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率图制定过程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17.93 KB
- 文档页数:6
一灌区灌水率图的制定1. 基本资料(1)某灌区灌溉面积为1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及谷子等旱作物。
各种作物的生育期、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及设计的灌溉制度,见下表(1)表1 某灌区各种作物的生育期、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及设计的灌溉制度作物生育期种植面积百分比(%)灌水次序灌水定额(3m/亩)修整前灌溉定额(3m/亩)灌水时间(日/月) 灌水延续天数(d)起止中间日(1)(2)(3)(4)(5)(6)(7)(8)(9)(10)冬小麦23/9~16/5 50 12345505045454511/921/114/319/47/522/92/1213/328/416/517/927/119/324/412/51212101010235玉米6/6~4/9 50 1234540358/630/61/817/69/710/813/65/76/8101010120棉花21/4~10/11 25 1234035351/520/622/78/527/631/75/524/627/78810110谷子25/4~14/8 25 1245401/520/610/529/66/525/6101085(2)灌区为无坝取水的自流灌区。
根据设计年河流来水分析,渠首能引取的流量,见表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
表2 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流量(3m/s )0.8 0.8 4.7 5.2 4.8 4.8 7.0 10.0 7.5 6.0 2.4 2.02.要求:编灌区灌水率图,按经济合理的要求,考虑水源来水流量是否够用并进行修正。
应完成计算说明书一份,包括修正前、修正后的灌水率计算表及灌水率图。
作物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
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水稻灌溉制度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
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
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m=H+E-P-H0+C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
单位均为mm。
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
计算过程一.灌水率的计算:计算各种作物各次灌水的灌水率。
计算结果见表1。
根据公式q i,k=αi×m i,k8.64×T k,i二.灌水率图及其修正根据求得的灌水率,利用EXECL求得初步的灌水率图,见图1图1初步灌水率图由于各时期的作物的需水量悬殊,灌水率差异较大,造成渠道输水量和水位的变化较大,影响渠道安全运行。
因此需要对灌水率图进行修正。
根据课本P58的修正原则,进行以下的修正。
修正后的灌水率见表2,修正后的灌水率图见图2.灌水率m 3/(s·万亩)图2.修正后的灌水率图修正验算:1.9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7.5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7.5*0.7=5.253m/s>0.24*5=1.2 3m/s,所以9月份符合要求。
2.对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部分,由于12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12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12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2.0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2*0.7=1.43m/s>0.24*5=1.23m/s,所以符合要求。
3.3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4.7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7*0.7=3.293m/s>0.26*5=1.33m/s,所以3月份符合要求。
4.对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部分,由于5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5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5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4.8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8*0.7=3.363m/s>0.3*2.5=0.753m/s,所以符合要求。
5.对于6月上旬到7月上旬部分,由于6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6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6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 4.8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8*0.7=3.363m/s>0.26*5=1.33m/s,所以符合要求。
作物灌溉制度农作物得灌溉制度:就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得灌水次数、每次得灌水日期与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就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得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与,叫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就是灌区规划及管理得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得灌溉制度,就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得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得灌溉制度。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多年来进行灌水得实践经验就是制定灌溉制度得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得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得不同生育期得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得灌溉制度、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实验站积累得试验资料,就是制定灌溉制度得主要依据。
但就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得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这种方法就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与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得原理进行灌溉制度得制定。
