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传统服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27 MB
- 文档页数:20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
3. 能够描述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服饰。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中国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的概述a.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意义b. 中国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 中国传统服饰的具体类型a. 男性传统服饰:长袍、褂子、马褂等b. 女性传统服饰:旗袍、襦裙、对襟衫等c. 配饰:发饰、鞋袜、饰品等3. 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和现代发展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解和看法。
3. 观摩体验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 讲解: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种类特点和演变发展。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中国传统服饰的不同类型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
4. 观摩体验: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中观摩中国传统服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观摩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中国传统服饰的讲座,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服饰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第三单元传统服饰第1课时汉服(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发展历程和式样,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等形式,来了解汉族的发展历程和服饰的变化。
3、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各族的文化,从汉族的服饰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样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华美飘逸的汉服和汉服服饰的样式,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导入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讲一讲一、导入:观看右边图片,你知道这是谁的剧照吗他穿着什么服饰(利用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
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
汉服起源何时的形式了解汉服的历史故事。
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历史荣誉感。
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汉服。
二、汉民族简介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
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
《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
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三、汉服1、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你知道夏商时期的中原地区,华夏族穿什么样的服饰2、春秋时期,出现什么样的服饰有何影响(深衣)3、汉服的总体风格以清淡平易为主,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
(2)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图案、款式所代表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将传统服饰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服饰的实物和穿着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服饰,提问学生对这些服饰的感受和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服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介绍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秦汉时期:讲解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魏晋南北朝:阐述这一时期服饰受胡服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隋唐时期:重点介绍唐代的华丽服饰,如襦裙、半臂、披帛等。
宋元明清时期:讲述宋代的简约素雅、元代的蒙古服饰特色、明代的端庄典雅以及清代的满汉服饰融合。
(2)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类型汉服:解释汉服的基本特点,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并展示不同形制的汉服图片。
唐装:介绍唐装的款式和特点,强调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创新。
旗袍:讲解旗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展示不同款式的旗袍。
(3)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色彩:分析传统服饰中常见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等。
图案:介绍常见图案如龙凤、牡丹、如意等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款式:解释传统服饰款式与礼仪、身份地位的关系。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教案一: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意义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着装的一种形式,更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认识与理解。
教案二: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与分类1. 特点:a. 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
b. 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服饰因地域、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c. 讲究仪态: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体现人们的仪态和礼仪之美。
d. 色彩丰富: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2. 分类:a. 男子服饰:包括衣、袍、褂、马褂、袍袖、裤子等,如汉服、唐装、清代男装等。
b. 女子服饰:包括衫、裙、腰带、鞋袜等,如旗袍、汉服、唐装等。
c. 婴幼儿服饰:包括婴儿孩童的衣物,如“吉服”、“满月礼”等。
教案三: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可以通过时代、地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
1. 时代变迁:a. 先秦时期:以麻、皮、毛皮等为原材料的服饰。
b. 唐宋时期:汉服、唐装等开始流行,百态纷呈。
c. 清朝时期:以袍褂为主,根据社会地位不同有着严格区分。
d. 现代时期:传统服饰特色逐渐融入现代时尚,形成了现代改良款。
2. 地域差异:a. 北方地区:注重保暖,以厚重实用的衣物为主。
b. 南方地区:以轻盈舒适的衣物为主,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
c. 西藏地区:以藏袍、长袍为主,宽松舒适。
教案四: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 衣物功用:a. 防寒保暖:体现了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b. 礼仪之美:体现了中国人讲究礼仪和传统文化的修养。
c. 社会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等级和社会地位的区别。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演变历程,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分类和特点;b. 学生能够理解服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a.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辨认中国传统服饰;b.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和信息搜集,深入了解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提高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尊重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和特点;b. 了解服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a.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b. 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解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服饰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服饰的细节和特点。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信息搜集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活动a. 向学生展示一张中国传统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b.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服饰了解多少?你觉得传统服饰有什么特点?2. 了解传统服饰的分类和特点a.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服饰进行介绍;b. 各小组展示并进行简单讲解,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互动。
