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城产业园物流园区项目
- 格式:docx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4
徐州大成物流园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徐州大成物流园是江苏省徐州市政府重点打造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1.产业结构调整:徐州大成物流园应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对现有产业的整合和优化,推动物流园的产业结构调整。
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物流园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引入新兴产业,如电商、跨境电商等,以适应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
2.创新驱动发展:徐州大成物流园应重视科技创新,推动物流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可以引入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鼓励物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例如开发新型物流设备和技术,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3.强化服务能力:徐州大成物流园应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
可以建设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务。
可以提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4.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徐州大成物流园在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可以根据不同物流业态的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提供各类配套服务设施。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提升品牌形象:徐州大成物流园可以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可以加强宣传和推广,展示物流园的优势和特色。
可以举办物流行业的专业展览和论坛,提高物流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徐州大成物流园在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应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服务能力、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和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因素,以推动物流园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政府、企业和学界等各方合力推动,形成良好的发展合力。
篇一:《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徐州市商贸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9月8日二〇〇九年四月商贸物流业是徐州市实现“两大中心”建设的生力军,是“三大基地”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千亿产业的意见,实现资源型城市平稳较快转型,促进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培育和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市场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和提升,在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零售业聚集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业设施和全国规模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偏散,徐州应有的商贸能力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三是新型商贸物流业态有待发展,批发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物流业态仍占主体地位;四是高效率、低成本、增值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现代物流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较少采用;六是物流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现有物流产出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能力;七是产业互动能力有待加强,商贸物流产业与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八是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有待拓展。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改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产业形象,拓展商贸物流辐射范围。
徐州大成物流园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园区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徐州大成物流园为例,通过对其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的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拓展业务领域,推动园区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二、徐州大成物流园的现状分析徐州大成物流园成立于2006年,是徐州市唯一的省级物流园,位于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是集现代物流、仓储、加工、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园区内设有现代化的货物集散中心、汽车保税仓库、特种车辆改装基地等设施,为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市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虽然作为省级物流园,徐州大成物流园在园区规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较为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园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货物仓储、运输等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和新兴业态。
园区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实现高度自动化运作,与国内先进物流园区存在一定差距。
园区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对于租户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三、发展策略分析为了使徐州大成物流园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推动其转型升级,应制定以下发展策略:1. 多元化产业布局在园区规划中增加高端制造、网上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兴物流产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同时拓展园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2. 推进智能化升级加大对园区信息化和智能化设施的投入,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物联网技术、无人化搬运系统等,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3.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园区内部管理和运营流程,建立完善的租户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园区与企业的协作与沟通,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租户企业的满意度。
五十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创建于1992年7月的徐州经济开发区,区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已开发45平方公里,拥有企业3000余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分别为:大庙街道办事处、大黄山街道办事处、东环街道办事处、金山桥街道办事处和徐庄镇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省规划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临徐州市主城区东侧,距市中心5.8公里,距新城区4公里,与老城区、新城区呈“金三角”之势。
