 学会默写《香菱学诗》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1.3.2 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理解《香菱学诗》课文内容。
2.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2.2.2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哲理的领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3.1.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2.2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4.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2.2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4.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鉴赏4.4.1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4.4.2 感受诗歌的美,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4.5 课堂小结4.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4.5.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熟读并默写《香菱学诗》。
5.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write a short essay explning the meaning of a specific poem.5.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香菱学诗精神的看法。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3)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
1. 导入新课:(1)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4. 案例分析:(1)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成长过程。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和评价。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2. 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针对教学难点,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教学: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布置作业:篇一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二达标训练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优秀10篇布置作业:篇一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思一思:篇二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引导: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
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
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学诗教案篇三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潜力。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忙。
1课时。
一、导入新课《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这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资料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香菱学诗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香菱学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篇一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陆放翁是指_______(朝代)的______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李青莲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诗歌:________,________。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6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意义。
2.使学生了解香菱如何通过学习诗词提高自己的素养。
3.通过诵读和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红楼梦》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诗词典籍资料4.诗词创作的素材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了解香菱学诗的内容。
3.讲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香菱学诗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位和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4.欣赏诗词(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和韵味。
5.诵读诗词(15分钟)学生通过诵读诗词,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6.讲解诗词的意义和形式(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7.创作小诗(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素材和情感,自由创作小诗。
8.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诗词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9.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和创作诗词。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香菱学诗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诵读和创作诗词,不仅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和韵味,还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分享,学生感受到了交流和分享的乐趣,增强了团结和合作的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有效调动。
《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7篇《香菱学诗》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词库;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能力目标:了解香菱这个人物,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智取生辰纲》中,我们领略了英雄与英雄之间智力大比拼时的风采;在《杨修之死》中,我们知道了人有聪明才智很重要,但如何运用聪明才智来保护自己更重要;从《范进中举》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无数知识分子的辛酸与眼泪。
今天,我们又能从《香菱学诗》中尝到什么呢?二、学习准备内容1、作者介绍: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胸中多波澜,笔下无滞碍,于是成此绝世之作。
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回目及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三个异名。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败、互相倾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探讨香菱学诗对语文学习的启示。
学情分析:《香菱学诗》是初中教材中唯一入选的红楼梦选段。
根据初三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唯有充分了解相关背景,才可能深入理解文章。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提问法、谈话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师: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就是:《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师:《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红楼梦》的了解还真不少。
《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丽的青年女子形象。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女子,就是香菱,她只是书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塑造得光彩照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
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课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香菱学诗”,你能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
(分析:可分解为两个问题:1、怎样的香菱? 2、怎样读诗?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明确:苦、乐、善、喜、痴……作者曹雪芹会怎么填?引出“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那她苦志学诗表现在哪里呢?三、精心研读,品味分析1、请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句子来我们一起品味分析。
在《红楼梦》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各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句话告诉我们读《红楼梦》要“细按”,“按”什么意思?考察,细细的考察,我理解也就是从细节的地方读起,某一句话、某一字,细细品味,才深得其中的趣味,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走近她。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追问:哪个字最能表现“苦”?如果把“一首一首”改为“一首首”,好不好?你来读一读通过朗读比较,突出“一首一首”,说明她是读懂每一首,用心琢磨,可见其苦心钻研、很专心)【板书:专注】【注:个别读】②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追问:哪几个字用得好?)追问:“出神”说明什么?——浮想联翩,入迷,浑然忘我(机动:能用成语概括吗?)“抠土”说明什么?——动作上写她使劲地抠,其实是写她在使劲地想,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皱眉”什么?“含笑”?——对自己的诗句不满意又大约有了奇句,自我感到满意与欣慰朗读悟出:香菱把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全都融入在诗歌中,她的苦心、专心、用心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还被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板书:痴迷】③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一个“满”字见痴迷)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香菱冥思苦想,已近入魔,真得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诗消得人憔悴”)④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心无旁骛,说明她一个人一心沉浸在诗歌当中,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借用宝钗的话:“可真是诗魔了”)⑤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已经废寝忘食了,很执着)【板书:执着】⑥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一个“尽”字见认真)…………过渡:一个“苦”字,凝聚了香菱学诗的专注、痴迷、执着,真可谓“诗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总结:学诗三境界: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3、那么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不苦,而且很乐意学)在学诗的态度上,从哪里看出她是乐意学?①多次写到了她的(神态)“笑”或“笑道”,每一次“笑”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分析第1节“笑”:欣喜、悟出诗意、受到鼓励自信等)②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偷空:真心喜欢,内心早就萌发学诗的愿望,积极主动的求学精神,很有兴趣)(“笑”:恍然大悟)③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一个“逼”字见其求诗心切)过渡:“乐学”完全是出于香菱对读诗、学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她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如痴如醉4、香菱学诗的成功,除了她“苦志学诗”、“乐此不疲”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聪明灵秀)①师:所以连黛玉也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②哪里能看出香菱聪明灵秀、悟性极高?我们来分析课文第2节(老师朗读)哪些句子是她自己对诗歌的独特理解?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为什么比做橄榄呢?这告诉我们读诗要读出诗味)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读诗还要进入诗的意境)小结:香菱用自己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对诗歌最朴素的理解,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学诗的方法——品出诗味、读出意境真是一个聪明灵秀的“善学”的女子啊!5、对香菱这一人物的塑造,曹雪芹除采用正面描写外,又采用了侧面描写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6、议一议:你认识的香菱是怎样的人?(简介香菱背景:香菱的好与遭)香菱的一生命运变化无常,生在乡绅人家,本来是“好”的,年幼却被拐卖,这就很“糟”;遇到多情公子冯渊,本来是“好”的,却遇薛蟠,冯渊被打死,自己被强抢,这又很“糟”;在薛家委曲求全的生活,风平浪静,本来是“好”的,却又遇到不讲理的夏金桂,这又很“糟”;差点被夏金桂毒死,却死里逃生,得以扶正,本来是“好”的,却又难产,并得干血症而亡,这又多么不幸啊!所以作者让香菱学诗,是为了给她惨淡的人生增加点亮色。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总结: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执着、刻苦、勤勉、不耻下问、专心致志的女子。
四、思读课文,探究原因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其一,香菱刻苦学习,苦学、乐学、善学。
其二,香菱有良好的资质,悟性极好。
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
其三,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
其四,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
总结:成功三个方面:(1)自身因素(内因)(2)老师因素(外因)(3)环境因素(外因)五、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你通过香菱学诗获得哪些语文学习的感受和启示?明确: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情节,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以下启示:1: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读王维五律一百首、杜甫七律一二百首、李白七绝一二百首,由此可见诵读是学诗的根基,是提高鉴赏力的根本途径.2:学一流的诗.“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王维五律第一,杜甫七律第一,李白七绝第一,学一流的诗,学不到一流可成二流,因此我们平时阅读也要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有益的.3:大胆创作,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可以使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4: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①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长期仗的心理准备,要自信;②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获;③要重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⑤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齐读:寻常生活常自修,但有机会即苦读,遇见良师多请教,全心投入废寝食,不惧挫败苦用心。
六、课外拓展,总结提升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
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结束语: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丽”(音乐、图片)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推荐阅读:《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探春结社》、《晴雯撕扇》……板书设计:香菱学诗学诗:苦学乐学善学香菱: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执着、刻苦、勤勉、不耻下问、专心致志学诗成功原因:(1)自身因素(内因)苦学乐学善学资质好悟性高(2)老师因素(外因)以林黛玉为首的点拨教诲(3)环境因素(外因)大观园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