3. 传统服饰与文化的关系a. 观看视频资料:播放介绍中国传统服饰与文化关系的视频;b.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观看和思考,结合实例讨论服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4. 服饰文化体验活动a. 组织学生进行模特展示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服饰,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模特,展示和介绍所选服饰;b. 其他同学进行观赏,并根据展示内容提问或评论。
5. 总结与反思a.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交流:你们对中国传统服饰有了新的认识吗?你觉得传统服饰与文化有何联系?b. 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服饰文化。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种类、特点和地域特色。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能够正确辨认并描述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并能辨认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服装模型等。
2. 教材准备:小学历史教材《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问学生是否对这些服饰有所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服饰?Step 2 学习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包括汉服、蒙古族服饰、藏族服饰等,简要介绍每种服饰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服饰的特点,并与平时穿的服装进行对比。
Step 3 探究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特色,如广东的旗袍、北京的唐装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了解,并就服饰的特点进行交流。
Step 4 学习传统服饰的生活与文化价值1.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服饰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汉服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地位等。
2.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传统服饰、意义和使用场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Step 5 拓展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服饰的DIY活动,如绘制汉服图案或制作纸质传统服饰模型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服饰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服饰的风格独特,千姿百态,凝聚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并扩大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制作传统服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服饰特点。
2. 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介绍传统服饰的主要构造和组成部分,如领子、袖子、裙褶等;并学习传统服饰中常见的花纹和图案,如龙、凤、云纹等。
3. 制作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如张嘴耳、身顶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自己的传统服饰元素。
4. 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步骤1. 首先,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服饰。
2.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通过实物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接着,进行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
4. 最后,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将制作的服饰元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相关区域,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组织展览活动,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增加展览的影响力和丰富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传统文化我知道》的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汉服的认识与体验”。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和穿着方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汉服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
2. 学会正确穿着汉服,培养对传统礼仪的认识。
3.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服的穿着方式及传统礼仪。
教学重点:汉服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汉服实物、图片、视频、PPT。
学具:汉服、发饰、配饰。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动画片《小猪佩奇过春节》,引导幼儿关注佩奇一家穿着汉服的场景,激发幼儿对汉服的兴趣。
2. 讲解汉服知识(10分钟)(1)出示汉服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汉服的颜色、图案、款式等特点。
(2)通过PPT讲解汉服的起源、发展及穿着方式。
3. 汉服体验(10分钟)(1)分组进行汉服穿着体验,教师逐一指导。
(2)学习简单的传统礼仪,如拱手礼、鞠躬礼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例题1:汉服的领子是什么样子的?例题2:汉服的袖子为什么那么宽大?5.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所学知识,为佩奇设计一套汉服。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汉服。
六、板书设计1. 汉服的起源与发展2. 汉服的特点3. 汉服的穿着方式4. 传统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佩奇设计一套汉服。
答案示例:佩奇穿着一件红色的交领汉服,袖子宽大,上面绣有金色的福字,下面搭配一条蓝色的裙子。
2. 家庭作业:向家人介绍汉服的历史、特点及穿着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汉服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汉服体验环节,教师应加强指导,确保幼儿正确穿着汉服。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款式、材质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2. 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3. 主要的传统服饰款式;4. 传统服饰的材质和特点;5. 传统服饰的鉴赏和制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初步认识,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如夏商周时期的衣裳、唐宋时期的宫廷服饰、明清时期的汉服等。
2. 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 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如汉族的汉服、蒙古族的长袍、藏族的藏袍等,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其特点。
3. 主要的传统服饰款式:-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款式,如长衫、马褂、襦裙、对襟褂等,并说明不同款式的用途和特点。
4. 传统服饰的材质和特点:-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常用的材质,如绸、缎、丝绵等,并说明其特点,如光泽、舒适、透气性等。
5. 传统服饰的鉴赏和制作:- 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传统服饰,引导学生从颜色、款式、细节等方面进行欣赏,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件小型传统服饰。
三、实践活动(6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关信息,并做一份简要的笔记。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包括款式、材质、特点等,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3. 制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传统服饰款式,利用纸、布、线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五、拓展阅读(10分钟)推荐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关的书籍、电影或展览,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传统服饰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传统服饰的历史、特点和文化意义,以及传统服饰的种类和搭配技巧。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了解传统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掌握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2. 掌握传统服饰的种类和搭配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对传统服饰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1.1 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1.2 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服饰特点2. 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1 男性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2 女性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3 儿童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3. 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3.1 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3.2 传统服饰与传统节日的关系3.3 传统服饰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地位4. 传统服饰的搭配技巧4.1 传统服饰的颜色搭配4.2 传统服饰的款式搭配4.3 传统服饰的配饰选择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种类和特点,介绍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和搭配技巧。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种类的传统服饰。
