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2图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31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一、现状与问题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在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要转换到另一条道路上行驶时,只能通过交叉口实现其转换方向的目的。
根据在运城市主要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调查结果表明:对车辆行驶速度影响最大的就是道路平面交叉口,在路段(中间无道路平面交叉口时)的车辆在连续行驶时,其车速在30~60km/h之间,但如果车辆行驶中途经过几个交叉口时,其区间行驶速度迅速下降为5~15 km/h 之间(详见第二章有关车速调查的资料)。
一般认为: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有其在路段上通行能力的1/4~1/2,平面交叉口越多,间距越密,通行能力就越小。
因此,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目前在市区范围内许多主次干路的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⑴相当一部分交叉口尚未进行合理的出入口拓宽;⑵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数量不足;⑶路口标志、标线和道路行车渠化设计不充分,难以满足实际要求;⑷部分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相交道路的数量过多;⑸一些道路的路口间距过密,影响行车速度;⑹一些道路相交时,交叉角过小,对于一些行车方向的车辆转弯行驶极为不利。
二、规划原则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类型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流量的大小确定。
尤其是立体交叉,还需兼顾考虑所处的地理位臵条件、道路立交网络的系统性等因素。
依据运城市总体规划对运城市城市性质定位及城市功能,运城市目前是一座中小城市,将来将发展为大城市(大城市的低限),城市中心区以商业、贸易、行政办公为主,为了使城市用地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使城市景观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市区的道路交叉口应以平面交叉为主,尽量少布臵立体交叉,在必须布臵立交的路口应尽量简洁、轻巧,以跨线桥形式为主。
三、平面交叉路口的交叉路条数在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路口时,如果相交的道路越多,则道路交通线路上的冲突点(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可以发生碰撞的地点)就越多,对于行车安全也就越不利。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畸形交叉道路设计所属课程:道路勘测设计院系年级:11级土木工程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姓名(学号):2014.4.9§1-1概述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二、交叉口设计的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视距计算3.立面设计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5.结构设计二、交叉口形状适用范围①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②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③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④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⑤错位交叉:⑥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三、交叉口类型选择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交叉口拓宽定义: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交叉口拓宽适用条件: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环交:定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裕称转盘。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图示WJG203-xx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管理技术规定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mechanical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in Wuhan(试行)xx-4-21发布 xx-7-1实施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武建〔xx〕157号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关于发布《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管理技术规定》 __市有关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指导和规范我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建设,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现予发布,自xx年7月1日起在我市施行。
在执行过程中若有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向市建委科技处反馈。
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主题词:城乡建设技术规定通知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xx年4月21日印发前言根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建[xx]94号文件下达的研究和编制任务要求,《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管理技术规定》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工程,参考国内外先进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和完善,通过了市建委、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本规定的内容有10章,包括:总则、一般规定、规划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绿化与环境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设计、交通监控设施布设、交通信号配时、服务水平评价与交通防真。
本规定由武汉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第七章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7.1平面交叉口7.1.1 道路交叉口的作用道路与道路(或与铁路)交叉的部位成为道路的交叉口。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个平面相交的交叉口称为平面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
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交叉口也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
平面交叉口世道路交叉口的主要形式。
它是直行道路与横向道路在同一平面上交叉的道路。
车辆和行人至平面交叉口时,要与横向道路的车辆和行人分时共用交叉口空间,其通行能力比路段中的小。
另外,部分车辆和行人要在交叉口改变前进方向,交通流之间的干扰较多,通行的顺畅性、安全性都较路段中的低。
我国城市中交通阻滞主要发生在平面交叉口。
为此,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需要采取展宽交叉口的措施,弥补通行时间的不足(即:时间不足,空间补);还要按车流前进的方向划分车道,以减少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及安全(图7-1-1)。
7.1.2 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7.1.2.1 分叉点、交汇点与冲突点由于车辆进出平面交叉口的行驶方向不同,在时空上相互干扰。
