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集团管控模式与组织结构优化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00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精选5篇)第一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简介一、卓越绩效模式的来源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落实企业进行系统管理的模式,也是企业将卓越绩效评价标准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必要手段、是当今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产生于美国的“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是中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因建立此管理模式的企业能连续3年各项指标取得25%以上的增长。
因此,美国政府在1997年更名为“卓越绩效标准”(美国国家标准)。
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志。
目前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正式采用并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8月30日发布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05年开始,我国国家质量奖的评定采用此标准。
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1、应对市场变化——市场过饱和,消费者的觉悟日益提高,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成为企业能否成功地重要标志。
2、美国针对日本在1951年设立的戴明奖,提高国家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世界级的卓越标准,使企业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3、企业没有发展方向、缺少目标。
4、企业领导者作用、定位不明确。
5、解决企业发展思路的问题。
6、众多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知所措(赢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学习型组织、六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石川馨过程模式、戴明圆环等等)。
7、如何将管理作为系统工程(领导、战略、文化、执行力、团队、过程控制、资源、持续的改进提高等等)。
8、克服传统职能管理带来的企业通病。
1)机制不灵活,对频繁的市场变化反应迟钝2)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3)官僚主义的麻木不仁4)工作取悦上司,不能以顾客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5)集权与分权无法兼顾,一集就死,一放就乱6)极高的间接管理费用7)工作资源的分配缺乏公平和效率8)因循守旧,缺乏创新9)无人负责,权力和责任的界限混淆不清10)指标不能落地,目标无法落实11)人浮于事,调动人的积极性没有“良方”,员工没动力1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评估员工真实的业绩和能力13)薪资无法发挥导向、凝聚、激励作用14)部门利益至上,团队执行力差15)制度不好用,人情大于法制,企业无法实现良性自运转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特点1、四化一满意目标指标化,指标数字化,管理模式化,模式个性化。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的优化与提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集团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营,优化与提升组织管控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管控方案能够明确集团内部的权责划分、提高决策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增强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一、集团组织管控的现状与问题(一)管控模式不清晰部分集团企业未能明确自身适合的管控模式,是选择集权型、分权型还是混合型,导致在实际运营中出现权限混乱、职责不清的情况。
例如,在某些关键决策上,由于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的权力界定模糊,导致决策过程冗长,错失市场机会。
(二)组织结构不合理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可能存在层级过多、部门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过多的层级不仅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还容易导致“官僚主义”滋生。
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工作重复等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和协同效果。
(三)流程制度不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常见问题之一。
一些关键业务流程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操作不统一,风险难以控制。
同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四)信息沟通不畅集团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存在失真、延迟等问题。
这使得总部难以实时掌握下属企业的运营情况,无法及时做出准确的决策,也影响了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
二、优化与提升集团组织管控方案的重要性(一)适应市场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集团企业需要更加灵活、敏捷的组织管控模式来应对。
通过优化组织管控方案,能够快速调整战略布局,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二)提高运营效率清晰的权责划分、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优化的流程制度能够减少内部的沟通成本和协调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升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
(三)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完善的组织管控方案能够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对集团内部的各类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监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卓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卓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
一个好的组织架构能够为企业提供清晰的工作划分和责任分配,使各部门间的协作更加高效。
在建立组织架构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进行设计,并确定合适的层级关系和沟通渠道。
第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目标的设定需要具体可量化,并与企业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通过制定明确的指标体系,可以监控和评估企业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
同时,要确保目标和指标能够在全员中通行,推动全员参与和激励。
第三,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管理的核心,有效的沟通可以加强内外部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括面对面会议、内部邮件、企业内部社交平台等,并及时反馈信息,避免信息传递出现滞后或不准确的情况。
第四,培养并保留高素质的员工。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培养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对于卓越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同时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福利,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第五,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评估员工表现和激励的重要手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包括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体系和及时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六,倡导创新和学习。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要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并给予支持和奖励。
另外,学习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关键,企业可以提供培训资源和学习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我。
第七,规范流程和文档管理。
规范的流程和文档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流程规范和标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及时整理和查阅,提高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