3. 视频观看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服饰的风采和魅力。
4.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和搭配技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的起源和演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服饰的风采和魅力。
5. 讲解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传统节日的关系。
6.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传统服饰的搭配技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幼儿园大班漂亮的唐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中国风·传统文化》的第三单元“传统服饰”,详细内容为第二章“漂亮的唐装”。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唐装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唐装的基本特点,知道唐装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装的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唐装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唐装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装实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唐装的款式、颜色、图案等特点,激发他们对唐装的兴趣。
2. 讲解:结合PPT,详细介绍唐装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实践: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唐装,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其他小朋友穿着的唐装,找出不同之处,并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唐装2. 内容:(1)唐装的历史背景(2)唐装的特点(3)唐装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画笔和彩纸,为自己设计一款漂亮的唐装。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唐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唐装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唐装的特点,并尝试与家长一起制作唐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活动,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统服饰幼儿园教案主题:传统服饰,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文化宝藏目标:通过介绍和体验传统服饰,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时间:3天活动一:传统服饰的介绍与认识(1天)1.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
2.教学步骤:a.师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展开一段对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服饰的认识和见解。
b.图片展示:展示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图片,例如中国的汉服、印度的萨里、日本的和服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服饰的特点。
c.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他们找出这种服饰的起源、使用范围、主要特点等,并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全班。
d.班级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调查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活动二:传统服饰的亲身体验(1天)1.学习目标:通过亲身体验穿着传统服饰,感受不同文化的美丽和独特。
2.教学步骤:a.师生对话: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问:你想穿哪一种传统服饰并向大家展示?b.打造传统服饰: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制作一套传统服饰。
可以使用纸张、彩纸、布料等材料,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c.穿着展示:小组完成传统服饰制作后,让他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服饰向全班展示,并通过简短的口头陈述介绍这种服饰的背景和特点。
d.表演和拍照:安排学生进行服饰表演,可以包括模特走秀、舞蹈表演等。
同时,请教师拍摄照片,留作珍藏。
活动三:传统服饰的比较和综合应用(1天)1.学习目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2.教学步骤:a.师生对话:再次回顾传统服饰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问:你觉得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服饰最有趣,你想穿哪种服饰?b.传统服饰的比较:让学生选择2-3种不同的传统服饰进行比较,可以从材料、颜色、款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不同类型的服饰及其特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 汉服的起源和演变- 唐装、宋装、明装等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 清代的服饰变迁2. 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和特点- 宫廷服饰:龙袍、袍褂、蟒袍等- 民间服饰:旗袍、长衫、褂子等- 地方民俗服饰:汉服、藏服、壮服等3. 传统服饰的欣赏与传承-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服饰的美丽- 参观博物馆或传统服饰展览,深入了解传统服饰的魅力- 通过手工制作模仿传统服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引发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并分别介绍宫廷服饰、民间服饰和地方民俗服饰的特点。
3. 欣赏:让学生观看相关传统服饰的图片或视频,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
4. 探究:分组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报告,了解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以及地方特色服饰。
5. 传承: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传统服饰展览,深入了解传统服饰的瑰丽与精美,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仿传统服饰。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培养对传统服饰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五、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展示传统服饰的美丽与特点- 博物馆或传统服饰展览的参观机会2. 学生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 学生对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制作的模仿传统服饰的成品质量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服饰的表演或秀场,展现所学的传统服饰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中国传统服饰,并对其历史背景有基本了解;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不同种类和特点,展示其美丽与多样性;2. 教学难点:对各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梳理和整理,建立起相应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分类:男装和女装;2. 展示不同时期的男装和女装的特点;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中国传统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传统男装的演变1. 介绍中国传统男装的基本款式和特点;2. 分别以汉服、唐装、宋装、明清装为例,阐述男装的设计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3.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体验并了解男装的风采。
第三节:中国传统女装的演变1. 介绍中国传统女装的基本款式和特点;2. 分别以汉服、唐装、宋装、明清装为例,阐述女装的设计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3.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领略女装的美丽与优雅。
第四节:中国传统服饰的地域特色1. 介绍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服饰,如汉族传统服饰、蒙古族传统服饰、藏族传统服饰等;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传统服饰的风格和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域传统服饰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等。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服饰,写一篇100-200字的作文,描述其特点和设计理念。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艺术家或传统服饰设计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关知识;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传统服饰教案传统服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在当今社会,随着时尚的快速发展,传统服饰逐渐被人们遗忘。
