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群文阅读说课稿——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10
群文阅读指导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童话故事”主题下的“反复结构的童话”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小猪快跑》、《刺猬和棕熊》、《聪明的小狐狸》三个童话故事,通过分析这些故事中反复结构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童话创作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童话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的能力,激发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
重点:分析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童话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为学生介绍三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其特点。
a.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以《小猪快跑》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5. 小组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提出建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b.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c.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2. 板书内容:a. 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重复情节、相似的句式、角色性格的突出等。
b. 童话创作方法:运用反复结构,构思故事情节。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教师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不同类型的童话结构,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指导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对于这些重点细节的补充和说明如下: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1. 故事选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反复结构童话,如《小猪快跑》、《刺猬和棕熊》、《聪明的小狐狸》等,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于发现反复结构的特点。
群文阅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童话故事》中的“反复”这一写作手法。
具体内容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三个经典童话故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反复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童话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反复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话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反复手法,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三个故事中的反复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反复手法,讲解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丑小鸭》和《灰姑娘》中的反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反复手法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手法2. 内容:反复手法概念《卖火柴的小女孩》反复手法分析《丑小鸭》和《灰姑娘》反复手法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喜欢的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示例: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反复手法:故事中多次出现“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谁最美丽”的句子。
作用:加强魔镜的重要性和神奇力量,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反复手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发现并分析其中的反复手法,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童话故事”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三个经典童话故事的阅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2. 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结构体会故事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些童话故事的了解和看法。
2. 讲解:详细讲解三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如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不断幻想温暖场景、灰姑娘在得到仙女帮助前后生活的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编写一个含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三个童话故事的反复结构,让学生明白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其他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板书内容:① 童话故事: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② 反复结构:磨难与成长、幻想与现实、贫富差距③ 作用:增强故事情节的紧张感、突出主题、表达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白雪公主》中的反复结构。
(2)请编写一个含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要求300字左右。
2. 答案:(1)反复结构:皇后对白雪公主的迫害、小矮人的帮助、王子的拯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童话故事。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不同故事中的反复结构,提高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群文阅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三篇童话故事——《小兔子乖乖》、《狐狸和乌鸦》、《狼和七只小羊》。
这三篇故事均具有反复的情节,通过分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手法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手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反复手法在故事中的作用。
2. 故事讲解(10分钟)分别讲解《小兔子乖乖》、《狐狸和乌鸦》、《狼和七只小羊》三个故事,重点指出故事中的反复情节。
3. 分析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童话故事中会出现反复情节?反复手法在故事中有什么作用?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反复手法进行故事创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反复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童话故事,分析其中的反复手法。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童话故事、反复手法、作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阅读《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童话故事,分析其中的反复手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学生需要列出所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分析其作用,如增强故事悬念、突出人物形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手法,使学生掌握了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反复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所选教材为《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七单元“童话故事”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小猪快跑》、《猫和老鼠》两个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运用,并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2.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小猪快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作用。
2. 讲解:分析《小猪快跑》和《猫和老鼠》两个故事的反复结构,讲解其在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分析其反复结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分享的童话故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强调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关键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板书内容:(1)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2)反复结构的作用:增强趣味性、突出主题、加深印象(3)例题解析:以《小猪快跑》为例,分析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以“动物”为主题的童话故事。
2. 答案要求:故事情节完整,角色特点鲜明,反复结构运用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复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群文阅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包含了《秋天的雨》、《花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古诗三首》四篇课文。