陇海铁路、京沪铁路、连霍高速、京福高速、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京杭运河贯通全区,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和即将开工的徐兰高铁客运专线在开发区交汇设站。
距中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1.8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徐州观音国际机场3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2小时车程。
到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后,从开发区到北京和上海均只需2小时。
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在超前编制一流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近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多亿元,仅新建道路就达130多公里,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骨干路网框架,新增拆迁面积300多万平方米。
五大功能园区进展顺利,依托区内的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规划建设约12平方公里的高铁国际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研发、金融证券等高端服务业。
目前,4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规模;依托清华大学,与清华控股集团公司合作开发一期面积达3平方公里、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循环经济、软件系统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国内首家清洁技术产业园,已具备“九通一平”条件,并有一批项目进园建设;意大利工业园、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光电微电产业园等园区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徐州新城区物流产业园项目选址建议书徐州市云龙区招商局二00六年徐州新城区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1、地理位置:徐州新城产业园区位于徐州城区东南部、连霍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出入口处,与徐州新城区主体城区毗邻,北临104国道,西侧为拖龙山,东至沟棠路,南部以新的云龙区区划界限与铜山县相接。
产业园区南距观音机场20公里。
新规划的市区1号路延长段和沟棠公路穿越本区,同时,依托京沪铁路与陇海铁路两大动脉。
产业园区交通极为便利。
徐州新城产业园物流园区位于新城产业园区北部,北靠104国道(迎宾路),东至沟棠路,南到纬16路,西依拦山河,经16路贯穿其中,一期占地3100余亩,园内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目前已实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通。
2、自然概况:新城产业园区西临拖龙山低山丘陵,区内地势平坦,无明显起伏,大致为慢坡形,地表为第四系冲积层,西部至拖龙山下始有基岩出露,东部地质构造较复杂,偏东部被郯庐断裂带贯穿,断裂带两侧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该区域主要河流为郎溪河,东北部与大龙口水库相通,并东延交于郎河、闫河,汇入故黄河,区内河流全长约5公里。
3、用地现状:新城产业园区总规划用地10.3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开发,一期占地3100余亩已办理完毕用地手续,根据项目需要随时办理出让手续,出让价格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4、产业规划及总体结构:新城产业园区规划为两个板块,即现代物流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
园区西侧规划500亩用于拆迁企业安置用地,在物流园区可规划25%的商业居住用地。
整个物流园区将抢抓“十一五”期间徐州构建全国机械制造基地、建设食品加工业示范区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集聚带的发展机遇,打造全国现代机械制造业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基地。
总部经济园区计划吸引国际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在基地内设立总部,通过建造总部楼宇、整合商务办公、企业研发等功能,构建具有总部经济特色的商务运作模式与人性化空间。
项目库建设情况汇报篇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20XX年我区列入徐州市重大项目共11个(含前期推进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96.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6.6亿元,1-7月份实际完成投资16.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5%,11个项目中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个项目近期可开工建设,1个项目待海关总署审批后即可开工,1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3个项目正在积极协调土地指标,整体进展情况良好。
一、项目具体进展情况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燃气发电项目:计划总投资 6.4亿元,建设T130燃机6台,配28T/H余热锅炉6台、6000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90吨燃气锅炉配套15mw发电机组,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
目前三台美国大力神T130燃气轮机主机及3台余热锅炉已安装完成,燃气轮机辅助设备正在安装,预计8月份投产。
徐州市龙山水泥厂二期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扩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9兆瓦余热发电、100万吨粉磨站,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已完成投资4亿元。
目前,土建基本完成,预热器安装已安装第五六层。
设备开始大范围安装,预计10月底建成试产。
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二线及余热发电项目:计划总投资11.4亿元,建设日产万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及18mw余热发电,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已完成投资4.5亿元。
目前,水泥旋窑基建完成90%,设备安装完成80%。
潘安湖湿地公园:计划总投资9.8亿元,对现有湖面整理,整合分散湖面,形成湖岛、绿堤、花巷、水上森林等丰富的湿地生态公园,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已完成投资3.9亿元。
目前现已栽植乔木41730棵,灌木(:项目库建设情况汇报)40000平方,水生植物280000平方,基本形成潘安湖绿化苗木框架。
目前,正启动给水、排水、强弱电管网、桥梁、码头、木栈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钛白粉项目:选址位于化工产业园区内,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7万吨高档红石钛白粉生产线,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750万元。
招标编号:[招标编号]招标名称:[项目名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招标一、招标公告[招标单位名称](以下简称“招标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决定对[项目名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1. 招标内容:[项目名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等全过程。
2. 项目地点:[项目地点]3. 项目规模:[项目规模]4.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智慧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等。
5. 招标方式:公开招标6. 招标文件获取时间:[招标文件获取时间]7. 投标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8. 开标时间:[开标时间]9. 开标地点:[开标地点]10. 招标保证金:[招标保证金金额]11. 资格审查方式:资格后审12. 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二、投标人资格要求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
2.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 具有智慧物流园区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等相关资质。
4. 具有类似项目业绩,并在近三年内完成过2个及以上类似项目。
