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阅读_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鲁人版必修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0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要想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就要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试说明》规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字的中心。
”这一考点要求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概括段落中心是基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
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
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述等关系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角度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设问类型(1)概括类型:请概括……(2)列举类型:请分条列举……(3)比较类型:请比较××与××的不同。
一、答题方法1.突破核心句所谓核心句,就是文章的概括句、总结句、中心句、承上启下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是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
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
2.寻主要线索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
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寻找主要线索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和标志性的语句。
3.全局析层次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隐含信息语境是表达感情、思想的铺垫,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含意又有深层含意(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意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意,从而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
二、答题步骤1.圈答题区间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文章的层次,概括每层的内容,圈定符合题干要求的区间。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单元导读《报任安书》一个踟蹰独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
不料,飞来横祸,差点葬送了旷世奇才。
屈辱,难言的屈辱将他逼向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儿的头颅,倔强地甩开了世人嘲讽的白眼,毅然提起笔来,挑起了华夏史传的千秋伟业。
“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你那挥笔疾书的身姿已经定格成一幅永远的风景,令后人高山仰止!皇权可以摧残你的身体,却无法剥夺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发你生命的潜能,残缺的仅仅是身躯,飞翔的却是你不朽的灵魂!《富有的是精神》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
有史以来,无数国际政要、著名学者、商业巨子等等先后在北大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做演讲已经成为了一种荣幸。
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器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惊四座;也不乏促膝谈心般的思想感受,娓娓道来,这些精彩的演讲体现出演讲者的学识和水平,可见,北大不仅感染着我们,可以说感染了全中国,全世界。
为何人们都青睐于北大?因为北大《富有的是精神》。
《苏武传》两千多年前,在北海边上,他持节牧羊,餐冰卧雪,却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他宁死不屈;在金钱、富贵面前,他矢志不渝;在得知家人遭遇不幸的时刻,他大义凛然、誓死报国。
他心甘情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英勇无畏,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他的气节,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
他就是大汉使臣——苏武,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苏武,学习他的高风亮节!《西西弗的神话》中国古代有吴刚砍伐桂树的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吴刚是西河人,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这桂树高达五百丈,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
吴刚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而他将不断地砍下去。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牛马走:仆人B、近乎卜祝..之间卜祝:掌握占卜和祭祀时赞辞的官C. 独阏氏..、子弟在阏氏:匈奴王的称号D、加以老母系保宫..保宫:汉代少府官署【解析】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答案】 C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解追求的精神层面。
________。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归宿②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③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④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⑤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A、⑤③①④②B、①③④⑤②C、⑤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⑤【解析】⑤③①一组与前面的句子相衔接,④②一组与后面的句子相衔接。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连接,电子阅读的便捷,使人不免产生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圣的文学阅读,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②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100多年前的10月10日,是一个风雨如磐....的时刻,革命的浪潮以风卷残云之势,摧毁了早已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从而终结了满清贵族对中国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⑤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10 富有的是精神[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曙.光(shǔ) 塑.造(sù) 戊戌..(wù)(xū) 前瞻.(zhān) 苛.求(kē) 支撑.(chēnɡ)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应⎩⎪⎨⎪⎧应.急(yìng)应.届(yīng) (2)别⎩⎪⎨⎪⎧别.人(bié) 别.扭(biè) (3)漂⎩⎪⎨⎪⎧ 漂.亮(piào) 漂.白(piǎo) 漂.泊(piāo) (4)宿⎩⎪⎨⎪⎧宿.舍(sù) 一宿.(xiǔ)星宿.(xiù) 2.语境辨析法 (5)在不停地猜度.(duó )中,他们度.(dù)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6)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部队首长与.