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苏武牧羊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3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3课苏武牧羊》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 给多音字组词。
2. 选择正确的义项。
“使”有以下几个意思:①派遣,支使。
②使用。
③奉使命办事的人。
(1)“出使”的“使”应选________(2)“使节”的“使”应选________(3)“好使”的“使”应选________(4)“使唤”的“使”应选________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苏武手持旌节,天天想念着祖国。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2)看到苏武含泪坐在车上,怀里紧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改成肯定句)________(3)你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改成陈述句)________(4)我是代表国家,决不能容忍侮辱!(改成反问句)________4. 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
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1)请为上面这段话加上标点。
(2)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是因为________。
5. 岔路失羊①杨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
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杨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②杨子说:“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③邻居说:“因为岔路多。
”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④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杨子问他们:“追着羊了吗?”⑤□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从哪条路上去追□□邻居说□□所以就都回来了□□⑥杨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
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他:“一只羊不值几个钱,又不是老师您的,为什么您这么不高兴呢?”⑦杨子说:“我哪里是为了这只羊啊!我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我们求学。
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也像在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吗?” (1)请为第⑤节加上标点符号。
《苏武牧羊》的文言文注释如下: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使:出使。
单于:匈奴的首领。
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白:禀告。
常指下级对上级说的敬语,如禀报、禀告。
幽:囚禁。
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啮:咬、嚼。
尽:都。
羝:公羊。
廪食:食物的供应。
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北海:古地名,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羝乳:公羊生小羊。
请注意,以上是《苏武牧羊》文言文的一些主要注释,但可能不包括文中的全部内容。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注释,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教材。
《苏武牧羊》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第33课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梗概如下:
苏武是汉朝使者,被匈奴单于拘留并被要求投降。
单于让卫律去说服苏武,但苏武坚决拒绝。
单于见状,决定让他去北海牧羊,希望通过苦寒的环境让他屈服。
然而,苏武依然坚守信念,尽管在严寒和饥饿的环境下,他仍然拄着汉朝皇帝赐予使臣的节仗牧羊,节旄尽落。
后来,缑王与虞常等人计划绑架单于的母亲和阏氏归汉,但计划泄露,缑王战死,虞常被活捉。
虞常曾向副使张胜表示愿意帮助射死卫律,但张胜未告知苏武。
后来,虞常供出了张胜,导致苏武被牵连。
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商议,想杀掉汉使者。
医生建议让苏武投降,但苏武宁愿死也不愿屈服。
最终,单于见苏武如此坚定,决定将其流放到北海牧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语文课本或相关教辅材料。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整理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编号015题………………………………………装…………………订…………………线……………………内……………………不…………………准…………………答………………扬中树人2012-2013-2高一年级语文作业纸《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整理整理:汪柳校对:李梅一、重要实词(解释加点画线词语的意思)1) 少以父任()22)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2) 稍迁至栘中厩监().3) 汉亦留之以相当()()...4)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5) 因厚赂单于().6) 答其善意().7) 置币遗单于().8) 方欲发使送武等().9)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10) 阴相与谋().11) 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2) 素与副张胜相知().13) 私候胜曰().14) 幸蒙其赏赐().15) 其一人夜亡告之().16) 虞常生得()..17)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18)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19) 