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派生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31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讲解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六章知识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知识是信息的表征。
按照所表征的信息类型与表征方式的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类。
陈述性知识: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事件、观念等,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能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
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与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是一种基于语言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图式或陈述性知识网络——图式:是个体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的有组织和内在联系的陈述性知识的记忆结构;陈述性知识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组块被表征为相互联系的节点,从而形成由时间序列、表象及命题形成的网络;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所表征的技能有一个重要特点——自动化。
条件部分储存了能够激发行为的环境条件和心理条件的相关信息;行动部分储存了指导心智和身体行动的信息;程序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包含一系列产生式,它们逐个被激活从而完成一个复杂的行为。
也就是说,产生式系统的激活会使一系列离散的行为形成一个连锁,并且以顺畅且相对自动化的方式运行,知道达到主要目标。
知识分类的教学含义?区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如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事实可以被学生表征为陈述性知识,而一些实验所需的技能则可被学生表征为程序性知识,教师需要理解两种知识的性质、表征方式及它们是如何被学习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奥苏伯尔称之为“表征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概念同化:用定义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
第6章创建和使用对话框对话框是一种用户界面,几乎每一个Windows程序都使用对话框与用户进行交互。
对话框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只含有OK按钮的消息框,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数据输入表单。
对话框上有一些方便用户输入的控件,对话框依靠这些控件与用户进行交互,其实质是一个接收消息的窗口。
在本章节我们主要讲述模式对话框和无模式对话框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一章将详细介绍各种控件的使用。
你将学习创建一个对话框,使用对话框模板编辑一个对话框资源,并在程序中调用对话框的方法。
6.1 对话框的基本原理6.1.1 对话框的工作原理在创建一个对话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对话框是如何工作的,对话框的数据来自三方面:对话框资源、对话框对象、和一个文档对象:1.对话框资源对话框资源是一个用户输入或取得数据的图形界面。
这个图形界面是使用Develop Studio的对话框编辑器在对话框模板上创建的,程序员可以在对话框模板上增加并编辑控件,生成对话框资源。
当应用程序运行时,就可以得到一个对话框。
2.对话框对象MFC使用CDialog类来描述对话框,它是CWnd类的派生类。
在CWnd类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交换的功能。
当创建一个新的对话框资源后,使用ClassWizard可以创建一个对话框类的派生类。
对话框对象实现了对话框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在应用程序中定义一个对话框对象后,在对话框显示前,可以通过访问对话框对象的成员变量为一个对话框的控件初始化,在对话框关闭后,可以通过访问对话框对象的成员变量获得用户的输入数据。
3.文档对象MFC使用文档对象描述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用户输入的数据要进一步的处理,通常要先存贮到文档对象中。
例如:一个学生记录处理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一个对话框输入学生记录并贮存到一个文件中。
应用程序的处理顺序是:用户在对话框中输入信息,通过对话框对象得到输入信息,将输入信息整理到文档对象中,使用序列化函数将文档对象存贮到一个文件中,所以文档对象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交换的角色。
派生类派生类概述利用继承机制,新的类可以从已有的类中派生(有关继承见下一节“单一继承”的开始)。
那些用于派生的类称为这些特别派生出的类的“基类”。
派生类的说明可以用下面的语法。
语法基类说明::基类表基类表:基类说明符基类表,基类说明符基类说明符:完全类名称virtual 访问说明符opt 完全类名称访问指示符 virtualopt 完全类名称访问指示符:privateprotectedpublic单一继承在“单一继承”这种最普通的形式中,派生类仅有一个基类,考虑如图9.1所示的关系。
注意图9.1中的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在类的层次设计中,可以发现一些普遍的特性,即派生类总是同基类有“kind of”关系。
在图9.1中书是一种印刷好的文档而一本平装书是一种书。
在图9.1中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点是Book既是派生类(从PrintedDocument中派生),也是基类(PaperbackBook是从Book派生的)。
下面的例子是这种类层次的一个轮廓性的说明。
class PrintedDocument{//成员表};//Book是从PrintedDocument中派生的class Book:public PrintedDocument{//成员表};//PaperbackBook是从Book中派生class PaperbackBook: public Book{//成员表};PrintedDocument作为Book的直接基类,它同时也是PaperbackBook的非直接基类。
直接基类和非直接基类的区别在于直接基类出现在类说明的基类表中,而非直接基类不出现在基类表中。
每个派生类的说明是在基类的说明之后说明的, 因此对于基类仅只给出一个前向引用的说明是不够的,必须是完全的说明。