(yǔ)战士们一起参与.(yù)了最艰苦的劳动。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sh ǔ(曙)光 sh ǔ(暑)假红 sh ǔ(薯)(2)⎩⎪⎨⎪⎧欢xīn(欣)q í(颀)长分xī(析) (3)⎩⎪⎨⎪⎧前zhān(瞻)sh àn (赡)养ch án (蟾)蜍(4)⎩⎪⎨⎪⎧高yǎ(雅)幼zhì(稚)w éi (维)护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的放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空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
必修四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一.基础知识点梳理:1.给加线字注音:曩( )音箠( )楚经传( ) 槛( )阱髡( )刑暴( )肌肤圜( )墙枪( )地强( )颜羑( )里衣赭( )衣贪生恶( )死缧( )绁( )倜( )傥( ) 放失( )旧闻轩( )辕( ) 剌( )谬闺閤( ) 戊( )戌苛( )求黥()刑愠()色煴()火大宛()马啮()齿2.在空白处填字:名其实天人愿桃李不言, 目以待轻歌舞百年桑画地为3.文学常识.名句填空(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朝)夏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家. 家. 家。
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史,全面记叙了上自下至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了十二 .十 .八 .三十 .七十,共篇。
鲁迅誉其为“,”。
2.班固,字,(朝)扶风安陵人。
他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二)名句默写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不韦迁蜀,;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⑵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文言知识点归纳《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诎:诎体受辱2、以:及以至是3、罔:及罪至罔加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6、失(yì):放失旧闻7.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 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二)掌握下列字词:1、曩:曩者辱赐书2、望:若望仆不相师3、倡优:倡优畜之4、节:不与能死节者比5、就:卒就死耳6、用:用之所趋异也7、趋:用之所趋异也8、太上:太上不辱先9、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0、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11、渐:积威约之渐12、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13、倾:权倾五伯14、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15、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16、以:以稍陵迟17、引节:乃欲引节1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1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0、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1、究:究天人之际22、通邑:通邑大都23、乡党:重为乡党所笑24、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25、曼辞:曼辞以自饰(三)词类活用1、文史星历:2、倡优畜之3、孙子膑脚。
单元写作建构精神家园融人类文明的历史如银河般浩瀚璀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互动与融合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要积极推动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让文明之光照亮全人类,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掀开历史的篇章,我们随处可见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迹。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直接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大蒜、胡萝卜、毛皮、良马、骆驼、雕塑、杂技等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都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都推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交流发展。
可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发展本民族优秀的文明并将其推广给其他民族,人类的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
反之,那些逆历史潮流,封闭,自大,甚至阻止、毁灭文明发展的,必定遭到历史的唾弃。
法西斯就是人类文明的敌人的反面典型。
希特勒在德国焚烧书籍,把马克思、海涅、左拉的著作等许多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付之一炬,对犹太民族采取惨绝人寰的屠杀、灭绝政策,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最终受到历史的审判。
人类的文明是烧不尽、灭不绝的,我们应该敬畏它,保护它,继承它,融合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分享一下,我们都有了两个思想。
我把两个思想融合起来,产生新思想;你也融合起来,产生新思想。
我们再分享,我们就走在了思想的最前沿。
交流,分享,融合,创新,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一个人要发展,尚须互动、交流,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跟随时代一起进步,享用最新科技成果,体验各种文化的交融,这是全人类的文明财富。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自读文本 苏武传[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栘.中(yí) 厩.监(jiù)数.通使(shuò) 且鞮..侯(jū dī) 单.于(chán)丈人行.(háng) 缑.王(gōu) 昆邪..王(hún yé)浞.野侯(zhuó) 阏氏..(yān zhī) 伊秩訾.(zǐ)煴.火(y ūn) 北阙.(què) 啮.雪(niè)旃.毛(zhān) 牧羝.(dī) 廪.食(lǐn)节旄.(máo) 棫.阳宫(yù) 斧钺.(yuè)汤镬.(huò)喟.然(ku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3)头县北阙(“县”通“悬”)(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5)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6)法令亡常(“亡”通“无”)(7)因泣下沾衿(“衿”同“襟”)(8)与武决去(“决”通“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会⎩⎪⎨⎪⎧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会.论虞常(副词,共同)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集聚)(2)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挡)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动词,判处)副有罪,当.相坐(副词,应当)(3)使⎩⎪⎨⎪⎧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动词,派)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动词,出使)(4)及⎩⎪⎨⎪⎧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和,与)此必及.我(动词,牵连到)及.