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一、猪品种的认别与鉴定一、目的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录像带、幻灯片等途径认识和鉴别常见猪的品种,并能复述其突出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VCD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先由指导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录象带等,结合讲授有关内容后进行归纳。
再由师生共同反复辨认各个品种,总结出每个品种的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
最后再放片子,由学生指出其品种名称、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
1. 主要引入品种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2. 主要地方品种猪:太湖猪、东北民猪、金华猪、内江猪、藏猪、香猪等福建省猪的“八大”品种(槐猪、武夷黑猪、闽北花猪、福州黑猪、莆田黑猪、平潭黑猪、福安花猪及官庄花猪)3. 主要培育品种猪:三江白猪、苏太猪、军牧1号、上海白猪等四、实验报告根据对片子的观察与辨认,按品种、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一、目的要求:使学生学会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猪的育种记录及相关资料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每个学生根据本次实习所布置的作业进行种猪的选留1、根据母猪繁殖成绩记录确定育种核心群母猪生产力指数SPI = 100 + 6.5 (L – AvL) + 1.0 (W – AvW) L=产仔数; W=断奶重; Av=平均数举例:根据实表-1母猪繁殖成绩确定选留顺序2、根据数据繁殖与生长测定数据选留后备猪公猪以父系指数TI:TI=100-1.7×D-66.14×H母猪以母系指数MI:MI=100+6×(L – AvL)+0.4×(W – AvW)-1.6×D-31.89×HD—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H—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其中: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实际日龄-(实测体重-100)/CDCD=1.82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公猪)CD=1.714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母猪)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B CB=A/(A+B*(实测体重-100))A=12.40 (公猪)、13.71(母猪)B=0.1065(公猪)、0.1196 (母猪)四、实验报告根据实表-2育种记录选留3头公猪实验三、猪的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一、目的要求猪的体尺测量是外型鉴定的辅助方法,通过测量,更加准确地掌握猪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外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目录1.繁殖的目标是 (2)2. 断奶至配种管理 (2)3 配种后7天内管理 (3)4 配种后7天至95或100天管理 (3)5.妊娠95-112天管理 (3)6.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4%脂肪粉 (4)7. 提高初生重、断奶重和仔猪成活率 (4)8.如何饲养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4)9.造成哺乳母猪减重的原因 (6)10.破坏母猪连续性生产能力的重要原因 (6)11.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引水 (6)12. 高能状态下增加高产哺乳母猪赖氨酸日进食量 (7)13. 28天平均断奶体重不小于8千克 (8)14.限制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9)15. 仔猪断奶后的最大问题是肠绒毛损伤 (10)16.仔猪在45日龄体重超过14千克 (10)17.断奶过渡料变得越来越重要 (11)18.玉米的粉碎粒度问题 (12)19.建议 (12)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如何提高母猪质量,使生产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延长使用年限,让大部分母猪都有希望生产到第七胎,尽量减少导致母猪过早淘汰的各种因素。