在前面的例子中,使用的访问说明符是public。
公有继承、私有继承以及保护的继承在第10章“成员访问控制”中讲述。
一个类可以作为很多特别类的基类,如图9.2所示。
词义派生的类型
词义派生是指对某个源词的意义进行派生,从而形成新的词义的语言现象。
词义派生的类型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拓展词义
拓展词义是扩展原有词义,使词义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cat”(猫)的拓展词义包括“catwalk”(T),“catfight”(挑事),“catbird seat”(舒适的位置)等。
二、提精词义
提精词义是在原有词义基础上进行强调,以更具体的解释提炼原有词义。
例如,“dogged”(顽固)的提精词义有“doggedly”(顽强地),“doggedness”(顽强)。
三、简化词义
简化词义是通过简化原有词义的概念,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层次来促进语言的流畅性。
例如,“inundate”(淹没)的简化词义具有“inundation”(洪水)的意义。
四、转换词义
转换词义是指将某个词指代另一个词所具有的意义,从而构成新的词义。
例如,“spring”(春天)的转换词义可以表达“springtime”(春天)的意思。
五、化形词义
化形词义是在某个词义的基础上,将它的形式改变而产生的新的词义。
例如,“man”(男人)的变形词义有“women”(女人),“manly”
(男子气概的),“womanly”(女子气概的)。
六、缩短词义
缩短词义是指在某个词义的基础上,简化它的拼写形式,以节省发音时间和提高用语流畅度。
例如,“separate”(分开)的缩短词义有“sep”,“sep.”等。
以上就是词义派生的类型,由它们派生出来的词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表达某一语义或某一思想,令语言表达传达更加准确有效,从而更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派生需求的例子派生需求又称衍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就是说由于对某一个参与生产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而引申出来的别的需求,又称“引致需求”。
派生需求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
如我们对纸张的需求来源于对课本的需求,对木材的需求源于对家具的需求,对轮胎的需求源于对汽车运输的需求一样,在西方经济中,派生需求就是指由于生产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其中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具体来说,这种需求分为两个阶段,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属于直接需求,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生产厂家对于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产和赚钱的需要。
如某纺织厂买了一台织布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织布机的直接需求,而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把生产出来的布匹卖给消费者,从中获得利益。
以下为派生需求的经典例子。
小王是城里种植花草的花农,前几年花卉种植的生意做得一般,不温不火,但是今年的行情大不一样,随着空气污染、雾霾等环境日渐暴露,人们对于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很多市民开始有意识地买一些花草种在家里,改善室内环境,小王的生意也因此越来越好。
有一天,小王发现,许多顾客很少有时间侍弄花草,还经常忘了浇水,结果买回家里的花草都枯死了。
小王灵机一动,很快,他就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加湿器”,装在花盆旁边给植物加湿,同时还能够净化室内的空气,释放负离子。
他的这个发明很快就申请了专利,投入生产,卖的非常红火。
以上例子中,人们为了改善环境而买花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而为了能够让花长得更好,同时也能兼顾到改善环境的需求就是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买了车后要加油,要上保险,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出行需求而沿生出来的派生需求。
懂得了派生需求,对于我们在经营中核算成本,抓住投资时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词义派生的类型词义派生,也称为词汇派生,是指从一个原来的词义出发,通过一定的派生方式,改变原来词义使之拓展变得更加丰富的一种词汇变化现象。
它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词义变化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词义派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其变化的方式分为形态变化和语法变化。
一、形态变化形态变化是语言最为普遍和最简单的一种派生方式,它通过变形的方式将原来的词义得到拓展。
形态变化分为前缀变化和后缀变化。
1、前缀变化前缀变化是最常见的一种形态派生方式,它通过加入前缀(如un-、dis-、anti-、im-、in-)使原来的词义发生变化。
例如,加入un-前缀的单词happy变成unhappy,这时的unhappy有“不高兴的”的含义。
2、后缀变化后缀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派生方式,它通过加入后缀(如ize、ment、ation、ness、able)使原来的词义发生变化。
例如,加入ion 后缀的单词名词create变成creation,这时的creation有“创造”的含义。
二、语法变化语法变化指的是一个词本身的词形和词义不发生改变,但其与其他词的组合方式的变化而使原来的词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一个词以不同的语法角色出现时其词义也不同,变化模式有动宾变化、定宾变化、反身变化、转喻变化等。
1、动宾变化动宾变化是指一个词以不同的语法角色出现时其词义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单词break作动词时,表示“打破”;作名词时,表示“休息”。
2、定宾变化定宾变化指一个词以不同的语法角色出现时其词义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单词book作动词时,表示“预定”;作名词时,表示“书”。
3、反身变化反身变化是指一个词作主语时其词义不同于当它作宾语时的词义。
例如:单词charge作宾语时,表示“给予”;作主语时,表示“收费”。
4、转喻变化转喻变化是指以相似的概念或特征给人以广义或狭义的进行词义拓展的一种变化方式。
例如:单词mouth作名词时,表示“嘴”;作动词时,表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