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1)
- 格式:ppt
- 大小:294.50 KB
- 文档页数:4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复习资料绪论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外(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客观性问题);第二,如果存在,为什么要研究该课程?第三,比较应该在怎样的时空范围及对象中进行?(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当代世界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吗?1.当代世界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存在空间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来地区都存在确定方法:“名实之辨”和实践考察(1)概念识别: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利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一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思想(三观)教育、宗教教育、人格教育等,涉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各个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或称“主流文化”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分一从范围上看,思政教育存在的范围更广,存在于各种社会公共领域;德育一般指学校范围的思政教育,与智、体、美、劳、群等诸育并列。
二从施教主体看,思想教育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德育主要是老师和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三从社会功能看,德育在于育人,侧重于教育;思政除此之外,还在于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核心在于巩固政权。
大德育旨在沟通学校德育与社会性思政,合为一体。
国外,一般用德育概念,国内与思政等同。
(3)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阶级社会中一项普遍的实践活动,其实质和目的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虽无此名,但有实际,如公民教育、法律教育、爱国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民族振兴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历史地理教育等名目下做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比性问题具有可比较,具有共同的实质和规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在本质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其存在可比性的客观基础。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功能要点: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指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研究如何使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现在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是一门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的思想的学科,其高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方法论作为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指南。
从思想教育过程来看,方法论的主要功能具体体现在:意识指导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二是指导人们有效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从方法论本身的角度来看,其指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保证了方向性和实用性。
二是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工具。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完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任务的重要工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发展规律等众多科学规律同视机问题相结合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方式方法的科学。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工具科学”。
工具本身就蕴含了对事物顾虑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正是这样一种基于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工具”,它以其规范科学、层次鲜明的方法体系结构,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富有长造粒的具体方法报这个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贯彻执行。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而作为教育实践则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实在性。
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呢不形成了一种张力,即理论有转化为方法的需要,实践要求有理性方法的指导。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斯现在干恒指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方法的作用更加突出,方法论的研究更加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构建、完善和发展必须得到现代方法论的指导。
因此,方法论的研究是推进思想教育学科发展的关键。
2、三个基本的方法: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
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
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
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
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
“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
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
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
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以道德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原则。
这种“道德中心论”自孔子以后经历代大儒因袭、发扬和自汉代以后经历朝统治阶级采纳、运用。
2.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中,道德和政治的关系体现为前者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君主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强调君主应受道德教育,注重道德修养,端正个人的道德品行,实行“德治”和“仁政”。
3.统治者在其阶级统治过程中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从政的基本原则,把道德贯穿于政治生活和统治方式中。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理论1.关于道德教育的地位。
首先:道德中心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因此,道德品质的教育应摆在教育的首位。
其次: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手段的运用对君主来说更为重要,应放在政治统治的首位。
第一:统治者要为政以“正”,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力求作风正派,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否则就会导致政治腐败,甚至国破家亡。
第二,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也就是以道德教化为主,尽量减少刑杀。
2.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重视自我教育,讲求学思并重和反省内求,强调慎独和慎言力行。
宋明理学家更提倡通过修身养性,改变人的气质,陶冶人的德性其次:中国古代思想家还重视对别人的教化,认为“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身教的作用,强调环境的熏陶,通过社会教育的方法化民成俗。
实践理论的实践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精英层,也就是士大夫阶层来说,作为统治着和统治阶级,其人生的最高成就和最终目的就是治国平天下,必须修身,内圣,必须有“爱人之心”。
对于普通层,即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来说,则是“齐之以刑”,孔子认为老百姓也要学礼,受礼的束缚。
纲常礼教的灌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封建统治者竭力抬高君权,为君主集权制造各种舆论。
此外,还提倡孝道,提倡家长制。
礼教思想的灌输集中体现在为君权服务,以实现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局限1.形成中国人自强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重群体利益的价值取向,生成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专题一、美国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独立战争之前)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奠基(美国独立—20世纪初)以性格和人格教育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黄金时代(20世纪初——上半叶)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危机(20世纪中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个人主义教育为核心美国道德教育的复兴(迄今为止)品格教育的回归二、美国道德教育的文化1、多元文化与政治认同美国是一个多元种族、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
多元文化构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底色。
主流文化是WASP 文化,即盎格鲁- 撒克逊- 白人- 新教文化。
White Anglo - Saxon Protestant Culture;丰富多样的亚文化。
如何处理不同种族、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熔铸成共同的“美国精神”,形成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成为文化生活的主题。
WASP全称: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美国的WASP(白种盎格鲁-撤克逊新教徒)文化,简单讲,就是对上帝、家庭和国家尽到你的个人责任。
电影《特洛依》(2004)里,特洛伊勇士赫克托尔/Hector出战希腊英雄阿基利斯之前,纵剑跃马,高呼慷慨:“终吾一生,三诫是从:敬神祗,爱妻女,卫家园。
今日乃我等丈夫死志报国之时!”——这三诫,就是编剧请古人宣示的WASP原则。
WASP在美国内地小镇,却仍然是文化主流。
WASP价值观是美国的上流社会主流价值观,它并不仅存在于WASP这个阶层也影响到其他阶层。
例如,金灿荣教授就认为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属于WASP价值观,这跟他童年时代受到白人祖母抚养的影响和长大后在哈佛大学接受的主流教育有关。
所以,这种价值观和肤色无关,甚至和党派无关,和社会地位有关,和教育背景有关。
最早的WASP精英阶层自从19世纪早期起便牢牢占据着美国的上流社会。
子女从私立中学直接升入常春藤盟校,学习上流社会的习俗、礼仪、举止,与其它名门望族建立关系,掌控着美国的财经、文化和政治等重大领域。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必要性:⏹一、比较研究与科学发展比较研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发展又为比较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二、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才能从鉴别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规律。
⏹三、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1)比较可以收到“对镜”效益。
——可以从对比中看到不足,推动对自己不足的改进。
(2)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
——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使人类的文明成果推广开来,大家共享。
(3)比较可以收到“互补”效益。
——是事物的各方能够得到相互不补充而平衡发展,使整体得到改进和提高。
⏹四、开放的中国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一、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和现状(1)历史发展是切入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发生的年代,时期的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形式、做法和效果。
(2)现状是重点: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加强;解决现状问题。
⏹二、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1)共性概括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本质(2)以不同制度,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人类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引向了更深的研究层次⏹三、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方面(1)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特性即个性比共性更丰富(2)共性与个性研究的辩证统一⏹四、准确把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对象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共性方面、个性方面(2)准确概括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其意义在于:首先,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和形式。
最后,有助于大力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点上⏹一、要从“调查研究”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1)研究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4页)2、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来已久还是新生事物?书4页(辨析)观点+内容是由来已久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特别是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具有普遍性。
但在不同阶级和会不同历史时期其名称不一样。
(2)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确实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称,但这种活动却是实际存在的。
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其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这就决定了在任何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3)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阶级共有的社会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必然性,有助于批判的继承和借鉴中外历史上不同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有益经验也有助于通过比较更好的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选择或论述)8页(1)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2)个人与社会。
(3)思想和行为。
(4)内化和外化。
(5)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6)教育与管理。
论述(1)个人与社会。
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
(2)思想与行为。
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3)内化和外化。
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就是反应教育者于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