5. 具有良好的履约能力,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招标文件内容1. 招标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招标公告(2)招标文件(3)投标须知(4)合同条款(5)技术规格书(6)工程量清单(7)投标文件格式(8)资格审查文件2. 招标文件获取方式:(1)投标人可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前,向招标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
(2)招标文件售价:[招标文件售价](3)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四、投标文件要求1. 投标文件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投标函(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3)企业资质证书副本(4)相关业绩证明材料(5)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简历(6)投标报价及施工组织设计(7)资格审查文件2. 投标文件应密封,并在封口处加盖公章。
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物流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徐州国际物流港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扮演着连接京津冀、长三角和江苏等地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作为中国最大的物流节点之一,徐州国际物流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占地面积庞大,拥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和完善的交通网络。
其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滁州高铁、宁徐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使其成为货物流通的重要枢纽。
徐州国际物流港不仅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还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和优质的服务。
目前,港口已成立了专业的物流园区,引进了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
徐州国际物流港成为了承担区域货物集散、物流配送和转运的重要中转中心,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发展现状方面,徐州国际物流港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潜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徐州国际物流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港口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物流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政府支持也对物流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物流设施建设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徐州国际物流港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地处内陆,相较于沿海港口,徐州国际物流港的水运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在物流服务和运营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相对薄弱。
此外,物流产业链中的环节之间协同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与协调。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港口与企业合作,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展望未来,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推进,中欧班列的发展和日益频繁,徐州国际物流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时,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和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物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一总体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徐州新城产业园物流园区项目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徐州新城区物流产业园项目选址建议书徐州市云龙区招商局二00六年徐州新城区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1、地理位置:徐州新城产业园区位于徐州城区东南部、连霍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出入口处,与徐州新城区主体城区毗邻,北临104国道,西侧为拖龙山,东至沟棠路,南部以新的云龙区区划界限与铜山县相接。
产业园区南距观音机场20公里。
新规划的市区1号路延长段和沟棠公路穿越本区,同时,依托京沪铁路与陇海铁路两大动脉。
产业园区交通极为便利。
徐州新城产业园物流园区位于新城产业园区北部,北靠104国道(迎宾路),东至沟棠路,南到纬16路,西依拦山河,经16路贯穿其中,一期占地3100余亩,园内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目前已实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通。
2、自然概况:新城产业园区西临拖龙山低山丘陵,区内地势平坦,无明显起伏,大致为慢坡形,地表为第四系冲积层,西部至拖龙山下始有基岩出露,东部地质构造较复杂,偏东部被郯庐断裂带贯穿,断裂带两侧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该区域主要河流为郎溪河,东北部与大龙口水库相通,并东延交于郎河、闫河,汇入故黄河,区内河流全长约5公里。
3、用地现状:新城产业园区总规划用地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开发,一期占地3100余亩已办理完毕用地手续,根据项目需要随时办理出让手续,出让价格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4、产业规划及总体结构:新城产业园区规划为两个板块,即现代物流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
园区西侧规划500亩用于拆迁企业安置用地,在物流园区可规划25%的商业居住用地。
整个物流园区将抢抓“十一五”期间徐州构建全国机械制造基地、建设食品加工业示范区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集聚带的发展机遇,打造全国现代机械制造业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基地。
总部经济园区计划吸引国际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在基地内设立总部,通过建造总部楼宇、整合商务办公、企业研发等功能,构建具有总部经济特色的商务运作模式与人性化空间。
同时总部经济园区将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集群建设,优化科技创新企业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投资。
规划建设用地3600亩,建筑密度<30%/40%,绿地率≥30%。
徐州淮海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建议书1、项目概况:该地块位于淮海综合物流园区东南侧,占地总面积约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临104国道,西接食品城饮食文化村,背靠美丽的黄河故道,紧靠江苏省三大公路枢纽之一的徐州汽车客运南站食品城分站.东距徐州观音机场25公里,北离徐州火车站仅5公里,京沪、连霍、宁徐及京福四条高速公路比邻而过,且距连云港港口仅200公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近在咫尺,是徐州市区位、交通和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区域。
南侧总占地1000余亩的大型住宅区即将建设,周边分布着有经营各类家具建材为主的唯美家居市场、淮海集团、天正摩托等商贸类企业,可实现商、居互动,满足人们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该地块是淮海综合物流园区的储备土地,适合大型物流公司作为基地进行建设,或开发为商贸中心、货运中心、集装箱中心、仓储中心等。
目前园区内已实现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
2、项目进展情况:目前该地块已征用为国有土地,地面为净地,可直接建设。
3、合作方式:土地将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
八、淮海综合物流园区周边配套情况淮海综合物流园区位于徐州市东南部,由淮海食品城、连霍高速公路与104国道交汇处以西两个部分组成,紧邻徐州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心——徐州新区,是江苏省规划的江苏三大物流园区之一。