然而,传统服饰的魅力依然存在,它能够展示一个民族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底蕴。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服饰,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是否见过或穿过传统服饰,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展示一些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服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二、认识传统服饰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服饰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该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服饰的历史、材料和制作工艺。
3.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传统服饰,并分享有关的知识。
三、传统服饰的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服饰的意义,例如它与民族身份的关系、它在特殊场合的使用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服饰意义的理解。
四、传统服饰的演变1. 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包括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影响和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发展。
2. 学生选择一个传统服饰,展示其演变过程,并比较传统和现代的差异。
五、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1. 学生讨论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现实中面临的挑战。
2.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通过博物馆展览、学校活动等方式来传承和保护传统服饰。
六、传统服饰的体验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传统服饰进行制作或模仿。
2.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传统服饰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七、总结1. 学生回顾整个教案,总结所学知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服饰对于文化传承和多元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尊重传统服饰的价值,同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衣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服饰的魅力。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中国传统服饰是表达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历经千年演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教授传统服饰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同时也促进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一、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①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②掌握汉朝至元朝时期常见的服饰样式和特征;③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传统服饰特色和区别;④熟悉不同场合下的着装礼仪和习俗。
2. 技能目标①掌握剪裁、缝纫、刺绣等基本技能和制作流程;②熟悉绸、缎、锦、绣等传统材料的选材、搭配和使用方法;③能够制作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服饰,如汉服、唐装、宋装等。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②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③培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10分钟)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什么是中国传统服饰?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等等。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和特点(20分钟)教师可通过PPT、手绘图等方式,结合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服饰样式、材质、特点等,让学生对传统服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3. 实践操作:教授传统服饰制作方法和技能(60分钟)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制作实践,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传统服饰的制作技术和要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和样式的传统服饰制作材料和模板,如汉服、唐装、宋装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4. 着装展示:展示制作成果,了解不同区域和场合的着装礼仪(20分钟)教师可让学生穿着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进行展示,让大家欣赏和鉴赏。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场合下的着装礼仪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2. 认识不同时期的传统服饰风格和特点;3. 掌握基本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4.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服饰的概述: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定义、种类和地域特色;(2)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发展:从古代的衣冠服饰到现代的汉服复兴;(3)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性时期和流派:介绍唐朝、明清时期的服饰风格,以及汉服复兴运动;(4)中国传统服饰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示范如何穿戴汉服,讲解不同场合的穿着礼仪。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讲述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历史和流派;(2)示范法:通过穿戴汉服的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穿戴方法;(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服饰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定义和种类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传统服饰,如汉服、旗袍、襦裙等,并简要介绍传统服饰的定义和特点。
3. 探索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发展通过幻灯片和视频展示,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4. 认识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性时期和流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性时期和流派,如唐朝盛唐装、明清宫廷服饰以及近年来的汉服复兴运动。
5. 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穿戴方法和礼仪以汉服为例,通过示范和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汉服的穿戴方法,并讲解不同场合的穿戴礼仪。
6. 小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解、个人看法和体验。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评估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实际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示范穿戴汉服和模拟场景穿戴礼仪中的表现,评估其掌握的穿戴方法和礼仪规范。
第三单元传统服饰第1课时汉服(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发展历程和式样,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等形式,来了解汉族的发展历程和服饰的变化。
3、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各族的文化,从汉族的服饰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样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华美飘逸的汉服和汉服服饰的样式,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导入课堂。
一、导入:观看右边图片,你知道这是谁的剧照吗?他穿着什么服饰?(利用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
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
汉服起源何时?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汉服。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讲一讲的形式了解汉服的历史故事。
二、汉民族简介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
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
《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
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三、汉服1、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你知道夏商时期的中原地区,华夏族穿什么样的服饰?2、春秋时期,出现什么样的服饰?有何影响?(深衣)3、汉服的总体风格以清淡平易为主,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