1.繁殖的目标是增加排卵数提高受精率提高胚胎的着床率减少胚胎死亡率分娩时生产大量均匀、健康、活泼仔猪提高哺乳期饲料[营养]摄入量减少母猪组织损失(控制哺乳期减重)发挥母猪最大泌乳潜力,提高断奶窝重缩短断奶发情间隔期2. 断奶至配种管理使用哺乳母猪料(高能高蛋白)。
效果:短期优饲,饲料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母猪排卵(1-2枚)。
原因:不饱和脂肪酸是卵巢卵细胞生成的重要基本物质。
错误作法:断奶后立即改用妊娠母猪料(轻空胎料),由于缺少不饱和脂肪酸和能量过低,失去短期优饲,排卵数减少,产仔数下降。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拜访猪场老板的交谈中,感觉现在的猪场老板很容易满足,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年上市15 ~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
猪场老板也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以及严重程度。
有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现推荐一个,建议规模化猪场实现数据管理。
猪场的主要问题是母猪群繁殖能力普遍低下、生长猪死淘率高和育肥时间长。
母猪群的繁殖率,常常以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的数量来衡量。
影响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数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即NPDS(NPDS越多,母猪的年产胎次就越少);其次是窝产活数和生长猪的全程死淘率。
目前猪场的普遍问题反映在:(1)窝产活仔数少。
窝产活仔数少于10头,普遍在9.2 ~9.7,初产就更低,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见表1)。
(2)分娩率低。
分娩率低于85%,普遍在75%~82%。
母猪的年产胎次在1.90 ~2.10。
丹麦2005年5个好的猪场分娩率在86.5%~92.5%之间,分别为86.5%、90.7%、91.1%、92.2%、92.5%。
《猪与禽》杂志2007年第5期报道有550头的种猪场2001~2005年的分娩率分别为83.7%、80.6%、85.9%、90.8%、94.0%。
我国猪场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有待提高。
(3)初生重偏小,普遍在1.2 ~1.3kg之间。
(4)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饲喂不足。
母猪泌乳不充分、断奶体况差、仔猪断奶窝重小。
(5)生长猪的死淘率高,大于12%~15%,甚至高达25%以上。
(6)生长猪100kg的上市日龄延长,上市日龄大于175~185d。
生产数据可分为三个水平:优秀、一般、差。
可与自定目标、纵向与以往的数据、横向与邻居场数据相比,反映不足或良好。
生产数据虽然反映了已发生的事件,但最终体现了猪场的生产水平、健康水平和盈利能力!自我评估的繁殖性能指标有: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母猪群体况、胎次、分胎次产活仔数、窝死胎木乃伊胎率;母猪群断奶后7d内的发情比例;返情率、流产率、空怀率、分娩率;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内仔猪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
猪场管理软件Pigknows公式定义一、主菜单-性能监控:1、繁殖群性能:此部分数据,按照配种时间进行统计。
(1)断奶后第一次配种母猪:统计时间段内配种的母猪中,属于断奶后第一次配种的母猪。
(2)断奶7天内配种母猪:统计时间段内配种的母猪中,属于断奶后第一次配种,且在7天内配种的母猪。
(3)%断奶七天配种率:(以配种时间开始计算)2、分娩性能:此部分数据,按照分娩时间进行统计,与上一部分繁殖群性能的数据没有关系。
(1)分娩率:统计时间段内分娩的母猪数/统计时间段内分娩的母猪数+统计时间的起始和截止时间向前平移115天后配种的母猪返情、流产、空胎、妊检阴性、死亡、淘汰的数量。
(2)校正分娩率:扣除配种死亡、淘汰的母猪数量最后所计算的分娩率,分娩母猪数/(配种母猪数-死亡、淘汰的母猪数)(3)产房仔猪损失:统计时间段内分娩的母猪所产的仔猪,截止到当前损失的数量。
3、断奶性能:此部分数据,按照断奶时间进行统计,与上两部分的数据没有关系。
(1)断奶后7天配种母猪:统计时间段内断奶的母猪,截止到断奶后7天时配种的母猪数。
(2)%断奶前死亡率:(统计时间段内断奶的母猪分娩时的产活仔数+净寄养数-断奶的母猪的断奶仔猪数)/(断奶的母猪分娩时的产活仔数+净寄养数)(注:必须根据母猪耳号记录断奶仔猪数)(3)基于死亡记录的断奶前死亡率:统计时间段内断奶的母猪断奶前有记录的死亡仔猪数量/(断奶的母猪分娩时的产活仔数+净寄养数)、(注:仔猪死亡记录必须根据母猪耳号进行登记;净寄养数=寄入-寄出)死亡率计算注意事项:A、不根据母猪耳号记录仔猪死亡的使用基于断奶记录的断奶前死亡率B:不根据母猪号记录断奶仔猪的用基于死亡记录的断奶前死亡率断奶窝均重:断奶仔猪/断奶母猪产房成活率:A:批次算法:以分娩批次为统计基础,=1-批次死亡数/批次产活仔数。