事如此,此必及我().20) 见犯乃死,重负国().21) 虞常果引张胜().23)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24) 武气绝,半日复息().25)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6)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27) 副有罪,当相坐().28)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29)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30) 空以身膏草野().31)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32) 乃幽武置大窖中().33)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34) 别其官属常惠等().35) 各置他所().36)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37) 武复穷厄()..38) 匈奴诡言武死().39)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40) 如惠语以让单于()()..41)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42) 前以降及物故()..二、通假字(圈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2)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4) 前以降及物故()三、词类活用(圈出活用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6) 空以身膏草野()2) 惠等哭,舆归营()7) 天雨雪()3) 单于壮其节()8) 羝乳乃得归()4) 单于使使晓武()9) 武能网纺缴()5)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10)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四、古今异义(圈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2) 欲因此时降武()5) 武等实在()3)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6) 始以强壮出()五、一词多义1) 并② 因厚赂单于()③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① 兄弟并为郎()④ 欲因此时降武()②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5) 会③ 并力西向()① 会论虞常()2) 嘉② 会武等至匈奴()① 武帝嘉其义()③ 乃中《经首》之会()② 嘉木异石错置()6) 益3) 论①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① 会论虞常()② 单于愈益欲降之()② 论世之事()③ 满招损,谦受益()③ 每与臣论此事()④ 增益其所不能()④ 论其刑赏()7) 置⑤ 无论魏晋()① 置币遗单于()⑥ 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② 乃幽武置大窖中()4) 因③ 沛公则置车骑()①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六、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牧羊故事
苏武,字子卫,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
传奇色彩,而他与羊群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
苏武牧羊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当时,匈奴频繁入侵边境,
汉朝为了维护边境安全,需要与匈奴进行外交,派遣使者前去匈奴。
苏武应征而去,但在匈奴被囚禁了十九年。
在匈奴的囚禁生活中,苏武并没有放弃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自由
的渴望。
他利用牧羊的机会,不断思考对策,坚定地等待着回国的
机会。
苏武在匈奴的囚禁期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
他不向匈奴低头,不向困境屈服,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和
对自由的渴望。
终于,在汉朝派出的使者到达匈奴时,苏武得以重获自由,回
到了祖国。
当他回到长安的时候,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心依然炽热,对祖国的热爱依然如初。
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持对祖国的忠诚,保持对自由的渴望。
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与忠诚,苏武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一代英雄,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苏武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传奇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苏武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成就自己的人生传奇。
以下是《苏武牧羊》的译文:1、《苏武牧羊》的译文: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
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挖野鼠穴里藏的草食充饥。
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2、《苏武牧羊》的原文:《苏武牧羊》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音乐分析摘要: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了解扬琴对了解我国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扬琴起源于波斯、后又被我国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民族音乐的代名词。