这种袍服有何特点?4、成语故事:你知道“胡服骑射”的故事吗?(请一位学生讲一讲)5、你说我说: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改革服饰?对赵国有何影响?教师点拨:汉族服饰很注重吸收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汉服宽衣博带、常裙长袍,拖拖沓沓,作战十分不便。
而胡人的服装,短衣窄袖,轻便利落。
“胡服骑射”极大地板书设计汉服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汉服的分支:和服、韩服第2课时汉服(二)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发展历程和式样,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等形式,来了解汉族的发展历程和服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各族的文化,从汉族的服饰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样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华美飘逸的汉服和汉服服饰的样式,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通过与图片相结合,对汉服进行详细介绍。
小衣汗衣(汗衫)、褌、犊鼻褌、肚兜贴身衣服2、主要特征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直领等;衣襟为右衽;衣袍用衣袋、隐扣结系;衣袖长短宽窄皆有。
3、布料汉服用布分为:锦、绢、绫、罗、帛、布、棉、麻、纱等等。
周礼就规定有典丝、染人从事印染。
传统染色材料包括:红花、乌梅、芦木、苏木、黄櫱、青矾、苋蓝、槐花、棓子、杨梅皮、蓝牙叶、莲子壳、绿豆粉等等。
[9]古典布料的染色遵从古制,体现了华夏阴阳五行信仰。
有六象六色之说,青所以象东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黄所以象地。
4、款式常被汉服复兴者们穿着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直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生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
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襦裙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褙子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玄端中国式燕尾服,传统大礼服。
□高腰襦裙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
同时,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圆领袍衫自唐起,基本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穿着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
并且明朝时期,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朱子深衣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板书设计汉服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汉服的分支:和服、韩服教学反思:第3课时龙袍教学目标1、了解龙袍的发展过程。
2、深入体会龙袍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龙袍历史。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龙袍历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服饰吗?龙袍又称吉服,是皇帝在一般典礼时穿用的服装。
皇帝的剧B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
在三大节、大祀等隆重典礼上要穿礼服,也就是朝服;出外巡幸穿行服,在宫中办事、会客等穿常服;而用于一般的典礼,如皇帝亲耕、劳师、受俘、赐宴、祝寿、公主大婚等场合则穿龙袍。
二、欣赏各个朝代的龙袍与图片视频相结合,介绍龙袍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互动性。
1、三国时期的龙袍2、晋朝龙袍3、南北朝时期的龙袍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
4、唐朝龙袍皇帝穿黄色的服饰的制度始于唐朝。
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
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
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
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5、宋代龙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
这种服装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
皇太子在大典礼时也穿这种服装,冠用十八梁(名“远游冠”),与此稍有区。
6、明代皇帝常服:常服又称翼善冠,戴乌纱折上巾,样式为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
此服用途较多。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7、清代据文献记载,清朝龙袍绣有九条龙。
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
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
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
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
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板书设计:龙袍特点:盘领、右衽、黄色第4课时官服教学目标1、了解官服的发展过程。
2、深入体会官服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官服历史。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官服历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xiè zhì。
三、拓展活动电视台经常播放古装影视剧,你能根据角色所穿着的服饰区分那些历史人物是哪个朝代的吗?板书设计:官服教学反思:第5课时旗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各个时期不同的造型和款式感受中华民族文化之丰富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时期的造型和款式,小组尝试制作旗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旗袍在造型和款式上的美感教学重点:了解旗袍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教学难点:了解旗袍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利用课间和视频,介绍旗袍的发展史,让学生详细了解旗袍的发展史。
死去。
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
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
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二)发展史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1、清末旗女服装右襟无缝传统式短袄,配百褶裙清末民初的汉族女装袍子宽大,腰平直,束身、裹腿,裙长至足,宽松式,多重镶滚。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内穿倒大袖短袄,外套无袖长马甲1926年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
此为民国新旗袍的最初款式实践活动,了解旗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0到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的时期。
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这一时期的改良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袍身更为称身合体,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旗袍样式也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等,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改革开放后花瓶式旗袍,腰身似瓶颈,下边为瓶座,是“传统”与“新潮”的结合,花样款式很多。
三、拓展活动你身边有穿旗袍的人吗?把你了解到的关于旗袍的知识讲给周围的人听。
调查统计人们对旗袍的喜爱程度,了解现代人的着装观念。
板书设计:旗袍(一)发展史第6课时旗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旗袍。
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造型和款式,小组尝试制作旗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旗袍在造型和款式上的美感教学重点:了解旗袍的特点并尝试制作旗袍教学难点:了解旗袍的特点并尝试制作旗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直接导入,带学生进一步了解旗袍。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旗袍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旗袍的来历和发展史,这节课我们对旗袍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尝试设计旗袍。
二、旗袍各派系的设计特征1、京派京式旗袍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女性在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上的审美发展,反映了传统民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京式旗袍制作工艺精湛,款式线条流畅,有可塑性,适合不同人的需求,能完美地体现中国元素,极具艺术价值;旗袍采用中国丝绸织锦的独特质地,以及精湛的手工技艺,介绍不同派别的旗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旗袍的类型和特点。
创作出无限美感和令人倾倒的服饰魅力,美学价值高。
2、海派上海市通都大邑,自海禁开放后,外来影响也反映到服饰方面。
欧美的服饰以当时的法国巴黎为最,而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传到上海来。
所以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各地也都以上海的趋向而追踪。
一衣一扣,一鞋一袜,都足以影响全国。
即使是如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是昂首以瞻。
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广派广州地处南端,地理气候等关系,也有其不同于他处的特点,即露、亮、奇。
4、苏派苏州盛产丝绸等布料,而旗袍的主要面料是丝织品,苏州妇女喜红装,这些方面优势为苏派旗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