批次断奶后的成活率数值与(1-断奶前死亡率)基本一致,可分析小于(1-断奶前死亡率)B:概括性算法:概括性算法有多个计算公式,每个计算公式仅适合某几种数据变化,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常用的算法=1-死亡数/基数.如:统计时间段内死亡数小于产活仔数且期末存栏大于期初存栏时,基数=产活仔数,若死亡数大于产活仔数时,基数=平均存栏数或其他。
猪繁殖性状遗传力1.产仔数即总产仔数(包括木乃伊和死胎在内)和产活仔数。
大量研究表明,产仔数的遗传力低,一般只有0.1左右,其计值的变动范围为0.05―0.30(McCarter等,1987)。
我国猪与此接近,就是繁殖力高居世界首位的太湖猪,其主要类群产仔数的遗传力也是低的,总产仔数为0.07-0.16和产活仔数0.11一0.22(张文灿等,1982)。
产仔数是一个复合性状,受排卵数、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等三个因素的影响。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母猪所排出的卵子均多于产仔数,可达14―20枚之多。
通常将母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的排卵数称为猪的潜在繁殖力。
受精率的高低,受精子和卵子的生活力及其配合力以及配种时间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猪是异期排卵动物,所以,受精率一般较其他家畜为高。
猪的胚胎成活率一般较低,是造成实际繁殖力与潜在繁殖力之间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猪胚胎死亡大部分发生在受精后25d内。
一般认为,猪胚胎的死亡时期有3个高峰:①受精后第9-13d,即受精卵着床的初期;②妊娠后大约第3周,即器官形成期,该时期胚胎的死亡率约占合子的30%-40%;③妊娠后期约60―70天时,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此时也易引起胎儿死亡。
死亡的原因,在着床前决定于合子的生活力,着床后决定于子宫条件。
近年来,国外在研究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时,认为子宫内环境与胚胎成活率有很大关系。
Bidanel等(1990)认为,梅山青年母猪产仔数高的主要原因是胚胎死亡率低,这与子宫内各种激素分泌较早以及前列腺素的产量较高有关。
试验表明,梅山猪在妊娠30日龄时,胚胎存活率高达85%-90%,而大约克夏猪只有66%-70%。
Bazer等(1989)认为,胚胎―子宫内膜互作是高繁殖力的主要决定因子。
Haley等(1990)的研究表明,梅山猪在排卵数及胚胎存活率方面均比大约克夏猪高,并进一步指出,卵子成熟不完全以及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胚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3年第2期专家讲座(续第1期第36页)一、母猪的生理器官解剖与特点1.母猪生殖器官由3部分组成。
性腺(又称主性器官):卵巢;生殖管道:输卵管(漏斗部、壶部、峡部)、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外生殖器官:尿生殖前庭、阴唇和阴蒂。
2.解剖特点①卵巢:初生子猪似肾形,表面光滑;性成熟后,由于有多个卵泡发育,形似桑椹;排卵后的间情期或妊娠期,由于有多个黄体突出于卵巢表面而凹凸不平,又像一串葡萄。
②输卵管:猪输卵管卵巢端的伞部发达,被覆于卵巢表面,包藏于卵巢囊内。
输卵管子宫端与子宫角连接开口处有乳头状黏膜突起(壶部),起控制进入输卵管精子数的作用。
③子宫角与子宫体:胎儿主要孕育在子宫角中。
母猪的子宫角比其他任何一种家畜长,经产母猪可达1.5~1.8厘米。
且子宫黏膜也形成纵壁,充塞于子宫腔中。
④子宫颈与阴道:母猪子宫颈较长,可达10~18厘米。
发情时子宫颈开口大,分泌物增多而稀薄,所以母猪人工授精可用橡皮胶或塑料软管作输精管,并易于插入到子宫体内。
⑤阴道和外生殖器:母猪的阴道较短,约10厘米。
阴蒂相当于公猪的阴茎,含有勃起组织,血管、神经分布丰富,是母猪发情鉴定的重要部位。
二、母猪生殖机能发育阶段1.初情期指母猪首次出现发情或排卵。
从外观症状看,表现出性兴奋、外阴部红肿、爬跨等行为。
从卵巢变化看,第一次有卵泡成熟和排卵。
但整个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尚不具备受孕的条件。
中国地方猪种初情期出现于67~75天,引进国外育成品种五六月龄。
2.性成熟指生殖器官逐渐发育完善,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与公猪交配能正常受孕。
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一般三四月龄;国外引进培育品种性成熟较晚,一般六七月龄。