本文以扬琴独奏曲中的《苏武牧羊》为研究对象,通过乐曲的结构和背后蕴含的背景故事,分析了音乐的特点,以期能够扬琴的演奏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扬琴;音乐分析;传统文化引言:扬琴的演奏同样需要深入地研究,不但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熟悉各类历史典故。
想要更好地为听众展现乐曲的中心,就必须从思想内涵和演奏风格入手,融入自身对乐曲的理解,从而实现更好的演奏效果。
《苏武牧羊》是我国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讲述了西汉时期,汉朝的来使苏武被匈奴单于扣押,面对匈奴的精兵强将仍然宁死不屈,最终成为了一段佳话。
而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就是依据这一历史典故,经不断改编最后而成的乐曲。
对《苏武牧羊》进行音乐赏析,对于了解我国历史典故,弘扬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
1.扬琴背景概述扬琴是一种与钢琴同宗的击弦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演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等场景,扬琴都能够以极具特色的旋律向听众展现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在乐曲《苏武牧羊》的第三部分中,就充分运用了扬琴善于演奏快速四连音的特点,将故事主人公的心境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体又运用前慢后快的节奏对比,将塞外生活得悲惨凄凉和回到故土之后的激动之情完整地向听众展现出来。
二、《苏武牧羊》乐曲赏析1、乐曲引子《苏武牧羊》的引子巧妙地运用了分解和弦式的型,为全曲烘托出了悲惨凄凉的主基调,借助这一特征,苏武在塞外经历的屈辱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一特点对后续刻画苏武的人物形象,抒发主题情感都有着较好的作用。
同时作者运用轮音又能够从侧面烘托出西域草原的悲凉,同苏武的人物内心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那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乐曲音调主题较慢,这种主基调无疑将苏武在塞外的悲惨遭遇完整地呈现在听众的面前,在演奏过程中,采用了压弦和上下滑弹的技巧,用来烘托出本曲悲惨凄凉的气氛。
有关羊的歇后语1、羊胡子疮——光在嘴上打饥荒2、狼装羊笑——没安好心;居心不良3、狗扯羊肠——越扯越长4、虎入羊群——无一敢当5、饿狼吃羊羔——生吞活剥6、让羊看菜园——自找苦吃7、四个兽医抬只羊——没法治;没治了8、两个羊羔打架——对头9、在羊身上剪毛——现成10、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11、一羊止步——六角停;六角亭12、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13、老虎借羊——有借无还14、猪羊跑到屠宰家——步步寻死路15、羊群里跳出驴——显个大16、绵羊进狼群——头也不敢抬17、隔山买老羊——说不上是白是黑;说不上是红是黑;说不上是黑是白18、羊头安在猪身上——颠倒黑白19、羊闯狼窝——白送死20、放羊的去圈马——乱套了;乱了套21、赶着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22、豺狼披羊皮——充好人23、猴子骑羊——不成人马24、羊圈里的驴粪蛋——数你大25、挂羊头买狗肉——有名无实26、牛羊的肚腹——草包27、卖羊肚儿的说梦话——哪里摆;哪块儿摆28、种姜养羊——本少利长29、颈脖子上张羊子——高兴;高醒30、羊脑袋安在马身上——不对头31、屠夫杀羊——内行32、亡羊补牢——为期不晚33、小偷进牧场——顺手牵羊34、苏武牧羊——趴冰卧雪;北海边;被海扁35、羊不喘气了——扬眉吐气36、羊拉屎——零零散散37、小羊羔拉屎——稀稀拉拉38、活羊拉到案桌上——离死不远了39、山羊钻篱笆——卡脖子;进退两难40、猪羊进屠站——寻死41、羊儿不吃草——壮不了42、人头上长羊角——比别人出格43、山羊打仗——死顶44、翻穿皮袄——出洋(羊)相;装相(羊)45、羊抵角——顶顶撞撞;又顶又撞46、虎窝里跑出个羊羔——虎口余生47、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48、老虎跑到羊群里——冒充老大哥;纵横无阻49、猪羊走屠宰家——一脚脚来寻死路50、羊群里跑出个小兔子——野种51、狼窝里的羊——九死一生52、在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53、风中的羊毛——忽上忽下;不知下落;下落不明54、小羊羔碰上老虎——跑不了啦55、上供的羔羊——豁出去了56、羊圈里关狼——自招灾祸57、牛羊人圈鸟落窝——各得其所58、绵羊跑到驴群里——充大个儿59、六月里冻死羊——说来话长60、羊屁溜儿丢色儿——你算老几哩61、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62、饿虎吃羊——干净利落63、山羊抵架——头碰头64、孤独的羔羊——无娘的崽65、免子跑到羊群里——小巧玲珑66、羊群里的大羊羔——宠儿67、绵羊走到狼群里——胆战心惊;战战兢兢68、刀下的绵羊——任人宰割;随人宰割69、羊看菜园——靠不住;不可靠70、两分钱买个羊蹄子——横扯筋;扯筋71、狼头上插竹笋——装样(羊)72、叫羊看菜园——越看越光73、黄羊跑到虎穴里——凶多吉少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大全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亲身经历等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事实论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事实论据11、刘邦约法三章──可以论证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2、肖何追韩信──可以论证珍异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3、荆轲刺秦王──可以论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4、杨时立雪程门──可以论证求师的谦逊真诚、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5、梁红玉抗金兵──可以论证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6、文天祥的正气歌──可以论证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7、黄道婆改进纺织术──可以论证传播技术、致富乡里的无私奉献等。