园区紧接三环东路和104国道,背靠美丽的黄河故道,连接徐州市新老城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
东距徐州观音机场25公里,北离徐州火车站仅5公里,与江苏省三大公路枢纽之一的徐州汽车客运南站一路之隔,京沪、连霍、宁徐及京福四条高速公路比邻而过,且距连云港港口仅200公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近在咫尺,是徐州市区位、交通和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区域。
淮海综合物流园区由分区明确、联系便捷、布局合理的市场市场交易区、工业加工区、以徐州国际会展中心为主体的配套服务区、占地1100亩的高档生活区及彭城饮食文化娱乐村等功能区组成。
淮海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齐全,水、电、气、热、通讯、网络、人才一应俱全。
10万吨的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的日供热量及区内大型变电站,供热管道、邮电通讯大楼可全面保证淮海综合物流园区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此外,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入驻以及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占地1100亩的高品质社区都将为海内外客商进驻投资兴业提供了更加优质、周到的服务。
目前,淮海物流综合园区已利用启动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已有娃哈哈徐州生产基地、肯德基配送中心、唯美家居建材商城、广大家具超市、润东医药物流超市、国豪医药物流超市、钱江摩托仓储销售中心、徐州万吉(广州宝洁)商贸、维维奶业销售中心、明达物流公司、一汽朗驰徐州销售中心、润东海南马自达汽车4S店、上海别克汽车4S店、东风标志汽车4S 店、北京现代汽车4S店等企业先后进入园区。
华东副食品市场一期、天龙综合市场、汇城综合市场、同发市场、良茂市场等市场已经全面启动,市场年交易额超20亿元。
淮海物流综合园区建成后年货物吞吐量600-1200万吨,可发展成为辐射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内最大的区域性物流集聚地。
在功能定位上具备海关、商检、卫检及动植物检疫等一关三检功能,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高效性、增值性物流服务平台。
具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货运信息服务中心、仓储中心、商贸中心。
淮海物流园区主要用途是为淮海经济区提供流通、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专业物流配送服务;利用园区及周边良好的公路、铁路、航空、海运条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商品存储和商品中转分流服务。
在建设徐州都市圈和江苏省特大城市的进程中,淮海物流综合园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成为徐州市“东进南扩”建设战略部署的重点。
作为老城区通往新城区的入口和标志性区域,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先进的发展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及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条件,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附参考资料:一、徐州市概况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处。
是华夏九州之一。
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辐射周边18个城市,亿人口。
徐州是一座具有5000余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古城,2570年的建城史.又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现辖二市、四县和五个行政区。
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万。
其中市区面积1038平方公里,人口180万(城区建成区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人)。
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综合实力不断跃升。
特别是2004年,顺利实现了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发展跃上了新的平台,社会文明建设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达亿元,增长%。
财政收入亿元,增长29%。
目前,徐州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200强中名列第35位,入围“2004CCTV城市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的20个侯选城市,2005年荣登《福布斯》推出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59位,连续两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极力推荐投资城市”。
徐州市又荣获“2005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江苏省的能源基地,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特别是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升的新形势下,徐州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六大特点”:1、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市区距离江苏以及山东、河南、安徽的省会城市南京、济南、郑州、合肥均在300公里左右;在淮海经济区的20个地级城市、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位居中心,是最大的核心城市。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徐州贯通,徐州将成为全线主要7个站点之一,届时,从徐州到上海、北京只需两个多小时;公路四通八达,有5条国道、20条省道和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到2006年徐州将形成全长公里的高速四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市区距离连云港国际港口只有200公里,并与高速公路相连,运河及海上运输均较为便利;徐州观音机场为国家民航干线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10多条航线,正在积极争取开通徐州至香港的包机航班;鲁宁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2、能源资源较为充裕。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础,已探明煤炭储量39亿吨,年产煤炭2500多万吨;电力资源充足,已经形成了由25家发电企业组成的电力产业群,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0万千瓦,占江苏省电源装机总容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将达1000万千瓦。
在目前许多地方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徐州在保证本地用电的同时,尚有2/3的电力支持苏北其他城市以及苏南发达等地,徐州的工业用电平均电价也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
在徐州发展大工业,基本不受电力瓶颈的制约。
徐州井盐储量达到220亿吨,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的储量大、品位高。
此外,徐州的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国家棉粮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全国秸杆养畜示范区、全国林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和全国五大蔬菜产区之一,还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和苹果之乡,白蒜、板栗、牛蒡、芦笋、山药、富士苹果、观赏鱼、鼋汁狗肉、波尔山羊等都是徐州具有显着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副产品。
3、产业基础较好。
徐州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以机械、建材、化工、食品工业为支柱,煤炭、电力、冶金、轻纺工业为基础,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万余家,其中大中型骨干企业150多家,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或全省第一。
拥有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集团,全国最大的汽车收放机生产企业天宝集团,全国最大的胰岛素生产企业万邦制药,全国最大的豆奶生产企业维维集团。
同时,徐州商贾云集、市场活跃,拥有年成交额百亿元的市场2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13个,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