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现状及处理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9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制药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但同时也是一个产生大量污水的行业。
制药污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终端处理。
一、预处理1.1 调节pH值:制药废水中的pH值通常偏酸或偏碱,需要通过加碱或加酸来调节pH值,以便于后续处理。
1.2 沉淀处理: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以便于后续处理。
1.3 溶解氧去除:通过通入氮气或其他气体,将溶解氧从污水中去除,以减少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二、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制药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2 厌氧处理:将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2.3 污泥处理:通过沉淀、浓缩和脱水等步骤,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以减少废物的排放。
三、物理化学处理3.1 活性炭吸附: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炭吸附器,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和一些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提高水质。
3.2 氧化反应:通过加入氧化剂,如氯或臭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降解有机物的浓度。
3.3 深度过滤:通过过滤器或滤料,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进行深度过滤,提高水质。
四、终端处理4.1 紫外线消毒:将经过物理化学处理的污水引入紫外线消毒器,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残留的微生物,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4.2 残留物处理:对终端处理后产生的残留物进行处理,如干燥、焚烧或填埋等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3 监测与控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总结:制药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终端处理等多个阶段。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制药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对策及现状分析制药废水是指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包含有机物、无机物、悬浮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废水。
由于制药废水的复杂性和高度可变性,处理制药废水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本文将对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对策及其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对策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和综合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废水处理中。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流动床反应器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之一,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滤池法则采用生物膜和底物的附着增加微生物降解效果。
流动床反应器法利用微生物在流动床中的附着生长降解有机物。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对制药废水中的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有限。
物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氧化和吸附等技术。
化学氧化技术包括高级氧化和臭氧氧化等。
高级氧化使用强氧化剂(如硫酸、过硫酸盐、过氧化氢)进行氧化,能将有机物催化降解。
臭氧氧化则通过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将有机物氧化降解为无害物质。
吸附技术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将有机物吸附在固体表面,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物化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但相对高成本和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需要解决。
综合处理技术是将生物处理技术和物化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以提升处理效果。
例如,将生物方法与化学氧化方法连续运行,可有效处理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难降解物质。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综合处理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如超声波氧化、微生态滤池等。
综合处理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点,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但技术集成和运维成本相对较高。
其次,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是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处理趋势。
由于制药废水水质复杂多变且含有多种污染物,单一的处理技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综合处理技术成为制药废水处理的主流趋势。
综合处理技术在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废水排放标准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药废水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概述
一、制药废水现状
制药行业一直是一个繁荣的行业,但其生产过程也产生了巨大的废水排放量。
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制药行业每年排放的废水量约为6000多万吨,比国内其他行业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很多。
这些制药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有害物质,由于其浓度超标,可以使水体失去水质,引起污染。
此外,制药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抗生素、抗菌素等,其存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处理技术研究
近年来,政府和学术机构对制药废水的处理一直备受重视,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由于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组成复杂,研究者们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或者结合以上几种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处理制药废水的多种技术路线。
(1)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去除制药废水中悬浮物、油污等有机物的有效方法,其中主要包括过滤、吸附和沉淀等工艺。
其中最常用的是过滤处理,常用的过滤材料有活性炭、碳酸钙、石棉等,也可采用球团过滤工艺,将悬浮物分离出来。
(2)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将制药废水中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氨基酸等转变成相对安全的物质。
制药行业废水的特点及工艺流程制药行业的废水特点及工艺流程:制药行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其废水的特点主要包括高有机物质浓度、高氮、高磷、高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物需氧量)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
这些特点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制药废水的特点:1.高有机物浓度: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大部分是有机酸、酯类、酮类、腈类、醇类等有机物质。