概括说来,交叉口车流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分为:分岔、交汇与冲突三种形式(图7-1-2)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称分流点)。
在车速较慢时,或前进中没有其他方向的车人流干扰时,转向的车辆很容易驶出,对分岔点的交通没有什么影响。
但在车速较高的快速路上,转向车速要减速,或在道路上因转向时受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影响,也要减速,以策安全,就会影响到分岔点的车速和车流密度。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或称合流点)。
对于已过交叉口的转向车流,要与横向的直行车流汇合在一起,驶离交叉口,车流产生一个交汇点。
在车流密度较稀时,转向车辆可以顺利地汇入直行车流。
当直行车流的密度很密时,尤其是在快速路上,转向车辆难以汇入直行车流,就需要有较长、较宽的交汇路段候驶。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讨论稿)2007年3月目录1 总则 (3)3 一般规定 (4)3.1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4)3.2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5)3.3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5)3.4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13)3.5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13)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9)4.1 通则 (19)4.2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22)4.3信号控制交叉口 (22)4.4环形交叉口设计 (24)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26)6.1通则 (26)6.2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26)6.3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27)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28)7.1行人过街设施 (28)7.2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28)8 公共交通设施 (30)8.1通则 (30)8.2公汽(电)车停靠站 (30)8.3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1)8.4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讨论稿)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的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有新建与改建或扩建两类,新建是指新城镇、新开发区的规划设计,改/扩建是指原有的建成区的改造规划设计。
1. 15种交叉口的概述与可视化演示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交叉口是交通流量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也是交通管理和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在不同的道路配置和交通流量下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本文将对15种常见的交叉口进行概述与可视化演示,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各种交叉口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2. 一字型交叉口一字型交叉口是最简单的交叉口类型之一,通常用于低交通密度的地区。
在一字型交叉口中,交叉道路只有一条,车辆可以直接穿过交叉口而无需改变方向。
这种交叉口的优点是交通流量较小、操作简单,适用于低密度住宅区或乡村道路。
3. 十字型交叉口十字型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常见的交叉口类型之一,也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之一。
在十字型交叉口中,两条主干道路相交,形成了十字型的道路格局。
这种交叉口适用于一般城市道路交通,能够满足交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的车辆通行需求。
由于其简洁的设计,易于交通管理和控制。
4. T型交叉口T型交叉口是一种形状类似字母"T"的交叉口类型,通常用于主次干道路交叉处。
T型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比较常见,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和车辆的通行。
T型交叉口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考虑交通信号灯、左转车道和行人通行的设施,以确保交通安全和通畅。
5. Y型交叉口Y型交叉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交叉口类型,通常出现在道路网络的连接处。
Y型交叉口的设计要求比较灵活,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和合流情况,以及交叉口周边的道路环境。
Y型交叉口的可视化演示有助于理解车辆通行路径和交通流动规律,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效率。
6. 环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是一种经典的交叉口设计形式,通过环形的交通流动方式来实现车辆的通行和转弯。
环形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通过可视化演示,可以清楚地展示车辆在环形交叉口中的通行路径和交通流动方式。
7. 侧式交叉口侧式交叉口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交叉口设计形式,通过交叉道路的侧面连接来实现车辆的通行和转弯。
交 通 科 技2009年11月Tr anspor tation Science &TechnologyNov.2009收稿日期:2009208230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的改造设计高 欣 朱荣军 金文刚(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 215007)摘 要 分析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环形交叉口的改造方案,比较各种方案对交通功能的改善程度。
关键词 环形交叉口 交织段 通行能力环形交叉口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
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岛行驶时处于紊流交织运行状态,为了不使车辆在环岛交织段出现停车等让的情况,中心岛的半径必须满足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
交织段的处理是环形交叉口设计的关键之处,直接决定着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 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1)环岛半径小,环道车道数多,两者不相匹配。
(2)技术标准低。
很多环岛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平面交叉口,为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在中间设置了一个中心岛,添加了一些景观素材或者标志性建筑。
此类交叉口的几何尺寸一般只是常规平面交叉口尺寸稍作放大,交织段短,形成不了交织,存在的只是穿插冲突,不满足规范中环形交叉口几何设计的要求。
(3)交通组织差,通行能力低。
当前大多数城市道路的环形交叉口均为无控交叉口,没有完善的交通配套设施和交通组织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叉口交通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交通矛盾就会显现。
(4)非机动车、行人和机动车相互干扰严重。
很多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并不按照环形交叉口的运转规则,无视标志标线驶入机动车环道,在机动车之间/见缝插针0,随意穿梭。
不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还对机动车的正常行车造成极大的干扰,从而严重降低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5)路网规划不合理。
由于规划中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交叉口成为多路交叉、畸形交叉而不得不设置环形交叉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