3.母猪的初配年龄中国地方品种六七月龄、体重50~60公斤,国外引进品种8~10月龄、体重90~110公斤。
三、母猪的发情与发情周期1.母猪的发情与发情期性成熟后的空怀母猪会周期性地出现性兴奋、性欲、生殖道充血肿胀、黏膜发红、黏液分泌增多,卵巢上有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现象,我们称之为发情。
母猪的胎龄黄金结构主要涉及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根据多条知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一般种母猪利用5~6胎,优良的个体可利用7~8胎。
母猪群合理胎龄结构为:1~2胎占生产母猪的30%~35%,3~6胎占60%,7胎以上占5%~10%。
维持母猪上述的胎龄结构,能使群体表现出较高的产仔效应,这就需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及生产性能低下的个体,保证种猪群的壮龄化、健康化和高性能化。
母猪在3~5胎时它的各器官已达到生长发育完全成熟和旺盛阶段,因而所生后代属于优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和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
实际生产中可加大后备选留力度,因为种猪一旦补充上,只有第1胎成绩较差,从2~6胎繁殖成绩一直保持较为理想状态。
但要注意一定选留母系指数较高或生长速度较快、同窝仔数较高的后备母猪。
补充后备数量计算方法为:基础母猪数×母猪更新率/后备母猪利用率。
1 000头种猪场选留后备数量为:1 000×40%/70%=571头。
头胎母猪由于身体仍处于成长阶段,一部分采食用于身体发育。
泌乳时蛋白质补充不足,帯仔失重明显。
导致断奶后空怀时间长、返情率高,且2胎产仔数低,淘汰率较高,头胎猪的管理应是猪场管理者所重视的问题。
7胎以后的母猪,其泌乳力下降较快,仔猪成活率、断奶仔猪数下降迅速。
同时其返情、空怀几率有所增加。
在生产记录中,许多猪场的母猪平均胎次达到7胎,经历了多次的繁殖和泌乳后,通常有高的死胎率。
因此,母猪在7胎后即便是体况很好,也要考虑淘汰了。
这也就是7胎以上母猪占比低的原因。
建议种猪场利用育种软件选留泌乳力较高的种猪及其后代。
可有效加强种猪利用率与繁殖力。
综上所述,维持合理的母猪胎龄结构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淘汰老弱病残及生产性能低下的个体,并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
对于头胎和7胎以上的母猪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猪的繁殖率和繁殖指标的计算方法猪的繁殖率和繁殖指标是农业领域中对猪群繁殖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猪的繁殖率是指猪群在一定时间内能繁殖新的猪的能力,通常以繁殖过程中产仔数量和次数为依据。
猪的繁殖指标是对繁殖率的具体数量化评估,可以反映出猪群的繁殖水平和品质。
本文将就猪的繁殖率和繁殖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的繁殖率计算方法猪的繁殖率是通过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猪群的产仔数量和繁殖次数得出的。
以下是常用的猪的繁殖率计算方法:1. 繁殖指标法:猪的繁殖率可以通过统计猪的年产仔数和猪只的存栏量来计算。
繁殖指标可分为实际繁殖指标和标准繁殖指标。
实际繁殖指标是指实际产仔数量和繁殖次数的指标,而标准繁殖指标是指根据猪的种类和品种设定的标准。
一般而言,标准繁殖指标是农业部门或猪养殖专业机构制定的,用来评价猪群的繁殖水平和品质。
2. 育种指标法:猪的繁殖率也可以通过统计猪只的配种率和受胎率来计算。
猪只的配种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了配种的母猪比例,而受胎率是指配种后受孕的母猪比例。
这两个指标是反映猪的配种效果和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配种率和受胎率可以得出猪的繁殖率,进而评价猪群的繁殖水平和品质。
二、猪的繁殖指标的计算方法猪的繁殖指标是对猪的繁殖率具体数量化评估的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猪的繁殖指标的计算方法:1. 年产仔数:年产仔数是指每头母猪每年平均能产仔的数量。
计算方法为统计一年内所有母猪的总产仔数量,再除以存栏母猪的数量。
2. 应配公猪头数:应配公猪头数是指为保证母猪正常发情配种的所需公猪数量。
计算方法为统计一定时间内由母猪发情配种所需的公猪数量。
3. 母猪存栏率:母猪存栏率是指猪场中母猪的存栏量与总饲养猪只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为统计一定时间内所有母猪的数量,再除以猪场中的总猪只数量。
4. 母猪成活率:母猪成活率是指母猪从配种到分娩期间的存活率。
计算方法为统计一定时间内母猪从配种到分娩期间的死亡数量,再除以配种数量。
