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专题1-第1单元-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4.65 MB
- 文档页数:58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一、教学设计思路“氯气的生产原理”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思路组织教学。
通过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解决好的。
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和网上素材。
在创设的情景中,学生能提出如下问题:(1)每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氯化钠4×107 t,氯气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人类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生产氯气的?(2)工厂以氯化钠为原料生产氯气,还能得到什么产品?(3)氯气有哪些性质?在氯气生产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人类应用氯气能生产哪些产品?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了解氯气的生产原理、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的气体与初中所学的电解水产生的气体相同吗?(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什么气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什么气体?(3)为什么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在电解过程中会变红?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二、教学设计片断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看关于“浩瀚的大海”“海水晒盐”“氯气的用途”的图片或录像。
学生观看图片、录像片段,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氯化钠,氯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进而产生“人类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生产氯气的”问题。
请同学们观看氯碱工厂生产氯气的流程图或录像,或交流讨论参观氯碱工厂的收获,及在网上查阅到的氯碱工厂的生产原理。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目标与素养: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能够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2)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3)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为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常见微粒结构示意图 氟原子:;镁原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完成下列表格如19号元素K,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能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F-和Na+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故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均为。
( )(2)O原子中含有的8个电子能量相同。
( )(3)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
( )(4)所有原子均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缺一不可。
( )[提示](1)×(2)×(3)√(4)×2.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K层B.L层 C.M层 D.N层[答案] A3.(1)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表示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_。
[答案](1) (2)Mg2+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Mg:→Mg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F:→F-:。
【典例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A.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D[①错误,K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②错误,Cl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④错误,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⑤错误,L层上电子为8个,M层上电子为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