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与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得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水稻灌溉制度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得深度要求。
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得水量。
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m=H+E-P—H0+C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与时段末得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与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
单位均为mm、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与栽培季节得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得灌水方法,即分蘖与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正确分析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掌握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仪器设备绘图工具、计算器三、实验内容基本资料分析。
1、玉米的地域分布玉米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而根据适宜种植的程度又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三省经冀、鲁、豫、陕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该地带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产量接近玉米总产量的4/5。
根据地理位置、地势、气温、无霜期长短等条件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种植制度,并将玉米大致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类。
我国北方北纬40度以北,多为春季播种,为春玉米。
北纬38度以南,气温较高,无霜期多在190天以上,玉米夏季播种,为夏玉米。
冀、晋、陕、鲁及新疆等省区,靠北部种植春玉米,南部复种夏玉米,中部春、夏玉米交叉种植。
长江以南一些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秋玉米,而广西、海南等省区,还可以在冬季种植玉米。
2、玉米的需水规律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北方玉米还是南方玉米,需水模系数(指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均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如下:(1)播种~拔节阶段:植株蒸腾量很小,其水分多数消耗在棵间蒸发中,玉米这个生育阶段在全生育期内时间最长,春、夏玉米分别占全生育期天数的32.4%~35.6%和30.3%~31.9%,但需水模系数最低,春玉米占23.9%~24.2%,而夏玉米仅占16. 7%~22.8%。
(2)拔节~抽雄阶段: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此生育阶段都处于气温较高的季节。
玉米在拔节以后,由于植株蒸腾的速率增加较快,日需水强度不断增大。
该阶段经历时间,春玉米34~40天,北方夏玉米25~32天,南方夏玉米仅18~25天。
该阶段需水模系数普遍较高,春玉米为28. 2%~33.5%,在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达28.3%~36.5%。
(3)抽雄~灌浆阶段: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期。
该阶段时间较短,春玉米18~24天,夏玉米16~21天。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一、基本概念。
1. 灌溉定额。
- 灌溉定额是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或某一时段内各次灌水量的总和(通常以立方米/亩或毫米为单位)。
它是衡量作物需水和灌溉用水量的重要指标。
- 例如,某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为300立方米/亩,表示在该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每亩地需要灌溉300立方米的水量。
2. 灌溉面积。
- 灌溉面积是指实际进行灌溉的土地面积,单位为亩或公顷等。
在计算灌溉用水量时,准确确定灌溉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1. 以灌溉定额计算。
- 当已知灌溉定额M(立方米/亩)和灌溉面积A(亩)时,灌溉用水量W (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 = M× A。
- 例如,某灌区的灌溉面积为500亩,该作物的灌溉定额为250立方米/亩,则灌溉用水量W = 250×500=125000立方米。
2. 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 首先要确定作物需水量ET(毫米或立方米/亩)。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 设灌溉水利用系数为eta(eta取值范围在0 - 1之间,反映了灌溉水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灌溉面积为A(亩)。
- 则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ET× A)/(eta)。
- 例如,某作物的需水量为400毫米,换算为立方米/亩(1毫米的水量相当于0.667立方米/亩,所以400毫米相当于400×0.667 = 266.8立方米/亩),灌溉面积为30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则灌溉用水量W=(266.8×300)/(0.7)≈114342.86立方米。
3. 时段灌溉用水量计算(考虑时段内的多次灌溉)- 如果在某一时段内进行了多次灌溉,每次灌溉的定额分别为M_1,M_2,·s,M_n,灌溉面积为A(亩),则该时段内的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计算公式为:W=(M_1 + M_2+·s+M_n)× A。
灌水率计算公式(一)计算灌水率的公式1. 灌水率的定义灌水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论坛、社交媒体或其他平台上发布的与主题无关或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比例。
灌水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对平台秩序的扰乱,因此灌水率的计算对于监控和管理平台的质量非常重要。
2. 计算灌水率的相关公式灌水贴数比例灌水贴数比例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发表的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帖子数量占总发帖数量的比例。
公式:灌水贴数比例 = (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帖子数量 / 总发帖数量) * 100%举例:假设某论坛在24小时内共发布了1000篇帖子,其中有200篇帖子被判定为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灌水帖子,则灌水贴数比例为(200 / 1000) * 100% = 20%灌水回帖数比例灌水回帖数比例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发表的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回帖数量占总回帖数量的比例。