3.高COD和BOD:制药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较高,主要是由于有机物质的存在造成的。
4.有毒有害物质:制药废水中存在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卤化物、有机溶剂、抗生素等。
二、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多个环节。
1.预处理:预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筛网、砂滤等。
筛网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浮沉物,砂滤则在去除一些悬浮物的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有机物质。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制药废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固定化床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入适量的微生物,使其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较低分子量的物质。
生物膜法则利用生物膜将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3.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废水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以及有害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
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有吸附法、氧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氧化法则通过化学氧化或光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
4.中水回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对废水进行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既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废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1 制药工业概括分类依据生产工艺的特色,制药工业能够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混装制剂类、生物工程类、提取类、中药类。
发酵类1)定义发酵类制药指经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产生抗生素或其余的活性成分,而后经过分别、纯化、精制等工序生产出药物的过程。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发酵类药物主要包含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余类,其代表性药物以下表所示:化学合成类1)定义化学合成类制药指采纳一个化学反响或许一系列化学反响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的过程,包含完整合成制药和半合成(主要原料来自提取或生物制药方法生产1的中间体)之制药。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其主要品种有合成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冷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并氮杂卓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抗癫痫药、抗精神失态药、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中枢喜悦药和利尿药、拟肾上腺素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及肌肉废弛药、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寄生虫病防治药物、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抗肿瘤药、甾体药物、代谢类药物等约近千个品种。
混装制剂类1)定义混装制剂类制药是指用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经过混淆、加工和配制,制成各种剂型药物的过程。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2生物工程类1)定义生物工程类制药指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等,采纳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主假如基因工程技术等)进行生产,作为治疗、诊疗等用途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疫苗等药品的过程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主要包含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克隆工程制备药物等。
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同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以下表所示:部分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扰乱素α1b(IFN- α1b)(滴眼液)(rh-bFGF,外用)扰乱素α1b(IFN- α1b)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bEGF,外用)扰乱素α2b(IFN- α2b)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扰乱素α2a(IFN- α2a)乙肝疫苗(病毒)扰乱素γ(IFN- γ)乙肝疫苗( CHO)白细胞介素( IL-2 )口服重组霍乱菌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乙肝疫苗(酵母)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痢疾双价活菌苗人胰岛素( Insulin )口服重组 B 亚单位 1 菌体霍乱菌苗人生长激素( HGH) IL-11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链激酶( rSK)重组人 p53 腺病毒3部分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牛 rbFGF(外用)提取类1)定义提取类制药指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各样基本物质经过提取、分别、纯化等手段制造药物的过程。
制药有机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伴随着逐渐升温的国民经济,现阶段我国国民对于健康以及医疗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对药品的需求量较大,而药品在生产制造以及研发过程中均会伴随着大量制药废水的产生,在药品使用极为广泛的今天,制药废水的排放量也逐渐增加。
制药废水有着有机物含量较高,毒性大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对现阶段的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就势必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甚至还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我国的人民整体健康水平,危害制药厂周边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进一步降低制药废水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我国进一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制药废水处理分析是必要的。
关键词:制药;有机废水;处理现状;趋势前言:制药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高毒害、高色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难以处理。
本文阐述了制药废水的分类、特征、危害以及一些常用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法、铁碳法、臭氧氧化法、Fenton法、活性污泥法的工作机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制药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1制药废水的种类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对于现阶段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当前的医疗药品生产体系,制药废水从定义上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抗生素类生产废水,这类废水主要是从抗生素类药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所排放,从抗生素类药品的生产原料以及制造工艺不难了解,这类废水的有机物含量极高,具有较强的溶解性,而且多数还会带有一定的颜色或气味,对于植物以及土壤等环境具有较强的毒性。
二是化学合成类生产废水,这类废水中的污染物的主要产生环节有工艺废水,冲洗废水,厂区生活废水,辅助过程废水等。
因为在化学合成药品的过程中,其反应周期较长,反应环节较多,且最终所形成的化学结构只占其原材料的1~2成,其他的辅助性原材料会产生大量的消耗,进而导致大量化学合成类废水的产生。