其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小猪巴比在水泥道上发现了一片金色的巴掌,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奇妙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话故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使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难点:学会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善良和关爱他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如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7. 布置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小猪巴比金色巴掌奇妙故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故事情节。
答案:故事讲述了小猪巴比在水泥道上发现了一片金色的巴掌,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奇妙的故事。
2. 请分析故事中小猪巴比的性格特点。
群文阅读指导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话故事”主题,具体包括《小猪快跑》、《猫和老鼠》和《狐狸和葡萄》三篇课文。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展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善良、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角色形象,体会童话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
(2)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产生好奇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三篇童话故事,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探讨其作用。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篇童话故事,详细讲解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另一篇童话故事的反复结构。
(2)教师点评学生练习,给予指导和鼓励。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2. 板书内容:(1)反复结构特点(2)故事情节分析(3)角色形象理解(4)价值观传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猪快跑》中的反复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2)以《猫和老鼠》为例,谈谈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魅力。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通过阅读《小猪快跑》等具有反复结构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应用,了解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2.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实践,掌握反复结构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小猪快跑》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反复结构的概念、特点以及在童话故事中的应用,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3. 阅读实践: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猪快跑》等童话故事,分组讨论并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内容:反复结构概念反复结构特点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应用例题分析阅读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童话故事《狐狸和葡萄》,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讲解、阅读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运用反复结构,培养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群文阅读指导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童话世界”,具体章节为《反复结构的童话》。
详细内容包括:《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狐狸和葡萄》三个童话故事,通过分析这些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运用,让学生理解童话的叙事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基本特点,能分辨出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表达、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学会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反复结构,提高阅读与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红帽、狼、狐狸等童话角色,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些角色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5分钟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狐狸和葡萄》三个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时间:15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类似反复结构的例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教师以《小红帽》为例,讲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反复结构。
时间:15分钟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并在小组内分享。
时间:2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反复结构的童话内容:(1)童话故事:《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狐狸和葡萄》(2)反复结构特点:重复、循环、递进(3)反复结构作用:增强故事趣味性、提高阅读兴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答案要求:故事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运用反复结构,不少于300字。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
2024年群文阅读指导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话故事”,具体章节为《反复结构的童话》。
内容包括:《小猪快跑》、《狐狸和葡萄》、《猫和老鼠》三个故事,通过分析这些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童话文学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反复结构进行童话创作。
教学重点: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学会分析并创作反复结构童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小猪快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3. 例题讲解:(1)分析《小猪快跑》中的反复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作用。
(2)讲解如何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5.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反复结构的童话》2. 内容:反复结构童话特点例题:《小猪快跑》童话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童话故事。
2. 答案示例:《小兔子的胡萝卜》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它非常喜欢吃胡萝卜。
一天,小兔子在家里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胡萝卜,它高兴地跳了起来。
然而,这个胡萝卜却被一只狡猾的狐狸盯上了。
狐狸想方设法地想要抢走胡萝卜,小兔子也不甘示弱,一次又一次地阻止了狐狸的计划。
最终,小兔子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胡萝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反复结构进行童话创作,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群文阅读指导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主题为“反复结构的童话”。
本节课将围绕这一主题,选取《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和《猴子捞月》三篇童话进行群文阅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童话,理解童话中反复结构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童话,理解反复结构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对反复结构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选取的三个童话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反复结构的特点。
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童话,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讨论如何运用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
4. 分享交流(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猴子捞月》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现场创作一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1. 故事情节重复出现;2. 每次重复都有所变化;3. 重复结构有助于突出故事主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反复结构的童话”为主题,写一篇童话故事。
2. 作业要求:(1)故事结构要具有反复特点;(2)故事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3. 答案示例:从前有一只兔子,它非常喜欢吃萝卜。
每天,它都会跑到田野里去找萝卜吃。
可是,田野里的萝卜总是被其他动物抢先一步。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执教老师:贾波教学目标: 1.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交流阅读感受,发现反复结构1.课前阅读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交流读后体会。
2.借助结构图,发现规律。
(1)梳理《小壁虎借尾巴》结构图。
(2)自主选择,梳理其余三个故事情节。
(3)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二、讨论反复结构,了解基本特点1.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能调换顺序吗?了解童话故事中并列、递进两种反复结构。
2.思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般会反复几次?了解童话故事反复的“次数”特点。