还,须发尽白(介词,等到) (5)始⎩⎪⎨⎪⎧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 (6)发⎩⎪⎨⎪⎧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起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揭露,暴露)须发.尽白(名词,头发) (7)因⎩⎪⎨⎪⎧君因.我降(介词,经由,通过)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趁机)因.谓武曰(介词,趁机)因.释其耒而守株(连词,因此) (8)以⎩⎪⎨⎪⎧少以.父任(介词,凭借)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以.货物与常(介词,把)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介词,凭……的身份)何面目以.归汉(连词,相当于“而”,来)前以.降及物故(副词,已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的时候)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 (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天雨.雪,武卧啮雪(名词作动词)下 (4)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 (5)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 (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 (7)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 (8)因泣.下沾衿(动词作名词)眼泪 (9)欲因此时降.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10)反欲斗.两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11)屈.节辱.生,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3)兄弟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14)空以身膏.草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15)何久自苦.如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16)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钦佩,赞美(17)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10 富有的是精神课后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①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在欢迎本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迎新会上,也发表过一个讲话。
那时我讲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讲,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
②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
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
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
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
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③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
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
但是第一步是积累。
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④但无论怎么说,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我的经验是,不要抱怨,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那里边有的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理解,但是要接受它,按照那个参考书目或必读书目,一本一本地读,古今中外都读,分门别类地读。
有的书要反复读,细读;有的书可以走马观花,快读;但是一定要读。
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⑤我想告诉大家,我现在所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论是写文章、说话,还是做人、处事,靠的就是北大本科几年的读书积累。
那时还有很多的政治运动,用到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但也就是那些有限的时间里读到的那些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积累,支撑着我现时的繁重的工作。
虽然时感知识不足,所知者少,但使我有能力去应付那千头万绪的局面的,还是北大当学生那几年打下的基础。
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为了忘却的记念①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踏上奥斯维辛的土地,去追寻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天低云暗,小镇被笼罩在灰色的肃穆与沉寂之中。
我身边的人们,默默地走动,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用表情和手势交流。
在这里,时空是凝固的,一切都悄然无息,人们似乎要用沉默来祭奠受难者的嘶吼。
②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110万永远逝去的幽灵仿佛一条鞭子,时时抽打着7 650名幸存者和所有的后人。
走在集中营里,看着四周电网密布,处处壁垒森严,哨所、绞刑架、毒气室、焚尸炉、死亡墙……这一切的一切,寒气逼人,夹杂着阴森森的空气,让人毛骨悚然。
③然而,透过这些,你或许也能够发现,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深深感动。
④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做直面人生。
我们很难想象,对于20世纪人性之恶的这场大灾难,那些受害者们该怎样面对。
但是,在集中营里,人们用自己的笔和心,来记载悲剧、书写信念。
集中营里遗存下来的诗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后人感受到了他们所承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
从中,我们嗅到了自由的气息。
面对残酷,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可以选择心灵的自由。
⑤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做承担历史。
对于那噩梦般的岁月,人们没有选择避而不语。
由于幸存者的记录、目击者的陈述、学者的潜心研究,我们今天能够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认识一个真实的奥斯维辛。
我们的记忆被唤醒,良心被叩问。
对待惨痛的历史,正如同剥洋葱一般。
一层一层地剥,即便会让人鼻酸流泪,但终会见到大白于天下的核心。
⑥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德国的勇于反省与担当。
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的时候,当德国政府立法规定反对纳粹主义的时候,当德国社会寻求赎罪与反思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在战争罪责问题上的坦诚和良心。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即便是有一天,死去的人们的名字可能在人类的记忆中淡漠了——他们的苦难命运将永不会被遗忘。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的分析概括题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古代传记名篇。
在学习时,要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内容要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交好等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