三是中成药类生产废水,这类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有机污染物,污染物种类繁多,中成药废水的来源主要有车间洗药,泡药废水,清洗废水等等,这类废水中含有着大量天然有机糖类,纤维素,蛋白质等,这类废水中的有机物若要经过专门的处理会转变为大量的无机盐,但若未经过严格的处理,就势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生物制药废水方案一、废水特性分析1.污染物组成复杂:生物制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油脂、悬浮物等。
2.污染物浓度高:生物制药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浓度通常很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处理。
3.高COD和BOD:生物制药废水的COD和BOD浓度高,需进行有效去除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高盐分:生物制药废水常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需要进行处理以满足排放标准。
二、废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生物制药废水的特性,建议采用以下工艺组合进行废水处理:1.初级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固液分离,通过筛网、沉淀池和格栅等设备进行悬浮物的去除;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和沉淀污染物。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生物制药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可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或生物类似膜法进行处理。
生物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一部分氨氮。
3.高级处理:根据废水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高级处理技术进行废水的进一步处理。
可能的高级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膜分离、臭氧氧化等。
4.除盐处理:生物制药废水中常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了满足国家排放标准,需要进行除盐处理。
可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蒸发结晶等技术进行除盐。
三、工艺优化为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措施:1.利用生物制药过程中的废热:生物制药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废热,可以考虑利用这些废热进行废水预处理,如采用热解离、蒸发浓缩等技术。
2.引入新型生物技术:可以考虑引入新型生物技术进行废水处理,如微生物降解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3.资源化利用:生物制药废水中往往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可以考虑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或生物化学品,将无机盐转化为无机肥料等,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4.自动化控制: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操作,提高处理效果和节约人力成本。
四、处理效果评价对于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方案的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净化率:废水处理后,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特别是COD、BOD、氨氮等指标的去除率。
制药废水处理方案随着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制药废水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药废水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
本文将探讨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案。
首先,作为制药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预处理对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进行去除,以减少后续处理步骤中的负担。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离心等。
其中,化学沉淀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转化为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池将沉淀物与废水分离。
其次,针对制药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污染物,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引入含有大量有机物分解能力的活性污泥,在适当的氧气和温度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另外,对于制药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以及其他无机盐类污染物,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离子交换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吸附剂将废水中的离子污染物吸附,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再生吸附剂。
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沉淀、膜分离和电化学方法等来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盐和重金属。
最后,消毒是废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制药废水中可能存在各种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最后的处理阶段,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氧化和氯化等方法进行消毒,杀死废水中的微生物,以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总结起来,制药废水处理方案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消毒等多个步骤。
通过整合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制药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出水的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案应根据具体的废水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的环境和法律法规要求。
同时,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也是今后制药废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制药废水是指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的废水。
这种废水污染严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一、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方法。
这种技术具有经济、环保、能耗低等优点,常常被用于处理制药废水。
主要包括好氧和厌氧两种方式。
其中,好氧处理适用于废水中有机负荷低、COD较高的情况,而厌氧处理适用于有机负荷高的情况。
二、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采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从废水中去除。
它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酸化、碱化等处理方式。
其中,高级氧化技术(AOPs)是一种利用强氧化剂产生自由基氧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处理高浓度、复杂废水,并能同时去除污染物质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三、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过滤、蒸馏等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沉淀污染物质和高分子物质,同时去除重金属离子
和颜料等难以处理的污染物质。
其中,吸附技术能够去除异味、颜料、油脂等污染物质,具有治理效果显著、安全易用等优点。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多样化,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应综合考虑污染物种类、废水性质、治理效果和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制药废水处理一、生物制药废水特点在制药行业中,生物类制药废水紧要来源于生产工艺中的发酵,原材料子子,溶剂,半产品,洗涤以及提取等。