3.思考:童话故事一直这样反复下去行吗?感受反复结构童话故事中“结尾”的特点。
三、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故事1.读故事开头,讨论:小猪会去干什么呢?2.四人小组合作,填结构图,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阅读创作,激发阅读兴趣1.联系课内外阅读,找一找:曾经阅读过的哪些故事也是反复结构?2.课后作业:(1)画一画:选择几个反复结构的故事,梳理结构图。
(2)写一写:将小组内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附:阅读材料:请认真阅读以下四个故事,并简要回答预习思考题。
1.<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
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
群文阅读指导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为“反复结构的童话”。
具体内容包括《小猪快跑》、《三只小猪》和《小红帽》三个童话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中的作用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能识别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童话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中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分析童话故事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小猪快跑》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反复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这两个故事中有没有类似的结构?b. 反复结构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7. 课堂拓展:让学生尝试将反复结构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文章中,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2. 内容:a. 反复结构定义b. 反复结构在童话中的作用c. 反复结构的写作方法d. 课堂练习:编写童话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
2. 答案要求:故事内容完整,情节生动,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反复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巧。
同时,尝试将反复结构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文章中,提升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童话的特点,能识别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篇章学习如何分析反复结构,并学会运用该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分析童话故事反复结构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教学重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并运用该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章节内容学习(10分钟)介绍教材中第四章《童话故事》的内容,重点讲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篇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篇章,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讲解分析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篇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并分享分析心得。
5. 创作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内容:a. 童话故事基本结构b. 反复结构作用c. 分析方法与技巧d. 创作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完成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分析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其他故事结构,提高文学素养。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话故事”单元,主要围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进行阅读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反复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分析《丑小鸭》一文中反复结构的使用;通过阅读实践,掌握反复结构对童话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复结构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 培养学生通过反复结构分析童话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教学重点:分析《丑小鸭》一文中反复结构的使用,掌握反复结构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丑小鸭》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丑小鸭》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新课内容呈现:a. 讲解反复结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b. 分析《丑小鸭》一文中反复结构的使用,引导学生学习反复结构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a. 让学生找出《丑小鸭》课文中的反复结构部分,并进行分析。
b. 小组讨论: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分析例题中的反复结构。
b.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结构分析故事情节发展。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分析《丑小鸭》的情节发展。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内容:a. 反复结构概念b. 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c. 《丑小鸭》中的反复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运用反复结构分析《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并写出你的分析过程。
b.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童话故事,尝试运用反复结构进行改写。
2. 答案:a. 分析过程要求条理清晰,能明确指出《灰姑娘》中的反复结构部分及其作用。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小猪快跑》的阅读与理解,分析其反复结构的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能够识别和运用反复结构编写故事。
2. 通过阅读《小猪快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创作童话故事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的特点和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课文《小猪快跑》,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小猪快跑》中的反复结构,讲解其作用和运用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反复结构的特点,编写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编写的故事,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2. 内容:a. 反复结构的特点b. 《小猪快跑》故事梗概c. 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d. 学生编写的故事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 答案示例:有一天,小兔子在森林里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大灰狼。
小兔子害怕极了,拔腿就跑。
大灰狼在后面紧追不舍。
跑着跑着,小兔子遇到了一条小河,它灵机一动,跳进河里,躲过了大灰狼的追捕。
过了几天,小兔子又在森林里遇到了大灰狼,它又用同样的方法躲过了一劫。
第三次,小兔子又遇到了大灰狼,这次它会怎样应对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分析、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反复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话故事”单元,主要围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小猪快跑》、《刺猬和棕熊》两个故事。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反复结构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和创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小猪快跑》和《刺猬和棕熊》,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内容:a. 童话故事特点b. 反复结构表现形式c. 分析方法与技巧d. 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择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分析其情节和人物特点。
2. 答案:a. 学生需提交故事分析报告,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反复结构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学会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幻想与现实交替出现的手法,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5分钟)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寒冷、饥饿、孤独、悲惨遭遇幻想:温暖、美食、快乐、家人关爱对比:突显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强调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例如:在新年夜里,小女孩冻得发抖,她点燃了一根根火柴取暖。
2. 请谈谈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例如: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她在寒冷的夜晚受尽折磨,冻死了。
我们应该学会关爱身边的人,珍惜幸福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悲惨遭遇的人们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然而,在课堂拓展延伸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理解课文中的幻想与现实交替出现的手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