8、王冕学画──可以论证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9、郑和下西洋──可以论证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10、海瑞冒死上疏──可以论证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11、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可以论证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12、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13、庄子谈庖丁解牛──可以论证得其要道、掌握规律、迎刃解难等。
14、叶公好龙──可以论证言行脱节、崇尚自取其咎等。
15、项羽、刘邦鸿门宴──可以论证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16、苏秦悬梁刺股──可以论证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7、太平天国内讧──可以论证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18、严复撰《天演论》──可以论证优胜劣汰、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等。
19、廉颇与蔺相如──可以论证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20、赵括纸上谈兵──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21、毛遂自荐──可以论证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22、商鞅变法──可以论证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相传苏武被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者,但在匈奴被囚禁了十九年。
在匈奴的囚禁期间,苏武过着牧羊的生活,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不仅度过了囚禁的岁月,还在关键时刻为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武在匈奴被囚禁的这段时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每天都在草原上放羊,与羊群为伴。
尽管环境艰苦,但苏武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利用牧羊的时间,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格。
在苏武被囚禁的第九年,汉朝派使者前来匈奴,带来了汉朝皇帝的诏书,要求苏武效忠匈奴。
但苏武坚决拒绝了汉朝的诏书,他表示自己是汉朝的臣子,绝不效忠匈奴。
匈奴王对苏武的忠诚和坚定深表敬佩,但仍然不肯放他回国。
在苏武被囚禁的第十九年,匈奴王终于同意放他回国。
苏武回到汉朝后,受到了皇帝的盛情款待,他的忠诚和坚定受到了汉朝的高度赞扬。
苏武在回国后,继续为国家效力,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武牧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忠诚和坚定是无法动摇的。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忠诚和坚定,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苏武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忠诚和坚定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像苏武一样保持忠诚和坚定。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苏武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忠诚和坚定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总之,苏武牧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坚定是无法动摇的。
只有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向苏武学习,坚守初心,保持忠诚和坚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33、苏武牧羊【教学目标】1、学习“旌”,能独立认识本课其它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在读读议议想象中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在读读议议中,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坚忍不拔,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西汉中期,公元前100年,为了和平,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出使匈奴(板书:苏武)——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国——出示课文的第6节。
2、老师请两位同学读读这两小节,你发现苏武出使前后有些什么变化?(脱光了毛的旌节、满头白发的老人)3、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了解旌节。
(1)介绍“旌节”——看老师写写“旌”,老师告诉大家,在最古老的字典《说文解字》中,方加一撇一横是一个部首,叫做“衍(音同)部”,凡是带有“衍部”的都和旗帜有关。
“旌节”就是一种古代的旗帜,“衍部”下面加声旁——生,就是“旌”字。
出示图片:这就是旌节,它的顶部安有铜制龙头,弯曲的地方挂着一串用彩色的毛做成的装饰物。
(2)文中也有介绍旌节的语句,谁发现了?——旌节是代表国家的。
(3)这个旌节可非同一般,请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苏武怎样重视旌节:因为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所以()。
“恭恭敬敬”:你从那个词看出,旌节在苏武的心里,占有不同寻常的分量?(是啊,毕恭毕敬,苏武此番出使,肩负着汉武帝的重托和希望。
)紧紧地:还从哪里看出,旌节对苏武的重要?(对,不离不弃.苏武在,旌节就在。
)(4)标红“旌节”句。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比一比,看旌节在你们的心中是否与在苏武心中一样重。
评价:老师听出,旌节在你们心中也是沉甸甸的了。
苏武牧羊文言文注音版
摘要:
一、苏武出使匈奴
二、遭遇背叛和诱降
三、北海牧羊十九年
四、坚守节操,拒绝投降
五、苏武回国,朝野轰动
正文:
苏武,西汉时期的一位忠诚使者,肩负着汉武帝的重托,出使匈奴。
然而,在他完成任务即将回国之际,却遭遇了匈奴人的背叛和诱降。
匈奴单于派遣叛徒卫律前来劝降苏武。
卫律以自身的高官厚禄为诱饵,企图动摇苏武的忠诚。
然而,苏武意志坚定,丝毫不为所动。