由于过程中操作步骤比较多,原材料子结构多而杂,中心产物难以判定,溶剂浓度高等。
紧要特点表现为:COD浓度高,SS浓度高、存在难生物降解物质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等毒性物质,硫酸盐浓度高,水质成分多而杂导致色度重、异味重等。
二、生物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生物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紧要采用预处理,厌氧和好氧工艺。
其中,预处理紧要有:混凝法法气浮法、微电解、芬顿反应、催化氧化等。
厌氧工艺紧要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消化,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等,好氧工艺紧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CASS),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所使用到的设备是比较多,工艺流程也是多而杂的。
对于难以处理的,可以分类处理,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紧要靠设计,每个制药企业废水都是不尽相同的。
结合生产过程水质水量更改的特点,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三、生物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1、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确定要先进行灭活处理,然后才可以进入处理流程,经过灭活的废水,要经过格栅过滤,将残值或大颗粒的物质都给过滤掉,剩余的废液,可以采用铁—碳电解,可以去除降低有机物,去除色素,不过这种方法比续慢,本钱相对高。
进行氧化过程,一般都会采用芬顿工艺,有单独使用芬顿,也有搭配物理方法进行的。
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搭配使用,以提高效率,降低本钱。
预处理的后面,是要进行混疑和沉流,很大程度上提高制药废水的生化性,加强后续降解净化的效率。
预处理的效果好坏,直接决议了后期处理能不能达标,处理本钱会不会加添的问题。
2、处理之前,要对水质进行调整,譬如温度,PH值,稀释等,从而确保后续工艺正常进行。
这个步骤处理十分紧要,后面的工艺假如事倍功半或不达标,大多是这个原因导致。
3、生物制药废水的有机物很多,特别是溶剂含量高,假如能进行回收的,可以先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可以采用化学反应譬如氧化法等进行降解,直接让微生物和高浓度的有机物触是很难进行反应的。
制药废水现状及处理介绍制药废水是指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杂质和悬浮固体的水体。
由于制药废水具有复杂的成分和高度多样性,处理难度相对较大。
本文将从制药废水的特点、现状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制药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的成分:制药废水中包含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重金属等多种物质。
2.高度变动的水质:制药废水的水质具有时变性,不同药品生产的废水性质差异较大,且随着生产工艺和原料种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高浓度和高毒性:制药废水中有部分化合物是对环境和人体有一定毒性的,含量较高。
4.悬浮固体颗粒:制药废水中常常存在悬浮固体颗粒,使水体发生混浊。
当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物法处理:通过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和污染物,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
生物法处理的优点是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效果稳定,并且操作相对简单。
但是对于难降解的物质,生物法处理效果较差,且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
2.化学方法处理:运用化学药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通过化学物质的变化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化学方法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但是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处理成本较高。
3.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如沉淀、过滤、离心等。
物理处理工艺简单易行,对废水中的颗粒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但是对于溶解物质和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
4.综合处理:综合利用各种处理方法相结合,根据废水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工艺进行处理。
综合处理可充分发挥各个方法的优点,提高处理效果和废水处理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的特点决定了其处理过程中的繁杂性和难度。
针对不同的药品生产工艺和废水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未来随着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可以找到更加高效、经济和环保的处理方法,实现制药废水的安全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全面解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一、制药废水的概述
制药废水是指由制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经排放前处理的水体污染物综
合指标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土壤污染标准的
废水。
制药废水主要包括各种废水以及处理排放前的再生水、混合废水等。
二、制药废水污染源的分类
1.生产过程污染源
主要是制药企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工业废水。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原
料或中间产品都是有毒有害的,比如:有机溶剂、苯、硫酸等,这些物质
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到废水中,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2.基础设施污染源
主要指制药企业建设的供水、排水管道、排放池、污水处理设施等基
础设施导致的污染源。
这类污染源的污染物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管理导致的,比如:排放池内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处理,排水管道腐蚀、损坏等同样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
三、制药废水的控制与处理技术
1.综合控制措施
综合控制包括技术对策和管理对策。
(1)技术对策
a.生产过程中,要采用最新的技术,采用有机溶剂代替苯、强酸碱代替硝酸盐,并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来取代和优化合成工艺,以减少废水的排放和污染。
制药废水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概述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处理技术高浓度工业废水中国有14亿左右的人口,对于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的需求量很大,因而衍生出众多制药行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新增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快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制药过程产生的制药废水也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广大民众面前,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如何有效处理制药废水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主要概述了制药废水的社会现状,并针对制药废水的水质特征阐述了国内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现状。
一、制药废水特点及危害1.废水的特点制药废水是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由于药物品种多样,生产工艺也不同,排出废水的成分也不尽相同。
废水类型主要有抗生素、合成医药、中成药产生的废水及各类医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洗涤水。
以抗生素废水为例,其主要成分包括营养液、发酵残余基质、经溶媒回收后散出的蒸馏釜残液、提取溶媒过程中的萃余液、水中难溶性抗生素的染菌倒灌液和发酵滤液以及离子交换过程中所排出的吸附废液等。
由此可以看出,制药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高、含盐量高、毒性强、色度深、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高浓度工业废水。