《苏武传》记叙了苏武被匈奴扣留后长期坚持坚苦卓绝的斗争的动人事迹,赞颂了他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张衡传》记叙了张衡在文学、科技方面的成就和在政治上的作为,赞扬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
这就要求在整体把握的指导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
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解题“四步骤”第一步:“读”要有“序”解答分析综合类阅读题,要运用三步阅读法:第一步,概览全文,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第二步,抓住主线(一般以时间、人物),分析关系,以求理解;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准确答题。
以上“三步法”说明,阅读不只是读文,还要会读题。
第二步:“解”要有“据”文言语段、题目和已有知识,是解答问题的三大依据。
不管是考查实词、虚词的选择题,还是语句的翻译题、语段分析概括题、文言断句题,都要以对句中某些关键字词理解为依据。
第三步:“析”要讲“理”文言文阅读试题所选的文言语段中所含的“理”既有情境事理,也有逻辑事理。
在解答过程中,特别是对分析概括题、观点判断题,应分析文中语境本身形成的关系之理和较为普遍的人之常情、事之常理。
第四步:“选”要讲“法”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基本上都是对文意的概括分析。
命题人设置这类试题的错误选项时,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项。
自读文本 苏武传[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栘.中(yí) 厩.监(jiù)数.通使(shuò) 且鞮..侯(jū dī) 单.于(chán)丈人行.(háng) 缑.王(gōu) 昆邪..王(hún yé)浞.野侯(zhuó) 阏氏..(yān zhī) 伊秩訾.(zǐ)煴.火(y ūn) 北阙.(què) 啮.雪(niè)旃.毛(zhān) 牧羝.(dī) 廪.食(lǐn)节旄.(máo) 棫.阳宫(yù) 斧钺.(yuè)汤镬.(huò)喟.然(ku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3)头县北阙(“县”通“悬”)(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5)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6)法令亡常(“亡”通“无”)(7)因泣下沾衿(“衿”同“襟”)(8)与武决去(“决”通“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会⎩⎪⎨⎪⎧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会.论虞常(副词,共同)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集聚)(2)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挡)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动词,判处)副有罪,当.相坐(副词,应当)(3)使⎩⎪⎨⎪⎧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动词,派)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动词,出使)(4)及⎩⎪⎨⎪⎧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和,与)此必及.我(动词,牵连到)及.还,须发尽白(介词,等到) (5)始⎩⎪⎨⎪⎧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 (6)发⎩⎪⎨⎪⎧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起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揭露,暴露)须发.尽白(名词,头发) (7)因⎩⎪⎨⎪⎧君因.我降(介词,经由,通过)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趁机)因.谓武曰(介词,趁机)因.释其耒而守株(连词,因此) (8)以⎩⎪⎨⎪⎧少以.父任(介词,凭借)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以.货物与常(介词,把)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介词,凭……的身份)何面目以.归汉(连词,相当于“而”,来)前以.降及物故(副词,已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的时候)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 (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天雨.雪,武卧啮雪(名词作动词)下 (4)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 (5)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 (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 (7)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 (8)因泣.下沾衿(动词作名词)眼泪 (9)欲因此时降.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10)反欲斗.两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11)屈.节辱.生,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3)兄弟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14)空以身膏.草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15)何久自苦.如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16)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钦佩,赞美(17)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课时分层作业 15自读文本苏武传一、基础运用层1.以下句子中均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女为人臣子②畔主背亲B.①武帝嘉其义②头县北阙C.①因泣下沾衿②与武决去D.①置币遗单于②见犯乃死【分析】 A 项,①“女”通“汝”,②“畔”通“叛”; B 项,①无,②“县”通“悬”; C项,①“衿”同“襟”,②“决”通“诀”。
【答案】D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非汉所望.也望:希望闻汉天子甚怨卫律怨:怨恨.B.虞常生得.得:擒获虞常果引张胜引:指引.C.副有罪,当相坐.坐:定罪武卧啮雪啮:咬,吃.D.羝乳乃得归乳:生育.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分析】引:涉及。
【答案】B3.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好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①以货物与常.②汉亦留之以相当.B.①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C.①因厚赂单于.②欲因此时降武.D.①其一人夜亡,告之.②空自苦亡人之地.【分析】 C 项,“因”都是副词,顺便。
A 项,介词,把 / 连词,表目的; B 项,介,在 / 介,到; D ,代,件事/ 构助,的。
【答案】C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活用象与例句同样的一是()【学号:64412063】例句:于壮其.A.甘之.B.杖牧羊.C.得夜使.D.于愈益欲降之.【分析】 A 与例句均形容的意用法; B ,名作; C ,名作状; D ,的使用法。
【答案】A5.以下各句,句式特色与其余三不一样的一是()A.何以女B.信安所乎C.子卿尚复乎D.若知我不降明【分析】 D 状后置句,其余三前置句。
【答案】D6.下边是介《武》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法、用、点上存在,找出并加以更正。
①《武》是“ ”中最优异的名篇之一,②它述了武出使匈奴,面威利守操,尽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地刻画了一个“富不可以淫,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的国志士的光形象。
④作者采纳常写人物运用的式构来文章,以叙主,合适运用插叙的方法,依的先后行表达,脉清楚,故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