他怒斥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敌投国,虽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
见苏武不屈服,匈奴单于将他囚禁在一个冰冷的地窖里,断绝饮食。
苏武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坚守节操,拒绝投降。
他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顽强地生存下去。
后来,匈奴单于将苏武送往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放羊,企图用荒凉的环境消磨他的意志。
在那里,苏武继续拒绝投降,坚守汉节。
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
当苏武回国时,他出使时还是壮年,如今却已白发苍苍。
汉昭帝隆重地迎
接了他,他首先把那根掉光了毛的使节放到汉武帝的灵位前,彰显了他坚强不屈、永不失节的忠诚。
苏武的故事立即轰动了朝野,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苏武在面对诱惑、困苦和压迫时,坚守信仰、忠诚国家的崇高精神。
关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5篇关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5篇关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1)苏武牧羊故事读后感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
同学们,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苏武牧羊读后感,一起来阅读学习吧!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历史故事,但让我真正喜欢的还要数《苏武牧羊》,在这个暑假里我又读了《苏武牧羊》。
苏武怀着和匈奴和睦相处的愿望奔走于茫茫大漠中,不料使者卫律折节叛敌,苏武宁死不屈。
被流放到北海放羊,经过19年的艰辛,终于回到了汉朝。
文中讲述到卫律劝说苏武投降时,苏武义正言辞的回击“小小匈奴,尽于汉朝作对,待汉朝发兵,定能灭了你这弹丸之地。
”在这里我十分敬佩苏武的勇气与胆识。
他面对凶悍的匈奴兵,临危不惧,面对折节投降的大汉使臣,义正言辞,显示出他的勇敢与胆量。
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苏武此时被夹在荣华与忠心之间,夹在忠于祖国与折节投敌之间,但他毅然选择了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赤胆忠心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苏武正是选择了祖国,选择了忠诚,所以他流芳百世,苏武正是选择了宁死不屈,坚贞不挫,所以他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苏武的伟大让我们认识到富贵是过眼云烟,只有不屈才是一个爱国、爱家、爱人民的赤胆忠心的铁血男儿之举,是一般人永远得不到、永远摸不到、见不到、享受不到的高贵品质。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苏武被任命为使节出使匈奴。
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苏武,并百般利诱劝他投降。
苏武宁死不屈,匈奴首领只好把他送到了北海边.上去放羊,还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汉朝去!”苏武来到北海,每天一边放羊,一边遥望前方汉朝的方向。
他抚摸着出发时汉武帝亲手交.他的那支使节,思念家乡亲人和朝廷,就连晚上睡觉时也紧紧地把使节抱在胸前。
日子一长,使节上的毛都脱落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杆子。
《苏武牧羊简要介绍》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了不起的故事,叫苏武牧羊。
苏武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人。
那时候,汉朝和匈奴经常打仗。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者,被派去匈奴那里。
可是匈奴人不讲道理,把苏武扣下来,不让他回家。
苏武在匈奴那里吃了好多苦。
匈奴人让他投降,苏武坚决不肯。
他们就把苏武扔到了一个又冷又荒凉的地方,让他放羊。
苏武放的羊可多啦,而且都是公羊。
匈奴人还说,只有这些公羊生了小羊,才让苏武回家。
小朋友们想想,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这分明是故意为难苏武。
可是苏武没有害怕,也没有放弃。
他每天就和这些羊在一起,饿了就挖野菜吃,渴了就喝雪水。
苏武一直拿着汉朝给他的使节,心里想着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国家。
就这样,过了好多年好多年。
最后,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坚强和忠诚。
小朋友们,苏武是不是很厉害呀?《苏武牧羊简要介绍》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被匈奴人扣下后,日子过得特别苦。
那个地方风很大,雪也很大,苏武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也没有好吃的东西。
但是苏武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国家,想着家乡的亲人。
他放羊的时候,经常会望着南方,那是汉朝的方向。
有时候,他会和羊说话,告诉它们自己有多么想回家。
有一次,苏武病得很厉害,差点就死了。
可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
匈奴人看到苏武这么坚定,也很吃惊。
但苏武就是不投降,一直等着能回家的那一天。
终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苏武回到了汉朝。
大家都跑出来欢迎他,称赞他是个大英雄。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苏武学习,要坚强勇敢。
《苏武牧羊简要介绍》小朋友们,老师再给你们讲讲苏武牧羊。
苏武在匈奴那里,生活非常艰难。
他住的地方又破又小,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冷。
可是苏武从来没有抱怨过。
他每天认真地放羊,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羊回到汉朝。
有一天,匈奴人想骗苏武投降,给他送了很多好东西。
但是苏武看都不看一眼,他说:“我是汉朝的人,我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苏武的头发都白了,但是他回家的决心一点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