2.废水的危害制药废水中大多数成分属于极易挥发性物质,扩散到大气中,使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本底值,引起大气污染,并可能造成动物和人类感染呼吸类疾病。
制药废水中含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化物、高分子聚合物等,这些污染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果不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当,排放水体后能长时间停留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富集,最终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肋。
二、制药废水处理技术1.物化处理技术(1)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技术是让混凝剂中和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使胶体微粒相互集结、失去稳定性,最终沉淀聚合。
吉林迈丰生物药业制药废水处理11环工一,陈东华,201130230102一:国内制药工业污染治理现状近年来,我国医药化工、保健品生产制造业迅速大规模的发展,制造药品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废水如不达标排放,将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制药工业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由于所生产的产品各异,工艺不同,而导致废水成分相差很大。
其特点为:(1)废水成分复杂,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COD 值和 BOD5值高、波动范围大;(2)NH3-N 浓度高,废水色度大,毒性大,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高;(3)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
根据制药废水的上述特点,寻求能够稳定运行、管理的工艺,是医药化工废水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吉林迈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制药废水水质三:吉林迈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处理后废水水质要求四:设计工艺方案该项目废水主要来自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一些难降解的物质(药品、洗涤剂等)。
结合东北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根据污染特点及标准要求拟采用前处理-H/O-沉淀-消毒工艺。
五:水解-好氧(H/O)工艺特点①兼氧水解酸化时间相对较短,一般 4-12 h,节省了一次性投资。
②对 pH 值适应性较强(pH=5-10)仍可正常运行。
③对外界气温变化影响不大,冬夏出水 COD 的去除率基本不变。
④培菌时间短,水解菌种不同专性菌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兼性菌种,可以从杂菌中繁殖,因而培菌菌源充足,适应性强,一旦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发生变化,也能很快适应。
⑤不会产生难闻气味。
因为水解工艺确定在酸化增殖期,在此时间不会产生诸如:H2S、吲哚、粪臭类、硫醇(R·SH)等臭味物质。
⑥对污水可生化性要求低,BOD/COD 低于 0.3 时,COD 去除率仍可达 90%。
⑦运行费用低,由于水解段去除率高,且无需曝气,并能消化系统运行中产生的部分污泥,而使整个工艺产泥量大大减少。
1 制药工业概述1.1 分类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药工业可以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混装制剂类、生物工程类、提取类、中药类。
1.1.1 发酵类1)定义发酵类制药指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产生抗生素或其他的活性成分,然后经过分离、纯化、精制等工序生产出药物的过程。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发酵类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他类,其代表性药物如下表所示:1.1.2 化学合成类1)定义化学合成类制药指采用一个化学反应或者一系列化学反应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的过程,包括完全合成制药和半合成(主要原料来自提取或生物制药方法生产的中间体)之制药。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其主要品种有合成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并氮杂卓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中枢兴奋药和利尿药、拟肾上腺素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及肌肉松弛药、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寄生虫病防治药物、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抗肿瘤药、甾体药物、代谢类药物等约近千个品种。
1.1.3 混装制剂类1)定义混装制剂类制药是指用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通过混合、加工和配制,制成各种剂型药物的过程。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1.1.4 生物工程类1)定义生物工程类制药指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等)进行生产,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疫苗等药品的过程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主要包括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克隆工程制备药物等。
根据不完1.1.5 提取类1)定义提取类制药指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各种基本物质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制造药物的过程。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①按来源分提取类药物按来源分主要有: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不含微生物。
②按生物化学系统分按药物的化学本质和结构分,提取类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种:氨基酸类药物、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以及其他类药物。
1.1.6 中药类1)定义中药制药指以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主要原料,根据国家药典,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各种剂型产品的过程。
2)分类及其代表性药物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的原料。
中药饮片是指根据辨证施治及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制而成的成品。
中成药是指任何用于传统中医治疗的任何剂型的药品,它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生产的。
1.2 发展概况1.2.1 全国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世界医药还是中国医药,其增长速度都要比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出2~3倍,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医药行业的总体效益和增长水平也领先于其他行业。
化学原料药产业是医药产业的重要基础,随着世界化学原料药生产中心向亚洲转移,我国和印度已经成为化学原料药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全球原料药品种约有2000多种,原料药消耗量接近2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原料药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能生产的原料药有1600多种,原料药出口比重为82.8%,60多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维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青霉素及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抗生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产量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地位。
而这些品种也正是制药工业污染的主要环节。
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环保压力也相应增大。