公式:灌水回帖数比例 = (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回帖数量 / 总回帖数量) * 100%举例:假设某论坛在24小时内共有1000个回帖,其中有300个回帖被判定为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灌水回帖,则灌水回帖数比例为(300 / 1000) * 100% = 30%3. 相关说明•以上公式仅为灌水率的计算提供了两个常见的指标,实际上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制定更多指标和公式。
•灌水贴数比例和灌水回帖数比例可以用来衡量用户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灌水行为,帮助平台评估用户的活跃度和内容质量。
•灌水率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对无关或无实质内容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的准确性。
•灌水率的计算可以结合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来自动化处理,提高计算的效率和精确度。
以上是针对”灌水率”的相关计算公式及其解释说明,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浙江省“十一五〞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培训讲义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7年4月名目前言浇灌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进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浇灌取水总量的比值〔%〕。
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浇灌用水状况,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水分利用过程中浇灌水的利用程度的一个要害指标,也是反映灌区浇灌工程状况、浇灌技术水平、用水治理水平等因素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我国节水浇灌快速开展的新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科学评价“十一五〞全国农业浇灌用水效率与浇灌节水潜力,建立全国浇灌水利用率测算评价网络体系,2006年12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水农【2006】617号〕,全面启动了“十一五〞全国农业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
全国农业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将历时5年。
2006年底,完成各省〔区、市〕及全国2005年底农业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2021年底完成各省〔区、市〕及全国“十一五〞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
依据水利部对此项工作统一部署,结合浙江实际情况,我省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工作具体由省农田水利总站统一组织领导,各样点灌区治理单位及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参加。
为更好地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顺利完成我省“十一五〞浇灌水利用率测算任务,特编制本培训讲义。
1测算技术路线及样点灌区1.1测算技术路线本次“十一五〞浇灌水利用率测算技术路线,要紧是按照?全国现状浇灌水利用率测算技术方案?〔下称?技术方案?〕进行。
依据?技术方案?,省级农业浇灌水利用率测算工作,要紧是在对各省灌区全然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的根底上,通过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工程状况和治理水平的典型代表灌区作为测算样本点,并依据样点灌区的浇灌用水治理资料、浇灌试验与瞧测资料和浇灌实践经验等,补充必要的典型瞧测,通过瞧测调查、计算分析,采纳统一的首尾测算分析法〔见后〕,对样点灌区浇灌水利用率进行测算分析。
计算过程
一.灌水率的计算:
计算各种作物各次灌水的灌水率。
计算结果见表1。
根据公式q i,k=αi×m i,k
8.64×T k,i
二.灌水率图及其修正
根据求得的灌水率,利用EXECL 求得初步的灌水率图,见图1
图1初步灌水率图
由于各时期的作物的需水量悬殊,灌水率差异较大,造成渠道输水量和水位的变化较大,影响渠道安全
灌水率m 3/(s·
万亩
)
运行。
因此需要对灌水率图进行修正。
根据课本P58的修正原则,进行以下的修正。
修正后的灌水率见表2,修正后的灌水率图见图2.
图2.修正后的灌水率图
修正验算:
1.9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7.5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7.5*0.7=5.253m/s>0.24*5=1.2
3
m/s,所以9月份符合要求。
2.对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部分,由于12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12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
算,12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2.0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2*0.7=1.43m/s>0.24*5=1.23m/s,所以符合要求。
3.3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4.7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7*0.7=3.293m/s>0.26*5=1.3
3
m/s,所以3月份符合要求。
4.对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部分,由于5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5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5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4.8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8*0.7=3.363m/s>0.3*2.5=0.753m/s,所以符合要求。
5.对于6月上旬到7月上旬部分,由于6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6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6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 4.8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8*0.7=3.363m/s>0.26*5=1.33m/s,所以符合要求。
6.7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7.0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7.0*0.7=4.93m/s>0.1*2.5=0.25
3
m/s,所以7月份符合要求。
8.8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10.0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10.0*0.7=73m/s>0.2*2.5=0.5
3
m/s,所以8月份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