116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6年33卷第5期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巴克夏猪是源于英国的培育猪种[1],迄今为止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被毛为黑色,具有“六点白”(鼻端、尾尖和四肢下部)的特征,以肉质优良,盛产雪花瘦肉闻名[2]。
巴克夏猪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在世界猪种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3]。
在国际养猪业中,巴克夏猪被普遍用作终端父本生产精品杂种猪,对于中国精品猪的生产形势而言,以巴克夏猪为父本、以地方猪或地方猪专门化母系为母本的杂种商品猪生产正在成为向肉质精品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
养猪生产者最终所获得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受到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此,在保持猪的肉用性能和生长速度的前提下,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能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母猪繁殖性状通常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等,不同的繁殖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巴克夏母猪繁殖性能的测定,分析其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能为更好地利用品种资源,提高繁殖性能,培育高繁殖力的猪新品系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拟对伟鸿(湘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巴克夏母猪进行繁殖性能测定,以期进一步了解巴克夏母猪在湖南省环境条件下的品种特性及利用价值,为后续的选育以及杂交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及饲养管理摘 要:该研究通过测定39头巴克夏母猪的8个主要繁殖性状(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仔猪头数、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用SAS 软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巴克夏母猪的平均产仔数为7.97头,仔猪初生重为1.29 kg。
经通径分析可知,在所分析的8个性状中,初生个体重的通径系数最高。
因此,要提高巴克夏母猪繁殖性能,除了通过选育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外,还要采取措施改善巴克夏猪的饲养管理条件,以提高仔猪初生个体重。
85 2014年 第6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前几天每天污染4~6次。
2.4 测定生长性能从表2中可以看出,试验组对乳猪断奶重影响不大,但对断奶后1周影响很大,乃至以后也很大。
乳猪吃料早,断奶前胃肠已经适应消化饲料了,断奶后采食量大,增重就快。
2.5 断奶后1周粪便的形状试验组断奶后当天晚上、第2天白天略有变稀,但成条状,之后恢复正常,对照组当天粪便少略硬,第2天早晨,部分猪腹泻,成糊状。
饲料中添加酵母片粉,第3天开始得以控制,第4天开始好转,第6天基本痊愈。
分析:乳猪吃料早,断奶前累计吃料量多,胃肠得到充分锻炼,断奶后不会腹泻,皮毛也光亮。
3 讨论1)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4]。
猪生性好动,可移动的料槽,充当玩具,糊状饲料像泥土,可移动料槽和糊状饲料增加了乳猪接触饲料的时间,使乳猪更早地吃到了饲料。
2)母猪在产后21 d 达到泌乳高峰,从第4周开始就会有个别乳猪吃不饱,吃不饱的猪就会找东西吃,所以在第4周以前已经熟悉并吃过饲料的乳猪就会去吃饲料。
1头乳猪去吃,其他乳猪也会跟着模仿吃着玩,很快所有乳猪都会去吃。
3)可移动料槽和干湿2种饲喂的方法,使乳猪更早地吃饲料,胃肠更早地能够消化饲料,到断奶时乳猪能够完全消化饲料,从而不会出现营养性腹泻,掉奶膘。
乳猪断奶应激小,对后期采食生长影响小,采食量持续增长。
固定单槽干料饲喂乳猪,乳猪对料及料槽感兴趣时间短,添料时乳猪去拱,但很快就走开了[5]。
前期很难吸引乳猪,导致乳猪接触饲料时间晚,吃料时间晚,断奶时不能吃太多的饲料,断奶当天不想吃,第2天受不了了才开始吃,吃饱了,也就吃多了,消化不了,导致营养性腹泻[6]。
4)动定结合、湿干结合的教槽方法可以使乳猪早吃料,保证28日龄断奶不腹泻、不掉膘,提高日增重,缩短出栏时间,减少死亡率。
夏季可以提前断奶,提高母猪利用率,提高猪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