同时,随着近年来世界制药生产、销售格局的变化和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制药行业发展也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加强产业的污染控制刻不容缓。
(医药行业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我国在国际原料药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制药工业污染特性、环保压力、产业格局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制药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版):我国鼓励药物新剂型、新辅料的开发和生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生物转化、自控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原料药生产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限制新建、扩建古龙酸和维生素C原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新建青霉素工业盐、6-APA、化学法生产7-ACA、7-ADCA、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c发酵、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安乃近、扑热息痛、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利福平、咖啡因、柯柯豆碱生产装置,新建紫杉醇(配套红豆杉种植除外)、植物提取法黄连素(配套黄连种植除外)生产装置;淘汰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均将生物工程制药(新型疫苗、特异性诊断试剂、治疗性抗体等)、缓释高效新型化学制药制剂、现代中药(药物活性成分明确,疗效显著的重要)纳入了产业范畴予以鼓励支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医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 年本)》中提出:生物制药是在全国层面均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在区域发展导向上东部地区侧重于现代中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制造;中部地区侧重于诊断试剂的制造;西部地区侧重于现代中药、民族医药(藏药)的生产。
目录鼓励在现有制药产业基础上,壮大一批医药产业集群。
1.2.2 福建产业政策福建省经贸委出台《福建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着力引导企业战略性并购重组,壮大产业规模,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年均增长25%。
据规划,福建将鼓励实施重组整合,支持医药企业间的上下游整合,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培育形成销售收入达15亿元以上龙头骨干工业企业3家,10至15亿元的3家,完成3家医药企业上市融资。
此外,福建将在福州、厦门、明溪、柘荣等区域完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其中,厦门海沧生物医药集中区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新型药物制剂等。
在扶持政策上,福建省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投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完善建立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专项资金制度,支持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发展,推荐一批重点项目列入中央各类专项投资计划。
此外,还将鼓励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筹资和发行债券,引导募集资金投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的税收支持政策。
产业分布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宁德莆田三明龙岩南平30 22 17 11 8 6 6 6 102 制药废水末端治理工艺2.1 一般规定1)废水宜分类收集、分质处理;高浓度废水、含有药物活性成份的废水应进行预处理。
企业向工业园区的公共污水处理厂或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应进行处理,并按法律规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2)烷基汞、总镉、六价铬、总铅、总镍、总汞、总砷等水污染物应在车间处理达标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3)含有药物活性成份的废水,应进行预处理灭活。
4)高含盐废水宜进行除盐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5)可生化降解的高浓度废水应进行常规预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废水应进行强化预处理。
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先经“厌氧生化”处理后,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再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或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进行“厌氧(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
6)毒性大、难降解废水应单独收集、单独处理后,再与其他废水混合处理。
7)含氨氮高的废水宜物化预处理,回收氨氮后再进行生物脱氮。
8)接触病毒、活性细菌的生物工程类制药工艺废水应灭菌、灭活后再与其他废水混合,采用“二级生化-消毒”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9)实验室废水、动物房废水应单独收集,并进行灭菌、灭活处理,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10)低浓度有机废水,宜采用“好氧生化”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进行处理。
2.2 常用工艺路线和技术2.2.1预处理去除生化抑制性因素,降低废水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1)混凝沉淀/气浮工艺2)铁碳微电解3)高级氧化技术:Fenton氧化、湿式空气氧化等4)化学氧化:臭氧氧化、ClO2氧化等。
5)脱氨工艺:吹脱工艺、汽提工艺等6)除盐工艺:多效蒸发2.2.2 二级生化完成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一般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或厌氧+好氧工艺。
1)厌氧工艺:UASB、UBF、EGSB、ABR、两相厌氧工艺2)好氧工艺:生物接触氧化、SBR及其变性工艺(如CASS等)、AB法、MBBR工艺等2.2.3 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以达到更高排放要求。
1)混凝沉淀/气浮2)吸附过滤3)Fenton氧化或ClO2氧化4)BAF3 发酵类制药废水治理3.1 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发酵类制药生产工艺流程一般为:种子培养、微生物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炼纯化、精制、干燥、包装等步骤。
种子培养阶段通过摇瓶种子培养、种子罐培养及发酵罐培养连续的扩增培养,获得足够量健壮均一的种子投入发酵生产。
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菌体与滤液分离开,便于后续处理,通常采用过滤法处理。
提取分从滤液中提取和菌体中提取两种不同工艺过程,产物提取的方法主要有萃取、沉淀、盐析等。
产品精制纯化主要有结晶、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几种方式。
3.2 废水水质特点①排水点多,高、低浓度废水单独排放,有利于清污分流。
②高浓度废水间歇排放,酸碱性和温度变化大,需要较大的收集和调节装置。
③污染物浓度高。
如废滤液、废母液等高浓度废液的COD浓度一般在10000mg/L以上。
④碳氮比低。
发酵过程中为满足发酵微生物次级代谢过程的特定要求,一般控制生产发酵的C/N为4:1左右,这样废发酵液中的BOD/N一般在1~4之间,与废水处理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好氧20:1,厌氧(40~60):1〕相差甚远,严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不利于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的负荷和效率。
⑤含氮量高。
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态氮的形式存在。
⑥硫酸盐浓度高。
由于硫酸铵是发酵的氮源之一,硫酸是提炼和精制过程中重要的pH值调节剂,大量使用的硫酸铵和硫酸,造成很多发酵制药废水中硫酸盐浓度高,给废水厌氧处理带来困难。
⑦废水中含有微生物难以降解,甚至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例如,残余抗生素及其降解物、残余有机溶剂等。
⑧发酵类制药废水一般色度较高。
发酵类制药企业生产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是常规污染物,即COD、BOD5、SS、pH、色度和氨氮等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